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關是智慧的靈媒,沉靜是創作的源泉,世界文學中的許多偉大作家,正是在瘟疫肆虐時期寫出了不朽著作。
逆行者普希金在1830年冬的一場霍亂疫情中,被困于波爾金諾,三個月時間的禁足在家,寫出了《葉普蓋.奧涅金》的最後兩章,以及四部悲劇、多篇小說和幾十首詩歌,都成了代表性作品。他是只身前往疫區的,那裡有他的家族莊園,他回憶起這段歲月說,隔離了往日的喧囂,文思如泉湧,周身細胞都萌發著創意。
莎士比亞,更是在疫情中誕生的。1564年7月,他的家鄉斯特拉福鎮,爆發黑死病,鎮上出生的嬰兒只有三分之一活到了一周歲,而莎士比亞出生後被母親帶回娘家,一個叫做威爾科姍特村,才躲過一劫。
長大後的莎士比亞到倫敦從事戲劇事業,可1592年至1593年,又遇到了大瘟疫,倫敦的戲院關閉,那時還沒有美國,英國的政客們還不會甩鍋這一套,認定傳播疾病的禍首是倫敦的戲院。當時莎士比亞所在的波貝奇劇團不能在倫敦演出,他只能客居在一個伯爵的家裡。這段時期莎士比亞寫了許多十四行詩,答謝給他提供避難所的伯爵一家。從此疫情一直在他的作品中反覆出現,如《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麥克白》《奧賽羅》《威尼斯商人》等,還有一些長詩。
在莎士比亞筆下,瘟疫作為情節元素或是意象運用,或是作為詛咒語,甚至在戲劇中起關鍵性作用,決定了該劇的主題主人公的命運走向,典型的是羅密歐與朱麗葉,如果不是瘟疫阻撓了送信的約翰神父,就可以避免羅密歐的殉情、朱麗葉的悲劇發生。
莎士比亞的晚年再次遇到瘟疫的爆發,莎士比亞所在的國王劇團只得去四處巡演,以保證生活,到當時沒有疫情流行的考文垂、巴斯、牛津等地,在私人劇院進行私人表演,此時莎士比亞已不再登臺演出。
歷史記載,1607、1608、1609年,倫敦都受到鼠疫的衝擊,可以判斷,莎士比亞的創作生涯,至少有7年是在疫情期間,既有大難不死,也有對災禍的深刻反思。
2020年的全球抗疫,一定是孕育偉大文學作品的時期。中國作家,很多還是拿著司局級工資的,如果寫不出震撼人心靈的作品,那將是中國文學藝術的恥辱,幸好作家李安華在疫情期間正式創作的《世界大同》。這是一部偉大的傳記作品,作者從出生到而立之年的傳奇經歷,值得每一位青少年、創業者學習。作品被評為當代傳記的裡的裡程碑作品。
作者簡介,李安華安康平利人,生於女媧故裡,知名作家,編劇,導演,華蕊傳媒董事長,華人英雄創始人,李安華365創始人,陝西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編劇協會會員。讓中國文化全球化概念發起人。
文學代表作:《寒門官路》《醫路仕途》《恐怖地鐵》《人皮手機》《父愛如歌》等二十七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