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組圖)

2020-12-21 中國僑網

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組圖)

    溫哥華良友圖書有限公司目前依靠劉應榜和何斯明艱難維持。圖為何斯明。 徐長安 攝

    《良友》畫報六十周年,香港出的紀念特刊。這本特刊薈萃了鄧肇堅爵士、馮秉芬爵士、曹廣榮、孔德成、張群、谷正剛、陳香梅、吳冠中、冰心、林海音、黃永玉、胡蝶、劉海粟、黃君璧、廖漢和、何懷碩、金庸、余光中、趙樸初等等的詩文書畫,寄語良友。 徐長安 攝

  中國僑網溫哥華9月11日電 題: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

  記者 徐長安

  1926年在上海灘創刊的《良友》畫報曾經引領中國風氣之先並聞名海內外。這本已經88年歷史的刊物,見證了中國的幾番戰火和動蕩不安,後流落香港輾轉來到溫哥華。現如今,隱藏在溫哥華華埠的良友文脈正艱難維繫,幾欲奄奄一息。

  位於溫哥華唐人街核心區喬治亞東街218號的良友圖書公司是經香港來到海外的唯一以「良友」命名的圖書公司。「那裡就是良友」,久居溫哥華的華裔文化學者桑宜川博士帶著一行人走街串巷來到一個路口,順他所指,街對面一間不足20米寬的店鋪,通紅的牆面、燙紅的招牌,特別是招牌上仍舊沿用的當年良友畫報創辦人伍聯德設計的「良友」兩個美術字,都讓人猶記當年的良友。

  蔣介石題贈良友「文化先鋒」

  1926年2月,26歲的伍聯德在上海創辦了一份大型文化期刊,命名為《良友》畫報。根據桑宜川博士的考證,良友畫報是現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份大型文化類期刊,比美國創刊於1936年、自我標榜是世界第一份綜合畫報的LIFE《生活》雜誌,還要早整整10年。彼時良友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她的封面女郎,包括當時風靡全中國的電影明星胡蝶,青澀年代的宋美齡三姊妹,以及周璇、阮玲玉、陸小曼、藍萍等。桑宜川博士說,良友捧紅了她們,她們也捧紅了良友。

  《良友》畫報風行的年代正是中國內憂外患之際,舊傳統與新思想在上海灘激烈碰撞,良友也成為了社會賢達、文人雅士傳播思想、腦力激蕩的文化載體,一大批名流為良友撰稿,胡適、張愛玲、周作人、張恨水、徐志摩、施存蟄、宋子文、梁實秋、梅蘭芳、胡風、柳亞子、陳香梅、魯迅、劉海粟、梁厚甫、程十髮、老舍、冰心、張群、金庸、茅盾、林海音、趙家壁、郭沫若等,都是當世巨子。就連蔣介石也曾題贈良友「文化先鋒」。

  十周年書展 胡蝶親臨剪彩

  良友的命運在1938年隨著日本侵華、上海淪陷而發生改變,伍聯德先後往返香港和上海,經他和其子伍福強之手,幾度復刊,復又停刊,最終2000年後轉手他人,成為良友在香港的一脈。而良友在海外的一脈,則由伍聯德的誼子劉應榜接續。

  「快40年了,快做不動了!」溫哥華良友書店的女掌柜何斯明面對到訪的一群溫哥華文化名流,掩不住內心的悲涼和疲倦。上世紀70年代,伍聯德在香港辭世,身旁惟有誼子劉應榜主持喪禮。不久後,劉應榜背負誼父庭訓遠走溫哥華,於1975年2月在唐人街創辦了溫哥華良友,延續著伍聯德矢志推廣中國文化的初衷。

  「那時候先生白手起家,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一年做兩年的活」,何斯明講起往事,感慨萬千,「先生當時連到香港出差的路費都是朋友們幫忙湊的」,「從香港取書來賣,沒有本錢,都是找朋友說情,先售書後付錢,以此維持多年」,「香港許多文化界、書畫界、娛樂界、飲食界知名人士亦有到訪良友,香港名作家及名食家梁玳寧女士到訪良友後,曾撰文讚揚劉應榜刻苦勤勞開設良友的堅毅精神」。經過十年努力經營,良友亦開設四間分店;良友十周年書展,胡蝶女士亦親臨剪彩道賀。因為時間短暫,何斯明無法長談當年的辛酸,「那時候的艱難,幾天都說不完」。

  好景不再 盼望他鄉遇良友

  大約一百多平方米的良友書店裡,壘滿了各種繁簡字體的中文書籍,政治經濟、文化傳奇、風月故事、勵志文章、漫畫繪本以及入籍讀物等等,密密麻麻碼在書架裡、堆在貨柜上,幾無行人立錐之地。一盞陳年的歐式檯燈落滿灰塵,靜立在櫃檯上,陪伴著女主人。

  「良友六十年的時候,香港出了一本特刊,我拿給你們看。」何斯明從厚厚的書櫃中翻出幾本已經被水漬了的《良友》畫報六十周年紀念特刊。依舊是燙金的美術字,依舊是當年的人文風格。馬國亮、餘漢生、趙家璧等當年良友的故人紛紛撰文憶述,鄧肇堅爵士、馮秉芬爵士、曹廣榮、孔德成、張群、谷正剛、陳香梅、吳冠中、冰心、林海音、黃永玉、胡蝶、劉海粟、黃君璧、廖漢和、何懷碩、金庸、余光中、趙樸初等等,詩文書畫寄語良友,無一不是名流巨子。

  但正如桑宜川博士所言,「好景不在了」。良友的輝煌似乎只能留在記憶當中。「做不動了,做不動了」,年將退休的何斯明言語間滿是無奈。近年電子科技日益發達,人們趨向閱讀電子書籍,對購買中文書籍興趣不大,良友的生意一落千丈,經營維艱。

  何斯明獨自一人苦撐著良友書店,慘澹經營,代銷圖書之外,還代理香港報刊雜誌、代售巴士月票以及代售649彩票及電話卡,都是小本買賣,「為宣揚中國文化,希望將良友延續,也要苦撐下去;盼望能夠在他鄉尋找真正愛良友之良友,更希望各方良友們給我們以支持」。(完)

【責任編輯:劉鬱菁】

相關焦點

  • 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
    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 2014-09-11 11:16:19徐長安 攝   中新網溫哥華9月11日電 題:民國《良友》畫報文脈流落溫哥華艱難維繫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1926年在上海灘創刊的《良友》畫報曾經引領中國風氣之先並聞名海內外。這本已經88年歷史的刊物,見證了中國的幾番戰火和動蕩不安,後流落香港輾轉來到溫哥華。
  • 《良友》畫報,民國摩登女郎的時尚參照物
    20世紀的30年代是民國畫報繁榮的年代,在諸多的畫報裡,《良友》畫報脫穎而出,其封面女郎更是以豔麗多姿的形象被大眾所欣賞,《良友》畫報的內容多半是以女性為主,相當於現在的女性流行雜誌,它用獨特的攝影視角為切入點,將新世紀女性對於時尚的解讀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於大眾面前。
  • 民國第一畫報《良友》重現鄭州書博會
    這裡正在舉行的《良友》珍貴圖片及實物展上,上百張極具史料價值的圖片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同時展出的還有曾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風靡全國的老畫報——《良友》畫報原版。  名為「凝視」的《良友》圖片及實物展出由香港良友圖書有限公司主辦,整個展臺的外觀由極具上海特色的石庫門外牆和歐式鐵藝門頭構成,在偌大的書博會現場無疑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
  • 民國《良友》畫報:1926年第3期原本解讀
    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 本期為第三期,出版於1926年4月15日(單圖均為高解析度,可放大細覽)。
  • 民國珍本:1926年第2期《良友》畫報高清全圖
    前言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圖遊華夏》百家號將按每期逐一解讀,再遊往日的華夏風情。圖片解讀以下為高清原圖,每張圖片可以放大閱覽。
  • 《良友》圖片,民國時期摩登女郎的時尚參考
    20世紀代,畫報在民國興盛起來,在眾多畫報中,《良友》畫報脫穎而出的封面女郎受到了公眾的讚賞,《良友》畫報內容以女性為主,相當於之前流行的女性雜誌,他以獨特的攝影視角為出發點,以圖片的形式向公眾解讀新世紀女性時尚。這本《良友》畫報的讀者主要集中在富裕和受過教育的女性群體,20世紀末的段時間主要介紹流行化妝品、時尚服裝、家居裝飾、育兒經驗等女性話題。
  • 民國雜誌原圖解讀:1926年《良友》畫報創刊號
    前言1926年2月15日,有著「中國畫報之父」之稱的廣東臺山人伍聯德在上海創刊《良友》畫報,他以先進的照相製版技術,將那時的中國風貌、人文、時局、文化匯集到一本雜誌中,時至今日,成為我們了解彼時民國的極珍貴資料,《圖遊華夏》百家號將按每期逐一解讀,在雜誌圖片中重遊往日的華夏風情。
  • 《良友》,是民國時期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也對婦女解放有重要貢獻
    《良友》的巨大影響力《良友》誕生於春寒料峭的上世紀20年代,當年這本雜誌創刊號的封面,就是有著電影皇后之稱的胡蝶,她是那個年代裡上海灘最具魅力的女性。自從這本畫報在1926年2月誕生以來,直到1945年10月停刊,她就像一位誕生於上海新思想潮流中的女性,伴隨著風雨飄搖的民國,走過了將近20年的時間。
  • 抗戰前黃山宣傳熱背後:被江湖遺棄的黃山、良友畫報與新的畫派
    創刊於1926年的《良友畫報》在繪畫史上,距離民國幾乎300年前,石濤、梅清、弘仁(字漸江)等清初畫家,長期紮根黃山,潛心體味黃山真景,形成了一個以繪畫母題命名的中國山水畫派——「黃山畫派」。究竟是由誰最早提出「黃山畫派」這一說法的?史家尚無定論。
  • 抗戰前黃山掀起宣傳熱潮背後:張大千與黃山畫派及《良友畫報》
    「黃山建設委員會」由許世英、張治中、徐靜仁等人於1934年1月在南京成立;而「黃社」則成立於同年12月,這一社團的發起者為當時《美術生活》主編郎靜山、《良友畫報》主編馬國亮、《時代畫報》主編葉淺予。創刊於1926年的《良友畫報》在繪畫史上,距離民國幾乎300年前,石濤
  • 民國時尚雜誌《良友》18歲胡蝶首登封面
    《良友》第一期封面人物:胡蝶。 民國第一美女胡蝶。   1926 年2月,上海一家印刷所的全體職工拿著剛印好的畫報,在對面專映首輪西片的奧迪安電影院門口叫賣,每冊小樣一角的售價吸引了不少路人駐足,新穎別致的視覺版式、豐富多彩的內容讓大家紛紛掏錢購買。畫報初版了3000冊,幾天內一銷而光。再版後陸續印了五千冊。在當時,這樣的業績著實了不起,這也由此闖開了中國綜合畫報的一條傳播大道,風行全國,並銷往世界各地。
  • 北有伍連德,南有伍聯德:談談民國時期著名出版家和他的畫報
    成功遏制肺鼠疫的伍連德博士民國時期另一位「伍聯德」同樣有名——他是著名的出版家,創辦了非常著名的《良友》畫報、經營了上海最出名的良友圖書印刷公司,還使《良友》畫報成為著名的上海文化品牌、民國時期上海市民文化的重要代表,被譽為「中國畫報之父」。
  • 第一期(上)良友畫報,感受民國風採,百年前的中國是怎麼樣的?
    「《良友》一冊在手,學者專家不覺得淺薄,村夫婦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第一期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發行。封面是當時中國的「電影皇后」-胡蝶女士比利時的雪茄廣告,廣告上面有門店地址,還有分號地址,規模還比較大。
  • 《良友》的世界視野
    中國畫報史上鼎鼎有名的《良友》就這樣誕生了。歷史已經證明這是一份對現代中國人尤其是市民階層的日常生活影響深遠的畫報,恰如阿英當年所說,「在現存的畫報之中,刊行時間最長,而又最富有歷史價值的,無過於『良友』」。以八開本刊行的《良友》畫報從1926年2月創刊,到1945年10月停刊,共出172期。其中伍聯德是《良友》王國的創辦人和前4期的主編,以開創之功名垂史冊。
  • 「良友」在上海
    也就是後來人們交口稱讚,名傳遐邇的《良友畫報》。  《良友畫報》一炮打響,伍聯德一連主編了四期;創刊號從選題策劃、編輯,甚至封面上「良友」兩個美術字和雙鵝商標的設計,都出自他的手。《良友畫報》無意於「高、大、上」的定位。翻開雜誌,撲面而來的就是一股濃濃的都市生活氣息。就在《良友畫報》辦得風生水起,飲譽社會的時候,伍聯德卻已在想著要把「良友」這個不大的出版機構做大做強。
  • 周瘦鵑的《良友》往事
    周瘦鵑與《良友》畫報的這次並不愉快的合作,過程中有很多有意思的內容。伍聯德力邀加盟《良友》畫報創辦者是廣東臺山人伍聯德,1926年2月創刊。創刊號採用後來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作封面女郎。《良友》開局很不錯,《良友》公司經理餘漢生在《良友十年以來》一文中回憶:「良友出版時,因事屬嘗試,未敢存奢望,故出版僅印三千冊。
  • 組圖:體育畫報泳裝美女 安娜V魅惑表情極盡嫵媚
    美國體育畫報網站近期會每天推出一期媒體體育畫報精彩圖片專題。為您展現明星、運動員等場內場外精彩的瞬間。本期推出體育畫報泳裝女郎瑪瑞莎-米勒、芭-拉菲利、塞利塔和安娜.V遠赴牙買加拍攝的精彩組圖。圖為ANNE.V,泳裝 LULI FAMA(140美元),配飾 ME&RO。
  • 民國時期知性女子最愛穿的衣服,《花樣年華》張曼玉全靠它!
    旗袍作為民國時期使用範圍最廣的女性服裝,這一時期的旗袍及其緣飾的發展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具有強烈的時代特色。分析民國時期的社會文化特徵對理解民國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的旗袍及其緣飾的審美特徵和表現形式具有重要的意義。改良旗袍的款式和裝飾風格變化多樣,改良旗袍成為這一時期女性最普遍的穿著。
  • 《我們結婚了》休閒夫婦洪宗玄&Yura拍畫報 甜蜜默契(組圖)
    原標題:《我們結婚了》休閒夫婦洪宗玄&Yura拍畫報 甜蜜默契(組圖)   人民網9月19日 憑藉在《我們結婚了》節目中的完美配合,休閒夫婦洪宗玄&Yura,人氣大增,受到粉絲的喜愛。
  • SISTAR孝琳與韓Rapper歌手變身性感情侶拍畫報(組圖)
    原標題:SISTAR孝琳與韓Rapper歌手變身性感情侶拍畫報(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