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保護前景堪憂 異地安置乃屬無奈之舉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古建築保護前景堪憂 異地安置乃屬無奈之舉

  安徽涇縣被譽為「中華第一祠」的翟氏大宗祠,氣勢恢宏,粉牆青瓦極具現代感。

  皖南古民居與當地山水相映成趣。

  地處湘南的古建築群,剝落的精美浮雕,依然能感受到它昔日的輝煌。

  成龍欲捐二十年前收藏的徽派古建築引發關於文物保護的熱議

  最近,成龍欲將自己收藏的徽派古建築捐給新加坡一事,在國內引發了熱議。由此,正在不斷消失的以古建築為主要載體的古村落再一次引起了公眾的關注。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距今約有8000年的歷史,半坡遺址顯示:那個時期開始形成土木結構的古村落。此後,伴隨著華夏千年的發展歷史,一方面,產生了象徵權威與等級的皇家宮殿、園林以及宗教寺廟等技藝高超、造工精細、嚴謹的建築;一方面,民間大量的古村落成為基層民眾的生活中心。這些古村落遺留著先民繁衍生息的生活痕跡,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而構成古村落的那些樣式獨特的古建築,則在皇家建築之外開闢了另一番塵世的精彩。其中,著名的有皖南民居西遞宏村、江西婺源古村落群、廣東梅縣圍龍屋群落等。然而,現實的情況是不容樂觀的,大部分地處偏僻的古村落因缺乏資金、缺乏管理,年久失修而被廢棄。

  古建築保護前景堪憂

  早在民國時期,一些外國文物商人就來到中國搜刮文物,他們把一些中國優秀的古建築拆散移遷到國外,現收藏於各國博物館。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大批未納入文物保護對象的古建築群,屬於私人財產,可以自由買賣。那些最早從事古董生意的商人在農村大肆收購、拆除古建築的構件。把建築上看起來最有賣相的木雕、石雕、磚雕等搜刮一空。這種做法對原本已年久失修的古建築是毀滅性的打擊。這些建築構件一部分當作藝術品進入了收藏領域;有的進入了現代家居成為新的裝飾元素。有識之士對此表示擔憂,開始購買整棟建築希望以此保護建築文明的完整性。而商人也從中嗅到了商機,打著「異地保護」的旗號開始做起了古建築異地安置的生意。他們奔走於安徽和江西等地,搜集散落在農村的老房子,再聯繫北京、上海、浙江的買主,從中賺取差價。成龍的古建築就是20年前在這樣的背景下購買的。

  一方面,由於人力、資金、文化觀念等因素,大量古民居得不到保護,讓商人鑽了空子,被大肆收購販賣;一方面,由於古建築的設計無法滿足現代生活需求,所以在城鎮化風潮的衝擊下,大量具有現代功能的小洋房的不斷湧現,使本身歷經風雨、破舊不堪的古建築被大量遺棄,倒塌。

  異地安置:無奈之舉

  中國古建築在設計上融入了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美學觀念,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協調,體現天人合一的至高理想。所以,有專家認為,離開原地保存,缺乏當地的人文、自然環境以及民俗風情等因素,古建築就失去了原本蘊涵的價值意義和魅力。而且,大量的古建築被搬遷也使當地文化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所以,古建築在原地保存更能體現它的人文、美學價值。

  也有人認為,古建築流入市場交易,異地安置後改造成茶樓、展覽室和工作室等形式,繼續發揮它的使用、審美價值,也是當下最好的保護方式——雖然離開了原來的環境和文化,卻保留下了完整的建築。現在各省文物部門也開始制定規定,具有歷史與審美價值的徽派、晉派建築不允許買賣。一些地方也出臺了古建築認領辦法。這樣既有利於吸納社會資金參與文物保護,破解「經費不足」這一文物保護難題,又能喚起全社會的文物保護意識,利於原地整體保護中國古村落。 (文\圖 陳運成)

相關焦點

  • 古民居保護異地遷建:新生還是建築木乃伊(圖)
    錢江晚報記者了解到,把散落在各地的民居,匯聚到一起實行異地保護,是目前流行的「搶救性」保護舉措。   古子城的「鑲牙式保護」   古子城,是金華古建築保護的標杆,採取的就是異地保護模式。   2008年,金華市政府對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子城進行保護開發。
  • 顏樹花:「雷人標語」也屬無奈之舉
    原標題:顏樹花:「雷人標語」也屬無奈之舉  昨日上午,重慶晚報記者來到現場,看到了這塊警示牌,原本上面的標語是「消防通道 禁止停車」,有人又在上面貼了張紙,寫著「規範停車 平安家人 惡意堵塞 必遭車禍」。(6月16日《重慶晚報》)   用「必遭橫禍」這樣惡毒的標語來規範停車,乍眼看實在讓人心情堵塞抑鬱。
  • 常州明清古建築拆遷 將用古建築材料進行異地復建
    11月24日,現代快報記者趕赴現場調查發現,這座建成於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確實處於拆遷規劃中。不過,當地監管部門表示,他們早已對上述古建築做了實地考察,並且做好了一系列保護規劃,拆遷之後,將利用古建築材料進行異地復建。
  • 泰和:古樟樹被「拆遷」 「異地安置」確保成活是關鍵
    江西泰和:古樟樹因電力工程被「拆遷」 「異地安置」確保成活是關鍵新華網南昌9月29日電(記者 甘泉)為搶救性保護贛江石虎塘航電樞紐工程項目建設區內的古樟樹
  • 轉診、急診、異地安置如何辦理?
    轉診、急診、異地安置如何辦理?如果在異地定點醫院治療不了,需要轉到上一級醫院的,可以在安置地辦理轉院手續(按當地醫保轉院手續辦理)。異地安置人員是否必須回到本地才能報銷所發生的醫藥費?不需要,辦理異地備案的參保人員在異地住院時,可直接在異地就醫結算。如因沒有社會保障卡或者聯網不成功等一些特殊原因,需持報銷材料回參保地定點醫療機構結算。
  • 山西古建築保護陷入困局 巨額撥款杯水車薪(圖)
    第1頁:古建築現狀堪憂,巨額撥款杯水車薪 (圖片由網友「愛塔傳奇」提供)   現狀堪憂 風雨飄搖古建傷懷  山西是全國文物資源大省,素有「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博物館」之稱。4月18日,「愛塔傳奇」在網上推出一項名為「抓住文明餘脈山西早期木結構古建築調查」的籌款活動。這位五次探訪山西民間古建,被那些慘遭風雨侵蝕、坍塌毀損嚴重的早期木結構古建現狀刺痛的小夥子,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呼籲,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自覺保護民間古建的隊伍中,抓住這些代表著華夏文明的「餘脈」。
  • 「外賣」風侵襲中國傳統民居 古建築待保護(圖)
    本期《都市新觀察》,我們走進正遭遇「外賣」的婺源長溪村,感受古徽州文化的農民網絡推手戴向陽的熱情與焦慮,並邀請中國行政區劃與地名學會秘書長宋久成以及古徽州文化專家陳安生觀察「外運」「外賣」之風,思索如何真正保護傳統民居,使之在歷史文化遺存上,繼續顯示出其強大的生長力量,繼續記錄著中國歷史、記錄著百姓生活。
  • 古建築保護修繕文本_2020年古建築保護修繕文本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古建築保護修繕文本專題為您提供古建築保護修繕文本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古建築保護修繕文本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 多地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堪憂 古建築修繕欠帳嚴重 查看詳情
  • 河北千年古邑開陽堡破敗不堪 關內樓蘭古城保護堪憂
    歷經歲月洗禮,古堡雖不失古樸、厚重,但高峻的夯土城牆被剝蝕得如同天然的土山,更不必說千年的古建築早已是破敗不堪;精美的壁畫或已坍塌,或斑駁不清,保護現狀堪憂。  龜背上的千年古邑  冬季的北方,鄉野空曠,阡陌縱橫,路邊偶爾冒出一棵柿子樹,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格外耀眼。
  • 唐朝「開元鐵牛」為何露天放置,無人保護?專家:無奈之舉
    中國上下幾千年,遺留下來的文物不可勝舉,相關保護措施也走在世界前列。很多文物都需要陳列於博物館,或者修建專門的保護大廳,但也有例外之處。蒲津渡是黃河交通要道,連接秦晉,位置突出,很多王朝都在此修建過浮橋,但最為著名的當屬唐朝。
  • 古建築:給歷史留些思考空間
    在安徽當地,它們有的瀕臨倒塌,有的需要翻建,有心人把他們收購過來,拯救危亡,異地重生。」皖南家族式村落的「徽商」大環境雖早已湮滅,但黃山、淮南地區的自然風俗並未遭嚴重破壞,這些古建築完全能在當地完成保護性的改建。倘若離開了當地風土,剝皮抽筋式的移植,即使「救活」了,也如一具「古屍」展。我認為,十二幢徽派建築「定居」羅店,是典型的城市消費休閒文化對鄉土文化的跋扈之舉!
  • 縉雲200多歲的百廿間「異地重生」
    ,這棟建築實行了整體搬遷,在異地重獲新生。當潛明水庫建設遇到百廿間古建築,怎麼辦?堅決保護,實行異地搬遷。為此,縉雲縣委、縣政府不惜重金,全力以赴,從財力、人力、物力上給予全方位的保障。為百廿間的搬遷打下堅實的基礎,築起堅固的後盾。
  • 山西古建築的「大木之殤」:民間保護運動興起
    唐大華已經是第八次來到布村玉皇廟,如果不是他從去年以來一直呼籲,這個正在申請第七批國家保護文物單位的古代木建築基本無人知曉。  布村玉皇廟的價值在於中殿,唐大華推測,這個三間大小一層大殿屬唐代原構,對此他深信不疑。  目前已知中國現存的唐代木建築僅有四座,全部在山西省境內,布村玉皇廟有可能是第五座。
  • 隴南、天水群眾諮詢蘭州新區異地搬遷安置,政府回復!
    蘭新區資訊 近日,隴南、天水等地多名群眾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留言諮詢「蘭州新區異地搬遷安置」事宜,當地政府對群眾的諮詢進行回應和答覆。
  • 異地扶貧安置 雲南怒江金滿村「搬」出新希望
    【一個不能少】異地扶貧安置 雲南怒江金滿村「搬」出新希望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冬)「星星點燈啊,這就是希望,以前全部是黑黝黝的,千隻腳落地,破爛不堪的木板房,現在全是白色的、紅色的新房子。」下高黎貢山的時候,看著遠處山腳下的一座新建成的村落,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一位扶貧幹部感嘆道。
  • 保護中國文物,大都會博物館盡心盡力
    事實上,該壁畫流入美國渠道合法,更是因大都會博物館精心修復得以存世,展出時也做了精心的保護。後來盧氏將原屬主殿西壁的壁畫《熾盛光經變》賣給了位於美國堪薩斯城的納爾遜博物館,而將原屬前殿東、西兩壁的壁畫繪於明代的《熾盛光經變》與《藥師經變》賣給了位於費城的賓州大學博物館。
  • 斬斷古建築倒賣「灰色利益鏈」
    斬斷古建築倒賣灰色產業鏈必須築牢保護文物的「法治長城」。只有剷除滋生古建築倒賣的土壤,才能對古建築實行「全方位保護」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西調研中發現一條倒賣古建築的灰色產業鏈。有人販賣古建築構件或整座古建築,其中不乏受保護的文物古建、歷史建築、傳統建築等,通過「整容」改頭換面,實現異地遷建、跨省流通,並從中牟取暴利。
  • 古建築預製造價_2020年古建築預製造價資料下載_築龍學社
    通報水上關帝廟、忠義鄉牌坊和瓊花會館等古建築復建方案和進展,三者投資將近2億元。水上關帝廟或在半年後復建,預計耗資600萬。  古建築水上關帝廟  古建築水上關帝廟  古建築水上關帝廟  古建築水上關帝廟 禪城舉行舊城改造通報會,開發商欲投40億元建「嶺南地標性建築」。繼上周蓮升片區兩宗地順利拍出後,佛山老城改造又有新動作。
  • 專家認為 保護古建築不能割裂歷史環境
    本報6月1日社會新聞版刊登了《百年天后宮古戲臺千瘡百孔》的報導,昨天,有讀者向本報記者反映,這座古戲臺目前已被全部拆掉,精美的木雕和漂亮的飛簷也己不知去向,據說是要進行異地保護。讀者對天后宮戲臺被遷走舉動提出了異議。
  • 泉州:保護好古建築就是助力申遺
    這些古建築和遺蹟,具有鮮明的海上貿易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特徵。該系列史跡與鄭和下西洋直接關聯,與《馬可波羅遊記》《鄂多立克東遊錄》《伊本白圖泰遊記》等作品也有直接關聯。這些事件和作品曾經對中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泉州古建築具有類型多樣、布局富於變化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