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一方木
一刀、一槌
一雕、一鑿
你賦予木以生命
木賦予你靈魂再次升華
跨越百年
這方木,得以永生
這匠心,得以傳承!
這是潮州丁氏木雕第四代傳承人丁全和他的【甲子金漆木雕】匠心技藝傳承的真實寫照!
丁全,號身勇,「甲子金漆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同時也是丁氏木雕第四代傳承人。他懷著對古建築木雕工藝事業的一片赤誠之心,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為「甲子金漆木雕」等各類丁氏木雕和「鬥拱」等古建築結構的傳揚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作品《金佛龕》、《四像靈獸》等分別獲第十四屆、第十五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工藝美術飛花獎》「金獎」、「銅獎」。
金佛龕及獲獎證書
四像靈獸獲獎證書
丁氏宗族自南宋潮州刺史「廣濟橋」造橋人丁允元起,經百年古建築木藝傳承發展,現已至第四代。經由丁氏家族百年木雕匠藝的世代薰陶,8歲時丁全便跟隨叔父學習木雕技藝,聰慧卓越的天賦造就了其以民俗木雕工藝藝術傳承為己任的職業發展路徑,在祖父丁敦舜、父親丁照林的影響下,專注於古建築、木雕的傳承工藝。
初識丁全先生,是在參加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開辦的中小企業高級管理研修班的團建活動上,丁全先生坐在我旁邊,儒雅、健談,堅毅是丁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隨著了解的深入,才知道他是「甲子金漆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而且堅守木雕工藝傳承三十年,這種持續的堅持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堅守不僅是學藝過程的艱辛,更是對德與藝的孜孜追求;堅守不僅是子承父業的技藝相傳,更是厚德懿行的細心呵護;堅守不僅是昔日輝煌的世代延續,更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內心孤獨。三十年的堅守,不僅需要智慧和勇氣,更需要無比強大的內心!試問當今社會,有幾人可以做到?
「甲子金漆木雕」屬潮洲木雕派系,是我國四大木雕派系之一,與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並列享有中國最為著名的木雕美譽,它作為一項民間雕刻藝術,主要承載於民間建築裝飾、宗教神器裝飾以及家具裝飾等方面的應用。
金漆木雕的主要特徵,體現於傳統京派雕刻技法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一般浮雕,顯於表面,甲子金漆木雕的立體層次更加分明,細節刻畫更加生動,木雕層層疊疊,在逐漸的層次結構中,進一步的加大了雕刻難度,從而使多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成形的作品飾面塗有金漆,熠熠生輝的質感下,增添了恢宏如宮廷般的輝煌效果。
1、選材
原木,有著集天地之靈氣的生命特質,自古以來,人們就發現了它們那種特別溫和與美麗,以及純樸的品質,我們的先民們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創造出了許多精美的木雕藝術品。一般而言,甲子金漆木雕木材多選用:樟木、杉木、苦楝、梨木、殺柴、柯木、合歡木、榕木及柚木等。由於這些木料的木紋纖維相對而言質地更結實,還具有強大的堅韌力。在木雕中發揮木材的韌性,使用很薄的材料,也能夠不脆不斷,因而雕刻出了許多迎風飛舞的衣帶及鏤空的多層次的高浮雕或鏤通雕的飾物。各種木材質地色澤紋理不盡相同,使得在雕刻中能通過其韌性特質,更大層度的表現塑造出多層次複雜化的通雕工藝品。
2、構圖
在題材創意方面,多數木雕都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浸染。這當中既有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會有中國傳統家庭道德觀方面的反映,因此中國傳統木雕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甲子金漆木雕作品多採擷具有潮汕民風民俗文化的象徵性內容,像潮州傳統戲曲、民間故事及繪畫、人民生產勞動及日常等都廣泛被木雕藝匠們吸收於創作中。丁全將木雕掛屏以「眾祿·富貴吉祥」、「亨通·功成名就」這兩大創作主題作為系列創意發散原點,從而從家庭與事業兩個宏觀維度來展開對作品的創作。
創意題材的確定,為後續的草圖構思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於是一幅幅融匯潮汕民間生活小景的「眾祿·富貴吉祥」系列,通過筆墨一點一線一面的將花、鳥、魚、蟲在圖紙上栩栩生展開來,這就是木雕工藝的最初工序「起草圖」,也就是以毛筆白描的形式,在雕刻之前在木雕上畫底稿,以作為雕刻的粗稿。以此起到確定主題、安排布局,固定對象的作用。
經過草圖起擬後,還需經過初步的雕刻定型,也就是「鑿粗坯」,將畫稿複印在版面之後,放在地面木板墊上,打鑿出作品的大體輪廓和結構。整個過程金漆木雕匠人需嫻熟的運用適當的刀具,將雞、花卉等物象元素精準的鑿出符合美學構圖的透視結構。
3、選刀具
在刀具選取上,甲子金漆木雕刀具一般有六種:方鑿刀、方弧刀、圓鑿刀、撓鑿刀、雕刀、毛尾刀。六種刀的刀刃寬窄、大小皆有不同,有些刀刃寬的有5到6百米,小的如鉛絲。刀具的大小,便於雕刻過程中表現各種不同的形狀,乃至呈現出多層次更富於栩栩如生的雕刻質感。另有輔助工具像扣槌、磨刀石等也都有一定的選材講究;可見工具也是甲子金漆木雕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會直接決定作品的效果,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4、雕刻
至此,有了創意題材、草圖、鑿粗坯及有利的刀器之後,一名合格的木雕匠人仍需具備所屬派別內的嫻熟的雕刻技法,這是落實到匠人手藝功底的最重要的命脈。技法特徵上,秉承潮州木雕的精工細緻、玲瓏通透、立體墊浮的傳統技法,運用「金漆木雕」獨有的金碧瑰麗的藝術特徵;將掛屏木雕中的創作元素,運用匠人靈敏的感知,選用適用的刀具,綜合應用金漆木雕的主要技法:沉雕、浮雕、圓雕、通雕、鋸通雕等手法相互貫穿,從表面層先鑿,爾後逐漸深入,直至最後精雕出完整的工藝作品來,最大化的體現潮州木雕的雜雜、勻勻、通通的藝術特色;精巧生動、繁複且不雜亂,像一首流暢又節奏起伏的交響樂,層次透疊,內容豐富,欣賞起來讓人有回味的意韻。
將粗坯修削平滑,並加以具體的細部刻畫。定形與細雕須緊密配合,在一鑿一槌中木雕匠人需要恪守與維持那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仔細打磨,細雕出精品。
5、貼金
作為「甲子金漆木雕」一脈,木雕作品還有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髹金漆」,貼金飾面是其區別於其他木雕派別最典型的特徵, 給完形的木雕工藝品刷飾貼金面。這裡潮洲木雕的髹漆貼金有著嚴密的程序系統:從制漆---濾漆---填料---上漆(三遍)---幹固---貼金。這一流程式的工序,最為關鍵的就是貼金,將金箔逐片用軟刷擦下,粘著的程度以及色澤的優美都取決於漆的幹固程度,所以十分考驗金漆木雕匠人對材料的把控水平。
多少次夜色催更,清晨收露,潮汐聲聲拍打著甲子漁港,馨風裡,簡樸的木作坊內一盞微火仍在閃爍, 丁全經常為自己的作品作最後的細雕,十餘幅木雕掛屏從選材到細雕有時需耗時兩年有餘。每當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意味著今夜的勞作收穫了滿意的答覆,這就是丁全作為一個木雕匠人,平凡又具有意義的尋常時光……!
春秋《考工記》言:「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具有大智慧的人創造了有利於人類活動的美麗器物,心靈手巧的人把製作過程記錄了下來,保持著前人的製作傳統可稱為良好的工匠;他們做的各式各樣的美麗器物,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做的啊!
丁全先生不僅在金漆木雕上技藝精湛,同時還積極宣傳非遺文化傳承,熱衷於古建築修復。他立足於當下,著眼於未來,傳承與創新發展。他一直秉承以厚誠於心、精緻於手理念,在嶺南古建築工藝上持續開拓、匠心堅守,為推動古建築修復技藝和非遺文化發展貢獻應盡的力量。
1、劉厝大祖
2、陸豐市甲子鎮城隍廟
3、李厝大祖
「甲子金漆木雕」技藝對於丁全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匠心傳承,更是一種融入他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力量,值得他用一生去堅守!
說明:本文中涉及的部分專業資料和圖片由非遺文化傳承人丁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