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nfinance
編者按
今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金融系統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環境,強化金融服務,收穫了許多決戰脫貧攻堅的典型經驗和優秀做法,為決勝全面小康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保證。當前,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們更要凝心聚力,迎難而上,以必勝信念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作者|李波「重慶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0年第15期
金融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力量。近年來,重慶市金融業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立足脫貧攻堅大局,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精準實施「4+4」脫貧攻堅行動,構建大金融扶貧格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撐。全市扶貧貸款增勢強勁,普惠金融重心不斷下沉,貧困群眾金融獲得感持續提升。
重慶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重慶是一個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於一體的特殊直轄市,城鄉二元結構特徵突出。2014年底,全市共有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4個市級貧困區縣、1919個貧困村、165.9萬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達7.1%,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發展高度重視,2019年4月親臨重慶視察並主持召開解決農村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提出了強化責任落實、攻克堅中之堅、提高脫貧質量、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等要求。
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重慶市委、市政府將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作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擺在更加重要位置,強化問題導向和責任擔當,制定精準扶貧方案。市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由陳敏爾書記、唐良智市長掛帥,22位市領導定點包幹18個貧困區縣和18個深度貧困鄉鎮;確定了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因地制宜實施「五個一批」工程,全面推進金融扶貧等十大脫貧攻堅行動;健全魯渝東西部協作機制,開展機關定點扶貧和區縣結對幫扶,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序銜接,著力構建「四梁八柱」的脫貧攻堅體系。
經過各方的艱苦努力,目前重慶市18個貧困區縣已經全部摘帽,99%的貧困人口已經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12%,區域性貧困得到明顯解決。
金融扶貧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和血液,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大舉措和關鍵支撐。在重慶市全方位展開的脫貧攻堅戰中,金融扶貧既是脫貧攻堅體系的「五大支撐」之一,也是脫貧攻堅總攻「十大專項行動」的有生力量,在決勝脫貧攻堅中發揮著極其關鍵的作用。
謀劃布局堅持精準施策。重慶金融業準確把握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內涵,結合金融特點和地區實際,明確金融扶貧「對象精準、區域精準、用途精準、方式精準、政策精準」五項基本原則,突出用好金融支持政策,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引導金融業抓住貧困區域重點、精準引導資金投向,著力增強貧困戶的自我「造血」功能。在「五個精準」原則指導下,重慶市迅速布局實施金融精準扶貧四大行動,在全國範圍內較早建立金融扶貧主辦行制度,主辦行承擔金融扶貧的「大數據、主推進、全服務、總託底」職能,為貧困戶建立信用檔案,定向對18個貧困區縣提供金融服務,明確農業發展銀行重慶分行打造政策性金融扶貧試驗區,全力提升貧困區縣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一行一品」金融扶貧產品創新,逐步形成「支困貸」「扶貧貸」等30多種金融扶貧產品體系;打造金融扶貧示範村、示範戶等金融扶貧示範點145個;建立金融扶貧專項統計制度,開展金融精準扶貧效果評估,構建多部門參與、銀證保聯動的大金融扶貧格局,系統性、實踐性地回答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這三個關鍵問題。
攻堅推進聚焦深度貧困。參照國家確定深度貧困縣的標準,重慶市委、市政府精準識別、確定18個深度貧困鄉鎮作為全市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金融業快速響應,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重慶市扶貧辦等部門聯合出臺金融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的實施方案,啟動實施「金融進村扶貧服務」「萬戶百村行長扶貧」「政策性金融脫貧攻堅」和「保險託底精準扶貧」四項行動;按照「六有」標準,在深度貧困鄉鎮建成99個「貧困村金融扶貧服務站」,打通金融扶貧最後一公裡;組建18個金融扶貧工作隊,在深度貧困鄉鎮圍繞夯實利益聯結機制實施「五個一」定向幫扶服務,支持扶貧企業超過50家;創新用好扶貧小額信貸、扶貧再貸款、易地扶貧搬遷貸款等政策性金融產品,精準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基本保障;實施「普惠金融服務工程」,創建金融知識宣傳站122個,實現深度貧困鄉鎮農村支付服務基礎設施全覆蓋;積極探索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實施螞蟻金服「普惠金融+智慧縣域」項目、度小滿金融「小滿助力計劃」,助力脫貧攻堅。
決戰決勝注重可持續性。脫貧攻堅既要輸血更要造血,建立造血機制,增強致富內生動力,防止返貧。習近平總書記明確強調「要探索建立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強化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既是解決「兩不愁」突出問題的重點,也是金融扶貧的關鍵聯結點和主要載體。重慶金融業立足當地扶貧主導產業,通過基層行+基層政府的「雙基聯動」,建立產業扶貧白名單;創新產業扶貧信貸員+產業發展指導員的「雙員互動」信貸模式;健全金融支持產業發展與帶動貧困戶脫貧的掛鈎機制,按照穿透式原則,撬動引導產業主體通過吸納就業、訂單幫扶等方式增強與貧困人口的利益聯結,在全市範圍內逐步形成一批多樣化、強有力的金融扶貧利益聯結機制。發揮好資本市場作用,全國首筆扶貧超短期融資券在渝落地,57家貧困區縣企業掛牌重慶股轉中心,脫貧攻堅以來貧困區縣企業實現直接融資400多億元。
疫情期間凸顯穩定脫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重慶市金融業圍繞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強化政策統籌力度,快速啟動疫情期間金融扶貧響應機制,向貧困區縣發放專項再貸款18億元。金融機構圍繞帶貧主體生產,建立政銀企對接機制,開展「一對一」對接服務,累計服務企業超過200多家;建立信貸審批綠色通道,如重慶農商行針對疫情期間帶貧主體的資金需求,按照「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的原則,最快兩小時實現貸款投放;靈活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以及續貸、展期,強化信貸投入深度和紓困準度,著力緩解疫情對貧困人口和帶貧主體的影響,累計幫助近百家受疫情影響的扶貧龍頭企業緩解資金困難,間接惠及貧困人口超7000人。
正確處理金融扶貧攻堅的四種關係
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末,重慶市金融精準扶貧貸款突破1200億元,在疫情防控背景下逆勢增長22.9%,高於全市各項貸款增速9.7個百分點,惠及建檔貧困人口400萬人(次),金融助推脫貧攻堅效果明顯。回顧過去幾年的實踐,重慶金融扶貧運轉有效、成效明顯的關鍵在於能正確處理好「四個關係」——金融扶貧的主體與客體間的合作關係、整體推進與局部突破的聯動關係、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辯證關係、金融支持與風險防範的平衡關係,從而構建良性有效的金融扶貧生態體系。
統籌主導與合作聯動的關係。金融扶貧工作涉及面廣,脈絡複雜且政策性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實踐運作中既要確保中央金融政策有效傳導至基層,也要建立更順暢的多邊合作機制,縱橫兼顧,充分調動各方參與形成合力。參照全國金融扶貧的領導組織機制,重慶市結合地區實際,建立由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統籌主導,扶貧部門、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等十多家共同參與,銀行、證券、保險、擔保、小貸等多領域聯動推進的大金融扶貧工作格局。其中,在易地扶貧搬遷貸款、扶貧小額信貸等金融扶貧專項領域,建立由發展改革部門、扶貧部門主導的專項工作小組機制,形成分層有序、互聯互補、響應順暢的金融扶貧主體力量。
整體推進與點上突破的關係。在金融扶貧的組織功能、政策傳導機制、多元融資體系等全面提升的基礎上,重慶金融業著力打造金融扶貧示範典型,推動點上突破。例如,重慶銀行、重慶農商行等銀行與基層政府合作,在黔江區共林村探索形成「銀行+央行再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保險+公司+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多方聯動的立體化扶貧模式,支持全村100%貧困戶實現脫貧;農業銀行(601288,股吧)重慶市分行在石柱縣華溪村、全興村探索農村產權抵押貸款,以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激發產業扶貧的內生動力。在深度貧困鄉鎮定點扶貧中,人民銀行重慶營業管理部立足巫溪縣茶山村實際,探索建立的多方聯動、產融結合的定點扶貧模式,為全市金融機構定點扶貧建立實踐樣板。通過以點帶面,全市產業扶貧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截至2020年6月末,重慶產業扶貧貸款同比增長88%,為金融扶貧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的關係。重慶市金融業立足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持在重點中找短板、以強弱項鑄品牌,探索金融扶貧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針對建檔貧困戶家庭學生,在國家助學貸款的基礎上增設生源地補充助學貸款,堅決阻斷貧困家庭代際傳播。充分用好易地扶貧搬遷貸款和棚改貸款,改善貧困家庭居住條件。創新推出精準脫貧保、產業扶貧保、防貧返貧保「三保聯動」產品,為貧困群眾築牢醫療保障、產業保障、穩定脫貧三道「防火牆」。在貧困區縣探索財政金融聯動,增強「欣農貸」「惠農貸」等「再貸款+」產品效用。強化扶貧小額信貸主辦行功能,探索「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等模式引導貧困戶融入產業發展,建立9億元的貸款風險補償基金,撬動扶貧小額信貸的獲貸率提升30個百分點,21.45萬貧困戶受益。
金融支持與風險防範的關係。在加大金融扶貧資金投入的同時,重慶金融業強化底線思維,堅守金融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和風險防範兩條底線,將風險監測、評估貫穿至脫貧攻堅的全過程,及時糾正、整改日常工作中的風險隱患和作風問題,準確把握金融扶貧邊界,堅決禁止違規套取、騙取金融扶貧資金的行為,嚴格把控扶貧信貸風險,防止片面追求貸款規模造成金融債權「懸空」。通過精準投放堵風險源頭、監測預警防風險苗頭、分類處置滅風險勢頭、全力推進強作風拳頭等舉措,重慶市金融扶貧貸款風險始終可控,扶貧小額信貸集中到期風險得到妥善化解,逾期率僅為0.37%。
構建金融支持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重慶地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交匯處,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發展寄予厚望,希望重慶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所帶來的嚴峻挑戰,如何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已成為地方政府和金融系統面臨的重大考驗。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三個作用」要求,加強金融賦能、防止因疫致貧返貧、建立金融支持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尤為迫切。
充分把握金融發展的新機遇。當前,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正在邁向新格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將打造西部地區重要增長極。重慶金融業要充分把握好新時代賦予的新機遇,依託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下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升級、新業態布局、內陸對外開放等政策優勢,夯實金融扶困濟弱的經濟根基;發揮成渝兩地融合發展、要素優化配置的市場優勢,培育金融扶持相對貧困群體發展的市場動力;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的作用,運用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優化信貸資源配置,防範金融風險,全面提升農村金融服務的動能和效能。
強化農村金融改革的新動力(310328)。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創新步伐,盤活農村地區沉睡資源,從而提高貧困地區、貧困群體金融服務質效,鞏固和擴大脫貧成效。現階段,要依託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機遇,增強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農村產權擔保融資能力,支持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推進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信用合作社「三社」融合,促進農村地區生產、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發展,發展涉農供應鏈金融。引導資本下鄉,探索以入股、聯營等「農戶+社會資本」方式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依託金融創新盤活農村資源活力、激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
夯實基層利益共享的堅實性。當前,重慶正在全力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渝西片區九區縣已納入全國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以城帶鄉、城鄉融合,鄉村產業振興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而產業也是構建金融扶持相對貧困群體發展的關鍵利益聯結載體。金融業要牢牢把握「金融撬動+產業帶動+個體發展」核心鏈條,建立信貸支持、債券融資、保險保障等多樣化的資金供給和風險緩釋方式,增強拓寬金融利益聯結共享形式的多樣化。應將金融政策支持與產業主體帶動脫貧的有效性掛鈎,形成正向激勵反饋,著力緩解相對貧困群體承載能力弱、金融扶貧成本風險高的問題,支持構建金融支持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提升農村金融生態的優良性。加強財政金融聯動,探索建立貸款貼息、風險分擔、費用補貼等合作機制,提高金融扶貧效率。夯實農村基礎金融服務,確保「基礎金融服務不出村、綜合金融服務不出鎮」。完善農村金融信用信息資料庫,優化信用評價機制,探索開展信用培育,打造高質量的信用鄉鎮、信用村、信用戶,完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建設普惠金融基地,加大農村金融教育「金穗工程」和金融知識宣傳培訓,強化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和金融風險防範,保護好群眾的「錢袋子」。■
(責任編輯 張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中國金融雜誌。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