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緣起性空,何為空,不要被眼前虛幻的一切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2020-12-07 大有乾坤

佛教裡有句話叫緣起性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緣起就是說世上的所有事物或者事情都是有因有果的,都是因果導致的。世間萬物沒有一件事情或者一件東西是獨立存在的都是有聯繫的,性空就是說所有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其根本性都是虛無的,是空的。佛教《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就是說我們所接觸的這些東西,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虛妄相」都是假的。包括我們觸摸到的東西、感受到的東西、聞到的東西等。所呈現出來的都是假像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假象。

佛教有四劫,分別是「成、住、壞、空」。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世間任何的事物都是從小到大成長到一定程度之後逐漸衰敗的,最後又回到一個虛無的原點的過程。人生也是這樣的反覆。我們學佛人不就是要解脫生死不再輪迴麼。我們想開了,想通了,內心就清淨了,煩惱也不會再有了,而得到解脫。我們在人世間相聚終究會有散場,就算再次來到地府又怎樣,我們不過是一直飄零而已。想到這些我們爭奪的名利權力再多的金錢又如何呢。

《金剛經》裡講: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很多人對佛法有很大的誤讀,迷信色彩嚴重。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其實佛法不是談玄說妙,更沒有什麼悲情色彩。佛法是一種大智慧,佛菩薩不是神,而是已經開悟的人,是我們的導師,人人皆可覺悟成佛。只是因為人的習氣、執念、業障太重,內在的智慧光明被煩惱所障蔽,故而遭受苦報,難以解脫。

很多人對這個世間有沒有靈魂很好奇,答案是有的。就像你問這個宇宙當中有沒有外星人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沒有發現。沒有證據記錄而已。世間上的所有物質有存在就有出處,也有他自己固定的歸途。我們不要去執著生與死這不是我們考慮的事情。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未曾離開。死亡也就是換個形式存在而已今生的緣聚緣滅,隨緣珍惜就好,不要執著。那麼,「空」到底是什麼?空,不是沒有。空是空煩惱、空執念、空妄想。空是清淨、是慈悲、是包容。有很多人覺得活得難堪了,想著最不濟就出家當和尚。把出家賦予了悲情的色彩,其實大錯特錯。出家在一定意義上只是形式,如果你的內心得不到解脫和釋然,即使出家了,你也是煩惱重重。

僧人出家,不是對生活失去了希望,而是拋去煩惱的一種修行方式。很多人認為出家的師父是因為想不開,活不下去了更有的是因為吃不上飯了,對紅塵失去了留戀,所以才選擇出家這條認為出於無奈的道路。這是錯誤的,偏激的。相反出家的師父是因為想得透了,想明白了。學會了放下,這才是出家師父的初衷。出家人心無掛礙、一心修行、清淨自在。不是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對。為什麼出家,其實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緣起性空,何為空,不要被眼前虛幻的一切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佛學感悟,我們一起學習進步。閱讀更多佛教文章請關注佛學百家號:佛道一乾坤。

相關焦點

  •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
    佛教:這才是「緣起性空」的真正含義,你真的理解嗎?緣起性空,是佛教最核心的理論,但是什麼是緣起性空,很多人並不了解。我們經常聽到、見到一些大德居士,以及專家學者也都來講「緣起性空」,但是有一些人講的並不清楚,甚至於會讓別人產生誤解。
  • 佛門裡講「緣起性空」,空什麼?
    我們先來說說「緣起性空」是什麼意思。「緣起性空」是佛教用語。所謂「緣起」,就是說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產物,都是因果循環所致。世上沒有常住不空的事物,沒有永久獨立存在的東西。所謂「性空」,就是說,世上所有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事物,其本性都是虛無,是空。如果自性不空,便不會有。《金剛經》裡有一句非常經典、非常核心的話,也是大乘佛教的至高智慧: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睜開眼看周圍的世界,我們觸摸到的、聞到的、感受到的,其實都不是真實的存在。那只是幻象,是因緣的湊合而產生的現象,並不是真實相。
  • 佛陀證悟的「緣起性空」,如何理解?其實超不出這六條定律
    學佛的人都知道,兩千多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覺悟的大道就是「緣起性空」這四個字,但後世的人卻對於這四個字的解讀有了太多的歧義。正因為如此,在這裡才必要對「緣起性空」這個理論進行重新梳理。那麼,佛陀證悟的「緣起性空」,如何理解呢?
  • 作惡也是空,行善也是空!
    許多人,包括一些辭典上都是這樣解釋的:「指宇宙間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內都是虛幻的;謂世間萬事皆虛,並不存在;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是虛無主義的反映。筆者認為,這些解釋均曲解了佛法「緣起性空」的本義,容易誤導人們把「四大皆空」當作絕對的虛無,以至於有人把其作為及時行樂或消極處世的藉口和依據。
  • 你對佛學的「緣起性空」,是怎麼理解的?
    不論你是否信佛,了解一些佛學知識,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你出去旅遊,好多地方都是佛教聖地。不論是五臺山、九華山、梵淨山、布達拉宮,還是塔爾寺、少林寺、南華寺、敦煌石窟、雲岡石窟,全都跟佛教有關。「緣起性空」,就是佛學的最最底層的學問,這也是二千六百多年以前,佛陀釋迦牟尼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悟出的那個「道」。佛學的各種理論、戒律、修行方法,都是從「緣起性空」這四個字生發出來的。你對「緣起性空」這四個字是如何理解的?
  • 領悟「緣起性空」,你會更豁達空明
    對佛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佛在說一個「空」字,而事實上,佛說空,卻不執著於空。無所執著,無所住相,達於空之境,這只是成佛的前夜,在此基礎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才是佛的境界。佛無定法,以無為法為有法,也即世間一切法即是佛法。道齋先生認為,領悟「緣起性空」是解佛、學佛、悟佛,至於空明見性,豁達悠然之境的一種法。
  • 佛教:天天念「緣起性空」,到底什麼是緣起?看完你就明白了!
    緣起性空我們經常講「緣起性空,性空緣起」。那麼,緣起和空性是什麼關係?其實,我們看到的世界和鏡子中的世界無異。眼耳鼻舌身意等顯現無實有,緣起故,猶如影像,影像無實有,因為緣起和合而生。好比水中之月,如何看水中的月亮?天空中有月亮,沒有水看不到,湖邊有水沒有月。水中之月到底在哪兒?從哪兒來,怎麼跑掉了?
  • 寬謙法師:緣起性空在生活中的點滴應用 世間行般若
    然而佛教不同於所有宗教的最大特色就是「智慧」,它不是我們世俗的知識學問或人生經驗;它是世出又世入的般若智慧,它是透過「緣起性空」觀照的般若智慧。「緣起性空」的般若智慧,幫助我們認識人生、認識生命、認識有情眾生、認識宇宙萬物、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理法則。但是對我們大家來說卻是生疏的、是難以了解的。因為我們一直在執著的煩惱痛苦中被束縛,而無法掙脫。
  • 佛教 世間萬事並皆為空,世間萬物不思酬害!一切隨緣,忍辱自在!
    何為無念?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謂之無念。以無念為念即是禪宗頓教法門的宗旨;何為無相?離一切相謂之無相。以無相為相即是禪宗頓教法門的體相;何為無住?住無所住謂之無住。以無住為住即是禪宗頓教的根本所在。六祖慧能大師曰: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
  • 如何舉例說明理解緣起性空?
    達照法師答:這個緣起性空是整個佛法的一個核心的大問題。緣起,實際上指一切事物都是因緣條件組合而生起來的;性空,就是它的本質屬性是空的,沒有它的本質屬性。那麼這套規律,我們現在呢一般的人,對於這個,有些知識分子他學習佛法,看了幾本佛教經書以後,對佛法的理解呢,因為沒有這個傳承,沒有出家師父的教導呢,往往會依文解義,就是看到文字自己理解的。佛經裡面說,「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為什麼三世佛冤?你看很多人,講緣起是什麼意思呀?有一句話講,「緣起就是指一切事物都是由各種條件因緣和合而存在的。」是不是?點頭了,點頭的人都錯的。
  • 禪意連綿,一切皆為空——興福寺
    看遠,看透,看淡,皆不如「看空」;進入寺廟,體驗一把禪思,其意義不在燒香拜佛,行善許願之下也。----------------------------------讀初中時,學唐朝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印象殊深。
  • 為何說「緣起性空」,是人們對於佛陀覺悟的最大誤解,並非真相?
    佛講法圖而在眾多的解讀當中,「緣起性空」是很多人都能接受的觀點,但是,這種解讀並一定就是究竟,正所謂:「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以上這個是《中論》當中的說法,講的是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既然沒有不生不滅永恆長久的「自性」,那麼,只能是屬於有為法的範疇,而不是佛陀證悟的無為法。
  • 何謂緣起性空?高僧:當你歷經人生這一大劫時,你就會明白
    他說自己在翻閱佛經時發現有這麼一個詞,叫做「緣起性空」,自己學佛時間不久,不明白其中的含義,想請高僧解釋一下。然而問來問去,群裡卻沒有一人能夠回答得上來,包括學佛有些時日的老師父,都回答的含含糊糊,只能一知半解。
  • 「色不異空」與「色即是空」,《心經》中的這兩句話,有何區別?
    修學《心經》不僅要汲取其中的智慧,更要領悟它對人生的意義。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心經》中講的是「空性」,但是「空」究竟是什麼意思,空是否代表著消極悲觀,經文又是如何解空的呢?在小編蓮荷看來,《心經》中一切修行的起點在於「照見五蘊皆空」,由觀空色蘊為起點,逆流而上,次第觀空六根、六塵、十二因緣、四聖諦,乃至「無智亦無得」。
  • 佛學第二講——佛陀領悟的宇宙人生真理「緣起性空」是什麼?
    在第一期佛學內容中,我們提到了「心無義」的概念,我們現在來回顧一下「心無義」是一種強調內心的修行方法,讓內心對世間萬物不產生執著,但是不否認世間萬物是真實存在的,所以「心無義」是一個錯誤的理論,無論他在今天或者古代有多麼盛行,請記住,這個理論是錯的,在佛教裡是否認萬物的,一切都是空
  • 由緣起性空想到的
    我不否定他的觀點,某種意義上講我還是很贊同。緣起性空,王德峰教授舉例講何為緣起性空。一瓶礦泉水,你覺得它有沒有它自身的實體存在呢,按照西方的觀點,有。但按照佛家的觀點,沒有,它叫自性本空,沒有自己的本性的。那它是怎麼來的呢,它是聚各種條件聚合起來的,匯合起來形成這種事物。這個條件是會聚合的,但也會離散。緣匯則生,緣離則滅。萬事萬物無不如此。
  • 佛教所說的「空」作何解釋
    美麗的羊卓雍措(內文插圖,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社會上,許多人都會說幾句諸如「四大皆空」,「色即是空」等佛經上的術語,甚而有些人拿這些術語,當作嘲諷佛教的口頭禪。但是你若問他什麼是四大,什麼是色,什麼是空,恐怕多數人答不上來。在某一教的宣傳品上,也常有些:「空,空,空。空,空,空。人生到頭一場空」一類的句子,玩味他們所說的空,約是指空無所有而言。因此就難怪有些人說:「人生幾十年,還不是一場空夢,何不看開一些,吃點兒,喝點兒,落得個眼前受用!」這話一傳再傳,人云亦云,結果使社會上產生了多少個落得眼前受用的「達觀人士」!
  • 不信佛教說因果,知道什麼是緣起性空嗎,看世界科學院院士怎麼說
    在佛教的文化裡,許多人不信因果關係,那麼本文大茶經就來探討佛教的的因果關係。緣起論是佛法的根本,我們懂得因緣法,就懂得「緣起性空」的道理,懂得「緣起性空」道理,相信你就懂得因果。本文內容會通過簡易認識「緣起性空」的道理,在通過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著名物理學家和教育家,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來探討「緣起性空」,看佛教文化佛陀的偉大理論,看您是否還覺得佛教的因果觀念是錯的還是對的。佛教的因緣法與因果,什麼是緣起性空?
  • 《臨終千言》:珍惜眼前,不要等到一切都失去以
    或許是因為只有保存在記憶中的回憶才讓人覺得美好,因為那段你已經失去的過往,會讓你不自覺地加上裝飾,去美化它。但是,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很多人都不懂得珍惜眼前,在失去後才後知後覺想要挽回,可是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千萬不要等到自己失去一切以後才開始後悔。
  • 「因緣生,轉頭空」,先明白了這句話,再去學佛
    佛教博大精深,各種宗派林立,各種佛經千頭萬緒,學佛之人又各有體會與心得,初學之人站在門前,往往是一頭霧水,難以理清,難以入門。其實,初學之人先記住「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這是佛教最基本的原則,然後加以理解與領悟,一些問題也就能夠迎刃而解,至少能入門進去,不糊塗了。我們就來簡單認識一下「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那何謂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