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字產生的數千年中,「歡」這個字承載了太多美好的祝福和祝願,比如喜歡、歡愉等美好的詞更是數不勝數。那麼如果在歡之前加上一個「狂」字,組成狂歡,那麼人們最先想到的一定就是每年在巴西舉行的狂歡節,那裡有啤酒、森巴舞、美女等讓人想入非非的元素。不過巴西的這種狂歡形式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習俗,而是在經歷了數百年被歐洲殖民者殖民後的結果。
換句話說,在巴西流行的狂歡文化,只不過是當時現今歐洲殖民者傳入巴西的一種文化,那麼歐洲作為狂歡文化的發源地,有著對狂歡更深的認識。
在中世紀的時候,歐洲雖然已經進入了資本主義社會,不過那個時候的歐洲資本主要集中在上層社會中,而平民百姓則要為了生存不停的給貴族做工人,生活苦不堪言。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狂歡文化就孕育在這種法國資本主義盛行的風氣之中,並且迅速席捲了整個歐洲。如果你對狂歡文化感到好奇,就跟我一起往下看看吧。
1. 神學統治下被各種禁錮的法國
在歐洲處於中世紀的時候,法國還沒有進入我們所熟知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一個王權和神權一起統治的時代。教皇的權力甚至會大過於國王,因為在當時的法國國王加冕的時候,還要是教皇進行加冕儀式,由此觀之,當時的教皇所在的教廷的地位確實是不一般。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教皇也是大肆宣揚著自己的神學思想,而受到影響最深的就是法國的下層民眾。
因為上層貴族們雖然也會被限制各種自由,不過因為貴族的活動區域較大,而且有著自己的親衛隊,所以教皇並不能一直幹涉他們的生活。而下層民眾則受到教皇和貴族的影響就很大了,在歐洲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的時候,下層民眾就是最廉價的勞動力,供養著貴族和教皇的奢侈生活。
教廷還在法國大肆宣揚《聖經》,以此來限制人們的自由和思想,在聖經中,規定著很多等級尊卑和行為準則,如果有人違反就要受到嚴厲的懲罰。面對著辛苦的生活和來自神權和王權對思想的禁錮,一股反抗的火焰在法國下層群眾心裡悄然而生,並在之後成為了席捲整個法國乃至整個歐洲的燎原之火。
2. 與普通人無關的宮廷娛樂活動
人是一個不僅要注重生活質量,還要注重精神生活的動物,於是從人類誕生以來,隨著精神世界的不斷豐富,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新式的娛樂活動。在中世紀的時候,在法國的貴族和教廷裡的傳教士們都有著屬於他們的一套活動,不過因為這些娛樂活動只在王宮或者教廷內舉行,所以這些活動被當時的人們稱為「宮廷娛樂活動」。
這些活動可以說是與當時的平民百姓格格不入的存在,所以平民百姓在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同時,心裡就會出現反抗的情緒。不過因為生活壓力過於繁重,再加上法國人民因為受到了嚴重的思想禁錮,所以法國人民的精神活動被硬生生壓制住了。
在無數的貴族舞會上,來自各個大勢力的人物們都在一個宮殿中肆意享受著花天舞地,宣洩著自己的欲望,不管平時多麼高高在上的貴族,在這個舞會中也可以放下平時的架子,享受著自己自由的時光。這種舞會在當時已經有了一些狂歡文化的樣子,不過還沒有具體的表現出來。
上文中所提到的都是狂歡文化產生的前提還有背景,真正讓狂歡文化走到下層人們生活中還是因為著文藝復興這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之中。
法國作為文藝復興運動的主戰場之一,受得的波動自然是很大的,而文藝復興抨擊的對象又主要是根深蒂固的神權統治,解放人們的思想,讓人們追求現實的幸福。不少的人們都接受了這種思想,一些之前只風靡在宮廷中的娛樂活動,也成為了大眾們都可以進行的娛樂活動。
1. 抨擊神權的「街戲」
在法國文藝復興期間,有不少熱愛文學的先鋒藝術人員為了讓人民大眾感受到真正的自由,便開始進行了娛樂活動的創造。在得到了不少王權家族的支持後,文藝創作者們就結合著當時貴族的狂歡運動,開始在法國的街上搭建戲臺,一個新的市民文化即將出現在人來人往的法國大道上。
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思想家康德說過:
有兩樣東西,愈是經常和持久地思考它們,對它們日久彌新和不斷增長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實著心靈: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
這句話在法國表現出的具體現象是:一群大力宣揚自由和平等的年輕人,在法國大陸上不停的奔走著,與普通人們一起,築起解放的城牆。這種史料中的現象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文藝復興先鋒人員就已經開始將文化帶到了人民大眾的生活中,而其中一個主要的形式就是「街戲「。
那麼什麼是街戲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大街上表演的戲劇,在文藝復興時期的人們因為剛剛解放了思想,所以在大街上表演的街戲內容都是以浮誇為主,不過正是因為這種風格才讓人們更好的接受文藝復興的內容,同時還表現了人們被神權壓制長時間後心裡的欲望迸發。
在當時法國的大大小小的街上,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著不間斷的街戲表演,主動請纓的演員也都是來自下層各個行業的工人,他們決心要推翻法國神權統治的決心讓街戲的內容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因為每條大街上都有人在表演街戲,所以逐漸的街戲就成為了一項法國全體人們都能參與的社區娛樂活動,人們在觀看著演員表現神權主義者的醜態過後可以放聲大笑,無拘無束。這種現象就是狂歡文化下移到法國普通群眾的一種表現,此後狂歡文化就深深地紮根在了每個普通人的心中。
2. 融入生活的狂歡文化
在文藝復興轟轟烈烈的進行之後,神權徹底被打倒,王權重新回到了其一家獨大的統治地位。不過在經歷了思想解放後的上層貴族也開始不再限制普通民眾的娛樂活動,甚至還設立了專門的人員去保證普通人民有進行娛樂活動的基本權力,狂歡文化就更加融入了法國下層人民的生活中。
雖然法國一直是個資本主義社會,一切都是以金錢至上,但是法國的人民都是追求自由的存在,不想再去接受其他事情的束縛。於是只要是能夠保證自己得到了足夠生存的金錢後,其他的時間都用來吃喝享樂,這種做法即使是在如今的資本主義國家還是存在著。
那麼生存的錢掙出來後,法國人民應該做些什麼來消磨時間、享受時間呢?隨著這個想法,在法國就出現了一種「小狂歡「,這種小的狂歡活動也是狂歡文化的一種,不過並不是要求和上述的街戲一樣全民參加,而是在幾個家庭或者幾個社區之間開展的小型活動。
人們把自己的家門大大敞開,準備好精美的食物和酒類,不管是誰來到自己家中都可以放肆的享受食物和酒水,當然自己也可以去參加活動的其他家庭中觀看、休閒。這種小型的聚會活動,其實就是把大型的狂歡文化變成了一種融入生活的小型聚會,畢竟舉國狂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小狂歡一下就不用消耗那麼多的精力了。不過這也是狂歡文化進一步融入人們生活的表現,對狂歡文化的傳播有著很好的作用。
3. 地位互換,貴族開始加入平民狂歡
隨後的一段時間,因為民眾的地位都開始大幅度的提高,人權這個詞語也開始出現在了法國人民的字眼之中。在經過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法國已經不存在王權這種東西,有的只是執政官這樣的職務類角色,不過有不少的貴族世家還是保留著豐厚的資本,但是身份地位卻與之前大大不同。
說起這種身份地位不如之前,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就是貴族開始參與了不少的街頭活動,其中就包括著普通民眾集中的狂歡活動。在之前王權統治下的貴族子弟是絕對不允許參加這種有損於自己身份地位的事情,但是現在王權消失了,之前的禁錮也都消失了,貴族子弟們雖然生活的無憂無慮,但是常年缺少自由的他們也選擇了加入到了普通人民的狂歡之中。
貴族子弟們帶來了不少的昂貴樂器和專業的舞蹈人員,這也讓當時的狂歡中出現了不少的新內容,於是在貴族子弟開始想方設法的加入狂歡活動,給狂歡活動增加色彩的時候,就表明了狂歡文化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了一種不分階級都可以參與的文化活動。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同的文化也是層出不窮,但是文化都是對一個時代社會背景的體現,現在文化活動種類豐富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崇尚自由的時代。
狂歡文化也從最開始只存在於法國上層社會,轉移到了現在每個歐洲國家都要或多或少進行的一項文化活動,經歷了很多的坎坷。
但是狂歡文化中包含著人們追求自由、釋放欲望的內涵即使是經歷了數百年的洗禮還是在散發著屬於狂歡文化的光芒。
參考書籍:
《藝術的故事》
《街頭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