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數對話山下英子,談起往事潸然淚下:想要幸福,從這3點斷舍離

2020-12-04 馮記嘉麗

陳數對話山下英子,談起往事潸然淚下:想要幸福,從這3點斷舍離

斷舍離並不是物品的減法,而是人生的整理。

演員陳數是中國的斷舍離踐行者。在《斷舍離》2019新版中的推薦序中,陳數寫到:

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去閱讀,去旅行……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

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

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那時,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

這時,她幸運的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之後節目中與《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談話時,說起往事不禁潸然淚下。

陳數與山下英子

她說:「在斷舍離的過程中,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得到了很好的鬆弛與排毒」。

通過斷舍離,陳數走出了那段「無法與人分享,但又找不到解決辦法的艱難時光」,也讓自己獲得了重生。

《斷舍離》的作者是山下英子,山下英子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在學生時代邂逅瑜伽的行法哲學「斷行,舍行,離行」,由此歸納出「斷舍離」,提倡將其運用到日常的「整理」中,自此誕生了《斷舍離》一書。

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作者山下英子,是斷舍離推廣人,她提出:

斷——「斷」絕大量物品增加。舍——「舍」棄不要的物品。離——「斷」與「舍」的反覆,從對繁多物品收納擺設的追求中脫「離」出來。山下英子老師說,「斷舍離」的主角並不只是物品,而是自己。在減法生活中,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那麼,我們生活中需要做到哪些斷舍離呢?

在生活中

下面這幾種情況是不是有你:

身邊的雜物越堆越多,卻怎麼都丟不掉,因為「捨不得」、「好可惜」;不斷地買新東西,怎麼都停不了手,因為「萬一沒有……」、「總有一天會用到」;想把屋子收拾乾淨卻遲遲不肯行動,因為收拾「很麻煩」、「沒時間」;……其實你最缺的,不是大房子,也不是時間,而是「斷舍離」。

我們被困在了堆著亂七八糟東西的房間裡,被垃圾所包圍和吞噬,諾大的房間自己竟然被擠的一個靜坐呼吸或放電腦的舒服空間都沒有了,多麼可怕。

斷舍離,從整理房間開始。

整理你的衣櫃、書架、箱子、抽屜、錢包、背包,收拾掉那些現在不需要、不合適、不舒服的東西,然後留下現在需要、適合自己的東西。

在社交上

有空巢青年說,微信上好友上千個,可寫個緊急聯繫人電話,萬一找不到你可以找那個聯繫人,卻一個名字都想不出來。

大多數人都不算自律,朋友圈霸佔用了你的時間和精力,還讓你不能專注做事。清理並捨棄這些無用的社交、人際關係吧,把生命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還記得上次汪涵在錄一檔節目時,被錢楓問:你為什麼把我微信刪了?

涵哥回應:陳坤,範冰冰我也都刪了。

他說:「我微信裡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我已經感覺很可怕了。然後我就覺得,要把一些沒有意義的全部都給去掉。

在心理上

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不免都會遇到一些麻煩的事情。很多人在遇到麻煩的事情時,都會想找個藉口擱置,不予處理。可是不處理,這件麻煩事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到時候只會越來越難處理。

對於棘手的問題,不要害怕麻煩,更不能找個藉口把它擱置,正確的方式是快刀斬亂麻,越早處理越好。

「斷舍離」也是一種極簡主義,面對人生各種「誘惑」和「不舍」要懂得放手,不管多貴多稀有,按照自己是否需要來判斷。

放開執念,人才會更強大、更自信。

就如演員陳數用「斷舍離」梳理我的身心,確立了「斷舍離」的生活態度,學會卸下負重,輕盈前行。

「斷舍離」三個字已然內化在她的生命裡,舉手投足間亦平和、亦睿智。喜歡看著她的眼睛,那裡面有對生活的豁達、接受和喜悅。

《斷舍離》不光是關於物品的整理,大家一定能從中得到更多感悟。如果你也困惑於生活雜亂無章,卻又束手無策,我推薦你讀讀這本書,可以幫助你重拾輕盈的人生。

新版《斷舍離》是山下英子累積銷量超400萬冊暢銷書「斷舍離」書系集大成之作,修訂50%以上內容,重新解讀幫助讀者重拾輕盈人生的生活哲學,是斷舍離愛好者的必讀入門書。

2014年,《斷舍離》開始在中國流行,相關圖書出版以來,一直備受各界名流推薦,宮崎駿父子曾推出《來自虞美人之坡》電影詮釋斷舍離精神。

楊瀾、素黑、張怡筠、毛丹青、王人平等知名學者和媒體人認同推薦,知名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斷舍離》作序推薦。

在人的漫長一生中,要不斷地採取一種非常堅定的、決絕的態度,來捨棄斷離那些對自己有羈絆的,對自己有阻礙的、對自己起負能量的、對自己毫無用處的一切,毫無留戀地要把它斷絕、捨棄。人生有舍才有得。

斷舍離讓我學會:「珍惜當下,緣盡放手」。

電影《臥虎藏龍》中有句臺詞說:「當你握緊雙手,裡面什麼也沒有;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

敢於捨棄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智慧。

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會我們的生命更加開闊,更加飽滿。

新版《斷舍離》立足當下和自我,思考和物品之間的關係,並延伸到人際、婚戀、事業、家庭、時間等領域,清除閉塞感,用新陳代謝的方式來讓自己的人生越來越輕盈。

一本59的書,不過是一支口紅錢一包煙錢,卻可以幫助我們理清生活的煩惱與雜亂,簡直太賺了!

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建議大家都去踐行一下斷舍離。因為它會在不經意之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驚喜。這一本新書頂老版一套書,了解斷舍離先讀這一本。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陳數對話山下英子,談及往事潸然淚下:想要幸福,從這2點斷舍離
    斷舍離並不是物品的減法,而是人生的整理。陳數是中國的斷舍離踐行者的典型。在《斷舍離》的新版序中,陳數寫到: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我選擇停下來,慢下來,去獨處,去思考……做物質的減法,精神的加法。陳數在2013年偶然看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這本書的影響,為此她還親自拜訪過作者山下英子。陳數曾經在短短的14個月內拍了4部戲,而且每部戲的戲份還都不少,也得到了不錯的成績。
  • 對話《斷舍離》作者,「自律女王」陳數,談及往事多次潸然淚下
    2009年,一本名叫《斷舍離》的圖書風靡網絡,引發巨大反響。這本書的作者名叫山下英子,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在書中,山下英子提出如下幾個概念: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圖書出版至今,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陳數便是其中被影響的人之一。
  • 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使「自律女王」陳數,在艱難時光裡獲得重生
    《斷舍離》和山下英子山下英子出生於東京,是點福利時概念「斷舍離」思想的創始人,《斷舍離》這本書在中國如此暢銷,實屬她的意料之外。陳數與斷舍離2013年,陳數也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因為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
  • 陳數因斷舍離獲得重生!斷舍離不只是「扔」,而是更奢侈地愛自己
    當陳數談到斷舍離對於自己的意義時,不禁潸然淚下。當年工作生活最艱難的那段時期,內心是無處安放的。作為明星,陳數所擁有的無論是物質還是名望都比普通人多出許多,但就是這種極度的「擁有」,讓她比一般人失去的更多。在那段無以言表的艱難時光中,在這本書中,她收穫了這樣一種觀念:減法何嘗不是一種加法呢,我們減少的可能只是物質,增加的卻是我們內心的充沛。
  • 陳數助陣山下英子《斷舍離》讀書會 分享:減法生活是內心的充沛
    昨日(1月10日),「自律女王」陳數友情助陣山下英子《斷舍離》的北京讀書分享會。曾為《斷舍離》中國再版傾情作序的陳數,已經將「斷舍離」哲學踐行了五年,此番以讀者身份與山下英子暢聊心中對於「減法生活」的探討,引發現場觀眾掌聲不斷。據悉,陳數與山下英子結緣於個人微綜藝《SHU理生活》。
  • 47歲拋夫棄子寺廟修行,55歲時寫下了《斷舍離》,陳數稱其為偶像
    「 僧人們身體健康、心靈清淨,他們揮之不去的笑容總在告訴人們:因為如此簡單又寧靜地生活著,所以我們很幸福!」山下英子說,剛去時僧侶扔掉了她所有的衣服,給了她一套僧服——「原來我需要的竟是如此之少。」在寺廟裡寄宿了一個月後,她的腦袋和心靈都清明澄澈了許多,她非常強烈地想把寺廟的生活態度,引入普通人的生活。
  • 她50歲後斷夫、舍子,寫下《斷舍離》,陳數讀後潸然淚下
    2009年,一位日本女性山下英子出版了一本《斷舍離》,在日本受到狂熱追捧。沒有人知道,這個影響了無數家庭的女性在幾年之前還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家庭主婦。就這樣,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諮詢師」這個特殊的身份向世界宣傳「斷舍離」的思想,幫助迷茫的女性找回自己的價值。
  • 斷舍離:47歲斷夫、舍子、離家,50歲重獲新生!陳數談及數次落淚
    ——山下英子年輕時的山下英子和很多的人一樣,過著枯燥而繁雜的生活,每天和公婆在一起處理家庭瑣事,為柴米油鹽操心,有時候會因為和老人的觀念衝突產生很強的無力感。時間一久山下英子的身體狀況就每況愈下,甚至患上了焦慮症。山下英子向丈夫提出要出去工作,丈夫同意了,但卻是把她安排進了自己的公司,這讓山下英子更加焦慮,直接起了離婚的念頭。
  • 《斷舍離》中最辛辣的10句話,幫陳數走出低谷,「拯救」無數女人
    生活越簡單,越幸福,這點毋庸置疑,但什麼才是真正的簡單?或許它是短短3個字——「斷舍離」: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棄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斷舍離」的概念出自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它不僅僅是一種態度,更是生活方式,這種前衛的方式影響了很多人。
  • 山下英子「斷舍離」:定期捨棄這3樣東西,你會離成功更進一步!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身邊的那些成功人士,在發跡之前,往往都做到了斷舍離。而在這3樣需要捨棄的東西上,做到斷舍離,你才會活得更好!一、超出能力圈的事巴菲特曾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中說到:積累財富的秘密在于堅持做自己能力範圍內的事。
  • 《斷舍離》中最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斷舍離與陳數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而幸運的是他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令陳數落淚,張德芬為其做推薦的《斷舍離》,為何會如此受歡迎?
    最近看了一生中後悔沒有早點看的幾本書,其中一本《斷舍離》給我的印象最深。斷舍離是日本作家山下英子,結合多年自我經驗,以及心得體會寫成的一本書。書籍主要從物質與心靈的角度,我們在面對物慾、面對壓力時該如何取捨,如何平衡我們的內心。
  • 《斷舍離》中經典的一句話,短短25個字,卻直戳成年人痛點
    斷舍離與陳數2013年,陳數遇到了斷舍離這本書的中文版。並且深受書中理念的影響,她親自拜訪過作家山下英子。曾經,陳數在短短14個月中拍了4部戲,所有人都在為她高產獲得的名望賀喜。只有她,為自己失去太多東西痛苦不已,而幸運的是他讀到了《斷舍離》這本書。
  • 《斷舍離》辛辣10句經典,幫陳數渡過難關,「拯救無數」女人
    《斷舍離》辛辣10句經典語錄,在這裡分享給大家,或許能從中找到希望1. 如果能徹底地實施斷舍離,也就很少會猶豫某種東西到底是垃圾還是可以回收的。2.自己態度的轉變,也會帶動周圍人一起發生變化。3.要成為活在當下,能夠立刻付諸行動的人。我想,成功者就是那些能夠真正實踐的人。
  • 山下英子:人生困惑,先從斷舍離開始
    就像下面這段話:人心之煩,煩在計較;人生之苦,苦在執著;人生之難,難在放下。朋友給我打電話,哭訴她的婚姻生活,我便把這話說給她聽。而後她反駁道,用這些空洞的東西熬的雞湯她咽不下。我笑道,還有實際操作類,建議讀讀《斷舍離》。
  • 47歲斷夫、舍子、離家,卻讓她重獲新生,陳數多次談及落淚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斷舍離這個詞,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提出這個概念的是誰。「斷舍離」的作者就是一位平凡的家庭主婦,山下英子。這一刻她覺得自己心中的重擔卸下一半。後來兒子成家之後,山下英子決定去追尋自己的幸福,找回真正的自己,為自己而活!換上僧袍山下英子選擇什麼方式放鬆自己呢?去度假?去旅行?
  • 43歲陳數兩年拒絕所有邀約:女人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斷舍離」
    陳數又一次地火了,這個氣質堪比董卿的女人究竟有什麼魔力呢?在演藝圈中,作為一名演員,陳數曾有兩年時間拒絕了很多影視劇拍攝邀約,選擇停下來。這在娛樂圈中無異於慢性自殺。她停下來看書、寫筆記、和好朋友喝茶、恢復瑜伽練習、遠足、回到大自然……陳數曾說過:在我看來,演員需要根據導演和劇本的要求,進行表演形式上的再創作,完成好對應的角色。
  • 《斷舍離》最辛辣的10句話,陳數:在物品的斷舍中,獲得重生
    說到山下英子,可能會有人不知道,她是東京人,從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畢業,也是《斷舍離》的原作者,她創造的「斷舍離」理念,影響了無數人,每一個遇見她的人都相見恨晚。山下英子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有意識地接觸瑜伽和禪宗,來幫助自己獲得平和的心態,她很早就知道,最讓人痛苦的事情,就是永遠活在「關係」之中。
  • 陳數談及不禁潸然淚下
    2009年,《斷舍離》出版了,這之後全日本乃至全世界便興起了一場「斷舍離」熱潮。為何這本書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呢?《斷舍離》的表面意思就是將那些不需要、不適合、的無用之物捨棄,但其實正如《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所言:表面上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的收納術,從深層次來看,這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整理觀。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而且時間軸永遠是現在。
  • 山下英子《斷舍離》教會人們一個真理:想幸福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
    山下英子老師在百度百科的介紹並不算多,知道她也是因為偶爾買得斷舍離一書,在看書的過程中才慢慢體會到,這個女人的偉大之處。她是「斷舍離」這一概念的創始人,也是這一概念的創始在國內國外颳起了一陣風,讓人們重新去定義了得與失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