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民與新業態:農村與農業的新圖景 新型職業農民與「新農民」將...

2020-12-15 網易財經

(原標題:新農民與新業態:農村與農業的新圖景 新型職業農民與「新農民」將打造農業新業態)

本報評論員 祝乃娟

自從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人們對農業的主要關注點落在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改革的大幕正有拉開之勢。

近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農業已經從擁有幾千年農業文明史的傳統農業進入到加快向現代化農業轉型的階段,但還不能說已經實現現代化了。中國今後靠誰搞農業現代化?肯定不能靠傳統農民,不能靠父輩農民,今後搞現代化,他們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肯定是不能適應了。接著韓部長對傳統農民和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作了區分,並指出「現在要把農民概念回歸職業概念,而且要讓它成為一種很多人願意幹的,令人羨慕的職業」。

對於新型職業農民的定位是十分清晰的,他們擁有初高中文化,留在家裡種地、養牲口,從事牧業、漁業、林業等等。他們有基本的知識儲備與農業常識(主要學習自父輩);因為年輕,所以學習新事物的能力也較強,能接受新技術與新設備;和父輩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從事規模經營。還有第三類「新農民」,是指農村之外的農民,主要包括大學生、復員兵、科技人員、工商企業主,以及農民工,返鄉和下鄉創業的人(主要是年輕人)。以上兩種是顯然區別於傳統農民的新的農民群體。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單說就是解決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問題。這顯然需要新型職業農民與新農民,因為不僅要保證糧食安全,而且要效益好、質量更高,還要增加綠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給。這裡所指的糧食安全,主要從糧食品質出發而言的,廣義的糧食安全則既包括品質,也包括國家戰略層面的考量。為13億多人口提供糧食、水果、蔬菜、肉蛋奶、水產,我國供應量十分充足,但安全問題近年來越來越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在我國物質生活不斷得到滿足的今天,人們在數量滿足的基礎上更注重綠色與安全,尤其是針對龐大的城市人群來說,他們收入較高,但是農業還不能滿足他們需要的一些高端的、小眾化、個性化的需求。這應該是新型職業農民與新農民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改革的發力點。

要說明的是,三種不同類型農民之間是一種有機結合的關係。農業發展並不排斥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應該是主力軍,新農民中的一些有知識的年輕人可以廣泛深入到農村去引領當地的農業發展。這些新農民,可以是大學生村官,也可以是城市知識分子去鄉村鎮掛職。對於農業改革,政府的角色不是減弱,而應加強,政府不僅僅應該為農民與市場提供各種信息,消除二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還應該加強一對一的地區幫扶,鼓勵與農業相關的官員、學者去基層掛職。

已有不少有知識儲備的、雄心勃勃的新農民返鄉或是在返鄉的路上,其中那些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他們的鄉土情結與雄心壯志讓他們對農村的發展有著更深的思考,現在正是一個返鄉好時機,既有政策支持,又有資本支持。或許可以這麼說,傳統農民為國家農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新型職業農民為改變傳統的農業業態提供了基礎,而新農民為打造農業新業態提供了很大的可能。

農業有著深刻的社會性、公共性,不僅是糧食供應與安全,實現農業現代化,農業也與我國新型城鎮化密切相關,農業實現現代化,農民群體的收入顯著提高,並且其中一些還可以實現就地城鎮化。此次韓長賦指出的要把農民變成一種「令人羨慕的職業」這一觀點可能是最受社會關注的,人們對農業群體與農業新業態的圖景非常期待,當然也不乏一些人還心存疑慮,這是因為我國傳統社會悠久的「士農工商」的固有理念所致,但是,新型的「新」之所在,正是要改變這些觀念。(編輯 歐陽覓劍)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追訪|新型職業農民「新」在哪裡
    圖為趙軍海向記者介紹新型農機器械。記者米彥澤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曾是人們對農民的傳統印象。但在新時代,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越來越成為大有作為的地方,「農民」一詞也逐漸從「身份」轉變為「職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
  • 河南夏邑縣:新型職業農民帶頭 農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韓亞麗攝核心閱讀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富民鄉村產業。面對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農業產業如何更好地富民?要創新經營體系,讓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解決好「誰來種地」和「怎麼種地」問題。
  • 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將在南京市舉行
    2020年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將在南京市舉行9月14日,從農業農村部獲悉,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將於9月22-24日在江蘇省南京市召開。本次大會的前身是已經舉辦了三屆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今年更名為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主場館設在南京市溧水區白馬農業國際博覽中心。大會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共同主辦,全國新農民新業態創業創新大會理事會、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承辦。
  • 新型職業農民聽過沒?這個企業五年要培育百萬「新」農民!
    海大集團在儀式上宣布,未來將利用五年時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十大新型農業產業園,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產業強鎮,建立千個鄉村振興技術服務站,培養萬名鄉村振興服務工程師隊伍,孵化萬名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最終實現培育百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千億元產值的目標。
  • 破解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煩惱」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校長張桃林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上表示,目前我國有近6億農民,即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也還會有4億多農民。只有促進農民全面發展,才能厚植鄉村振興的主體根基。當前,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體規模已超過2000萬人,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佔75%以上。新時代,需要他們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等方面更好地發揮骨幹引領作用。
  • 五個特點描摹新型職業農民
    【背景·數據】  《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顯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  一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末,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401萬人,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量的4.46%,比2015年末增長10.15%。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057萬人,比2015年末增長9.46%。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  二是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 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中的plus
    隨著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是未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必要條件,新型職業農民的興起不可阻擋。11月30日,烏拉特前旗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種養大戶精英培訓班在大千酒店順利開班 ,來自全旗各蘇木鎮的161名學員參加培訓。開班第一講由農牧和科技局黨委書記為學員們講授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培育培訓工作進行了動員安排,深刻闡述了高素質農民的重要性和重在意義。
  • 我國農民職業化進程加快 新型職業農民唱響「希望的田野」
    在他看來,國家提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就是要讓務農有吸引力,職業農民收入要達到或超過可能從事二三產業獲得的務工收入。從實踐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大致從「老農」和「新農」兩類人群中產生。 一批想務農、有經驗的「老農」轉變觀念提升技能,成為現代農業的主力軍。劉豐春,江西省泰和縣蘇溪鎮上彭村村民,豐潁稻業合作社理事長。
  • 新型職業農民呈現「五高」特點
    論壇上,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的《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發展指數」)正式發布。這也是發展報告和發展指數首次公開發布。  那麼,這份近40萬字的報告究竟有哪些亮點?你是新時代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嗎?新型職業農民們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新型職業農民能獲得哪些政策紅利?
  • 新型職業農民和傳統農戶有何不同
    對比傳統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新」在以下幾點:具備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的先進理念;具備現代農業所要求的能力素質;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是新農業生產的繼承人與開拓者。目前,隨著國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力度的不斷加大,大量優秀人才加入了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數據顯示,全國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目前突破2000萬人,其中新型職業農民超過1500萬人。
  • 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新論)
    應當看到,當前一部分農民剛剛脫貧,對教育培訓的需求很大,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還有很大空間。智和志就是內力、內因,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像扶貧開發那樣強化扶智、扶志,注重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培育農民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各項技能,注重激發農村地區和農民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繼續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用好農民培訓教育這個重要抓手。
  • 【徐州】銅山區大彭鎮:培育新農民「鎮」興新農村
    近兩年來,鎮裡都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納入政府工作十件實事來抓,積極構建一主多元的培訓體系,創新參與式、互動式、分段式田間學校培育方法,堅持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大膽探索培育和激勵機制,集成「創業引領」模式,從制度、政策等層面引導與扶持新型職業農民自主創業、帶動創業,促進了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推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加速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進程。
  •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隨著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和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有效開展,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快速成長,一批高素質的青年農民正在成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領辦人和農業企業骨幹,一批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工商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等新業態催生一批新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正逐步成為適度規模經營的主體,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 農業農村部就2018年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有關情況舉行...
    博覽會開幕式當天(15日上午),將舉辦以「打造農村雙創升級版,增強鄉村振興新動能」為主題的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論壇,總結改革開放40年農村創業創新取得的經驗,交流農村創業創新的做法,探討打造農村創業創新升級版的實現路徑和重點措施。
  • 習近平:九字定義新型職業農民
    這是習近平「農民觀」的新表述,與習近平先前相關表述是一脈相承的:「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說到底,關鍵在人。要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於,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後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現在,大量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了,主動選擇離開農村的土地。
  • 農民的生活怎樣了,現在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們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半年來一直在尋找農產品的供應鏈,因為業務的關係,我認識了不少的果農和漁民,有蘋果種植戶、草莓種植戶,櫻桃種植戶,也有投資保鮮庫的農民和海產品養殖戶。在與他們的交往溝通中,讓我了解了現在的很多農民(包括漁民),特別是與時俱進、愛學習的新型農民,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遠見卓識、自信與傳統的農民大相逕庭。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狀與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民 河北 培訓 現狀 對策【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大意義農民是農村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受教育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的能力,是決定農業現代化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
  • 鄞州農民轉型記: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我省首批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的寧波鄞州區,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相關培育機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湧現,成為當下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一個村莊,近兩千畝土地,需要多少人耕種?
  • 2016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新型職業農民
    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辦好農業職業教育,依託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等新舉措。2016年4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安徽調研時提出,要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 鄞州農民轉型記 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必須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近年來,我省首批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的寧波鄞州區,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相關培育機制,完善配套政策體系,逐步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一大批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湧現,成為當下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