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19日,獲得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騎兵》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音樂廳隆重上演。這是一部反映人與馬的超越性情誼,時代轉折關頭的個人信念與集體崇高理想選擇的作品;是一部蘊含人性之美、萬物和諧、人類和平願景的作品;是 一部激勵當代人向忠誠勇敢的內蒙古人民騎兵先烈致敬,頌揚蒙古馬精神,宣揚愛國主義的藝術良心之作、社會責任之作、民族情懷之作。
據悉,中國舞蹈「荷花獎」是中國目前唯一的專業舞蹈藝術最高成就專家獎。10月6日,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評獎結果正式揭曉,《騎兵》作為內蒙古唯一一部入選終評的作品榮登榜首,這是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近年來舞臺藝術創作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成功實踐成果。
《騎兵》是中國舞臺藝術歷史上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全劇以蒙古族青年朝魯在重要歷史關頭,將個人信念選擇與蒙古民族的集體崇高理想選擇緊密相連,最終成長為勇敢無畏的騎兵英雄,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歷史性貢獻的歷程,折射出內蒙古人民的家國情懷和精神風貌,頌揚了蒙古馬精神,蘊含人性之美、萬物和諧、人類和平的願景。
故事從抗戰勝利開篇。熱血男兒朝魯厭恨在偽滿軍官學校屈辱的生活,參加「八一一」起義後,懷著樸素的願望,選擇回到故鄉草原做自由的牧馬人。在家鄉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珊丹和一場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這裡他第一次遇到了拯救草原牧人於水火之中的解放軍醫療隊,並從這支陌生的隊伍中受到中國共產黨「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感召。朝魯心中燃起新的理想選擇,毅然決定穿上戎裝奔赴戰場。臨別,依依不捨的珊丹為朝魯送來了愛情的信物和她心愛的夥伴「尕臘」,一匹忠誠無畏的蒙古馬。
戰爭殘酷,英雄不朽。朝魯與戰馬「尕臘」在每一次戰鬥中都揮舞馬刀衝鋒在前。無數戰友血灑疆場英勇犧牲,朝魯的戰馬「尕臘」在最後一次戰鬥中倒下沒能再站起來;珊丹在奔赴戰場的支前隊伍中,被心中的朝魯和「尕臘」召喚著;英雄朝魯和騎兵戰士們在建立新中國的戰爭中誓死衝鋒,看到了獵獵軍旗最終飄揚在祖國勝利的天空。
新中國的建立讓草原迎來了永遠的幸福安寧。失去單臂的英雄朝魯,放下屬於他的榮耀,再一次選擇帶著他犧牲戰友和戰馬的忠魂回歸草原。
硝煙散盡的今天,歷史的豐碑上字跡鮮紅,那是我們永遠都不該忘記的父輩——英雄的內蒙古人民騎兵!
本劇由序《威武的騎兵》;上半場:一幕《男兒歸》二幕《草原殤》三幕《從軍別》;下半場:四幕《戰馬情》五幕《英雄淚》六幕《騎兵魂》構成。上半場通過男主人公青年朝魯的幾次個人重大選擇,表現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內蒙古騎兵部隊這一重要的人民武裝力量,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要歷史關頭,順應時代和歷史大勢,選擇光明、選擇正義、選擇人民。下半場圍繞關鍵詞「忠誠」展開,表現草原兒女對國家的忠誠;蒙古族騎兵對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戰馬對主人的忠誠以及男女主角對愛情的忠誠,展示出內蒙古人民騎兵為新中國建立做出的歷史性貢獻。
內蒙古草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騎兵的搖籃,我軍最多時有13個騎兵師,其中有9個誕生在內蒙古。數十萬匹內蒙古草原的戰馬奔騰如海,鋥亮的馬刀高高舉起,參與了驅逐日寇、遼瀋戰役、遼西剿匪、青藏剿匪,在祖國西北豎起一道「銅牆鐵壁」,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歷史的豐碑上鐫刻了無數內蒙古英烈的名字。為將內蒙古騎兵這段氣勢磅礴的革命歷史搬上舞臺,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以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為背景組織創作了中國首部以騎兵為題材的大型原創舞劇《騎兵》。
《騎兵》劇情飽滿、內容生動,用真摯的情感和突破式的創作為觀眾譜寫了一部發散著英勇無畏的內蒙古人民騎兵精神,和「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的藝術經典。該劇入選2020年度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劇目、內蒙古自治區2019-2022年重大主題文藝精品創作劇目和「紅色百年內蒙古」系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