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睛的自畫像
讓·巴蒂斯特·西蒙·夏爾丹(Cherdin,Jean-Baptiste-Siméon1699~1779)出生於巴黎的一個細木匠的家庭,曾師從於學院派畫家卡茲,並在美術學院所屬學校學習過。29歲時因其靜物畫出色而被選為美術學院院士,他年輕時作品追求裝飾效果和表面趣味,但後來就轉為深入而細緻 地研究對象實物,在特定環境中呈現的本質狀態和它與人之間的關係,旨在探索描繪物之精神,借物以傳達畫家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
玩牌
畫家生活在第三等級中間,終生觀察研究下層的人物狀貌和生活風俗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發現他們平凡中蘊含著真善美。
The Attributes of Music 樂器油畫
夏爾丹的靜物畫達到了極高的藝術水平,以偉大的靜物畫家飲譽世界畫壇。夏爾丹的靜物是以普通市民日常用品為題材,與人們朝夕相伴,因而感到十分親切,畫家 以無限深厚的感情去描繪那些平凡而無聲的朋友,夏爾丹將它們隨意安放在畫面上,給人一種自然、生動和活潑的親切感覺,畫家以嫻熟的繪畫技巧和多樣的表現方 法統一的色調,運用豐富的、光暗變化柔和的及其反射光所構成的微妙變化,充分表現了物象的形態整體感。他的靜物畫能引起熱愛生活的人們思想情感的共鳴。 夏爾丹的畫總是那麼樸素、真誠,體現了畫家的民主思想,他認為平凡的人與物不僅外貌美,內心也美,比起貴族和他們的奢侈生活要美得多。
男子肖像
夏爾丹的藝術一生是先以靜物畫登上畫壇,獲得了美術院士榮譽,後又轉為風俗畫,又一次飲譽巴黎畫界,40歲以後又回到靜物畫創作,成為後半生主要題材。
閱讀的猴子
夏爾丹的生活不幸與幸運共存,他的前妻和女兒同日去世,繼妻的孩子又夭折,這種打擊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幸而繼妻待他十分溫厚,他在畫壇受人尊敬,被法蘭西 藝術院任命為司庫和沙龍負責人,但畫家將悲喜皆深埋於心底,把情感投入到靜物創作中去,與各種物品親近交流,為它們傳神寫照。
The Serinette八音琴
夏爾丹為人謙遜、待人寬厚,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巴黎的塞納大街等幾個街區度過的,難得去過一次羅浮宮。對於官方授予他的勳章和優厚待遇,他都無動於衷,即 使在美術院任司庫和主持沙龍,他從不迎合上流貴族,別人對他褒貶,他都置之度外,身為名家從不炫耀和藉此抬高畫價,只是執著地走自己的藝術道路。
《家庭女教師》,布上油畫,縱46.7釐米×橫37.5釐米,加拿大國家美術館藏。
此畫描繪了一位和善的家庭女教師,正在耐心地為主人的孩子做輔導。在色彩上,畫家以溫暖的褐色做基調,紅色和白色之間的柔和對比,將家庭氣氛渲染得更為飽滿,使畫面產生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夏爾丹試圖通過 普通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去觀察與發現人類社會中的理想因素,並把這種因素以藝術的形式加以肯定。
《帶菸斗的靜物畫》,布上油畫,縱58釐米×橫82釐米,巴黎羅浮宮藏。
在夏爾丹早期的靜物畫中,曾受荷蘭和佛蘭德斯畫家的影響。此畫描繪了在桌上放置一個帶鐵把手的紅木箱子 和幾隻陶瓷的奶杯。在畫中,藍色與白色的和諧搭配體現出畫家的獨到之處 。
夏爾丹《銅鍋與雞蛋》作品介紹 :外文名Still Life With Copper Cauldron And Eggs;畫布,油彩Oil On Canvas;縱21釐米,橫17釐米;作於1734年;藏於法國巴黎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 Paris。
夏爾丹《銅鍋與雞蛋》 :此作以溫暖的淡褐色作為畫面基調,深棕色的銅鍋和白色的雞蛋奠定了畫面色域的兩極,砂鍋、鹽瓶和一根青蔥又在這段色域裡作了微妙的迴旋與過渡,從而使畫面色彩既明確、肯定,又柔和含蓄。
午餐前的祈禱
飯前作祈禱是歐洲的家庭習俗,這幅畫所描繪的人物和環境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狄德羅在觀賞夏爾丹的畫時說過:「讀別人的畫我們需要一雙訓練過的眼睛,看夏爾丹的畫,我們只需保持自然給我的眼睛,好好地使用它就夠了」。這幅畫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如此。 在色彩上以溫和褐色作基調,使用了白色、深藍色和棕紅色之間的柔和對比,把這個平凡的第三等級家庭渲染得和睦而溫馨,產生一種情景交融的藝術效果,在畫中真誠地傳達了啟蒙運動的理想。 據說1740年,夏爾丹以這幅畫謁見路易十五時,國王目不轉睛地長久地賞讀著,大概國王從未見過這般平凡而美的生活吧。
《市場歸來》 31歲的夏爾丹開始熱衷於風俗畫題材。一位家庭主婦買菜歸來是生活中天天見的現象,畫家取剛進屋放下沉重物品的主婦突然轉身回首的神態和動作,讓人們去想像將會發生什麼事情。人物神態自然而分寸得當,真摯的情感給人以強烈的生活真實美感。 路易十五為夏爾丹的《飯前祈禱》所感動,因而立即以1500裡弗爾的高價又購買了《市場歸來》這幅作品。 《鰩魚》
這裡畫的是家庭廚房的一角,堆放著食用雜物,中間顯著地位掛著一條鰩魚,人們一目了然 。 夏爾丹曾說過,畫家描繪什麼對象和怎樣畫並不是主要的,主要是通過物象的描繪表現出自己的感情來。據說有位畫家談論夏爾丹如何巧妙地運用顏色,這話被他聽 到了,他不耐煩地反問道:「誰告訴你我是用顏色作畫的?」畫家不解此言,又反問:「那麼你用什麼畫的呢?」他說:「顏色固然得用,但繪畫要用感情。」 夏爾丹確實重視使用顏色,但他是用顏色去發揮情感的意義,他用色很講究,有時一層一層地鋪,有時塗得很厚,像浮雕一樣,力求真實而逼真。狄德羅說過: 「噢,夏爾丹你在調色板上調出來的不是什麼白色紅色,而是物體的本來顏色。」人們發現他經常重複畫一個題材,但他否認自己是在重複,因為每次他所傳達的感 情是不一樣的。他所作靜物是借物傳情言志。 這幅《鰩魚》的問世使他獲得了美術院士的稱號。《銅水箱》
有位評論家說過,在夏爾丹之前,法國只有靜物,直到有了他才開始了「靜物的生命」。這就是夏爾丹靜物畫的魅力所在。 畫家為了表達靜止物象的「生命」,抹去富貴氣息,在畫中儘量不用濃豔的色彩和閃光的器皿擺設,使靜物展現其自身本來的面貌。他30歲以後所畫的靜物,大多是中產階級常用的物品,經他一再描繪,它們的幻象顯出很強的「生命感」,狄德羅稱他為大魔術師。 我們在他的《銅水箱》等靜物中可見到它們的情感與生命。
帶眼鏡的自畫像1
帶眼鏡的自畫像2
《戴眼罩的自畫像》
圖解此幅
這幅自畫像作於76歲,他對自己既不美化也不醜化,只描繪了真實的自己,我們從他那包裹得嚴緊的頭部中看到的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充滿自尊與自信,我們 看到這位畫家的平凡外貌下藏著一顆從不為世事成敗所動的心。他平靜地對待一切,直到臨終前,叫人為他刮乾淨鬍子,敬候上帝的召喚,他於1779年 12月6日,度過了整整80個春秋,永遠離開了人世。
坐著的老人
畫畫的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