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中國對外文化貿易來說,政策環境涉及金融扶持和稅收減免、推進轉企改制、項目補貼和獎勵、搭建平臺和海外推廣等方面。其發展概況是:新聞出版產業「走出去」步伐加快;電視產業中,內地現代劇、中外合拍劇越來越多地走入境外市場;電影產業海外銷售收入出現明顯波動,合拍片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演藝產業、動漫產業在政策持續推動等因素支持下,出口規模穩步增長;2011年我國藝術品國際交易額已排名世界第一;網路遊戲企業通過海外子公司運營的時代已正式開啟。其發展特點是:出口模式更加豐富,合作模式日臻成熟,出口版圖更為廣闊,故應更積極地搭建國際平臺以展現實力。
關鍵詞:
對外文化 貿易政策 環境出口模式 出口版圖
廣義的文化「走出去」包括對外文化宣傳、對外文化交流和對外文化貿易三種形式,分別由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等不同實施主體主導。而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舉措,也影響著國家形象的樹立和國家軟實力的提升,近年來受到中國政府越來越多的關注和扶持,將成為我國文化「走出去」的主流形式。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中國文化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的步伐越來越堅定,不僅出口額逐年增長、出口版圖持續擴大,而且出口模式也從單純貿易型向投資型轉變,國際合作深入發展。中國,已經融入文化產業的國際分工,正逐漸成為國際文化貿易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一 文化貿易的內涵與範疇
國際上文化貿易數據統計主要以UNESCO的文化統計框架(Framework for Cultural Statistics)為通行標準,是有形和無形文化產品傳遞文化內容的進出口行為,分為硬體和軟體貿易。該統計框架將文化商品和服務分為10大類:文化遺產、印刷品及文學作品、音樂、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電影和攝影、廣播電視、社會文化活動、體育及遊戲、環境和自然。但是因各個國家和地區數據收集的局限,統計框架也存在較大的變化,進行國家間的文化貿易量化比較分析更是困難重重。
我國目前在文化貿易的數據統計上也存在缺陷,相關部門在文化產品和服務進出口數據的收集渠道、統計口徑上均有差異。比如,商務部主要根據海關商品編碼來進行文化產品尤其是硬體類文化產品的統計,國家版權局負責統計版權類產品(但不只包括文化類版權產品)的貿易情況,而文化部主要依據各省市文化廳的信息渠道來收集數據。
為了更好地分析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狀況,本文按照2004年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將對外文化貿易也相應地分為3層: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重點分析代表一個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實力和文化影響力的以版權為依託的核心層和外圍層的貿易狀況,而對以製造業為依託的相關層則不做重點分析(見表1)。
表1文化貿易的核心層、外圍層和相關層內容代表產品核心層新聞服務期刊、報紙等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圖書、電子出版物等廣播電視電影服務電影、電視劇等文化藝術服務文藝演出、藝術品出口等續表內容代表產品外圍層網絡文化服務網路遊戲等文化休閒娛樂服務文化展覽等其他文化服務設計、廣告等相關層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玩具、遊戲或運動用品及其零附件,樂器及其零件、附件,音像設備及其零附件、LED設備,乾冰,燈光設備及附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