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呈現「五高」特點

2020-12-21 大眾數字報

  本報訊 據新華社等媒體綜合報導,10月26日-27日,2018年首屆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在山東濟南舉行。論壇上,由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組織編寫的《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發展指數」)正式發布。這也是發展報告和發展指數首次公開發布。
  那麼,這份近40萬字的報告究竟有哪些亮點?你是新時代需要的新型職業農民嗎?新型職業農民們一年到底能賺多少錢?新型職業農民能獲得哪些政策紅利?
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
  報告顯示,我國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量的4.78%。
  其中,45歲及以下的新型職業農民佔54.3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型職業農民佔30.34%,較以往均有所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年齡結構正在優化,受教育程度逐步提升。這意味著,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也顯著提升。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16個省份的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協會或聯盟數量達到324個,49.69%的新型職業農民或加入農民合作社、或與農業企業建立聯繫,組織化程度逐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新型職業農民的作用發揮十分明顯。68.79%的新型職業農民對周邊農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平均每個新型職業農民帶動30戶農民。他們大力推廣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積極創辦、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主動聯繫、對接小農戶,引領、帶動貧困農民脫貧致富,已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人才振興的突出亮點。
呈現「五高」特點
  來源多元化程度高,40.6%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務工返鄉人員、退伍軍人、科技研發推廣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新生力量。
  規模化經營程度高,51.6%的新型職業農民銷售農產品總額達到10萬元以上,31.2%的新型職業農民的土地經營規模超過100畝。
  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高,70%以上的新型職業農民實現了畜禽糞便、秸稈和農膜的資源化利用。
  網際網路利用程度高,70%的新型職業農民通過手機進行農業生產銷售。
  農業經營純收入比較高,2017年新型職業農民的人均農業經營純收入達到2.78萬元,27.7%的新型職業農民人均農業經營純收入超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發展存在隱憂
  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狀況良好,但發展地區間存在一定差距。東部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程度較高,其次是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西部地區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影響地區之間差異的指標主要有新型職業農民數量、生產經營狀況和經濟收入等。
  從統計結果來看,僅有7.5%的新型職業農民獲得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15.5%的新型職業農民獲得了農民技術人員職稱認定;21.1%的新型職業農民正在接受學歷教育;11.1%的新型職業農民享受到規模經營補貼;在有金融貸款需求的農民中,僅有12.3%的新型職業農民貸款需求得到充分滿足。
應對策略
  對此,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表示,應該放眼世界,尤其是發達國家。雖然國情、農情不同,推進現代化的路徑也不盡相同,但均高度重視職業農民發展,其相關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第一,普遍重視制度保障。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均通過立法,明確農民的地位、教育培訓實施機構、教育培訓重點、發展模式等,強化責任與義務、經費投入等制度。如美國1862年頒布的《莫裡爾法》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法案,對農民職業化、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等提供了法律保障;加拿大推行「綠色證書」制度,不獲得綠色證書就不能成為農民,不能繼承或購買農場。
  第二,普遍重視資格準入。受農業產業最終產品性、土地資源稀缺性影響,政府通過農民職業資格準入、扶持協會組織等方式促進農民職業化。如法國政府建立多種培訓機構,規定農民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只有取得教育合格證書後,才具有經營農業的資格並且能享受國家的優惠貸款及補貼;德國建立完善的職業農民資格證書制度;英國的農民職業資格證書分為農業職業培訓證書和技術教育證書兩大系列,以確保寶貴的農業資源讓高素質的農民來使用和經營。
  第三,普遍重視農民教育培訓。農民教育培訓經費投入以政府資金為主,比如英國農民培訓經費70%由政府承擔。構建完善的體系,比如法國、日本等整合多種資源構建農業教育體系,滿足不同層次農民的教育培訓需求;德國、韓國等農民教育培訓強調政府與非政府部門合作,體現出政府、企業和個人聯合供給、共同支撐的特徵。
  第四,普遍重視持證農民的政策扶持。給予持證農民政策扶持和優惠,提高農民的積極性。日本政府多種政策性補貼資金以及貸款優惠政策向「認定農業者」傾斜。美國、法國資助支持務農者創業。韓國對新村運動中先進人物典型制定「獎勤」政策。
  第五,普遍重視青年農民發展。為確保農業發展後繼有人,美國提出「新農民和農場主發展計劃」,歐盟共同農業政策新設了「青年農民計劃」,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贊助青年農民的安置和培訓。

相關焦點

  • 五個特點描摹新型職業農民
    【背景·數據】  《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顯示,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特點:  一是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截至2016年末,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401萬人,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總量的4.46%,比2015年末增長10.15%。其中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總量達到1057萬人,比2015年末增長9.46%。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已突破1500萬人。  二是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 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及特點 需要什麼樣的培訓?
    自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培養新型職業農民」以來,新型職業農民開始引起社會關注。幾年過去了,成長中的新型職業農民主要有哪些特點?對於新型職業農民這個特殊的受教育群體,究竟應該教給他們什麼、如何教?如何給他們的職業化搭橋鋪路?這些都是困擾不少地區的現實難題。本期特編發一組稿件,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 破解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煩惱」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當前正值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一周年,10月26日,首屆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發布了《2017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和「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指數」。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情況如何?怎樣破解他們「成長的煩惱」?如何讓農民從身份稱謂回歸職業稱謂?
  • 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有效模式
    如何有效全面地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對此,社會各屆都在積極探索,互相學習,以期找到一款適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運行模式。因此,總結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開展以來全國各地的典型模式,不斷完善和推廣就顯得十分重要。一、實踐中湧現出的培訓模式一是農民田間學校培訓模式。
  • 大橋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日前,大豐區大橋鎮黨委、政府組織13個村的240名糧食、蔬菜種植經營大戶到大豐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近年來,大橋鎮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全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
  •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現狀與對策
    【關鍵詞】新型農民 河北 培訓 現狀 對策【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大意義農民是農村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農民受教育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的能力,是決定農業現代化能否實現的關鍵因素。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基礎。
  • 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關鍵要「留人育才」
    二是文化層次普遍偏低,導致農村實用人才少、整體素質不高,作用發揮不明顯。三是典型示範引領缺失,帶頭作用不明顯。有的鄉鎮雖然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但農業創業人才、技術性人才不足,農業發展缺乏示範和帶頭人。四是鎮村兩級在資金、技術等方面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支持力度有限。農民培訓機構建設滯後,還有很多農民缺少培訓,很難真正培養出符合農業發展實際的新型職業農民。  如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
    隨著農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以及農村勞動力的轉移,新型職業農民成為從事農業生產的主力軍,他們以農業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主要職業就是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和管理。新型職業農民的素質直接關乎農業的現代化和產業結構性調整的成效。
  • 我國農民職業化進程加快 新型職業農民唱響「希望的田野」
    從2012年到2017年,連續6個中央一號文件都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職業農民被國家寄予厚望。那麼,什麼樣的農民可稱為新型職業農民?其發展現狀如何,又該如何培育和扶持呢?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印發
    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局),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農業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農業局,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全國農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現將《中等職業學校新型職業農民培養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並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專門規劃和切實可行的具體政策,組織有關涉農職業學校按照新的培養方案實施教學,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培養更多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
  • 2016河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新型職業農民
    |背景連結*《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達10.36萬人
    安青川是河北省新型職業農民中的一員。近年來,他多次參加縣裡舉辦的免費技術培訓,通過考核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目前,像安青川一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在河北省達10.36萬人。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2017年河北省委一號文件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行了安排部署。各地按照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專業服務型三類新型職業農民的內涵特徵,分產業、按類型制定了培育對象遴選標準和條件,建立了覆蓋全省的培育對象信息資料庫。
  •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
    從內部條件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針對性、規範性、有效性亟待提高,高水平師資缺乏,實訓及創業孵化基地、信息化手段等基礎條件薄弱,社會資源廣泛參與的機制不活,培育精準程度總體不高,與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的需要不相適應。
  • 追訪|新型職業農民「新」在哪裡
    圖為趙軍海向記者介紹新型農機器械。記者米彥澤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曾是人們對農民的傳統印象。但在新時代,伴隨著農業現代化的不斷發展,農業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農村越來越成為大有作為的地方,「農民」一詞也逐漸從「身份」轉變為「職業」,一批新型職業農民脫穎而出。
  • 新型職業農民——農民中的plus
    隨著農業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高速發展,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隊伍是未來農業轉型升級、農村全面發展、農民穩定增收的必要條件,新型職業農民的興起不可阻擋。11月30日,烏拉特前旗2020年高素質農民培育種養大戶精英培訓班在大千酒店順利開班 ,來自全旗各蘇木鎮的161名學員參加培訓。開班第一講由農牧和科技局黨委書記為學員們講授了《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課。相關部門負責人就培育培訓工作進行了動員安排,深刻闡述了高素質農民的重要性和重在意義。
  • 新型職業農民,怎麼培育怎樣成長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性工作。新型職業農民怎麼培育?這項重大而又相對陌生的教育事業,進展如何?今天,我們刊發此版,既呈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狀,也希望廣大讀者對這一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給予更多關注。
  • 為什麼要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 農業經濟 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近年來,一系列針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改革政策極大促進了鄉村的振興與發展,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
  • 習近平:九字定義新型職業農民
    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新型職業農民正在努力開拓這個市場空間,有的也取得了較好的效益。但是,離市場的需求,依然有相當的差距,期待更多的職業農民跟上去,為市場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高質量的綠色有機的農產品。  新型職業農民,對政策和市場多有敏銳的洞察力。
  • 淄博等14市評選更多愛農業懂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
    記者獲悉,繼去年山東省在東營率先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後,近日,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又復函同意濟南、青島、淄博、棗莊、煙臺、濟寧、泰安、日照、臨沂、德州、聊城、濱州、菏澤13市,開展2019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
  • 山東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製度
    日前,記者從山東省人力和資源保障廳獲悉,山東省印發《關於做好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在前期試點工作的基礎上,面向全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製度。據了解,新型職業農民職稱分為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分為副高級和正高級),初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為農民助理農藝師、農民農藝師、農民高級農藝師、農民正高級農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