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 | 邵佩英:我對篆書「準確臨摹」的理解

2020-09-17 雅悅山房

我對篆書「準確臨摹」的理解

文/邵佩英


在臨摹古代書法碑帖的實踐中,經常提到一個詞彙就是「準確的臨摹」。有些老師會反覆強調臨帖要精準,絲毫不差。但臨摹到哪種程度叫「準確的臨摹」呢?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有人說,準確的臨摹就是如同原帖(碑)一模一樣的,其實是做不到的。臨與摹原本是分開說的,臨是臨寫,摹是摹拓。摹的功夫在於一絲不苟,如同馮承素摹《蘭亭序》那樣。而臨寫就難說了,今人對古代墨跡臨寫相對還容易些,但臨寫古代金石拓片就不容易了。拿篆書來說,臨寫甲骨文、金文、秦漢石刻文字「準確度」就不好把握。


甲骨文因字形較小,臨寫的多為「放大本」,刀痕畢現,臨寫自然還要注意「以筆代刀」,筆寫刀味,筆畫轉折處又多為硬折,書寫就會變化,或化圓為方,或分段重來。提按不大,露鋒直入,出鋒不回。字形可以寫準,用筆實難把握。所以,臨寫甲骨文很難做到「準確的臨摹」。


金文由於工藝複雜、多為鑄造的原因,筆畫線條相對厚重,早期金文還有肥重的筆畫,或收尾處捺腳,或交叉處有圓融的味道。因此,臨寫金文如果強調書寫性,就不可能做到「準確的臨摹」,很多細微之處,特別是鑄造工藝中形成的特徵是臨寫不出來的。這一點可以看看清代一些篆書名家的臨摹作品便會知曉。


再說石刻文字。臨習篆書多以李斯的小篆為臨本。除了《嶧山刻石》字跡相比其他刻石還算完整外,其他均為斑駁漫漶的看不清字形的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等。究竟哪個才是李斯真實的墨跡現在還沒有準確的答案。即使如此,《嶧山刻石》還被杜甫批評為「棗木傳刻肥失真」。《泰山刻石》、《琅琊臺刻石》筆畫漫漶不清,臨寫想準確恐難做到。


楚簡作為先秦遺墨,雖有別於先秦刻石,目前市面能見到的臨本均為放大本。字形多詭異,用筆難琢磨。臨寫楚簡似乎也是無從下手,更甭說「準確的臨摹」了。


所以多數情況下,教授學生臨摹篆書還是主張從清代篆書名家墨跡學起。因為清代篆書家們的實踐經驗與創作成果,已經後代人的反覆臨習證明是可行的更是容易的。那麼,臨寫清代篆書名家作品也能做到「準確的臨摹」嗎?其實也是相對而言的。


筆者教學中,主張用「像」與「不像」看待學生的臨習作業。拿臨寫《石鼓文》來說,「車工」鼓中的三個「吾」就是三種寫法,仔細看會發現寫法不同。那麼這種不同寫法是否原書寫者有意為之?還不好說。是否古人書寫時結構掌握不準,或是刻制時出現偏差?都有可能,這在清代篆書名家作品中就真實存在的現象。比如,吳讓之在《吳均帖》中的三個「山」,仔細看差別不大。說明他並非為了追求字形變化而變化,而是按照自己的書寫習慣進行創作。吳昌碩臨寫《石鼓文》更是有著多樣性和豐富性。有人會說,晚年臨寫的《石鼓文》是意臨不是實臨(準確的臨摹)。但我們可以從他早期的作品中不難發現,他始終沒有過「準確的臨摹」。再橫向比較一下:同時期的羅振玉、王福庵、馬公愚、鄧散木等都臨寫過《石鼓文》,都認為是「準確的臨摹」,但仔細看依然有著自己的理解和特徵。


再有一點,很多原作也有筆誤。如吳讓之所書《宋武帝與藏燾敕》中的「竟」字在作品中沒有寫到位,左傾且靠下了,我們臨寫就要讓這個字「歸位」。再如吳昌碩為陶菴所寫的「石鼓文」第三條屏中間最下面的「自」字右傾了,就是無意識寫歪了。我們臨寫這個字就沒有必要也寫歪,應該按照正常的字形書寫。


所以,筆者認為,「準確的臨摹」是做不到的也是沒必要的。對初學者來說,臨摹的「像」才是關鍵。「像」是微微有個空間,允許誤差。誤差小,就是像;誤差大,就是不像。如同前面我們提到的三個「吾」和三個「山」,寫像哪一個都算對。其實,臨摹古代篆書最為難以把握還是原作的「氣息」和「神採」,這個需要我們下功夫對原作進行深刻理解與長期臨習。


邵佩英

邵佩英

男,1962年7月生,天津漢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篆書委員會主任,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文字博物館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一級美術師職稱。師從孫伯翔、韓天衡

篆書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十人之一),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曾入展全國第七、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等。

曾擔任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全國第五屆刻字藝術展、全國第二屆臨帖作品展、全國第二屆大字藝術展、全國第三屆篆書作品展和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展評委。



作品欣賞


《白馬杏花聯》


《傳家處事聯》


《但願不知聯》



《獨智正學聯》


《虎龍踏天聯》


《集義好學聯》


《康樂富貴聯》


《蘭亭序集聯》


《樂善養心聯》


《立志留心聯》


《良藥忠言聯》


《林則徐對聯》


《六經五嶽聯》


《旅遊射鹿聯》


馬國權詩之吳昌碩


《買書覓句聯》


《每聞得見聯》


明人劉崧題三岡寺詩


《氣清心遠聯》


《石彧女史篆聯》


邵佩英自作詩


《石彧女史篆聯》


《水清竹密聯》


《歲華作術聯》


《桃紅柳綠聯》


吳昌碩詩

相關焦點

  • 我對篆書「準確臨摹」的理解
    我對篆書「準確臨摹」的理解文/邵佩英在臨摹古代書法碑帖的實踐中,經常提到一個詞彙就是「準確的臨摹」。有些老師會反覆強調臨帖要精準,絲毫不差。但臨摹到哪種程度叫「準確的臨摹」呢?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有人說,準確的臨摹就是如同原帖(碑)一模一樣的,其實是做不到的。
  • 天津邵佩英篆書作品欣賞
    邵佩英,1962年生,天津漢沽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第四屆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屆正書大展,全國第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全國篆書名家提名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
  • 邵佩英:如何從篆書入手,打開國展之門
    ◆培訓班裡那些唐僧念經式地反覆強調「準確的臨摹」,真就湊效?◆習篆者應具備的兩個「硬核」是什麼?孫先生也像他的恩師王學仲先生當年指導自己從《始平公造像記》開始學習那樣,告訴邵佩英老師從適合自己「心性」的東西入手。
  • 邵佩英:《大盂鼎》是金文臨摹的較好範本
    (2016年11月)  邵佩英,1962年7月生,天津漢沽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篆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天津市書法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篆書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翁同龢書法獎」(全國十人之一),第四屆全國楹聯書法大展全國獎,2013—2015年度書法報·書法海選蘭亭諸子提名獎;併入展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雅集42人展,全國第二、三屆正書大展,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全國五百人書法精品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文字博物館全國篆書名家提名展;行書作品入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覽;篆刻作品入展全國第二屆篆刻藝術展
  • 邵佩英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監審觀感:建立嚴格規範的評審制度
    建立嚴格規範的評審制度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監審觀感 邵佩英 有幸接到通知赴山東臨沂參加了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活動,首次擔任監委工作,深感使命光榮。這是中國書法傳媒集團面向18歲以下、10歲以上青少年書法作者而舉辦的第一次展覽,因此在赴臨沂的路上一直在想這個展覽作品會是什麼面貌?全國青少年書法創作的現狀是喜是憂?會不會帶有「成人化色彩」?評審出來的作品能否被多數人認可?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現場。 這次展覽是在今年突發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舉辦的。
  • 說說當代篆書的創作
    最 近幾年來,他的金文書法頗得書法界關注。著名書法家李剛田先生曾在中央電視臺教育頻道的書法教學中,對他的篆書給予較高評價。邵佩英曾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他的書法作品曾多次入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大展。入編如《千名書法家作品走進奧運場館志願活動作品集》等作品集達幾十餘部。
  • 天津書協副主席邵佩英:沉浸在金文的世界裡
    走進金文世界■邵佩英我學書法從楷書開始,那時,書店裡沒有什麼像樣的字帖,我又處在較為「邊遠」的地區,缺少名師指點,完全屬於自學狀態,邊畫畫邊寫字,沒有目的地胡塗亂抹。篆書更是下了不少笨功夫,一會兒欣賞鄧石如厚重,一會兒感覺趙之謙婉轉,一會兒喜歡吳讓之勁健,懵懵懂懂,左顧右盼,始終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自從入了「師魏齋」追隨孫伯翔先生學習書法,我才茅塞頓開,似有所悟。孫先生也像他的恩師王學仲先生當年指導他從《始平公造像記》開始學習一樣,告訴我從適合自己「心性」的東西入手,特別是在大篆上多下工夫。
  • 仇高馳:關於篆書臨摹的相關問題
    【提要】本文認為,學習書法務必要從臨摹開始,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入門途徑,是書法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同時,臨摹也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和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使之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過程。所謂書法創作靈感也往往是在臨帖的過程中被激發的,可以說臨摹碑帖,為我們的書法創作提供了不盡的營養。
  • 書法教材:《篆書入門》學習篆書,練字臨摹好字帖,輕鬆上手
    篆書,也是一種書法中的書體,目前也有很多書友在學習,也湧向了很多這方面的書法藝術家,會寫篆書的基本都會篆刻吧?分享一本篆書入門教程給書友,全面了解篆書的運筆技巧,筆鋒筆勢筆法的分析用法,更專業的教學,讓自己進步更快。題外話:本人持續分享古今著名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儘量分享完整版高清圖片,方便大家臨摹學習,更多資源看我以往發布的文章和視頻。您的關注、點讚、評論、轉發,是我持續分享的動力。
  • 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監審觀感:建立嚴格規範的評審制度
    這是中國書法傳媒集團面向18歲以下、10歲以上青少年書法作者而舉辦的第一次展覽,因此在赴臨沂的路上一直在想這個展覽作品會是什麼面貌?全國青少年書法創作的現狀是喜是憂?會不會帶有「成人化色彩」?評審出來的作品能否被多數人認可?帶著這些疑問,我走進了全國第一屆青少年書法作品展評審現場。這次展覽是在今年突發冠狀病毒疫情的特殊時期舉辦的。
  • 初學書法,臨摹字帖需要關注哪些點才能做到臨摹的準確?
    初學書法最重要的就是臨摹字帖,而且還要做到準確的臨摹字帖,但是準確臨摹字帖對於書法初學者來說難度有些大,那麼,如果想把一個字帖臨摹準確的話,要注意哪些關鍵的點才能夠做到準確臨摹呢?在臨摹字帖的時候,無論臨摹的是篆隸楷行草哪一種字體,我們關注到的第一個點就是筆畫起筆和收筆的形狀。在書法作品中,筆畫起收筆的形狀大概可以分為方筆、圓筆、尖筆, 如果還有其他形狀的筆畫,一般都屬於這三類形狀筆畫的變形。
  • 篆書的臨摹與體驗
    一、篆書概述篆書是漢字發展史上最早的字體,書法史上的篆書作品很多。由於篆書時代尚未有紙張使用,所以,早期篆書作品載體多為青銅器、玉片、竹簡、木牘、石頭、陶器及絹帛等。漢以後篆書作品流傳不多,直到清代出現了一批篆書名家,如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徐三庚等,他們的篆書均可供學習。二、篆書臨摹與體驗篆書根據筆畫的輪廓與質感,大體可以分為鐵線篆類、金石味類和書寫意味類三大類。其各自的審美效果各不相同,筆法也略有差異。下面簡要介紹這三類的特點。
  • 「愙齋書法」怎麼練習篆書?
    臨摹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必經階段和途徑,也是書家終生學習和掌握書法技法的唯一手段。臨摹是書法創作的必由之路,因為臨摹的過程是對經典法帖審美價值的積累,修正原有書寫習慣並向更高層面的發展過程。書家創作靈感往往是在臨帖的過程中激發出來的,可以說臨摹碑帖為書法創作提供了不盡的營養。
  • 他被稱為清代以篆書著名的第一位書家,臨摹王羲之草書,唯妙唯俏
    他臨摹的王羲之草書,唯妙唯俏,也被稱為清代以篆書著名的第一位書家。可能是清代離我們現在比較近的原因,清代的書法家是我們一直討論不完的話題,從清代初年的王鐸、傅山到中後期的魏碑書法,再到康有為、梁啓超,還有帖學名家劉墉、成親王。
  • 以篆書聞名書壇的仇高馳,談篆書的創作
    談談篆書的臨摹文:仇高馳創作篆書的歷史距度,造成了我們理解與判斷上的隔閡。古代書論中有關篆書技法的內容相對較少,當代又缺乏具有權威性、專業性的系統而實用的篆書技法方面的研究,篆書創作相對其他書體一直難有起色。因此,關注當下的篆書創作與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了。今從篆書的用筆、結字、用墨和章法幾個方面,談談對篆書臨摹與創作的膚淺認識。
  • 淺談:李陽冰篆書風格對我書法創作的啟示與影響
    習玉箸篆之始,臨摹時力求與李陽冰神味契合,做到一筆一划如燈取影,分毫不差,久而久之發現如此臨習容易寫的僵硬、不通透,死板且無靈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臨習之外將其字形熟之於心,加強用筆的書寫感,從而解決了之前的死板、刻意的毛病。
  • 著名書法家鄧石如《千字文篆書》學習篆書最佳字帖,臨帖臨摹必備
    清代著名的書法家,開一代書法之風,不光篆書厲害,還有真草隸書都首屈一指,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主要學習對象,之後遍臨秦漢名碑,並將隸書筆法參與其中成為清朝書法成就造詣極高的新類型書法家。鄧石如成就很高,享譽書壇,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書法列為「神品」,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鄧石如因其傑出的藝術貢獻,被後世稱為「篆書的第三個裡程碑」。
  • 李剛田篆書新版全集共32講,高清書法教學視頻
    多種篆法及書法 糅合變化 形式的對立統一美14 用篆(三)篆刻中的用篆 印例解析15 篆刻章法變化 範例解析16 甲骨文臨摹與創作 甲骨文概述 甲骨文作品賞析17 金文的臨摹與創作 大盂鼎概述 大盂鼎臨摹與創作 大盂鼎臨摹作品賞析
  • 十二屆書法國展書家:寫出篆書的質樸與端莊
    在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上,河北保定市競秀區雅昌書畫藝術學校校長,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篆書委員會副秘書長,保定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保定市書協副秘書長池海青以篆書作品入展。像池海青這樣的,從事著與書法相關的工作,在地方協會有著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職務,但依然積極參加國展,且取得不錯成績的,讓人佩服。有些人可能認為,如此熱心書法展覽,不就是功利心在作祟嗎。其實,持這樣言論的人,大多不了解書法的現狀,也不了解書法人。每一個書法人都渴望得到認可,他們大多想要寫出別人稱讚的書法,至於成功後帶來的實惠,不也是付出後的正當回報嗎?
  • 篆書入門:各個階段的臨摹課程表
    學篆刻必須學習篆書,上一篇我們已經將篆書學習打基礎的177字發布過了,本文依照鄧散木先生《篆刻學》的次序,繼續說篆書學習各個階段的臨摹課程: 一、基礎階段 學者先將右舉一百七十七字,每日寫一通,俟左右上下方圓曲直諸筆法及其下筆之先後,一一爛熟於胸中,然後將說文解字部首五百四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