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結婚還有這習俗,自製大喜餅,整個生產隊的人都在幫忙

2020-12-21 農家記事

說到結婚,操辦婚禮,現在的年輕人大都辦的是西式婚禮,在酒店舉行,在司儀的「你願意嗎」,雙方交換戒指,喝交杯酒,給父母敬茶,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推杯換盞,婚禮順利結束。在農村,一般喜宴的酒席是在自家辦的,現在很多環節也都從簡了,但是還是有一些有意思的環節延續至今。比如說閩南地區,婚宴流行做大喜餅,送給親朋好友,這是感謝大家的參與和見證,也是一種回饋,龍涓大餅就是典型代表。

自製大喜餅,這是一項複雜的工程,看上去容易做起來費力又費時。一般會在婚宴開始前兩三天進行籌備,主要是配料、成型、烤制、包裝四個環節。首先籌備的是喜餅餡,農村人就是實在,準備的餡料也絕對是貨真價實,原料十足,多大14種原料,有豬肉、冬瓜、花生、芝麻、糯米等。先將糯米浸泡5個多小時,磨漿後煮成漿糊,花生經過油炸後碾碎,冬瓜等切成碎塊,五花肉切成碎末煮熟。然後將這些餡料和蔥蒜芝麻等攪拌在一起,做成喜餅餡。

第二個環節就是成型。用一塊長桌子,兩邊各坐十餘人,從揉面、錯條、切塊、包餡、壓成麵餅,做成餅形,刷上雞蛋液,蓋上紅「囍」字。這些人手都是鄉裡鄉親,哪家有喜事,其他戶人家就上門幫忙,不管再忙,各家各戶都要抽調人幫忙,這也是農村為什麼鄰裡關係好的原因,因為大家總是互相幫忙,走動得多,關係就自然更加密切了。

第三個環節是烤制,現在比過去容易得多,已有專門的烤餅機器,可以自動調節溫度,只需要在開始前,先刷上一層花生油,然後將已經成型的餅放入烤餅機器,文火烤制,將一面烤到金黃後,翻面再烤,兩面都呈金黃色即可出鍋。

出鍋後的喜餅還不能著急包裝,需要刷一層油先放置冷卻,待冷卻後再用特定的包裝將餅裝起來,一般是5個一裝,2盒喜餅裝一個小箱,送人要送成雙成對,也是對新人的美好祝願。

龍涓大餅現在不單單是婚嫁禮餅,在日常生活中已變成人們配茶的甜點,也是當地人的中秋月餅。你吃過這樣的大喜餅嗎?你們那兒又有什麼有意思的婚嫁禮俗呢?歡迎與大家一同分享。

相關焦點

  • 農村習俗:「紅事不幫忙,白事多遠都回去」,這是為啥?
    農村人對紅白喜事很是重視,結婚、過大壽、滿月酒等,該有的禮俗總不能少,即便是到了今天,農民也講究紅白喜事上的儀式感。 不過在農村也有「紅事禮到心意到,白事禮到人不收」的說法,也就是說,紅事如果抽不開身,可以將禮錢送過去,主家不會介意,改天主家會邀約客人再喝上一場酒。
  • 只有娶媳婦才能吃上的一種面點,名揚天下的膠東喜餅,香噴噴,好吃...
    媳婦餅,也叫喜餅。我們這兒的風俗是,誰家結婚娶媳婦,喜主家都要給親戚朋友以及前來祝賀的人分上一包喜糖和喜餅。以前的喜餅都是純手工製作,現在隨著市場的需要,湧現出很多專業加工喜餅的業戶。專業加工喜餅都是用電的大型平鍋。喜餅外觀沒有太大差異,可是味道和質地離自家手工製作的還是相差甚遠。純手工喜餅的製作方法是:用純雞蛋液和花生油加白糖按一定比例打勻,加上農村自製的神仙引子(就是酵母),再加入麵粉,手工和成光滑的麵團,然後用包袱之類的蓋著保溫(以前沒有保鮮膜),擱在農村的大炕上餳發。
  • 尋找老味道:海陽喜餅
    煙臺時刻12月12日訊(融媒體記者 張晨 孫文龍 海陽臺 隋鴻頡)在海陽市傳統婚嫁習俗裡,有一種傳統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海陽喜餅。過去,農村誰家辦喜事,家中都會烙上一鍋鍋的喜餅,分發給親戚朋友,代表著喜慶、團圓之意。
  • 臺灣人有趣的結婚習俗
    臺灣人的結婚習俗裡面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特別是南部人(臺中以南地區),很多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習俗都是保留著的,比如說臺灣南部嫁女兒時,嫁妝一定要有「一牛車」的說法,嫁妝裡面甚至還有一個6、7兩重的金棺材,寓意是「連女兒的棺材都準備好了,任何事情都不麻煩夫家」,林志玲出嫁的時候,臺南市府準備了一牛車的嫁妝,十二件臺南當地農特產精品,象徵一年12個月,每個月都能幸福圓滿。
  • 「結婚喜餅」風尚來襲 愛哆哆喜餅贊助萬人相親盛會
    第七屆萬人相親會「紅桌情緣」活動一角,紅桌上的愛哆哆結婚喜餅為活動獎品 無獨有偶,11月7日由騰訊大申網主辦的大型交友嘉年華活動再次特邀愛哆哆喜餅作為大會的禮品贊助商鑑於愛哆哆結婚喜餅炙手可熱的程度,寓意又十分喜慶應景,因此,兩大主辦方紛紛不約而同,特邀愛哆哆為上海兩屆相親大會的禮品贊助商。
  • 中式結婚喜餅禮盒 讓你的結婚回禮倍有範兒
    中式結婚喜餅禮盒 讓你的結婚回禮倍有範兒 來源:億歐傳媒      新民網編輯:張曉
  • 吉安永新縣傳統結婚習俗都有這些,你們這結婚都有哪些習俗
    2020年1月14日離我們傳統的節日春節越來越近了,臨近年底結婚辦喜事的也多了起來。每個地方結婚的習俗都不一樣,而江西吉安永新縣結婚辦喜事都會由家長請村裡的長輩或者字寫的好的人來寫一幅喜事對聯。在永新縣的農村辦喜事,親戚都會送一些禮物,而送的禮物也是要掛在大廳的一面牆上,通常這些禮物都是由舅舅姨夫等直屬親戚送的。
  • 中國進入婚育高峰期 喜餅成新人首選結婚回禮
    中國進入婚育高峰期 喜餅成新人首選結婚回禮 來源:一二新聞網      新民網編輯:張曉
  • 張韶涵被曝曾拒收範瑋琪結婚喜餅 直接退貨寄回去
    張韶涵和範瑋琪(範範)近日在內地節目《蒙面唱將猜猜猜》同臺,讓不合說再次浮上檯面,就連2010年零互動的合作舞臺片段也被翻出,如今又被曝當初張韶涵退了範範和陳建州(黑人)的結婚喜餅。  據報導,範範和黑人2011年婚禮賓客名單並沒有張韶涵,但根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他們決定要結婚的時候,範範曾經快遞喜餅給張韶涵卻遭退貨,習俗上收到喜餅是絕對不能退貨的,因為代表著「不祝福」之意,而此舉就是壓垮範範對這段友情死心的最後一根稻草。範範和張韶涵方對此尚未做出回應,黑人則表示不會再對此多作回應,「每次都無緣無故扯到我們,這樣很不好。」
  • 農村結婚的習俗,為什麼要請人來「壓床」?
    農村裡結婚的時候有著諸多的講究,許多老輩子留下來的傳統依然流行。在農村結婚的時候有「壓床」的習俗,因為老家過去主要以睡火炕為主,也被人們稱為「壓炕」。至於這個習俗的由來大部分人都說不清了,只是一代代的傳下來的規矩。
  • 結婚喜餅變身風靡新寵 喜糖回禮成「過去式」
    這句順口溜道出了中國人結婚觀念的劃時代轉變。據中國婚禮行業不完全統計,全國各地民政局每月有100多萬人登記結婚,"結婚大軍」中的"主力」80後、90後注重細節、追求個性,而定製一場與眾不同的主題婚禮,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結婚回禮。
  • 見識農村結婚寫喜字現場,傳統習俗的魅力,你們老家有這習俗嗎
    文/惜談見識農村結婚寫喜字現場,傳統習俗的魅力,你們老家有這習俗嗎一說到結婚,大家就應該能想到婚禮的喜慶氛圍。那中國人的婚禮上的喜慶氛圍靠什麼來營造呢?當然是大紅色的裝飾了,除此之外還有紅紅的喜字也是最能代表婚禮氛圍的。其實在不少農村還存在著手寫喜字的習俗。通常在一個村子裡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爺爺,他可能是從年輕時就開始為村裡人手寫寫字。這次村裡又有新人迎來喜事,不少年輕人就跑到老爺爺家去學習了解一下寫喜字的傳統和方法。其實在農村,手寫喜字的材料和過程都十分簡陋。
  • 「濼水居說文化」——說說山東人的飲食習俗第三部分
    膠東飲食文化狹義上講的就是煙臺飲食文化和威海飲食文化,這裡的重點就是煙臺的福山菜,這是構成魯菜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膠東地區因為大多數地方臨海,海產豐富,擅烹海味,對海產品的吃法講究,味要清淡,以鮮香見長,煙臺的飲食重傳統、講究精細,威海地區則是菜品樸實、量大,且受韓日風的印象,當然這裡的膠東飲食習俗區裡還有一個子支,那就是青島,既土氣、也洋氣,因為屬於山東經濟最發達的地方,自然飲食成本比較高
  • 陝北農村婚禮習俗
    我出生在70年代的陝北,那會陝北生活比較貧窮,但是對於結婚大家都相當重視,儀式也很傳統。陝北農村結婚和城裡人不一樣,首先在結婚的前一天,村裡親朋好友大姐、大嬸七大姑八大姨都來幫忙,也叫做起事了,遠路的客親也陸續趕來,一個小小的院落裡頓時變得歡呼雀躍起來,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 在農村,紅白喜事都是大事,白事不用叫,別人都會來幫忙,為啥?
    農村是個沒有陌生人的地方,在這裡生活的孩子都是長輩看著從小長大的,彼此之間有忙就忙,沒忙平時大家就會聚在村口巷尾的嘮家常,說八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農村還是個人情味特別濃厚的地方,特別是在農村,遇到喜事和喪事這種儀式感很強的大事時,鄉裡鄉親更是第一時間前來幫忙。
  • 農村怪象,為啥農村結婚多數都選擇臘月?老農給出三個原因,是啥
    在農村有時候聽到老人說起以前傳統故事,很多傳統的由來其實都特別有道理,你像這「拜年」,農村拜年都是磕頭的方式來慰問長輩,這種傳統也是歷經千年,如果說你到村裡不懂當地一些習俗可能會被長輩責怪的,尤其在一些家族商量事的時候,小輩是沒資格說話的。
  • 以前農村人,將結婚的日子多數選在臘月,這有什麼說道嗎
    現在農村一些人結婚,會選擇在五一,或者是國慶,甚至某個季節的周末,都會有人在結婚。不過在以前農村,那時候的人們結婚,多數是會選擇在每年的年底,也就是臘月進行。對於為什麼當時的農村人,都將結婚的時間定在臘月,而不是其他的時間呢?
  • 山東特產推薦——海陽喜餅
    原標題:山東特產推薦——海陽喜餅煙臺海陽的婚假習俗中,有一種傳統美食不可或缺,它就是海陽喜餅。海陽喜餅呈正圓形,代表著喜慶與團圓。過去海陽人辦喜事時,家中都會烙上一鍋鍋的喜餅,分發給親戚朋友,將這份喜慶傳遞出去。時過境遷,海陽的婚禮習俗雖然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結婚時分發喜餅的習俗卻沿襲至今,備受人們喜愛。
  • 愛哆哆溯喜餅文化之源 創大師喜餅新經典
    於是,喜餅在中國喜事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藉由喜餅所傳遞的"喜餅文化"也逐漸被大眾所認可。  發布會現場設置的喜餅文化牆,展示了喜餅的地域特徵和派送場景,到場嘉賓在參觀互動的同時對"喜餅文化"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認識。現場的李女士表示,"原來只知道誕生、結婚是需要發喜餅,現在知道了喬遷、高壽等喜事也早有發喜餅的習俗。"
  • 自製家庭版喜餅,不用蒸不用煎,過年添喜氣小孩最愛吃
    喜餅,聽名字大家就知道它不止是美食,家裡有喜事的時候肯定會買一些喜餅擺在桌上供客人品嘗,也是借著喜餅的名字增添喜氣,大部分的山東人都會做喜餅,因為山東是麵食的發源地,麵食甜點多種多樣,喜餅在山東還有很多作用,新娘子出嫁的時候要拿一些喜餅隨著自己出嫁,這也是結婚的禮儀,不止是裝飾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