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魏體千字文》首發式在蘭舉行
中國甘肅網3月26日訊 據蘭州新聞網報導 (記者 孫志娟)3月25日,《新魏體千字文》一書在蘭州舉行首發式。該書由新魏體傳承推廣書法家、漢字書寫經緯十字定位法發明人祁繼慶著。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新魏體千字文》局部祁繼慶,筆名劍溪,齋號觀亭樓。自幼酷愛書法藝術,青年時期師從武術家馬明達和畫家何山。20世紀70年代師從楷書大家金玉振、草書大家黎凡。20世紀80年代師從著名詩人書法家馬牧。自1979年他的作品入選甘肅省書畫展以來,已獲得諸多榮譽。
-
著名書法家陳祿淵,創新書法新魏體欣賞,網友:書法上的一座高峰
創新的書法,被書壇稱作新魏體。陳祿淵的新魏體字很好,看得清,讀得懂,肯定功力不淺。書法藝術跟偏科一樣,不太大路,但是,有古名帖所鑑,欣賞起來挺新奇,有韻味,以我的水平給中上等品位。陳祿淵的新魏體是今天中國書法上的一座高峰,那些所謂的「書法大師」「一代大家」都不能比。所謂的「家」們概不認同陳祿淵的新魏碑字,就是怕他蓋過這些人的風頭。
-
書壇老藝術家陳祿淵,創新書法新魏體欣賞,端莊大方,結構嚴謹
創新的書法,被書壇稱作新魏體。陳祿淵的新魏體字很好,看得清,讀得懂,肯定功力不淺。書法藝術跟偏科一樣,不太大路,但是,有古名帖所鑑,欣賞起來挺新奇,有韻味,以我的水平給中上等品位。陳祿淵的新魏體是今天中國書法上的一座高峰,那些所謂的「書法大師」「一代大家」都不能比。所謂的「家」們概不認同陳祿淵的新魏碑字,就是怕他蓋過這些人的風頭。
-
傳承書法藝術 發揚工匠精神 專訪新魏體傳承推廣書法家祁繼慶
祁繼慶的新魏體書法 恰逢《新魏體千字文》一書由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3月20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其作者——書法家祁繼慶,聽他詳述自己寫書前後的心路歷程,對書法創作的真知灼見和自己對未來的期許蘭州晚報記者張丹文/圖 已過花甲之年的祁繼慶坐在記者面前、身著中式服裝,銀髮飄飄,刻滿歲月痕跡的臉上透著慈祥和笑意,那雙閱盡人世滄桑的眼睛閃爍著長者的睿智。 距離祁繼慶的第一本《新魏書字帖》出版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是第一本我自己學習新魏體的總結心得吧,先後4次再版,我家裡已經沒有存本了。
-
從歐陽澤榮與吳在權的書法作品看澳門書法的承傳與創新
1979年歐陽澤榮移居澳門,他在澳門買到他人生中第一本字帖時,愛不惜手。這本字帖是王羲之的《蘭亭序》,他被王羲之的行書深深吸引,從此愛上了行書,反覆臨習。後來又在老師的指導下,將號稱「二王」的王羲之及其兒子王獻之,趙孟俯,和近代的沈尹默、文徵明的字帖作為自己的練習之本。他愛上行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行書最容易普及常用於書信及記帳中,而且簡便快捷容易看懂。
-
《新魏體千字文》昨日在蘭州首發
《新魏體千字文》昨日首發 每日甘肅網3月26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首席記者張鵬偉)3月25日,《新魏體千字文》一書在蘭州舉行首發式。該書由新魏體傳承推廣書法家、漢字書寫經緯十字定位法發明人祁繼慶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
于右任書法丨壯美奇險、威而不猛
,雖然于右任整理創建過標準草書,並於20世紀30年代在上海成立標準草書社,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影響,但是,就藝術水平和書法史上的意義來看,我覺得他另一大貢獻是在魏體行書上。他的魏體行書與古代經典帖派一系拉開了距離,又與碑派一系既有聯繫又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右任魏體行書筆勢與體式的探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硬筆書法「新魏體」的基本特點和要領
新魏體是由魏碑體變化而來的。故名思意,原來的「魏碑體」是石碑刻字體,比較粗壯,緊而含蓄,而「新魏體」是將石碑刻字體變為用軟硬筆在紙上書寫的字體,因此它把一些筆鋒加以強調,且與筆跡相投。但是,上述活動運用一般是適宜軟筆、排筆或刷子來書寫,因為新魏體的運筆特點是扁形且筆畫粗壯有力。而在此我們主要是來學習硬筆書寫新魏體的基本方法。所以,我們首先應了解掌握其特點、要領,才能按其書寫方法,順其自然,保持和展寫出「新魏體」的基本特徵和美術、藝術性。
-
硬筆書法「新魏體」的基本筆畫寫作特點
硬筆書寫「新魏體」,著力點關鍵是要在筆畫和形體結構上下功夫。因此,學練「新魏體」同樣也要從筆畫學起,一點一畫地去體會、領悟、掌握每一筆的特點,這樣熟中生巧,筆筆相輔相成,從而結構出一手具有個體特點的,硬筆書寫「新魏體」來。「新魏體」的主要基本筆畫特點:1、點、橫、豎。
-
大禪藝術展在澳門教科文中心和蓮花美術館舉行
「聖妙吉祥 花開見佛」大禪藝術展開幕剪彩儀式2016年4月15日,「大墨同禪」當代詩書畫僧大禪藝術展在澳門教科文中心舉行,展覽為期五天。共展出禪師十多年來精心創作的佳作,涵蓋了水墨、重彩、意相山水、書法作品。此展乃是一位都市禪行者的生命與藝術的精彩對話。
-
邳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恆成書法作品欣賞
張恆成先生長期從事師範書法教育教學,關心關愛邳州市文化藝術的發展及對青少年傳承傳統文化藝術的教育工作。自1984年起,已有《古代名言新魏體鋼筆字帖》、《怎樣寫新魏體鋼筆字》、《怎樣寫硬筆字》、《八體硬筆書法字典》、《書法教與學》、《怎樣學習<蘭亭序>行書》、《怎樣寫行書》、《實用行書 董其昌<邵康節先生自著無名公傳>》、《小學毛筆楷書規範字技法》、《中學毛筆楷書規範字技法》《小學行楷規範字技法》《中學行書規範字技法》《小學生必背古詩詞楷書規範字帖
-
《晉祠銘》為唐太宗行書入碑之始
從現存而知的北朝碑刻作品中, 雖未見有行書遺痕, 卻在北朝時期, 與碑刻關係密切的墓誌、磚志等民間書法中發現了蛛絲馬跡, 列作品、作品書法特點及書寫年份如下:《劉華仁墓誌》存行草筆意北魏墓誌 (521年)《範思彥磚志》行楷, 似魏體行書東魏磚志 (541年)《朱曇思等一百人造塔記》
-
2019迎澳門回歸20周年暨滬港澳臺繪畫作品展盛大舉行
在各界嘉賓的共同見證下,滬港澳臺繪畫作品展盛大開幕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宣傳文化部副部長級助理邵彬,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臺灣事務部副部長吳輝,澳門藝術博物館代館長梁鍚綿,江西省政協委員、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傳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偉文,
-
清朝狀元王傑行書作品欣賞,筆勢雋秀飄逸,結體筋骨老健,好書法
清代書法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時期。早期為平庸過渡期,帖學盛行,「館閣體」流行,也是碑學潛伏期;中期是碑學興起的革新期,「揚州八怪」作為在野派與帖學派的對立突出;晚期是碑學大盛時期,帖學式微,但仍然還有勢力,「魏體行書」的出現暗示著碑帖兼濟。行書在清代並不是主流,但其發展也貫穿了整個清代。
-
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學會榮譽會長王改民,堅守傳統,書作博大雄渾!
王改民以行草見長,他的書法從二王入手,兼學趙書,于于右任先生標準草書用功尤勤,又深研王鐸、何紹基等諸帖,堅守傳統,吸收各家,形成了樸茂、恣肆、清剛、灑脫的個人風貌,自成一家。王改民的書作多為自作詩詞,氣格高古,疏落有致,詩書並茂,自成風格。
-
沈延毅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有強悍、端莊、蒼勁、揮灑自如的特徵
沈延毅(1903—1992),字公卓、攻昨,號述菊、天行健齋主,出生於遼寧省蓋平縣(現蓋州市)城東古臺村,曾任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瀋陽市文史館館長、任遼寧省政協常委、瀋陽市政協常委、遼寧省書法協會會長、遼寧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
鄒正書法 「 懶醒冷觀 」 詩句,藏於齊白石紀念館
2011年,詩人、書法家鄒正應邀出席 第三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 其書法作品收藏在齊白石紀念館和編入第三屆中國(湘潭
-
「楹聯匾額」太始門——江山留勝跡 我輩復登臨(行書)
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行書)【注】江山:山川,山河。引伸為國土、國家勝跡:有名的古蹟。留:存留。我輩:我等,我們。復:再,又一次。曾任遼寧省博物館研究員、瀋陽市文史館館長、任遼寧省政協常委、瀋陽市政協常委、遼寧省書法協會會長、遼寧省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中華詩詞學會顧問等職。沈延毅書法魏晉唐,以魏體行書聞名當代。
-
同樣是使用漢字,為何港澳臺與大陸會有繁簡之分,聽聽專家怎麼說
同樣是使用漢字,為何港澳臺與大陸會有繁簡之分,聽聽專家怎麼說在我們這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土地上,留下了璀璨無比的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有一種財富正是我們的文明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沒有斷絕的主要原因,這就是我們文明得以繼承發展的重要載體——漢字。
-
行書書法的入門及行書的特點
行書書法相對於楷書來說,在書寫速度和用筆上都有所不同,書寫速度加快,用筆也不像楷書那樣筆筆逆鋒,筆筆回鋒收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