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構築立體交通格局 推動八大經濟區建設

2020-12-13 騰訊網

為適應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需要,黑龍江省積極推進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立體化大交通建設,推動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公路建設方面,自2008年6月黑龍江省發布《黑龍江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實施綱要》至今,黑龍江省公路重點項目土石方累計完成2.2億立方米,佔總量的76%;橋涵混凝土累計完成400萬立方米,佔總量的71.4%;路面鋪設累計完成2368萬平方米,佔總量的31%,預計到今年底將累計完成37%。

鐵路建設方面,目前,哈(爾濱)齊(齊哈爾)客運專線等10個項目已開工建設,哈(爾濱)佳(木斯)客運專線等10個項目已展開前期準備工作。屆時,黑龍江省將初步形成哈爾濱與北京間4小時之內、省內主要城市與省會間3小時之內、省內主要城市間5小時之內的鐵路經濟圈。

民航建設方面,2008年以來,黑龍江省累計投資12億元,新建了漠河、伊春、大慶、雞西4個機場,使省內機場總數達到9個,機場數量居東北地區首位。據介紹,黑龍江省還將計劃投資10億元,新建撫遠、加格達奇和五大連池機場,使全省民用機場達到12個,進入全國前列。

水運建設方面,黑龍江省規劃在松花江上建設澇洲、大頂子山、洪太、通河、依蘭、民主、康家圍子、悅來等8座航電樞紐。這些航電樞紐全部建成後,可使松花江幹流全部達到三級航道標準,4×1000噸級船舶可滿載航行,生產效率可提高50%。同時,黑龍江啟動大件裝備江海聯運,並加大了主要港口和區域性重點港口建設,相繼實施了同江、黑河、撫遠、富錦等港口改擴建工程。

黑龍江大交通建設還對促進社會就業起到了積極作用。據介紹,2009年,黑龍江省公路建設總投資338.7億元,這些投資為社會提供了約6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拉動相關行業的產出累計達到1274.9億元,間接提供就業崗位70餘萬個。

黑龍江省大交通建設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八大經濟區」建設,也為融入全國經濟大循環、進而融入東北亞經濟發展的大循環,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地處祖國北部邊陲的黑龍江美麗、富饒,這裡有大平原、大農場、大森林,也有大工業、大基地、大礦藏。而記者採訪看到,這裡正在緊鑼密鼓進行的立體化、現代化的「大交通」建設,更將把黑土地上的顆顆明珠串聯起來,形成了風生水起的大發展新格局。

大發展呼喚大交通

「交通建設是關乎黑龍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優化黑龍江發展條件的保障性工程。」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說,加快交通建設是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老工業基地。新中國成立以來,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出了約佔全國五分之二的原油、三分之一的木材、七分之一的商品糧、十分之一的煤炭。

獨特的產業結構和發展現狀,決定了黑龍江需要較強的運輸能力。但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相比、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相比,黑龍江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多:截至2007年末,全省13個地市中仍有7個不通高速公路;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僅佔公路總裡程的7.1%;國省幹線公路路面鋪裝率為71.7%,這些指標在全國省區市中排位靠後。

交通基礎設施短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制約逐漸顯現:糧、木、煤、油等產品運往南方消費地的運輸滿足率低,而需要的物資和原料也常常運不進來;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的產業聚集和規模效應受到限制;大量的旅遊景點難以連成黃金旅遊線。

不補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這塊「短板」,又好又快發展就無從談起,較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從談起。

2008年5月,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做出決策:舉全省之力,苦戰三年,建設公路、鐵路、機場、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化、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徹底改變黑龍江交通落後的狀況。

這是一張令人嚮往的藍圖:

到2011年底,黑龍江高速公路總裡程將達到4000公裡,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等級公路網絡,覆蓋全省95%以上人口,連接所有市地、縣、鄉鎮和行政村;

到2011年底,籌建中的撫遠、加格達奇、五大連池3個支線機場全部通航後,黑龍江將擁有12個機場,全省所有的地級市都可以在1個半小時公路交通範圍內坐上飛機。

這是一個令人激動的前景:

「到2007年,黑龍江省高速公路總裡程為1044公裡,而3年時間內,我們就將建設3000多公裡高速公路!」參與主持制定《黑龍江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實施綱要》的黑龍江省交通廳副廳長高學文,一名已經在交通系統工作了30年的建設、管理專家,提起3年決戰,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作為一名公路人,我們一輩子都在期待這樣一個大展身手的機會!」

融入國際國內大循環

站在綏芬河火車站的鐵路橋上俯瞰,拉運木材的火車長龍正一列列地進站,場面非常壯觀。作為我國通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國際口岸城市,綏芬河已經成為我國北方陸路最大的進口木材集散地、國際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以商貿、旅遊、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佔綏芬河GDP的90%。

綏芬河市副市長吳慶蘭說,綏芬河能夠打好「口岸牌」,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甚至取決於交通的發展。眼下正在進行的牡綏電氣化鐵路擴能改造工程、G10國道牡丹江至綏芬河高速公路的建設、支線飛機場的建設等一系列大項目的完成,將使地處邊陲的綏芬河形成立體網絡,進一步放大其通道效應和口岸效應,對以綏芬河為中心的沿邊開放先導區建設起到巨大作用。

「過去從虎林到建三江得跑一天,建虎高速公路建成後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在建三江農墾分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書記、局長隋鳳富說,被稱作「墾區一號工程」的建虎高速公路穿越三江平原腹地,跨越佳木斯、雙鴨山、雞西三市,沿線經過3個重要產糧大縣和6個大型現代化農場,對建設三江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千億斤糧食產能工程將發揮重要作用。

去年7月,黑龍江境內首條城際間高速鐵路哈爾濱至齊齊哈爾鐵路客運專線正式開工,這條連接起黑龍江最大的兩個城市的現代化鐵路運輸通道,將在根本上緩解哈大齊工業走廊的運輸緊張局面,進一步提高區域內城市間的經濟聯動性。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

為統籌發展區域經濟,2008年,黑龍江進行了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等「八大經濟區」的戰略部署。這八大經濟區,共同形成一個「分工合理、優勢發揮、東西呼應、南北互補、內外相聯、全面躍升」的區域經濟新格局。

從一開始,黑龍江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決策,始終圍繞進一步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圍繞黑龍江建設「八大經濟區」的總體布局,體現科學性、前瞻性和可行性。

公路建設方面,在東部,高速公路網絡覆蓋了三江平原糧食主產區、煤炭能源型城市以及國家級旅遊景區;在西部,正在建設的齊泰高速公路等7個項目將打通南下的陸路通道,實現省際幹線高速的全面對接,促進沿線產業帶和以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為中心的經濟輻射圈的形成;在中部,前鋒農場至嫩江公路在幾個中心城市間建立快捷、暢通的交通通道,並與鶴大、綏滿兩條國家高速公路共同組成連接所有地級市的環狀高速公路。

鐵路建設方面,開工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糧運專線和開發性專線,改造和建設一批鐵路運輸樞紐,推進省部共建的鐵路項目建設;強化路網銜接,提高網絡通達深度,強化與周邊省份的交通聯繫。

民航方面,新建一批對改善邊遠地區交通條件,促進旅遊開發和口岸經濟發展、資源開發以及應急保障具有重要作用的支線機場,重點向林區、墾區、重要旅遊景區、口岸和資源富集地區傾斜。

大慶、綏化到哈爾濱的1小時經濟圈,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雞西、雙鴨山、伊春、七臺河、鶴崗到哈爾濱的3小時經濟圈,黑河、大興安嶺到哈爾濱的5小時經濟圈……這些逐步變成現實的構想,讓人相信:一個對內大循環、對外大開放的立體化交通大格局正在形成。

提速地方經濟發展

橫跨松花江的富綏大橋一開工就成了當地的一道風景,建設工地圍欄外,每天都有很多老鄉駐足觀望,看著這座橋一天天「長大」。「富綏大橋是一座把綏濱和外部世界連接起來的橋。」綏濱縣委書記楊賀新介紹,綏濱縣和富錦縣是隔江相望的姐妹縣。但走陸路,兩地之間往來要繞行400多公裡的路程。富綏大橋高速公路和大橋建成後,不僅把綏濱和富錦連接在一起,綏濱到哈爾濱也只用6個小時。

過去,從漠河到北京,需要坐兩天兩夜的火車;漠河機場通航後,則只需要3個多小時的空中航程。據介紹,截至今年3月末,漠河共接待遊客4.0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90萬元,同比分別增長50%以上。正在建設中的從漠河機場通往北極村景區的主要通道,是大興安嶺地區第一條高等級公路,更將拉動區域內旅遊業的發展。

路通百業興。一條條路、一座座橋、一個個機場、一個個站口,正在「一寸寸」地改變著黑龍江3800萬人民群眾的生活,為黑龍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

交通建設是長遠發展的需要、改變面貌的需要、改善民生的需要。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成推動黑龍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路、帶動黑龍江人民走進全面小康社會的致富路、四方客人來黑龍江旅遊觀光的風景路、北國大地美好自然環境的環保路。

交通建設不僅改善了黑龍江發展經濟的基礎條件,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巨大的直接和間接效益,「公路通,百業興」,「要想富,先修路」的觀念深入人心,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得到各地廣泛贊同、普遍支持,各項工程進展順利。

驅車沿301國道從哈爾濱到牡丹江,就像穿行在大自然的畫廊裡:藍天白雲下,山柔美水清澈樹茂密,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在交通地圖上,牡丹江市是201國道從牡丹江北貫穿到黑龍江最南端、301國道從最東端貫穿到最西端所形成的「X」形主骨架的交會點;在經濟版圖上,牡丹江也處於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東部煤電化產業基地、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等經濟功能區的交匯點。

「一方面,牡丹江內部各個經濟區塊需要更緊密的聯結,另一方面,牡丹江需要強化與周邊的路網聯繫。通暢的交通,是牡丹江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牡丹江市副市長梁橋介紹,牡丹江把加快交通發展作為突破口,為構建沿邊開放先導區、發展旅遊經濟打好基礎。比如牡丹江將建設的牡丹江—海林—寧安城際公路投入使用後,無論是產自寧安的農副產品進入牡丹江市城區,還是市民從牡丹江啟程到海林遊玩,都可以節省一半以上的通行時間;又如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可以形成新的黃金旅遊線路。梁橋說,隨著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帶來的通行條件改善,減少了空車配貨,牡丹江當地的物流公司從20多家增加到90多家。

大建設支撐大增長

「交通建設是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黑龍江必須抓好的重頭戲。實現保增長的目標,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將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黑龍江省省長慄戰書說。

三年決戰正式拉開序幕的2008年5月,正是國際金融危機山雨欲來的時候。交通建設作為「十大工程建設」中的重頭戲,配合「八大經濟區建設」,成為黑龍江省當下確保增長、調整結構、穩定發展的重要舉措。

「高速公路建設的機遇,對我們來說猶如雪中送炭。」建龍鋼鐵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才說,2008年以來,受到市場需求疲軟的影響,公司一度經營困難。隨著黑龍江省啟動公路建設3年決戰,公司拿到了其中10多萬噸建築鋼材的訂單,在國內行業中率先實現盈利。

「完成三年決戰項目,僅公路交通一塊,就至少需要6.3億立方米土石方總量,如果砌成1米見方的牆,能繞地球16圈;橋梁累計全長約230公裡,相當於哈爾濱到長春的裡程。」黑龍江交通廳負責人介紹,通過三年決戰,公路交通部門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000億元。根據估算,這將直接拉動全省GDP增長1145億元,直接貢獻率為3.07%,直接拉動全省GDP增長0.34個百分點;拉動相關行業的產出累計將達到3764億元,對全省GDP的完全貢獻率為10.07%,拉動全省GDP1.12個百分點,並將為社會提供約18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210萬個間接就業機會。

而抓住市場建築材料價格處於相對低位的時機,抓緊採購、抓緊備料,一方面保證了質量,另一方面大大節約了成本。省交通運輸廳組建了由紀檢監察、工程建設等部門人員組成的物料採購領導小組,採取統一集中招標採購,在優質優價的前提下,籤訂長期供應意向或合同,為公路重點工程儲備了今年所需的瀝青、鋼材、高標號水泥等主要材料。黑龍江省高速公路建設局局長助理楊旭東介紹,僅2009年,黑龍江公路建設採購瀝青節約資金1.94億元;採購鋼材節約資金7200萬元;採購高標號水泥節約資金3290萬元。

2009年是黑龍江歷史上高速公路和一、二級公路交工裡程最多的一年,實際交工15項1791公裡。黑龍江交通規劃圖上面,代表規劃中線路的虛線,經建設者的汗水澆灌,正一分分地連接成粗壯的紅色實線。縱橫交錯的紅線,就像一條條跑道,將託舉起黑土地上的經濟騰飛。

相關焦點

  • 黑龍江:公路建設要服務好八大經濟區建設
    中廣網北京9月23日消息 7月26日至28日,黑龍江省委書記吉炳軒到黑龍江省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項目——雙鴨山至同江高速公路、富綏大橋、鶴大高速公路建設工地及鶴大公路管理處調研。他強調,黑龍江經濟騰飛從公路建設開始,公路建設又從高速公路開始,公路建設「三年決戰」項目要為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建設服務,為黑龍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插上騰飛的翅膀。對於黑龍江省交通運輸部門用一年多時間相繼攻克了項目報批、資金籌集、徵地拆遷、工程招標四大難題,吉炳軒給予了高度評價。吉炳軒一行首先來到雙鴨山至同江高速公路施工現場。
  • 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是黑龍江戰略決策
    據資料統計,1978年的改革開放之初,我省城鎮職工人均收入水平是全國的第二位,到2009年已下滑到第29位,農村人均收入水平1978年是全國第7位,到2009年已下滑到第11位,使富饒美麗的黑龍江處於較為尷尬的地位。省委省政府在以往發展思路的基礎上,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對黑龍江省情做了科學分析,明確提出了「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的新思路,新戰略。
  • 「八大經濟區」構建黑龍江省生態經濟產業格局
    在剛剛結束的黑龍江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著力建設「八大經濟區」工作目標。    「八大經濟區」分別是哈大齊工業走廊建設區、東部煤電化基地建設區、東北亞經濟貿易開發區、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保護區、兩大平原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哈牡綏東對俄貿易加工區、高新科技產業集中開發區。
  • 慄戰書:推進「八大經濟區」建設加速轉型發展
    戰略重點:繼續堅持以「八大經濟區」建設為發展引擎,毫不動搖地加以推進;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完備的基礎支撐;深化改革開放,使市場經濟體制趨於完善;以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和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兩大抓手,實現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以保護生態和節能減排為重點,推動低碳增長、綠色發展;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力爭在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上走在全國前列;
  • 黑龍江:紮實推進建設"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
    要以「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為牽動、以十大重點產業為切入點,堅定不移推進大產業大園區大項目建設,集中精力抓發展,沉下心來抓落實,確保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    副省長呂維峰、於莎燕、孫永波、徐廣國出席會議。
  • 黑龍江省將加快「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建設
    會議強調,各部門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決策部署上來,圍繞加快「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建設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省長慄戰書主持會議並作重要講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杜家毫就有關事項做了通報。    慄戰書指出,省委提出建設「八大經濟區」,實施「十大工程」,是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認識的新概括、新提煉、新總結,既是戰略之舉,也是當前應對金融危機影響、推動全省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有效之措。我們必須把思想統和行動統一到省委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的具體要求上來,自始至終緊緊抓住不放,抓實抓好,抓出成效。
  • 黑龍江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
    糧食播種面積創歷史最高水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高於全國10.2個百分點,縣域經濟逆勢而上,工業大項目建設進展較快  今年以來,黑龍江省堅定不移地推進「八大經濟區」和「十大工程」戰略,以「十大重點產業」為推手,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著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經濟呈現較快發展態勢。
  • 中原經濟區建設知識競賽100題
    A、安全 B、規模 C、集約  11.建設中原經濟區要充分發揮_____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格局。「十二五」時期,要加快_____建設,使鄭州真正成為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  A、鄭州大都市 B、鄭州都市區 C、鄭州中心區  37.中原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歷史悠久,我國八大古都,中原經濟區內就有4個,這4個城市是_____。
  • 聯播頭條|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12月8日,央視《新聞聯播》報導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成就。報導指出,今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考察時強調:要立足於推進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市場一體化,推動交通一體化。今年,隨著大興國際機場、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開始試運行,一張覆蓋三地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初步建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今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投運儀式。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關懷、親自推動的國家重點工程,對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四川交通「十四五」規劃編制已近尾聲 未來5年四川交通如何「先行」
    融合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凸顯戰略性樞紐功能在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看來,「十四五」是四川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的關鍵期、融合期。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未來四川在全國交通格局中的位勢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十四五」期間,隨著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達萬高鐵、成自宜高鐵、久馬高速、九綿高速等標誌性項目建成投運,四川將加速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進一步提升銜接聯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性樞紐功能。
  • 吳川塘㙍鎮打造空港經濟區 大機遇促大發展
    在徵遷現場,塘㙍鎮鎮幹部李偉文笑著說,深湛高鐵、雲湛高速、茂湛高速匯聚於塘㙍,並分別在塘㙍境內設出入口,湛江國際機場、空港經濟區也開始進場,兩三年後,塘㙍將形成強大的交通網絡,從邊遠地區搖身一變,成為交通樞紐中心。目前,塘㙍正圍繞機場、空港經濟區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加強鐵路、公路、機場一體化有機銜接,構建高效便捷、多式聯運的立體運輸體系。
  • 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的優勢在哪裡?
    江蘇省委書記李強參加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徐州代表團討論時提出,徐州要在蘇北決勝全面小康的徵程中發揮領軍作用,在推動淮海經濟區建設中發揮龍頭作用,在更好地營造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濃厚氛圍中發揮先行作用。徐州市委書記張國華在市黨代會上提出,實現五年奮鬥目標,必須聚力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全國老工業基地振興示範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宜業宜居的民生幸福城市「五個城市」。
  • 構築立體交通網 打造「交通強市」泰興樣板
    此次鋼沉井接高的施工,標誌著世界最大的沉井基礎——常泰長江大橋主墩沉井順利完成最後一次接高吊裝,工程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 常泰過江通道——助推打造「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常泰過江通道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8-2035)》中規劃的S30如常高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錫常泰都市圈城際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
  • 林春霖:全力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區
    近日,就如何學習貫徹落實好省委書記李希蒞揭調研講話精神,空港經濟區黨委書記林春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建設宜居宜業宜遊新城區,做大做強做優臨空臨港新產業林春霖表示,空港經濟區將通過推進道路橋梁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現代服務業、增強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之以恆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城區。
  • 黑龍江:航空經濟區項目落戶齊齊哈爾市梅裡斯達斡爾族區
    2020-11-20 23:36:52 來源: 新華網黑龍江頻道 舉報
  • 一「網」覆蓋三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來源:央視原標題:一「網」覆蓋三地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今年,隨著大興國際機場、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開通運營,京張高鐵開始試運行,一張覆蓋三地所有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初步建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格局基本成型。
  • 彭州加快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立體山水公園城市
    【數字看發展】 剛剛過去的2019年,彭州市全面重塑城市發展格局,全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努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加快構建高效能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從嚴管黨治黨,努力打造兩山理念樣板區
  • 貴州成為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
    貴州入選第一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10月9日,交通運輸部召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宣貫暨試點工作部署視頻會議,貴州等13個區域入選首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力爭用1-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用3-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打造一批先行先試典型樣板,一同入選的有深圳、雄安新區等。
  • 八大載體功能平臺打造全域開放新格局
    記者1月16日從市商務局獲悉,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對外開放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綏芬河片區建設發展優勢,促進內陸縣(市)與口岸城市邊貿互動,助推牡丹江經濟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我市已形成八大載體功能平臺促進要素流通貿易暢通,積極打造全域對外開放新格局。
  • 打通交通大動脈 構築發展大格局
    在上月召開的惠陽區委五屆十次全會上,惠陽人有了新目標——統籌產城村人融合發展,打造「智造高地·活力惠陽」,強調要堅持「交通帶動產業、產業支撐城市」,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快推進「豐」字交通項目在惠陽落地建設,形成對外快速連通、對內全面暢通的大格局,推動惠陽駛上高質量發展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