在英文原版閱讀圈中,有一個有趣的觀點:小說《哈利-波特》是一部不錯的分級讀物。
這個觀點有趣又實用,但不夠嚴謹。
我覺得應該改成:在高章階段,《哈利-波特》,它是一部不錯的分級讀物。
不然會有一點誤導,畢竟,我們大部分父母所理解的分級讀物,是在繪本之後,初章之前的系列讀物。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整套《哈利-波特》(共7本)的閱讀難度。
這7本書的難度並不一致,藍思值從880L逐漸過渡到1030L。
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主人公逐漸成長,作者所採用的詞彙越來越豐富細緻,句子難度逐漸增大,文風和內容也出現了較大變化,第一本採用了童話寫法,語言難度相對簡單,句子也比較短,從第三本開始難度就開始加大,出現很多大詞,最後兩本更成為了標準的成人小說。
第一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藍思指數為880L。
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藍思指數為940L。
第三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藍思指數為880L。
第四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藍思指數為880L。
第五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藍思指數為950L。
第六部《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Blood Prince),藍思指數為1030L。
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藍思指數為980L。
這7本書,我認為又可以大致分3個階段:
第1-2本為第1階段;
第3-5本為第2階段;
第6-7本為第3階段。
第1-2本難度相當,文風相近,屬於高章入門水平,中章底子打得好的話,應該過渡起來問題不大。
第3-5本,雖在藍思值上沒有明顯提升,但文風開始發生變化,語言難度加大,出現很多大詞,魔法術語大增。
第6-7本,藍思指數則明顯上升,寫法也開始屬於成人小說,閱讀難度和大部分原版文學名著相近了。
孩子們可以用2-3年左右的時間慢慢的消化這部系列小說,與此同時,多廣泛閱讀一些同級難度的書,保證閱讀能力呈螺旋式上升,而不用抱緊一套書,一條路走到底。
接著,我們來看一下《哈利-波特》裡的詞彙。
根據統計,《哈利·波特》全7本共100萬字,其中不重複單詞約為13059個,除去不需要背記的人名、地名、魔法術語等,讀到最難的第7本書,完全讀懂需要1,2000以上的生詞量。而且每一本書的生詞量是遞增的,基本上是以每本1000的數量進行遞增,難度控制得很科學。
12000的單詞量,是什麼水平呢?
按考試來說,12000單詞量基本上可考過中國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劍橋五級CAE;雅思7.0左右;歐標C1水平。
按能力來說,基本上是英美高中生的水平。美國高考SAT,它要求的詞彙量是12000左右。美國高中生基本能達到,否則上大學會有困難。所以我們看見申請英國大學,雅思成績一般要求6.0-7.0,牛津劍橋則要求達到7.5以上。
按閱讀來說,讀常見的青少年流行小說、文學名著都不在話下了。
所以說,能順利、流利地讀完全套《哈利·波特》,說明至少掌握了12000詞,而且讀市面上報刊、流行讀物、文學名著已沒什麼困難。基本過關的英文,它已內化為一種語言工具,孩子可以借它去進一步學習喜愛的專業,拓展專業的學術詞彙。而家長們在這個階段也可以徹底放手,反正也幫不上什麼忙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應該才是《哈利·波特》背後所真正代表的裡程碑意義。它結束了英文閱讀路上時不時需要規劃指導的時代,它開啟了用英文去學習專業領域知識的獨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