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對身體有害嗎?它和真肉有什麼區別,看完終於明白了

2021-01-17 南方養生堂

鄰居家的小姐姐是一個堅定的素食愛好者,說什麼都不願意吃肉。

前幾天,朋友給她帶去了一包「人造肉」。到底要不要吃這個肉,這個肉對身體有沒有害,讓小姐姐糾結半天。

什麼是人造肉?那還要從人造肉是不是肉開始說起。

雖然人造肉叫做「肉」,但是是不是肉還要和它的製造開始說起。

一般人造肉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讓大豆蛋白或者其他植物蛋白假冒動物蛋白,也就是說把植物化妝成肉。另一種做法是通過人工培育肌肉細胞得到肌肉組織,意思是,肉還是肉。

小姐姐拿出朋友送的人造肉一看,主要原料上寫著:大豆。就屬於前者,把素菜做成肉菜。而事實上,由於培育肌肉細胞的成本極大,一般我們見到的人造肉都是前者,如果不放心,可以學習一下小姐姐看一眼配料表就行啦~

想了解人造肉,不得不認識一下扮演演員——大豆。

大豆之所以能作為人造肉的主要替身,天賦和努力都是有的。因為大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約佔其重量的22%~37%,其胺基酸組成與牛奶蛋白接近,在營養價值上幾乎與動物蛋白等同。

而且富含穀類蛋白質缺乏的賴氨酸,是與穀類蛋白質互補的天然理想蛋白,可以稱得上是最具營養價值的植物蛋白。

如果上面那一段都看不懂的話可以看結論:大豆蛋白是非常優質。具有營養價值的植物蛋白,可以放心食用。 此外,大豆的15%~20%為脂肪,其中絕大多數為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佔比高達50%,還有不少大豆磷脂。

結論:這些物質對於血膽固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 還有研究表明,每日攝入足量的大豆可以降低乳腺癌的發病風險,對骨質疏鬆也能起到預防作用。

大豆的好處這麼多,但是遺憾的是,在中國豆製品的攝入僅僅為10.9克/人,和5~25克的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這還不算,因為人均收入的提高,大多數居民的禽畜肉類食物的攝入量為90克/人,明顯高於推薦攝入量40~75克。

也就是說,中國人的豆製品攝入太少,而肉類攝入太多了。因此,大豆蛋白製作而成的人造肉,才能以比真肉更高的價格在市場中殺出一條血路,填補上「均衡膳食」中豆製品的缺口。

接下來視線轉向西方,人造肉的出現也處在相應的社會背景下。 和中國一樣,歐美國家的動物蛋白攝入要更高。尤其是高脂肪、高膽固醇的紅肉還被定義為「一類致癌物」,因此有些人希望用植物蛋白替代。

其次是一些消費者從環保、動物福利、宗教信仰等角度出發,認為應當減少飼養、屠宰肉用動物。 這些社會因素催生了大量的素食主義者,刺激了植物蛋白的需求,而這些人也需要享用美味食物,人造肉因此應運而生。

那麼問題來了,這種由大豆蛋白製成的人造肉和真肉到底有什麼營養上的區別呢? 曾經有人拿人造肉餅和漢堡的真肉餅進行對比,結果人造肉與真肉的蛋白質、飽和脂肪酸、總能量基本上相差無幾。而人造肉幾乎零膽固醇、無激素、無抗生素等優勢可以說是把真肉比了下去。

但是人造肉畢竟是由大豆蛋白製成,其所含有的非血紅素鐵在吸收效率方面明顯低於真肉含有的血紅素鐵,因此每日攝入適量的肉類可對貧血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既然是肉,很多人就會關心它究竟好不好吃,與真肉的口感在色、香、味、質地等有什麼區別。

其實,色香味等相對好解決,通過安全的食品添加劑來模擬完全可以以假亂真,只要添加劑的使用符合中國的食品安全標準,就不會對公眾的健康造成危害。

而質地方面,以目前的技術,肌肉纖維、肌間脂肪、結締組織等帶來的咀嚼感幾乎無法模擬,因此人造肉還僅限於肉餅、肉餡、肉丸等用途。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將人造肉和素漢堡裡的肉餅劃上等號,然而人造肉並不僅僅是西方人腦洞大開的產物。 在中國,大豆蛋白早已被玩出花樣:豆漿、豆腐、豆腐腦、豆皮、豆泡、幹豆腐等等。

如果你覺得這些沒有肉的口感和香味,那麼素雞、素鴨、素肉、素魷魚……色、香、味甚至口感基本可以以假亂真,總有一款能滿足你的味蕾。

總的來說,人造肉也可放心吃,雖然植物以假亂真,但是比真的肉在營養方面要更有優勢。不如從現在開始,每天做到均衡膳食,用正確的營養知識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

作者:鍾凱,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刪!

小野,一名逆襲成功的營養師,每天科普美食,用最簡單的食材,陪你遇見最好的自己。你有任何關於健康、養生、減肥、健身等問題,可以留言給我,有問必答!如果我的內容對你有幫助,不妨轉發給愛你的人一起健康~

相關焦點

  • 「人造肉」怎麼造?造出來的「植物肉」和「動物肉」有什麼區別?
    其次,就算人造動物肉也可以分為人造牛肉、人造肌肉,甚至人造魚肉和豬肉等等。人造植物肉,顧名思義就是以植物蛋白為原料,人造的肉,它的主要原料來自大豆、豌豆、綠豆等豆類蛋白,但這跟你在菜市場買的素雞等素肉又不是一回事兒。素雞製作相對簡單,植物肉卻更複雜,因為它要在外觀、口感、味道等一系列指標上無限接近真肉。
  • 比真肉貴的「人造肉」火了 記者體驗:有肉味沒嚼勁
    「肉的蛋白是纖維狀的,因此吃起來 "有嚼勁」,而大豆的蛋白是球狀的。所以,想要把大豆做成肉的口感,需要費幾番周折。」 邱浩宸表示,消費者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植物肉」食品要有辨別意識,不僅要注意品牌,也要看清楚外包裝上的相關標識。單就口感來說,蛋白質含量越高,口感會越接近真肉,這是最直接的辨別方式。
  • 人造肉來勢洶洶,2020我們真的吃不起豬肉了嗎?
    David投入人造肉研發生產,與自己是個素食主義者密不可分。提到自己20年的吃素史,他有一肚子苦水,「我是2000年初開始吃素的,那時素食者的選擇真的很少,還有很多偏見,經常有人問我是不是碰上什麼人生難題,或是不是跟女友分手看破紅塵才出家吃素……」
  • 走紅的人造肉是個偽命題嗎? | 礪石
    從美食家的評論不難看出,它的味道和口感要比肩真肉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對人造肉而言,更大的挑戰是效率和成本方面的。 比爾蓋茨和李嘉誠吃的其實是另外一種人造肉。它是用植物(大豆、豌豆等)通過配比組合而成的「假肉」,也就是植物肉。
  • 人造肉,重新改變世界的力量
    你發現沒,我們吃肉還是通過必須殺死一隻動物來實現肉的來源,這種情況自古就是,為了我們吃肉養了不計其數的豬牛羊雞。你可能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事合不合理,但是最近它要變了,史無前例的改變!那就是人造肉!卓克老師是著名的科普人,也算我的科普啟蒙老師,雖然他並不認識我,我有三分之一的科學素養來自於他那。卓克老師這篇文章就對人造肉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人造肉,即將重塑我們的世界。標題很大哈,看有沒有吹牛。什麼是人造肉呢?
  • 人造貓眼石對人體有害嗎?看完這些你就知道了!
    貓眼石在當今寶石市場非常火爆,價格也是一直在漲,因為貓眼石十分稀有,所以在市場上也是出現了很多人造貓眼石,很多人會疑慮人造貓眼石對身體是否有害,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全面解答一下!1、人造貓眼石是貓眼石的仿製品,近年來在珠寶市場比較常見,人造貓眼石有害嗎。人造貓眼石對人體並無害處,因為市場上的貓眼石主要是用玻璃纖維製作的,長期佩戴後不會產生輻射或者對人體有任何不利的影響,只是效果也是很明顯。2、人造貓眼石與天然貓眼石相比,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價值。
  • 美國人造肉將開闢中國市場,要想混得開,先打過辣條和魔芋爽再說
    紀曉嵐說過:幹豆腐和花生米一起嚼,能嘗出火腿肉的風味。您說,中國人吃了兩千年的「人造肉」,各種吃法層出不窮,還要美國的「植物肉」做什麼?肉鬆有一個說法是:三斤肉出一斤松,所以肉鬆比較貴。各位不妨想一想,如果肉鬆餅真是純肉做成的,這個售價不會賠得賣底褲嗎?當然不是。有一種肉鬆叫肉粉松。坊間流傳,最便宜的肉鬆是用豌豆粉做出來的,這個說法的真實性暫且不提。
  • 人造肉真的來了,你敢吃嗎?
    圖片來源:祝博士而就在前不久,中國第一款人造肉產品正式上市。圖片來源:祝博士來自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的李健教授團隊開發了國內第一款人造肉製品,並以仿製傳統美食——上海肉月餅的形式投放市場,銷售較為成功。據其研究團隊先期開展的試吃調查顯示,大部分受邀試吃者無法分辨人造肉月餅與傳統肉月餅的區別。
  • 人造肉看上去已經很逼真,但是好吃嗎?香不香?
    對最普通的食客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究竟什麼時候才能吃上一口人造肉?如果你身在美國,可以推開任意一家漢堡王的門來一個「人造肉漢堡」嘗嘗。從外觀上來看,人造肉皇堡與普通皇堡的肉餅外觀稍有差別,人造肉皇堡單個售價為6.19美元,比普通皇堡售價(4.88美元)貴上近三分之一。
  • 肯德基、星巴克紛紛開始「吃素」,這些「價格不菲」的人造肉你買單...
    明媚的春天是美食愛好者們尋味嘗鮮的最佳時節,而在美食風口上吹了一年多的人造肉終於走向了更多國人的餐桌。最近,星巴克中國宣布攜手"別樣肉客Beyond Meat"和"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帶來全新植物肉輕食產品。
  • 人造太陽能夠代替太陽嗎?它有什麼用?
    就拿太陽來說吧,它是我們生存必不可少的存在,太陽光讓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植物又能給食草動物提供食物,食草動物又能給食肉動物提供食物。正應了那句歌詞「萬物生長靠太陽」。除了陰天和夜晚,太陽總是會掛在天上給地球上的萬物以光亮,那麼,人造太陽有什麼用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第一代人造肉9月上市引轟動,跟小時候吃的「唐僧肉」有區別嗎?
    這款月餅屬於植物人造肉,並非採用培養器皿生產,原料為大豆和豌豆蛋白,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根據試吃者的反饋,不太能夠品嘗出「人造肉」與普通肉類的區別,但口感和嚼勁還有待提高,味道還不錯。其實我們小時候或多或少都接觸過「人造肉」。
  • 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
    鄭州人造肉素食餐廳生意火爆 人造肉可以長期食用嗎?近日,食品企業金字火腿所推出的人造肉餅,線上銷售額僅14.26萬元,市值卻暴增超20億元,成為人們話題討論的焦點。人造植物肉,是未來餐飲行業的新風口嗎?鄭州的素食人造肉市場又是怎樣的?
  • 當人造肉上了中國餐桌|消研所盤點
    不過出於技術、成本的考量,目前中國和國際市面上流行的人造肉都是第一種,也就是「植物肉」。消研所(ID:trendmakers)探究人造肉火爆的背後,分析出幾點原因:一是人們對其有強烈的新奇感,抱著想要「嘗鮮」的態度去消費。
  • 「縣改市」和「縣改區」有什麼區別,標準是什麼?看完終於明白了
    「縣改市」和「縣改區」有什麼區別,標準是什麼?看完終於明白了隨著我國的不斷發展和壯大,不斷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城市,國家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適應城市的繁榮和發展,不斷對縣進行調整,將縣改為市或區。那麼縣改市和縣改區到底有什麼區別?它們的標準是什麼?讓小編帶著大家來共同來分析一下吧。縣改市,說實在的,在級別上,縣和市並沒有什麼變化,但在功能上卻大有不同。
  • 人造肉能代替傳統肉嗎?什麼是人造肉?
    據報導,僅中國一個國家一年大概要消耗肉類9000萬噸左右,而隨著的科技手段越來越高,人們開始探尋以人造肉的方式來減緩禽類供應。據悉,目前定義的人造肉分為兩種,一種為大豆蛋白肉。這種肉主要有大豆蛋白製成,實際上是用豆製品對肉類的形色和味道進行模擬而成,因其主要成分是大豆,並不屬於真正意義上的肉,而這種大豆蛋白肉目前在市面上很常見,如常見的一些零食「肉乾」等。
  • 人造絲和人造棉有什麼區別
    人造絲和人造棉有什麼區別 2016-10-28 16:33:10 來源:全球紡織網 人造絲和人造棉有什麼區別?
  • 肯德基、星巴克、喜茶為什麼都開始賣人造肉?
    三家企業在國內並行多年,以宗教人士和素食者為主要客戶。沒錯,生產人造肉產品的,都是中國曾經的素食工廠。也正因此,很多人對人造肉是什麼,它和中國傳統素雞素鴨等素食、甚至和豆皮一類辣條有何區別產生疑惑。簡單來說,辣條的主要原料是麵粉,但人造肉不是升級版辣條。
  • 中秋節了,來份人造肉月餅怎麼樣
    這款植物人造肉月餅仿製老上海鮮肉月餅,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其賣點主打:口味近真肉、少油低脂肪、零膽固醇。從外觀來看,這款植物人造肉月餅的肉餡仿真度很高,擠壓有彈性,且會溢出似脂肪的油脂(實為植物油和椰子油)。有內部試吃者表示:「對於第一款人造肉產品來講,這款月餅的表現可以打到3分,在未告知的情況下確實很難分辨。」
  • 什麼是二代蜜蠟,二代蜜蠟對身體有害嗎?
    什麼是二代蜜蠟?對於不了解二代蜜蠟的朋友來說,肯定會以為是什麼天然蜜蠟的「升級版」。而如今市場上有很多蜜蠟仿製品就是這種二代蜜蠟製成的,小編身邊就有朋友曾經中過這種招。那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下什麼是二代蜜蠟,以及二代蜜蠟對身體有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