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圍繞藝術家陸揚的作品《降頭風箏》版權糾紛已經持續10天了。自6月10日下午,藝術家陸揚在微博質疑自己的作品《陸揚降頭風箏》被侵權開始,其中涉及此糾紛的關鍵人物和機構相繼被曝光在公眾面前,藝術家陸揚明確的告訴雅昌藝術網真正於自己產生糾紛的是臺灣的"INCEPTION 啟藝"。那麼,此事件的是非曲折如何?目前事件的雙方的態度如何?涉及糾紛的藝術家陸揚的作品《陸揚降頭風箏》創作來源、方法,以及要表達什麼?還是由糾紛引發的信息風暴中心的當事人藝術家陸揚來清晰的告訴大家。
▲左:本次曝光為2018年「伊藤潤二」風箏現身臺灣展覽
右:2016年陸揚的作品《妄想曼陀羅——降頭風箏》
(圖片由藝術家提供)
臺灣「INCEPTION 啟藝」與陸揚作品版權糾紛中的是非曲折
雅昌藝術網:這次因版權而引發的糾紛,起因是什麼?
陸揚:具體的經過就是,日本藝術家伊藤潤二的臺灣被授權公司於2018 年初去北京木木美術館看了我的個展,看中了其中一件作品《陸揚降頭風箏》後從 instgram 聯繫我要到我的 wechat 和我交談,希望我可以幫他們做一個替換成伊藤潤二老師富江造型的風箏,我告知對方需要諮詢我方版權代理機構和律師後才能進一步執行,對方在完全答應並且承認我為原作者的情況下,未聯繫我方版權代理,自己做了一個替換了富江版本的風箏,被網友拍攝後引起網絡轟動。而在我追問該公司具體情況之後該公司給我發來了一封信,表示他們已經搜查過版權法,我的作品不被保護,所以是他們評估後執行的,另一封信表示對於我在網絡上對他們表示的不滿,以及對他們公司形象的損害,他們保留對我進行民事追責的權利。
▲2017木木美術館個展現場的陸揚《降頭風箏》作品
▲陸揚《降頭風箏》首次於2016年在上海K11展示
▲2017倫敦展覽海報中的陸揚《降頭風箏》
▲2017柏林陸揚個展的《降頭風箏》
▲2017倫敦群展中的陸揚作品《降頭風箏》
雅昌藝術網:目前,臺灣的藝術機構、日本藝術家的態度如何?
陸揚:在事發當初,我詢問伊藤潤二作品的臺灣被授權公司,是否他們所為的情況下,沒有理會我,並且立刻將我微信朋友圈拉黑。過了一天,網絡風暴更強烈的情況下,我又施壓對方說會由律師跟我對接,之後一天也沒有回應,之後我又進行再一次催促,隨後收到對方律師信表明此事就是他們所為但是他們查詢了版權法我的作品不被保護,他們是「評估」後執行的。另一封律師函告知我他們針對網絡輿論壓力已經暫停這個侵權作品在他們商業領域的使用,並且基於我在網絡上對他們公司的負面言論,他們將保留對我的民事追責所要賠償的權利。
隨後臺灣本地媒體電視臺也進行了報導,報導中提到截止新聞播報,他們公司的負責人一直關機未聯繫到。
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在媒體和社交網絡上公布他們的公司名字。但是最近有一些媒體懷疑該公司為去年伊藤潤二大陸特展的主辦方,所以為了避免誤傷無關人員,借你們平臺告知,該公司為臺灣的"INCEPTION 啟藝"所為。
伊藤潤二方面,我一開始在推特聯繫他告知此事發展,他公開回應「 為我帶來這樣的困擾他感到很抱歉,希望此事能往好的方向解決」,前日我給伊藤潤二發去比較正式的英文信件描述此事,伊藤潤二非常迅速的回覆表示 「 他也很困惑這個事件的發生,他完全不知道臺灣啟藝公司的這個行為,為此他已經聯繫他在日本的版權代理方去臺灣公司了解情況,並且再一次非常誠摯的道歉,說自己不能允許這類非法事件的發生。同樣作為創作者他非常感同身受的了解這類事件對創作者自身帶來的傷害」, 伊藤潤二真的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漫畫大師,作品和人品一樣值得人們尊重!他也是此事件受害者,雖然本不該和一個名氣作品都低自己那麼多檔次的年輕創作者有這類交集。
所以,目前等待伊藤潤二方面的解決方案,臺灣公司不論對媒體還是對網友或者對我都沒有回應,也有臺灣網友去他們公司臉書頁面留言追問情況,他們也是秒刪。
▲藝術家陸揚與日本藝術家伊藤潤二的臺灣被授權公司"INCEPTION 啟藝"間聊天記錄溝通的過程
陸揚《降頭風箏》的創作來源及概念表達
雅昌藝術網:請介紹一下你的作品「降頭風箏」的創作來源、思路和造型的特點與有爭議的日本藝術家作品的差異?
陸揚:風箏這件作品是我另外兩件重要作品中起到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個關鍵,其中?件作品為2015年發表的《陸揚妄想曼陀羅》,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vimeo直接看到這件作品,其中我掃描了自己的臉部做成3D模型後建立了作品的主角,探討關於意識,大腦,身體,生老病死的本質等問題。
為何用了自己的臉?因為用其他人的臉會像詛咒別人而且沒有立足點,利用自己的臉可以在製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中嘗試破除我執,作品最後出現的關於人類的叄十六不淨觀提煉了頭部和內臟慢慢腐敗的過程,就像佛教中一些僧人通過觀想自己肉體腐敗來破除對於物質肉慾的執著一般,我稱之為數字時代的叄十六不淨觀,這個形象還聯繫到了泰國的降頭術中的飛頭降,所以我幻想自己的頭顱飛出身體以另世人厭惡的方式展現,隨後飛頭的臉部笑容也在後面給自己做的靈車上體現,所以就聯繫到了《降頭風箏》這件作品的誕生,這件作品的臉部就是前一部作品角色的臉部和表情。
而為何用裝置風箏的方式體現?因為這是我從小的一個夢魘,經常夢見自己死亡並且漂浮在上海上空,用痛苦但又有快感的表情俯視著已經不屬於自己的物質世界。然後風箏完成的效果確實很有趣,這也是我很難用CG技術表現的手法,所以做成一個風箏和自然融合是最佳方案。之後2016年的《陸揚妄想罪與罰》被這個風箏連結著,將在世者過度到了地獄,幻想著宗教地獄和科技地獄之間的聯繫,而風箏這個實體漂浮的作品我可以稱之為兩件作品中間的中陰身(佛教中死亡的人在進入下一個輪迴的必經過程),所以這叄件作品是生-中陰-死,可以這樣串聯,而恰巧最沒有實體感的中陰階段卻用風箏這個形式來體現,是我想對於物質世界和非物質世界的顛倒來看待真實虛幻了無差別的概念。
在利益驅動下失衡的道德水準
雅昌藝術網:你覺得這次版權爭議的主要矛盾點在哪裡?
陸揚:我覺得作品抄襲這類事件維權是非常艱難的,尤其艱難的一個點就是無法取證抄襲者和被抄襲者的事先接觸性證據,就是如何證明抄襲者在何時何地看到被抄襲者作品隨後進行抄襲行為。但是就此案而言,我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抄襲者在北京木木美術館看到我作品,並想要用此作品替換富江造型用於他們的商業展覽宣傳。然後對方又是在聊天記錄內表明自己知道我為原創者,並且也願意和我的版權代理方接觸討論,而在事件的進程下,卻又不再聯繫我們,單方面進行了抄襲行為,而後又表示他們在諮詢律師得知我在法律上沒有勝算後執行該行為,隨後又揚言要保留對我的民事追責。這一切的可恨之處在於他們熟知一切法律版權的基礎下侵犯弱勢獨立創作者,故意誤導大眾,一方面抹去我的作品版權,一方面加上伊藤潤二的噱頭,自己漁翁得利。這是一個明知故犯的可惡行為。
雅昌藝術網:在你看來如何判斷是否侵權(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陸揚:我比較在意公眾眼中的道德觀,而事件上升至此,也不得不真正的詢問法律上是否真的像他們說的我毫無勝算,活該倒黴。
臺灣TVBS在報導此事的新聞內已經採訪過智慧財產權律師,該律師表明,我的創意從很多方面看,可能也應該在智慧財產權保護範圍內,並非侵權公司宣揚的我完全不受法律保護。
雅昌藝術網:你和你的代理機構對事情的判斷是什麼?有新的舉措嗎?
陸揚:目前我和我的版權代理機構著重等待伊藤潤二那邊的回覆,觀望事態發展。
編後語
關於版權糾紛的事態還在發展階段,從這件並不複雜的緣起和過程中,不難看出引發多方不愉快的根源來自利益的驅動,以及對藝術家的創意和版權缺乏應有的尊重。那麼,事態將如何發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