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帶大家讀一下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中國現代文學的經典作品《阿Q正傳》。
其實重讀魯迅的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重讀我們自己,看我們自己過去幾十年思想歷程的變與不變。有些地方自以為不變,其實已經變了;有些地方自以為變了,其實並沒有改變。
這種感想其實也是很奇怪吧
也就是說,每次閱讀《阿Q正傳》都像在重新解讀我自己。
《阿Q正傳》於1921年12月4日到1922年2月12日在北京《晨報副鐫》上連載,由魯迅的學生、朋友孫伏園約稿,開始是發表在報紙的開心話專欄。
這個專欄用今天的說法就是搞笑專欄,而小說的前兩章也的確比較搞笑。
但《阿Q正傳》後面就不大搞笑了。孫伏園看後立刻明白了小說的分量,所以把小說轉去了文藝版。今天回頭看,這是報紙連載小說的特例。
後來通行的連載法是邊寫邊創作,參考讀者反映,不斷發展劇情,慢慢決定人物和故事的發展。這種邊寫邊看反應的連載模式,其實是作家、編者、讀者的一種共創模式。它在文化工業生產的鏈條上達成一種共鳴,影響十分深遠。
相比之下,《阿Q正傳》的連載歷史是十分特別的,它屬於報紙為作家讓路,版面為作品服務。
阿Q名字的由來有好幾種解釋。
魯迅在小說前言裡解釋,他應該叫阿Quei,但不知道他是不是中秋節出生,所以不能寫桂花的桂;也不知道是否有哥哥叫阿富,所以也不能叫寶貴的貴,因此就用拼音的第-個字母Q來代替。
周作,人另外有種解釋,說魯迅本來就是要用Q,因為Q像沒有五官的圓圓的臉,但有一條辮子, 代表了當年漢人的恥辱。一個空白的臉,託一一根辮子,體現出麻木的國民性,像被殺頭也沒表情的「吃瓜群眾」的臉。
因為所謂的精神勝利法,核心就是失敗者、奴隸如何處置自己的屈辱感,所以辮子就代表著屈辱感,沒有五官的臉就代表著各種無奈的處理方法。
精神勝利法概述
要學習精神勝利法,必須要有一個 基本的生理心理基礎,簡單來說就是「情理不分」。這裡的「情理不分」是一個中性的概念。
情理如果分的很清楚,比如你的媽媽貪腐,沒人知道,你自己去舉報,這似乎有些冷血;但如果家人犯罪你都可以包容,甚至還幫忙,那就是情理不分了。有種測驗法,我們可以想像在生活當中,有沒有一個對你很壞的人,可你卻覺得他實際上不是一個壞人, 甚至是一個有才能、有成就的人。如果你不覺得他是壞的,那你就是一個情理分明的人;如果你想來想去找不到,那你也有點是非不分了。
這個問題很複雜,很多人從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做過研究,認為在歐洲,北方人比較重理性、講邏輯;南方人則情理不分,所以會比較浪漫。
我個人認為在法國、義大利,精神勝利法是比較容易得到共鳴的;而在中國如果講國民性,倒是從北到南沒有特別明顯的區別:都曾長時期被異族統治,都要在奴隸屈辱當中尋找奴才的光榮,也都要儒道互補,既想著格物致知,修齊治平,又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魯迅早年留日,日本又很受德國、北歐文化精神影響,所以我認為這與魯迅特別批判阿Q式的國民性有-定關係。
精神勝利法的三個層次
精神勝利法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就是變換一個思考的角度,這就是「理」;以求得心理感情的快樂,這就是「情」。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怎樣來看待半瓶水。可以悲觀的認為只有半瓶水,也可以樂觀的認為還有半瓶水,同-一個事
實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前者對自己要求比較高,壓力比較大,後者顯然可以安慰自己,生活比較開心;前面會促進I業科學發展,直面慘澹人生,嚴厲批判社會,後者說不定是宗教藝術的溫床,想像美好人生,陶醉自己心靈;前者比較像魯迅散文當中的觀點,後者比較像魯迅小說中的人物。這是精神勝利法的入門和基礎。
而阿Q的出場已經進入了精神勝利法的第二個層次,即「虛構事實,轉換角度,以求心理快感」。
小說中舉例,阿Q無家,只做短工,介乎於僱農無產者之間。他與別人一-吵架,就瞪起眼睛說「 我們先前比你闊多了」,覺得闊才是光榮。如果阿Q祖,上真的很闊,那麼這就是精神勝利法的第一個層次。但如果這個先前很闊只是假想、幻想,那就是精神勝利法的第二個層次。
這種精神勝利法的最常見、最有名的模式就是:
阿Q在形式_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閒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 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於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
「兒子打老子」的經典和剛才說的半瓶水的故事看上去是兩回事。
前者是荒謬的自我安慰,後者是人之常情。但實際上兩者有相通之處,關鍵在於那另外半瓶水是怎麼樣少掉的。假如這半瓶水是別人碰翻的,或者是被人搶走的,那接下來其實就是一個怎樣處理屈辱感的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事情都是靠第二個層次的精神勝利法來維持的。至少我經常這樣安慰自己,最後也「心滿意足的得勝了」
精神勝利法的第三個層次,也是虛構事實,變換思考角度,以求心理快感與安慰。但它的不同之處在於,這個虛構是以自虐的方式產生的,這是一種難度更高的層次。
小說中阿Q覺得自己是第一-個能夠自輕自賤的人,於是心滿意足,愉快的喝酒賭錢,居然還贏了一-回。但贏錢以後糊裡糊塗又跟人打架,之後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說算被兒子拿去吧,總還是忽忽不樂;說自己是蟲子吧,也還是忽忽不樂。他這回才有些感到失敗的苦痛了,這在小說裡是第一次。可他立刻又轉敗為勝了:以後糊裡糊塗又跟人打架,之後發現自己的錢不見了。說算被兒子拿去吧,總還是忽忽不樂;說自己是蟲子吧,也還是忽忽不樂。他這回才有些感到失敗的苦痛了,這在小說裡是第一次。 可他立刻又轉敗為勝了:
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瞼上連打了兩個嘴巴,熱刺剌的有些痛;打完之後,便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別個一般,一雖然還有些熱刺刺, 一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了。
這就是精神勝利法的第三個境界。
大家有沒有到過這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