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鳴湖鎮小山村位於雁鳴湖鎮東北方向,距鎮區20公裡,距市區70公裡,北與黑龍江省寧安市鏡泊鄉接壤,是吉林省的東大門。村邊是國家級雁鳴湖溼地保護區,201國道和牡丹江水在溼地中穿行而過,西連佛國聖地敦化,東接壯美的鏡泊湖,是西覽六鼎山、東遊鏡泊湖的必經之地、最佳休息站。小山村下轄3個自然組,321戶,1064口人,全村幅員面積101平方公裡,林地面積138公頃,水域面積350公頃,耕地面積1644公頃。2018年,農民人均收入達到16500元,成為遠近文明的富裕村、文化村。
如何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因地制宜是關鍵,小山村黨支部一班人深刻理解關於「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重要論斷,牢牢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的實施,制定了適合該村特色產業綜合開發的工作思路,以黨建為核心,積極培育生態特色產業,建立和規範產業園區,加快特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產融合新模式。 相繼被評為「全國生態文化村」「五星級黨組織」「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吉林省AAAA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州級魅力鄉村」「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
抓班子強隊伍,夯實村級基層組織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村子好不好,全看村領導。要知道有一支賦有戰鬥力的班子,是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堅強保障。所以小山村突出重點抓創建、把握關鍵抓班子、強化服務抓效率、強化管理抓制度,不斷增強黨支部的凝聚力、戰鬥力,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整合協調作用、領導核心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真正打造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優質工程」「民心工程」。村兩委班子認為,「率先致富先治人,治人先治帶頭人」,建設美麗鄉村,關鍵是建立一個團結實幹、富有戰鬥力的黨支部班子,建設一支能帶領群眾致富的黨員隊伍。在鎮黨委、政府指導下,村兩委首先從抓好自身建設,建好基層組織入手。按照「支部當先鋒,黨員作表率,建和諧農村」的要求,結合實際,突出特色,注重實效,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加強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三會一課」「設崗定責」活動等有效手段,全面加強黨的政策宣傳,知識培訓,不斷提高黨員政治、思想素質。積極利用各種形式,更新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村兩委積極組織「走出去,請進來」,帶動黨員幹部學習市場經濟知識,開闊視野,解放思想,增強競爭意識、超前意識和開放意識,實現村域經濟結構的快速轉變。認真抓好黨員發展工作。積極把政治素質好、思想活躍、年輕有為的優秀致富能手培養成為黨員,改變了黨員隊伍年齡老化、素質不高、致富能力不強的問題;加強制度建設。健全完善黨支部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實行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和村幹部管理監督制度。一系列的制度和舉措使得村兩委班子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堅強堡壘。
齊心協力建家園,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近年來,小山村爭取上級資金上兩千多萬對村內進行改造美化,提升人居環境,增加村民幸福生活指數。將村內農戶房屋統一改造成白牆灰瓦。安裝路燈上百盞,村內亮化率達100%,修建以農耕漁獵、新農村建設的仿古式文化牆3500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每家農戶門前建有花壇,每年栽種鮮花,道路兩側樹木繁茂,花草相間,農戶房舍寬敞,院落乾淨整潔,實現「一戶一景」。柏油路硬化12000平方米,全村道路硬化100%,交通便利,道路通暢,路邊設有標識標牌,基礎服務設施到位。全村農戶進行了室內水衝式廁所改造,汙水得到了有效的處理。加強村莊周邊退耕還草還林工作,加強河岸、湖泊環境治理工作,村莊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得到極大的提升。
村內街道景色
村內街道景色
發展生態旅遊創收入, 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小山村地處於雁鳴湖國家級保護溼地腹地,背靠大山,三面環水,自然景觀秀麗。該村黨支部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生態旅遊產業。以村幹部為首以入股形式創建小山眾友合作社,建設基礎設施和旅遊項目,新建「雁鳴湖休閒谷」面積達到15公頃,種植各種花卉和果蔬,供遊人觀賞採摘;新建「雁鳴湖漁港」可供遊人品嘗漁家特色美食和住特色民俗木屋;新建遊船碼頭,購進遊船,供遊客水上觀光。2018年,生態旅遊產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提供150個,接待國境遊客20萬人次,增加農民收入230萬元。同時,為了延長旅遊產業鏈條,利用當地土特產品,如有機淡水魚、小雜糧、山珍等,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包裝農副產品有速凍魚肉水餃、粘玉米、粘豆包、小粒黃豆、雜糧雜豆、大米、魚乾、蜂蜜、山野菜等可供遊客品嘗購買,實行線上線下銷售。隨著生態旅遊產業不斷壯大,客流量的增多,帶動了村內農戶的經濟收入,以及當地其他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有機統一。
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小山村與延邊白山國際旅行社進行合作成立股份公司,探索「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民」模式。農民變公司職工,不僅促進了農民增收,也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如今小山村村民人均支配收入高於當地縣市的平均水平,由於收入的提高,客源的增加帶來的新思想、新理念,該村村民精神風貌有了大幅度提高,創業幹事氛圍濃厚。發展生態旅遊已成為村民的共識,逐漸形成了積極、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
休閒谷花海
休閒谷花海
村民正在為遊客講解
雁鳴湖漁港民俗木屋
雁鳴湖漁港木屋
構建和諧鄉村,樹立文明社會新風尚。
社會事業的發展,基礎設施的改善,綠化工程的提升,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小山村的整體影響水平,實現了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目標。利用新建好村部、廣場、文化室等活動場所,群眾自發組織了健身舞蹈隊,閒暇時翩翩起舞,豐富了群眾業餘文化生活。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加強傳統文化教育,加強環保、健康、衛生知識培訓,村民們逐步養成清潔、衛生、健康、科學的生活習慣,環境意識、衛生意識、文明意識不斷增強。該村始終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村風正、民風好,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成立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組織,制定村規民約,開展「三道模範、文明家庭」評比活動,將村中孝道、富道、孝道的村民通過村民大會的形式評選出來,進行大力宣傳表彰,村內逐漸形成追、比、趕、幫、超的正能量社會風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步入新時代,新思想引領新徵程,新時代迸發新作為,要發展就要創新,要發展就要大膽。小山村始終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念,發展生態旅遊,帶領村民加快傳統產業升級,不斷加快農民增收步伐。如今,休閒谷內漫山遍野的鮮花和漁港內的漁家特色美食,吸引來數以萬計的遊客來到小山村度假旅遊,成為當地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2017年,吉林省委書記巴音朝魯來到小山村,給予小山村高度評價,並提出「小山村是吉林省農村轉型的新典範,小山雖小,名氣很大,要打造美麗花海小山村」。小山村人誓要打造真正的美麗花海小山村,從而使村民「離土不離鄉,家家有產業」,在奔赴小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
(責編:王帝元、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