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經濟區」構建黑龍江省生態經濟產業格局

2020-12-13 中國吉林網

    中國吉林網12月26日訊(記者周宏)今天下午,黑龍江省科學發展加快振興情況介紹會在平村舉行。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孫堯出席會議並講話。

    孫堯說,黑龍江省是資源型省份,除石油、森林、煤炭、農業等資源優勢及區位優勢、人才優勢,同時佔有鄰近俄羅斯遠東及雙方合作優勢。圍繞這些優勢,黑龍江省的出路,就是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在剛剛結束的黑龍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著力建設「八大經濟區」工作目標。

    「八大經濟區」分別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孫堯說,後五年是黑龍江省實現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會堅持擴大內需、轉變方式、調整結構、深化改革,統籌謀劃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同時圍繞優化發展環境、引進高新項目、加快建設進度三大任務,突出抓好核心示範區和重點園區建設,充分發揮其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充分挖掘和發揮電力、煤化工、冶金、建材原料、生物工程等產業優勢,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以延長煤炭產業鏈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術為引領,以循環經濟為主要發展模式,以大項目建設為載體,加快東部煤電化基地的建設步伐。

    黑龍江省位於東北亞經濟區的中心位置,要積極主動推進這一區域的經濟貿易合作,以區域性中心城市為支撐,以邊境口岸為節點,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亞歐大陸的經濟貿易開發區。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與俄遠東及外貝加爾地區發展戰略互動對接,建設連接國內生產基地和國外商品市場的跨國物流網絡、資金流和信息流為一體的現代服務體系。

    最後,孫堯充滿自信的說,到2010年,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要基本得到控制;特色產業、生態產業等替代產業加快發展,產業結構明顯優化,基礎設施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初步形成以生態經濟為主的產業格局。

相關焦點

  • 黑龍江省將加快「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
    19日下午,黑龍江省政府召開第四次全體會議,安排部署春節前後及今年一季度重點工作。會議強調,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決策部署上來,圍繞加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省長慄戰書主持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就有關事項做了通報。
  • 黑龍江構築立體交通格局 推動八大經濟區建設
    為適應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需要,黑龍江省積極推進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立體化大交通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據介紹,2009年,黑龍江省公路建設總投資338.7億元,這些投資為社會提供了約6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拉動相關行業的產出累計達到1274.9億元,間接提供就業崗位70餘萬個。黑龍江省大交通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也為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進而融入東北亞經濟發展的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 黑龍江:公路建設要服務好八大經濟區建設
    他強調,黑龍江經濟騰飛從公路建設開始,公路建設又從高速公路開始,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項目要為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建設服務,為黑龍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對於黑龍江省交通運輸部門用一年多時間相繼攻克了項目報批、資金籌集、徵地拆遷、工程招標四大難題,吉炳軒給予了高度評價。吉炳軒一行首先來到雙鴨山至同江高速公路施工現場。
  •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是黑龍江戰略決策
    省委十屆十四次全會明確了「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確立2011年的主要任務:即一以貫之、扎紮實實地深入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省委及政府工作報告確立這些發展目標,完全符合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及《建議》的要求,更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省情。為實現省委確立的目標和任務,必須把「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作為黑龍江省在「十二五」時期實現科學發展的著力點。
  • 慄戰書:推進「八大經濟區」建設加速轉型發展
    戰略重點:繼續堅持以「八大經濟區」建設為發展引擎,毫不動搖地加以推進;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完備的基礎支撐;深化改革開放,使市場經濟體制趨於完善;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大抓手,實現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以保護生態和節能減排為重點,推動低碳增長、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力爭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上走在全國前列;
  • 黑龍江:紮實推進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
    16日上午,黑龍江省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議在哈爾濱市召開,會議著重分析當前面臨的經濟形勢,研究和部署下半年重點工作。省長王憲魁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各地各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全面部署,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牢牢把握十分寶貴的發展機遇,把全省的經濟形勢鞏固好、保持好、發展好。
  • 四川: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形成省經濟副中心
    多位與會代表談到,黨中央把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進一步提升了四川在全局中的戰略位勢;此外四川人口多、經濟總量大,具有擴大內需的市場腹地、協同開放的區位優勢、成鏈集群的產業基礎。信號二:促進全省發展主幹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全會明確,將深化拓展「一幹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
  • 生態環境部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官網12月17日消息,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部署,按照部領導指示,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綜合司組織召開生態環保與構建新發展格局專家研討會,邀請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人民大學、能源基金會等單位專家及部分部屬單位負責同志參會
  •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 江西永保「一湖清水」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範圍包括南昌、景德鎮、鷹潭,以及九江、新餘、撫州、宜春、上饒、吉安的部分縣(市、區),共38個縣(市、區),國土面積5.12萬平方公裡。該區以江西3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省近50%的人口,創造了60%的經濟總量。
  • 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曲江水滿花千樹
    今年以來,瑞昌市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為契機,以「強工興城」為重點,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努力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等城市,推動瑞昌又好又快發展。  強攻工業綠色崛起  瑞昌的決策者認識到,工業決定實力和地位,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中等城市的希望在工業。
  • 黑龍江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
    糧食播種面積創歷史最高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高於全國10.2個百分點,縣域經濟逆勢而上,工業大項目建設進展較快  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以「十大重點產業」為推手,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經濟呈現較快發展態勢。
  • 韶關乳源:構建健康產業體系、打造生態發展樣板
    ,謀劃部署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體的生態產業體系,打造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乳源樣板。 全會聽取了乳源縣委書記鍾沛東同志代表縣委常委會所作的《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體的生態產業體系打造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乳源樣板》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關於貫徹落實市委十二屆十二次全會精神構建以健康產業為主體的生態產業體系打造北部生態發展區綠色發展乳源樣板的實施意見
  • 東北四大城市「合縱連橫」布局 全面振興新格局
    瀋陽、長春、哈爾濱、大連是中國東北四大城市,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東北三省地方政府最近皆表示,今年將採取更多舉措支持四大城市「合縱連橫」、做大做強,發揮其引領輻射作用,挈領全面振興新格局。
  •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全文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九次黨代會的部署,努力實現工作指導轉變,依託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城市圈,對接天津濱海新區,服務環渤海,面向東北亞,以建設高效生態經濟區為目標,以改革開放和技術進步為動力,以完善基礎設施為先導,以園區經濟為載體,遵循循環經濟理念,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代加工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加速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 鄂州臨空經濟區總體方案出爐 將託管一個區!「鄰居」黃石表示:機遇...
    億元,實現稅收120億元;   到2045年,年航空貨郵吞吐量達到765萬噸,年旅客吞吐量1500萬人次,臨空產業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跨越發展,建成航空貨運特色鮮明、功能優勢突出、高端產業集聚、公共服務高效、綠色生態宜居的臨空經濟區。
  • 中原經濟區建設知識競賽100題
    A、先行先試 B、走在前面 C、率先突破  13.中原經濟區的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初步形成發展活力彰顯,崛起態勢強勁的經濟區域;到______年,建設成為城鄉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富裕,生態環境優良,社會和諧文明,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的經濟區。
  • 新論:為文化產業構建良好生態體系
    作為繁榮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力量,文化產業既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更是實現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重要支撐。促進文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其中,為文化產業構建良好生態體系,是有效推動轉型升級、追求「兩個效益」相統一的基礎條件。
  • 構建科技創新發展格局 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科技創新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賦予了新的動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對于堅持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意義。隨著各領域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我國部分科技創新成果已達世界領先水平。
  • 歷數十大關鍵詞《中原經濟區規劃》之焦作元素解讀
    「發揮焦作既處於中原經濟區核心區又緊鄰晉東南合作區的區位優勢,深化區域合作,在產業、交通、生態、要素等融合發展上開拓創新,必將推動中原經濟區形成區域聯動發展的新格局。」省政府參事鄭泰森如是闡述焦作建設經濟轉型示範市的意義。
  • 關中——天水經濟區 邁上新起點 瞄準新目標 實現新跨躍
    2002年,在陝西省的主導下,西安、鹹陽兩市籤訂《西鹹經濟一體化協議書》;隨後《西鹹實施經濟一體化戰略規劃綱要》出臺,其中「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市場同體、產業同布、科教同興、旅遊同線、環境同治」等「八同」目標集中體現了陝西彌補區域中心城市經濟體量不足之「短板」、構建大城市經濟組團的迫切追求。2006年9月,西鹹兩市電話併網,西鹹經濟一體化戰略破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