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潛海底10909

2020-12-05 中國青年報

視覺中國供圖

此前海試現場圖中科院供圖

接船儀式現場中科院供圖

此前海試現場圖中科院供圖

36歲的劉燁瑤終於「上岸」了。

11月28日,隨著一陣汽笛聲響,這位年輕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副總建造師、潛航員、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從「探索一號」科考船主甲板跨上舷梯,來到位於海南省三亞市的南山港碼頭。這是闊別一個多月之久,他的雙腳再一次踩在大地上。

從10月10日起,劉燁瑤和其他上百名科研試驗人員一起,分兩批乘坐科考船前往已知地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在那裡,他們坐進「奮鬥者」號潛水器,13次下潛大海深淵,其中8次突破1萬米,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這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劉燁瑤說:「這再次證明了我國載人深潛器有能力挑戰萬米深淵,在逐夢深藍的道路上,我國又『潛』進了一大步。」

「第一次來到萬米深淵,心情很平靜」

當「奮鬥者」號舷窗外的顏色,從碧藍過渡到深藍,再到一片漆黑。劉燁瑤知道:海底到了。

「第一次下到萬米深淵,我當時心情很平靜。」劉燁瑤說。

他告訴記者,當時「奮鬥者」號深潛器的載人艙裡坐著3位潛航員,除了他和另外一位科學家,還有一位專職的潛航員——相當於「司機」。

抵達萬米深淵時,3位潛航員沒有歡呼雀躍,沒有鼓掌。「甚至都沒有過多的緊張或興奮。這來自我們對於『奮鬥者』號狀態的自信。」劉燁瑤說。

「親愛的觀眾們,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希望我們能夠通過『奮鬥者』的畫面向大家展示萬米的海底。」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成功坐底世界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3位潛航員第一時間通過水聲通信系統向全國觀眾直播了他們所看到的萬米海底世界。

水聲通信是「奮鬥者」號與母船「探索一號」之間溝通的唯一橋梁,可以實現潛水器從萬米海底至海面母船的文字、語音及圖像的實時傳輸。

作為一名聲學科學家,劉燁瑤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和相關設備的工作狀態,「幾乎沒有太多時間去觀察海裡的生物和景色」。

他告訴記者,相較於前兩代——「蛟龍」號與「深海勇士」號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實現了完全國產化,這個系統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牽頭研製。

在11月16日的下潛作業中,藉助組合導航系統和聲吶設備,「奮鬥者」號潛航員僅用了半個小時便成功取回了此前布放在萬米海底的3個水下取樣器,實現了「海底撈針」,並通過水聲通信機將取樣畫面回傳至母船。

「這一次萬米深潛,不僅是從『4位數』到『5位數』的變化。」劉燁瑤說,「奮鬥者」號的聲學系統突破了全海深難關,技術指標更高,在整個海試過程中表現優秀,為全海深範圍內的持續巡航作業提供了技術保障。此外,由聲學都卜勒測速儀和定位聲納及慣性導航等設備相集成的組合導航系統,還為「奮鬥者」號的巡航作業提供了高精度的水下定位導航。

萬米水壓強度,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同時踩在背上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要走向深海,首當其衝的就是海水帶來的高壓。

有這樣一個比喻:馬裡亞納海溝最深處,水壓超過110兆帕,相當於2000頭非洲象踩在一個人的背上。

「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載人艙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楊銳告訴記者,如此高壓,意味著「奮鬥者」號的抗壓材料、結構設計等都面臨嚴峻挑戰。

載人艙是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部件,是人類進入萬米深海的硬體保障和安全屏障。此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海深潛水器,是美國2019年5月完成萬米下潛的「極限因子」,其載人艙可搭載兩人。

這一次,我國要嘗試的是萬米深海,而且搭載3人,原有的材料已顯得非常「吃力」。楊銳說,在萬米海深的極端壓力條件下,按照載人艙的目標尺寸和厚度要求,原有的材料在強度、韌性等指標上都已不能達標。

2014年起,我國開始在載人艙方面進行論證和預先研究。

據楊銳介紹,中科院金屬所科研團隊第一次提出一種新型的合金設計方案,並據此設計實現了一種全新的鈦合金顯微結構,在此基礎上發明了一種具有良好熱加工成形和焊接成形性能的鈦合金。

「我們當時遇到一個問題:如果要搭載3人,載人艙鈦合金的厚度一下從52毫米變成了130毫米,材料強度也要大幅度提高,但強度和韌性往往是互相矛盾的。」楊銳說。

比如,陶瓷的強度非常高,但韌性差;塑料的韌性高,但強度又太低;比鈦合金強度高的材料有很多,但無法進行焊接。

「從一篇文獻中我們受到啟發——可以去除材料裡的有害相啊!」楊銳說,「那是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興奮之餘,整個研製團隊又花兩年多的時間,拿下這一項目,成功建造世界最大、可搭載3人的全海深載人艙。

今天,「奮鬥者」凱旋,意味著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不辱使命,能成功應對萬米深海的高壓和衝擊。

除了一身「鈦戰甲」,「奮鬥者」號還要有靈活的「手」,才能採集海底的樣品。

「奮鬥者」號萬米機械手項目負責人、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水下機器人研究室副主任張奇峰告訴記者,該所科研團隊打造了「奮鬥者」號兩套機械手,它們都具有7個關節,可實現六自由度運動控制,持重能力超過60千克。

在萬米深淵,這雙「手」完成了巖石、生物抓取及沉積物取樣器操作等精準作業任務,成功填補我國應用全海深液壓機械手開展萬米作業的空白。

「奮鬥者」號副總設計師、潛水器控制系統負責人、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究員趙洋告訴記者,包括這雙「手」在內,「奮鬥者」號的整個控制系統,實現了在線智能故障診斷、容錯控制以及海底自主避碰等功能,提高了潛水器的智能程度和安全性。這其中,水平面和垂直面航行控制性能指標,還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不僅要「下」得去,還要能「上」得來

對載人潛水器來說,不僅要「下」得去,還要能「上」得來。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敬傑告訴記者,「奮鬥者」號「下」得萬米深淵之後,要「上」得來,靠的正是該所研製的固體浮力材料。

據她介紹,潛水器要浮到海面,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消耗動力,不過這種方式既浪費能源,又縮短作業半徑;第二種是無動力上浮,即藉助固體浮力材料上浮,不過這種方式有一定風險,必須保證絕對安全,否則會出現災難性事故。

此前,國際上不乏由於浮力材料開裂塌陷等原因,而導致水下裝備丟失和報廢的事故,因此,固體浮力材料,一定要經過嚴格測試。

張敬傑說,這些固體浮力材料像磚頭一樣,一共幾千塊,由於製備技術難度大,世界範圍內只有少數發達國家掌握核心技術,且對我國實行技術封鎖。

來自中科院理化所的科研團隊,在前期多年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實現了我國浮力材料研究的重大突破,最終製備出具有高安全係數的萬米級固體浮力材料,並進行了批量化生產。

有人提出這樣的疑問:既然載人深潛風險那麼大,為何不派個機器人下去?此前,我國已經研製出「海鬥一號」等萬米級無人潛水器,為什麼還要研製萬米級載人潛水器?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包更生的回答是:從技術角度來說,研製萬米級載人潛水器會推進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從科學角度來說,載人潛水器在進行水下科考時機動性、巡航能力更強,可搭載更多科考裝備,因此既要有無人潛水器,也要有載人潛水器。

劉燁瑤對此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相比機器人或照相機,潛航員可以進行實時觀察。人在觀察和採樣時,如果覺得一些地方有價值,可以自主長時間定點作業,也可以提高作業的效率。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黨委副書記陽寧給出另一個理由:不管是像素,還是光譜,人眼所能看到的東西只會更多。據他介紹,人眼成像可以達到10億像素,遠比現在的機器設備要高得多;此外,一些照相機並不能接收所有光譜,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所看到的世界相比人眼會存在一定程度的「丟失」。

更為重要的是,不同的科學家,因其學術背景不同,在大洋深淵可能會看到「不一樣的世界」。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長期從事海洋微體古生物與古海洋學研究的中科院院士汪品先,曾在2018年乘坐「深海勇士」號載人深潛器下海深潛,在南海下潛科考中,汪品先親眼發現了那裡的冷水珊瑚群落。

如今,從「深海勇士」號到「奮鬥者」號,我國載人下潛深度突破萬米大關。劉燁瑤也相信,隨著下潛能力的突破,未來有望收穫更多的「深海發現」。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相關焦點

  • 海底萬米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探索一號」和「探索二號」科考船在作業。
  •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 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奮鬥者」號坐底10909米,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逐夢深藍在逐夢深藍的路上,中國人又「潛」進了一大步。11月19日10時09分,由我國自主研製的「大國重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
  • 猿輔導開啟「深潛科普課」,見證載人深潛破記錄壯舉
    前不久,我國首艘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首次探底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坐底深度10909米,突破中國載人深潛紀錄。 為見證與分享這一歷史性壯舉,猿輔導在線教育攜手央視新聞,推出獨家「萬米深潛」科普課,向全國觀眾科普深潛奧秘,讓全國觀眾們感受中國力量!
  • 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三亞11月28日電 題:海底1萬米,你好!——「奮鬥者」號標註中國載人深潛新坐標  新華社記者張泉、董瑞豐、趙穎全、陳凱姿  海南三亞,南山港。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
  • 10909!這是豪情!這是奇蹟!
    也是我們今天創造的奇蹟今天8時30分一陣汽笛聲響在馬裡亞納海溝結束科考任務的「探索一號」科考船在三亞南山港碼頭靠泊下錨成功實現10909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小說《海底兩萬裏海洋佔據地球表面的面積超過70%可在深海區域人類的蹤跡卻極為罕見而馬裡亞納海溝被稱為「地球第四極」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
  • 10909米!「奮鬥者」號憑啥這麼牛?
    10909米!11月28日,海南三亞南山港,創造了我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凱旋而歸。累計完成30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這個曾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10909米的「奮鬥者」號,究竟是何方神聖?又身懷哪些獨門絕技?
  • 海底 一萬米
    今年10月下旬至今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完成萬米級海試的多個潛次實現了多次突破第一次潛行深度突破萬米第一次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10909米
  • 10909米!中國成功挑戰海洋最深處!
    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誌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融合了之深潛裝備的優良血統,不僅採用了安全穩定、動力強勁的能源系統,還擁有更加先進的控制系統和定位系統,以及更加耐壓的載人球艙和浮力材料。 「奮鬥者」號在海試過程中獲取了一批沉積物、巖石和海底生物樣品,為進一步開展深淵科學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 10909米是大洋最深處嗎?為何一定要載人去深海?專家這樣說
    「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深度為10909米,這是大洋最深處嗎?為何其他國家測得深度有10911米?在萬米深淵,「奮鬥者」號又是如何採樣作業的? 探測海底深度,一般分聲波測深、深潛測深兩種方式。「聲波測深誤差會比較大,誤差會在10米左右,而深潛測深誤差只有幾米。」他表示,這兩種測深方式都不太會受地形影響,後者更為精確,所以「奮鬥者」號測得的10909米,差不多就是馬裡亞納海溝的最底部了。
  • 海底1萬米,你好!
    28日8時30分許,一陣汽笛聲響,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1個多月時間,累計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10909米的紀錄,讓人類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有了新坐標。海底1萬米的世界,有多大魅力?
  • 揭秘-10909米的「奮鬥」故事
    「奮鬥者」號此次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下新紀錄。我國載人潛水器發展歷程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載人深潛事業劈風斬浪的幾十年,我國先後突破了多項核心深潛技術。點擊視頻,感受中國一代代深潛人的「深藍夢」。
  • 「萬米的海底,妙不可言」
    閱讀提示 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海洋深潛和太空翱翔,哪個科技更硬核
    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搭載著三名潛航員,到達馬裡亞納海溝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很多人可能會問:海洋開發為什麼這麼難,現在的人類科技都能探測幾千萬公裡外的火星了,為什麼下潛萬米就這麼難實現?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11月10日,我國最新一代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成功在馬裡亞納海溝坐底,最終抵達的深度是10909米。那麼,人類為了潛入海洋最深處,付出了怎樣的努力?我們除了在深潛領域實力「秀肌肉」的意圖之外,還可以從深海探索中找到哪些其他價值呢?這次讓我們一起走近深海吧。
  • 「奮鬥者」號潛水器用它做外殼,10909米水下,外殼「完好無損」
    而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底,產生的海水壓力,可以讓一個體重80公斤的成年人,感覺就像壓上了275000個人的重量。雖然,人類深海探險,困難重重。但是,人類不會放棄對大海探險的夢想。11月10日8時12分,「奮鬥者」號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中國的鈦合金材料研究上升到一個新水平。28日8時30分許,創造了10909米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奮鬥者」號完好無損,完成第二階段海試,勝利返航。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的創造是離不開中國新材料做出的貢獻。
  • 觀察丨「奮鬥者」號創造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逐夢深藍
    馬裡亞納海溝是全球最深的海溝,像一座在海底倒立的山峰,海溝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測得最大深度為11034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頂疊加一座西嶽華山的海拔高度,是已知海洋最深處。11月10日,「奮鬥者」號坐底「挑戰者深淵」,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也是世界上首次同時將3人帶到海洋最深處。
  • 中國「奮鬥者」抵達萬米海底,探索10909米的底部
    又到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自主研製的載人潛水器「奮鬥者」直抵馬裡亞納海溝,深度達10909米,實現了一次又一次的歷史性突破,即中國第一代潛水器1986年問世,經過34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實現了萬米深潛。這三個跟「奮鬥者」一起潛入深處的戰士,在現場詢問了他們的感受,他們的回答是「妙不可言」。
  • 身懷絕技勇闖萬米海底 「奮鬥者」號了不起
    中國科學院供圖核心閱讀11月28日,「奮鬥者」號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並順利返航。「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
  • 「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坐底馬裡亞納海溝——「萬米的海底,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閱讀提示&nbsp&nbsp&nbsp&nbsp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 身懷絕技,勇闖萬米海底 「奮鬥者」號,了不起
    「奮鬥者」號啟航以來,在馬裡亞納海溝完成13次下潛,其中8次突破萬米,創造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不斷刷新的數字背後,是抗壓、控制、通信、浮力等多個關鍵領域的技術攻關,體現著我國自主研發深海裝備技術的突破和進步。11月28日,「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順利返回海南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