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中世紀「上流」發明的狂歡文化,為何會由「下層」發揚光大?

2020-09-03 浮生讀歷史

前言

在人類文字產生的數千年中,「」這個字承載了太多美好的祝福和祝願,比如喜歡、歡愉等美好的詞更是數不勝數。那麼如果在歡之前加上一個「狂」字,組成狂歡,那麼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每年在巴西舉行的狂歡節,那裡有啤酒、森巴舞、美女等讓人想入非非的元素。不過巴西的這種狂歡形式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習俗,而是在經歷了數百年被歐洲殖民者殖民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在巴西流行的狂歡文化,只不過是當時現今歐洲殖民者傳入巴西的一種文化,那麼歐洲作為狂歡文化的發源地,有著對狂歡更深的認識。

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雖然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不過那個時候的歐洲資本主要集中在上層社會中,而平民百姓則要為了生存不停的給貴族做工人,生活苦不堪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狂歡文化就孕育在這種法國資本主義盛行的風氣之中,並且迅速席捲了整個歐洲。如果你對狂歡文化感到好奇,就跟我一起往下看看吧。

於黑暗之中綻放,揭示黎明的到來

1. 神學統治下被各種禁錮的法國

在歐洲處於中世紀的時候,法國還沒有進入我們所熟知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一個王權和神權一起統治的時代。教皇的權力甚至會大過於國王,因為在當時的法國國王加冕的時候,還要是教皇進行加冕儀式,由此觀之,當時的教皇所在的教廷的地位確實是不一般。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教皇也是大肆宣揚著自己的神學思想,而受到影響最深的就是法國的下層民眾。

因為上層貴族們雖然也會被限制各種自由,不過因為貴族的活動區域較大,而且有著自己的親衛隊,所以教皇並不能一直幹涉他們的生活。而下層民眾則受到教皇和貴族的影響就很大了,在歐洲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下層民眾就是最廉價的勞動力,供養著貴族和教皇的奢侈生活。

教廷還在法國大肆宣揚《聖經》,以此來限制人們的自由和思想,在聖經中,規定著很多等級尊卑和行為準則,如果有人違反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面對著辛苦的生活和來自神權和王權對思想的禁錮,一股反抗的火焰在法國下層群眾心裡悄然而生,並在之後成為了席捲整個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燎原之火。

2. 與普通人無關的宮廷娛樂活動

人是一個不僅要注重生活質量,還要注重精神生活的動物,於是從人類誕生以來,隨著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新式的娛樂活動。在中世紀的時候,在法國的貴族和教廷裡的傳教士們都有著屬於他們的一套活動,不過因為這些娛樂活動只在王宮或者教廷內舉行,所以這些活動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宮廷娛樂活動」。

這些活動可以說是與當時的平民百姓格格不入的存在,所以平民百姓在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同時,心裡就會出現反抗的情緒。不過因為生活壓力過於繁重,再加上法國人民因為受到了嚴重的思想禁錮,所以法國人民的精神活動被硬生生壓制住了。

在無數的貴族舞會上,來自各個大勢力的人物們都在一個宮殿中肆意享受著花天舞地,宣洩著自己的欲望,不管平時多麼高高在上的貴族,在這個舞會中也可以放下平時的架子,享受著自己自由的時光。這種舞會在當時已經有了一些狂歡文化的樣子,不過還沒有具體的表現出來。

上文中所提到的都是狂歡文化產生的前提還有背景,真正讓狂歡文化走到下層人們生活中還是因為著文藝復興這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之中。

法國作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戰場之一,受得的波動自然是很大的,而文藝復興抨擊的對象又主要是根深蒂固的神權統治,解放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追求現實的幸福。不少的人們都接受了這種思想,一些之前只風靡在宮廷中的娛樂活動,也成為了大眾們都可以進行的娛樂活動。

真正意義上的狂歡

1. 抨擊神權的「街戲」

在法國文藝復興期間,有不少熱愛文學的先鋒藝術人員為了讓人民大眾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便開始進行了娛樂活動的創造。在得到了不少王權家族的支持後,文藝創作者們就結合著當時貴族的狂歡運動,開始在法國的街上搭建戲臺,一個新的市民文化即將出現在人來人往的法國大道上。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康德說過:

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這句話在法國表現出的具體現象是:一群大力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年輕人,在法國大陸上不停的奔走著,與普通人們一起,築起解放的城牆。這種史料中的現象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文藝復興先鋒人員就已經開始將文化帶到了人民大眾的生活中,而其中一個主要的形式就是「街戲「。

那麼什麼是街戲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大街上表演的戲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因為剛剛解放了思想,所以在大街上表演的街戲內容都是以浮誇為主,不過正是因為這種風格才讓人們更好的接受文藝復興的內容,同時還表現了人們被神權壓制長時間後心裡的欲望迸發。

在當時法國的大大小小的街上,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著不間斷的街戲表演,主動請纓的演員也都是來自下層各個行業的工人,他們決心要推翻法國神權統治的決心讓街戲的內容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因為每條大街上都有人在表演街戲,所以逐漸的街戲就成為了一項法國全體人們都能參與的社區娛樂活動,人們在觀看著演員表現神權主義者的醜態過後可以放聲大笑,無拘無束。這種現象就是狂歡文化下移到法國普通群眾的一種表現,此後狂歡文化就深深地紮根在了每個普通人的心中。

2. 融入生活的狂歡文化

在文藝復興轟轟烈烈的進行之後,神權徹底被打倒,王權重新回到了其一家獨大的統治地位。不過在經歷了思想解放後的上層貴族也開始不再限制普通民眾的娛樂活動,甚至還設立了專門的人員去保證普通人民有進行娛樂活動的基本權力,狂歡文化就更加融入了法國下層人民的生活中。

雖然法國一直是個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都是以金錢至上,但是法國的人民都是追求自由的存在,不想再去接受其他事情的束縛。於是只要是能夠保證自己得到了足夠生存的金錢後,其他的時間都用來吃喝享樂,這種做法即使是在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存在著。

那麼生存的錢掙出來後,法國人民應該做些什麼來消磨時間、享受時間呢?隨著這個想法,在法國就出現了一種「小狂歡「,這種小的狂歡活動也是狂歡文化的一種,不過並不是要求和上述的街戲一樣全民參加,而是在幾個家庭或者幾個社區之間開展的小型活動。

人們把自己的家門大大敞開,準備好精美的食物和酒類,不管是誰來到自己家中都可以放肆的享受食物和酒水,當然自己也可以去參加活動的其他家庭中觀看、休閒。這種小型的聚會活動,其實就是把大型的狂歡文化變成了一種融入生活的小型聚會,畢竟舉國狂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小狂歡一下就不用消耗那麼多的精力了。不過這也是狂歡文化進一步融入人們生活的表現,對狂歡文化的傳播有著很好的作用。

3. 地位互換,貴族開始加入平民狂歡

隨後的一段時間,因為民眾的地位都開始大幅度的提高,人權這個詞語也開始出現在了法國人民的字眼之中。在經過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已經不存在王權這種東西,有的只是執政官這樣的職務類角色,不過有不少的貴族世家還是保留著豐厚的資本,但是身份地位卻與之前大大不同。

說起這種身份地位不如之前,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貴族開始參與了不少的街頭活動,其中就包括著普通民眾集中的狂歡活動。在之前王權統治下的貴族子弟是絕對不允許參加這種有損於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但是現在王權消失了,之前的禁錮也都消失了,貴族子弟們雖然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常年缺少自由的他們也選擇了加入到了普通人民的狂歡之中。

貴族子弟們帶來了不少的昂貴樂器和專業的舞蹈人員,這也讓當時的狂歡中出現了不少的新內容,於是在貴族子弟開始想方設法的加入狂歡活動,給狂歡活動增加色彩的時候,就表明了狂歡文化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了一種不分階級都可以參與的文化活動。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文化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文化都是對一個時代社會背景的體現,現在文化活動種類豐富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崇尚自由的時代。

狂歡文化也從最開始只存在於法國上層社會,轉移到了現在每個歐洲國家都要或多或少進行的一項文化活動,經歷了很多的坎坷。

但是狂歡文化中包含著人們追求自由、釋放欲望的內涵即使是經歷了數百年的洗禮還是在散發著屬於狂歡文化的光芒。


參考書籍:

《藝術的故事》

《街頭的狂歡》

相關焦點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狂熱的人群,華麗的盛裝,絢爛的花車,奪目的煙火,人們尋歡作樂,宴飲狂歡,提到狂歡節,你肯定會想到這樣的畫面。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源自於歐洲,通常是基督教齋前宴飲和狂歡的日子,後世經過每個國家社會制度和文明的發展變化,遺留下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 "黑暗時期"虔誠聚會的狂歡文化,為何在法國中世紀會走向世俗?
    狂熱的人群,華麗的盛裝,絢爛的花車,奪目的煙火,人們尋歡作樂,宴飲狂歡,提到狂歡節,你肯定會想到這樣的畫面。如今世界上有不少國家都有狂歡節,這個古老的節日源自於歐洲,通常是基督教齋前宴飲和狂歡的日子,後世經過每個國家社會制度和文明的發展變化,遺留下來的形式也不一樣。
  • 中世紀宮廷愛情是上流社會的「專屬」,為何會在市民階層中流傳?
    中世紀時期宮廷愛情最初來源於十二世紀的法國宮廷,最初是由法國宮廷詩人創作的以亞瑟王為的浪漫主義題材,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之後,逐漸開始向社會中的市民開始傳播,當時社會中盛行但丁的「愛情」崇拜,總之,中世紀的宮廷愛情作為一種傳奇始終不滅。
  • 法國狂歡文化發展迅猛,備受關注,為何到17世紀呈現出敗落現象?
    其中最突出的一個集體活動就是法國人民的大狂歡,人們對於狂歡遊戲樂此不疲,這也成為中世紀法國文明發展的一部分,人們研究法國的狂歡文化也逐漸了解到這一時期人們的思想和社會變革。要說大齋節的恐怖程度,其實從法國的一些文學作品中是很容易看到的。人們往往會把自己覺得可怕的、難以戰勝的東西當作是惡魔,如果最終惡魔勝利了就說明人們在作品中都是恐懼的,這樣的情況真實存在。聽上去這樣的狂歡日像是下層人民的專屬,因為他們粗鄙、奔放,不像是法國貴族和紳士們能夠做出的樣子。但是其實在中世紀的法國,就算上層社會也會有對命運的恐懼和對集體活動的依賴心理。
  • 魔獸9.0:雷文德斯與中世紀歐洲的花火,哥特文化的藝術升華
    老話重說,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在求證後會進行修改並感謝。序:雷文德斯在本次《暗影國度》中將作為最後一張地圖出現,也是第一個資料片的首個團隊副本[納斯利亞堡]的所在地,整張地圖充斥著濃鬱的哥德式風格,這些哥特文化和中世紀氛圍的揉合最終呈現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雷文德斯。那麼接下來,歡迎來到中世紀歐洲,而冥冥之中更有趣的是,歡迎來到中世紀法國!
  • 「愚弄」上帝的把戲——挑戰神權教化,中世紀法國貴族的遊戲
    我們也可以聯想到大人,但那只是閒暇時間用來放鬆的東西,一個經常玩遊戲的大人會被認為是懶散和無所事事。總而言之,在現代人的觀念中,遊戲並不具備獨立的正當價值。但是中世紀時期,遊戲在法國人的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近代以前的法國,大多數遊戲都與節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某些節慶還擁有自身特殊的遊戲。
  • 為何中世紀會稱舞蹈為「惡魔的行為」?
    在瓦爾特·索雷爾的著作《西方舞蹈文化史》中曾經提到:「每當人們為舞蹈的衝動所俘虜時,牧師的說教中那尖刻的字詞便會充斥他們的耳朵。這樣的譴責在人們那扭曲了的心理中變成了巨大的禁令。」牧師們會耳提面命,告訴這些人他們的行為是不對的,舞蹈是惡魔的東西,可以蠱惑人心,毀壞人的品德。在這種強大的輿論壓力和心理壓力下,基督教希望可以從根本上禁止人們對舞蹈的嚮往。也正是因為這種高壓的控制,讓中世紀的舞蹈處在一種黑暗中,見不得光。但是儘管在這樣強大的壓力影響下,中世紀的舞蹈實際上並沒有完全被禁止。
  • 中世紀晚期西歐上層家庭的哺育方式為何會發生改變?
    而在中世紀晚期女性特別是下層的女性,淪為生育的工具是長年累月落後的觀念所造成的。從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起,女性在肉體和精神上總是飽受折磨,社交被當作不守婦道的表現,政治活動更是被禁止參與,即便是被當作民主公正典範的古希臘,也有一條規定,公民大會只能是由成年男性公民組成。
  • 愛情不僅僅是荷爾蒙,愛情是中世紀法國人的發明
    談談愛情本身,談談我們在中世紀古典文學中讀到的那種愛情。無關日常生活瑣碎,無關枷鎖般的婚姻,無關現代科學解釋的化學反應。我們要說的是那種絕對渴望的感覺,是迫使愛人們不斷寫詩、歌唱,乃至為之生、為之死、為之發狂的愛情。
  • 「日薄西山,薄暮冥冥」,歐洲中世紀的基督教為何會逐步凋零?
    總體上而言,12世紀的西歐社會,已經漸漸從蠻族入侵造成的愚昧無知中走了出來,這與基督教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正是由於基督教會對於各種文明以及先進思想的大力推動,才讓新的知識,新的理念源源不斷注入歐洲。有著如此影響力的基督教會,為何會在中世紀晚期逐漸有了衰落之勢呢?
  • 法國通史:第二帝國時代的文化
    如果說第一帝國在其他方面轟轟烈烈,但在文化方面乏善可陳的話,那麼,第二帝國時代的文化卻頗多可圈可點之處。縱觀第二帝國時代的文學藝術,人們印象最深的首先是官方文藝與非官方文藝的分野。庫爾貝早在1849年就連續創作了三幅表現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場面的油畫:《奧爾南的下午》、《奧爾南的葬禮》、《石工》,從而把下層人民的生活帶入了歷來只屬於上流社會所謂高雅文化圈的美術領域。尤其是《石工》,竟然用3米長的巨型畫幅描繪一老一少兩個衣衫襤褸的工人。在學院派畫家和上流社會的觀眾看來,這簡直是對「聖潔的」藝術殿堂的褻瀆。
  • 為什麼說中世紀基督教的狂歡節更多的是對於世俗的無奈?
    在狂歡之中最常見的的慶祝活動就是比武以及遊行兩種形式,在比武的時候一般會通過服飾來表明自己的身份,而在遊行之中更是會通過盛大的扮相來展示對於權力的渴望在對一位法國官員為什麼不惜借錢也要參與到比賽當中的時候,他說雖然我的武藝有點糟糕,但是不能錯過這樣一場難得的上層交流會。對於資金不足的情況他解釋道能夠參加這樣的一場比賽就是接下來生活的清苦點也是值得的。
  • 法國史家對中世紀文化懷有情感,視其為法蘭西民族生命力的源泉
    這句話並不只是比喻而已,因為火車的發明和使用,無疑是工業化的一個重要標誌。工業文明的興起,主要是一個經濟現象,但也有相應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表現。因為傳統的農業文明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套政治制度、宗教觀念和思想形態。工業社會的興起,必然會與之對抗。17—18世紀的歐洲出現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其背後既有宗教信仰分歧的原因,更是新興的社會政治力量對舊制度衝擊的結果。
  • 這些貼著「法國」標籤的發明,都不是法國的
    法式薯條並非法國首創,法式接吻不是法國人發明的,法式髮辮也和法國沒有關係……原來這些帶「法國」標籤的事物竟然都是偽「法國貨」。There’s plenty of dispute over the inventor of the French press.
  • 中世紀鑄就的建築奇觀:沙特爾大教堂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沙特爾大教堂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沙特爾大教堂部分始建於1145年,1194年遭遇火災,26年後重建,是標準的法國哥德式建築。它高大的中殿呈純哥德式尖拱型,四周的門廊展現了12世紀中葉精美的雕刻,12、13世紀的彩色玻璃閃閃發光。所有的這一切都是那麼非凡卓越,堪稱經典傑作。
  • 「高歌、舞蹈、集體狂歡」:宗教改革對英格蘭娛樂活動有何影響?
    文:歷史大講師引 言歐洲中世紀,作為基督教管控下的國家,英格蘭社會的方方面面無不體現著明顯的基督教文化主題,這一點在英格蘭民眾的生活娛樂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不同階層盛行的舞蹈音樂多有差異,英格蘭娛樂活動具有鮮明的人文性與森嚴的階級性,但集體狂歡和慶典是社會全體成員都會參加的活動 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帶來的影響之一是規範了人們的生活舉止,使得人們拋棄中世紀的粗魯行為,轉而追求近代更文明的行為方式。人文主義者編寫了許多關於社交禮儀和規範的書籍,這些書籍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上流社會的流行使得娛樂活動具有鮮明的人文性。
  • ——淺談歐洲中世紀的飲食文化
    這也就對應了前文所講的,窮人的菜譜為何只有幾種簡單食物的原因。好了,在了解過中世紀食物的發展歷程後,我們將從宗教、等級制度以及醫學三個方面,具體說說它們是如何影響中世紀飲食文化的。根據中世紀意識形態的劃分,社會階層主要由三個領域組成:1.平民,即工人階級,他們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群體;2.神職人員,他們要求世俗和精神上的絕對霸權統治,並絕對凌駕於平民之上;3.貴族,即封建大地主,擁有龐大的財政和土地資源。
  • 文藝復興前的中世紀西歐,為何會出現「文化荒原」現象?
    說到中世紀的西歐,人們腦海中浮現的都是思想禁錮、動蕩不安、文化壟斷這樣的字眼,事實上確實如此。中世紀的西歐封建社會,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氣,出現了「文化荒原」的現象,與後來的文藝復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中世紀的基督教教育對文化知識的壟斷造成了這種文化荒原的局面。
  • 當時王家豪門宴,飛入尋常百姓家:城市擴張下近代法國的飲食革命
    一、貴族中世紀的宴會,是法國飲食文化的早期雛形,也蘊含了早期的「烹飪革命」中世紀的法國貴族吃什麼,對於法國飲食文化的形成非常重要,雖然資料甚少,但是法國上流社會的宴會是記錄的最好樣本。但這種強勢沒有阻礙近代早期法國城市的發展步伐。此時期,城市在法國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節節攀升,城市極富物質魅力,留住了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顯貴會把土地收入帶到城市消費。
  • 中世紀歐洲大瘟疫是因為不洗澡?錯了!他們可是最會泡溫泉的
    巴塞隆納的哥倫布紀念柱歐洲的中世紀延續長達千年,從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至公元1500年,這一千年的時間裡也就只有黑死病爆發那幾百年不洗澡,其他時間沐浴不僅是上流社會的享受,平民百姓也把它作為一種常識。要不然,歐洲那麼多動輒千百年歷史的溫泉浴場是幹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