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金漆木雕】:一刀一槌,堅守匠心;一雕一鑿,恪守傳承

2020-11-30 騰訊網

手捧一方木

一刀、一槌

一雕、一鑿

你賦予木以生命

木賦予你靈魂再次升華

跨越百年

這方木,得以永生

這匠心,得以傳承!

這是潮州丁氏木雕第四代傳承人丁全和他的【甲子金漆木雕】匠心技藝傳承的真實寫照!

丁全,號身勇,「甲子金漆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同時也是丁氏木雕第四代傳承人。他懷著對古建築木雕工藝事業的一片赤誠之心,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為「甲子金漆木雕」等各類丁氏木雕和「鬥拱」等古建築結構的傳揚和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作品《金佛龕》、《四像靈獸》等分別獲第十四屆、第十五屆(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工藝美術飛花獎》「金獎」、「銅獎」。

金佛龕及獲獎證書

四像靈獸獲獎證書

丁氏宗族自南宋潮州刺史「廣濟橋」造橋人丁允元起,經百年古建築木藝傳承發展,現已至第四代。經由丁氏家族百年木雕匠藝的世代薰陶,8歲時丁全便跟隨叔父學習木雕技藝,聰慧卓越的天賦造就了其以民俗木雕工藝藝術傳承為己任的職業發展路徑,在祖父丁敦舜、父親丁照林的影響下,專注於古建築、木雕的傳承工藝。

初識丁全先生,是在參加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開辦的中小企業高級管理研修班的團建活動上,丁全先生坐在我旁邊,儒雅、健談,堅毅是丁先生給我的第一印象。隨著了解的深入,才知道他是「甲子金漆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而且堅守木雕工藝傳承三十年,這種持續的堅持精神,讓人敬佩不已!

堅守不僅是學藝過程的艱辛,更是對德與藝的孜孜追求;堅守不僅是子承父業的技藝相傳,更是厚德懿行的細心呵護;堅守不僅是昔日輝煌的世代延續,更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內心孤獨。三十年的堅守,不僅需要智慧和勇氣,更需要無比強大的內心!試問當今社會,有幾人可以做到?

「甲子金漆木雕」屬潮洲木雕派系,是我國四大木雕派系之一,與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福建龍眼木雕並列享有中國最為著名的木雕美譽,它作為一項民間雕刻藝術,主要承載於民間建築裝飾、宗教神器裝飾以及家具裝飾等方面的應用。

金漆木雕的主要特徵,體現於傳統京派雕刻技法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一般浮雕,顯於表面,甲子金漆木雕的立體層次更加分明,細節刻畫更加生動,木雕層層疊疊,在逐漸的層次結構中,進一步的加大了雕刻難度,從而使多維立體的視覺效果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現。成形的作品飾面塗有金漆,熠熠生輝的質感下,增添了恢宏如宮廷般的輝煌效果。

1、選材

原木,有著集天地之靈氣的生命特質,自古以來,人們就發現了它們那種特別溫和與美麗,以及純樸的品質,我們的先民們就地取材,因材施藝,創造出了許多精美的木雕藝術品。一般而言,甲子金漆木雕木材多選用:樟木、杉木、苦楝、梨木、殺柴、柯木、合歡木、榕木及柚木等。由於這些木料的木紋纖維相對而言質地更結實,還具有強大的堅韌力。在木雕中發揮木材的韌性,使用很薄的材料,也能夠不脆不斷,因而雕刻出了許多迎風飛舞的衣帶及鏤空的多層次的高浮雕或鏤通雕的飾物。各種木材質地色澤紋理不盡相同,使得在雕刻中能通過其韌性特質,更大層度的表現塑造出多層次複雜化的通雕工藝品。

2、構圖

在題材創意方面,多數木雕都會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和浸染。這當中既有儒家思想的重要部分,也會有中國傳統家庭道德觀方面的反映,因此中國傳統木雕蘊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甲子金漆木雕作品多採擷具有潮汕民風民俗文化的象徵性內容,像潮州傳統戲曲、民間故事及繪畫、人民生產勞動及日常等都廣泛被木雕藝匠們吸收於創作中。丁全將木雕掛屏以「眾祿·富貴吉祥」、「亨通·功成名就」這兩大創作主題作為系列創意發散原點,從而從家庭與事業兩個宏觀維度來展開對作品的創作。

創意題材的確定,為後續的草圖構思提供了思考的方向,於是一幅幅融匯潮汕民間生活小景的「眾祿·富貴吉祥」系列,通過筆墨一點一線一面的將花、鳥、魚、蟲在圖紙上栩栩生展開來,這就是木雕工藝的最初工序「起草圖」,也就是以毛筆白描的形式,在雕刻之前在木雕上畫底稿,以作為雕刻的粗稿。以此起到確定主題、安排布局,固定對象的作用。

經過草圖起擬後,還需經過初步的雕刻定型,也就是「鑿粗坯」,將畫稿複印在版面之後,放在地面木板墊上,打鑿出作品的大體輪廓和結構。整個過程金漆木雕匠人需嫻熟的運用適當的刀具,將雞、花卉等物象元素精準的鑿出符合美學構圖的透視結構。

3、選刀具

在刀具選取上,甲子金漆木雕刀具一般有六種:方鑿刀、方弧刀、圓鑿刀、撓鑿刀、雕刀、毛尾刀。六種刀的刀刃寬窄、大小皆有不同,有些刀刃寬的有5到6百米,小的如鉛絲。刀具的大小,便於雕刻過程中表現各種不同的形狀,乃至呈現出多層次更富於栩栩如生的雕刻質感。另有輔助工具像扣槌、磨刀石等也都有一定的選材講究;可見工具也是甲子金漆木雕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會直接決定作品的效果,也是最重要的基礎知識。

4、雕刻

至此,有了創意題材、草圖、鑿粗坯及有利的刀器之後,一名合格的木雕匠人仍需具備所屬派別內的嫻熟的雕刻技法,這是落實到匠人手藝功底的最重要的命脈。技法特徵上,秉承潮州木雕的精工細緻、玲瓏通透、立體墊浮的傳統技法,運用「金漆木雕」獨有的金碧瑰麗的藝術特徵;將掛屏木雕中的創作元素,運用匠人靈敏的感知,選用適用的刀具,綜合應用金漆木雕的主要技法:沉雕、浮雕、圓雕、通雕、鋸通雕等手法相互貫穿,從表面層先鑿,爾後逐漸深入,直至最後精雕出完整的工藝作品來,最大化的體現潮州木雕的雜雜、勻勻、通通的藝術特色;精巧生動、繁複且不雜亂,像一首流暢又節奏起伏的交響樂,層次透疊,內容豐富,欣賞起來讓人有回味的意韻。

將粗坯修削平滑,並加以具體的細部刻畫。定形與細雕須緊密配合,在一鑿一槌中木雕匠人需要恪守與維持那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仔細打磨,細雕出精品。

5、貼金

作為「甲子金漆木雕」一脈,木雕作品還有最後一道工序,那就是「髹金漆」,貼金飾面是其區別於其他木雕派別最典型的特徵, 給完形的木雕工藝品刷飾貼金面。這裡潮洲木雕的髹漆貼金有著嚴密的程序系統:從制漆---濾漆---填料---上漆(三遍)---幹固---貼金。這一流程式的工序,最為關鍵的就是貼金,將金箔逐片用軟刷擦下,粘著的程度以及色澤的優美都取決於漆的幹固程度,所以十分考驗金漆木雕匠人對材料的把控水平。

多少次夜色催更,清晨收露,潮汐聲聲拍打著甲子漁港,馨風裡,簡樸的木作坊內一盞微火仍在閃爍, 丁全經常為自己的作品作最後的細雕,十餘幅木雕掛屏從選材到細雕有時需耗時兩年有餘。每當他嘴角露出一絲笑意,意味著今夜的勞作收穫了滿意的答覆,這就是丁全作為一個木雕匠人,平凡又具有意義的尋常時光……!

春秋《考工記》言:「知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 具有大智慧的人創造了有利於人類活動的美麗器物,心靈手巧的人把製作過程記錄了下來,保持著前人的製作傳統可稱為良好的工匠;他們做的各式各樣的美麗器物,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做的啊!

丁全先生不僅在金漆木雕上技藝精湛,同時還積極宣傳非遺文化傳承,熱衷於古建築修復。他立足於當下,著眼於未來,傳承與創新發展。他一直秉承以厚誠於心、精緻於手理念,在嶺南古建築工藝上持續開拓、匠心堅守,為推動古建築修復技藝和非遺文化發展貢獻應盡的力量。

1、劉厝大祖

2、陸豐市甲子鎮城隍廟

3、李厝大祖

「甲子金漆木雕」技藝對於丁全先生來說,不僅僅是一種匠心傳承,更是一種融入他生活甚至生命的重要力量,值得他用一生去堅守!

說明:本文中涉及的部分專業資料和圖片由非遺文化傳承人丁全提供。

相關焦點

  • 杭州工匠王篤清精耕細作黃楊木雕 一刀一鑿刻出時代匠心
    杭州工匠王篤清精耕細作黃楊木雕 一刀一鑿刻出時代匠心 2018年07月10日 08:14:30來源:杭州日報「杭州工匠」王篤清覺得,每一棵黃楊木都是一個活脫脫的生命,不斷使其生命生發出來,是一份責任。  在王篤清看來,做雕刻得要有「鐵杵磨成針」的耐心,將作品一點一滴「磨」出。這些年他「磨」出了不少好作品——《千手觀音》獲浙江中國民間藝術展覽金獎,《包青天》被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雨》獲第四屆中國浙江工藝美術博覽會「中信杯」金獎。
  • 藝術傳承扎囊蝨雕 一刀一鑿把故事刻進年輪裡(圖)
    原標題:藝術傳承扎囊蝨雕 一刀一鑿把故事刻進年輪裡   來源: 拉薩晚報   陽春三月,伴著雪域高原溫暖的陽光,記者走進娘熱鄉吉蘇一村一幢別具民族特色的藏式院落,空氣中瀰漫著木屑的芳香,叮噹鑿木之聲徐徐傳來,四周可見躬身而作 的雕匠。當木雕師拿起刻刀,手中仿佛有了無窮的魔力,經過他們指尖的「跳舞」,一塊塊普通的木頭,瞬間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並且件件栩栩如生。   不是工廠大機器流水線的製作,這裡的每一雙手都在用手工成就著經典的「扎囊蝨雕」。
  • 福州大坂派木雕技藝人林聖明:匠心鑿木 雕品妙絕
    晉安河畔,老象園文化城一隅,71歲的林聖明眼神專注,手執小鑿,雕琢著一尊黃楊木彌勒佛像。 木棒不急不慢地敲擊,木料被一點一點鑿去,雕像越來越清晰。即便還沒打磨,雕像的生動神態就「跳」出來了,讓你眼前一亮。 不久前,林聖明傳承的福州大坂派木雕技藝,入選鼓樓區第五批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單。
  • 惠安木雕——傳統文化匠心、創新、傳承
    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 創新 傳承
    隨著木雕技藝的發展,其因造型優美、雕刻精細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也因此湧現出不少工藝美術大師,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就是其中一個。「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 創新 傳承
    「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因木材質地不同,分為硬質木雕和軟質木雕兩大類;從裝飾題材看大致有紋樣圖案和寓意圖案兩種;從應用及裝飾範圍分,有建築雕刻、家具雕刻、陳設工藝品雕刻三大類;從表現形式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從雕刻技法分,有混雕、剔地雕、線雕、透空雕、貼雕等。
  • 惠安木雕非遺傳承人賀耀輝:匠心創新傳承
    「祖輩師傅勤勞刻苦的工匠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們後輩勇往直前,用匠心打造精品。」賀耀輝表示。因木材質地不同,分為硬質木雕和軟質木雕兩大類;從裝飾題材看大致有紋樣圖案和寓意圖案兩種;從應用及裝飾範圍分,有建築雕刻、家具雕刻、陳設工藝品雕刻三大類;從表現形式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從雕刻技法分,有混雕、剔地雕、線雕、透空雕、貼雕等。
  • 三雕藝術非遺傳承人任清文:匠心 堅守 傳承
    三雕(木雕、石雕、磚雕)藝術,是靈石縣王家大院總體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其布局、其技法,集中體現了古代纖細繁密的典型藝術風格。「三雕」藝術文化遺存的同時,很好地繼承了王家大院的傳統「三雕」技藝。
  • 潮州木雕:木裡乾坤 匠心傳承
    說起木雕,繞不開「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木雕)」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更不能錯過「廣東省潮州木雕之鄉」蓮上村。作為木雕技藝重要傳承地,蓮上村曾經走出了張鑑軒、陳舜羌、陳培臣等木雕大師。鼎盛時期,全村近半村民從事木雕,不少人家世代傳承,擁有各自的木雕作坊。
  • 百年堅守的錫雕傳承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海絲文化」的興起,楊氏錫雕技藝傳承至今已是第六代(楊曙宏、楊婉紅)了。「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雕技藝是泉州特有的手工藝名片!」南派花雕相比北派素雕,有著更加精巧的工藝美學,風格華麗,突顯金銀秀色,作品極為富麗堂皇。錫雕技藝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匠人的千錘百鍊方可熟練掌握。
  • 15名非洲木雕藝術家浙江「學藝」 一刀一鑿刻出文化橋梁
    15名非洲木雕藝術家浙江「學藝」 一刀一鑿刻出文化橋梁 2018-主辦方提供   中新網杭州6月22日電(童笑雨)當15名非洲藝術家鄭重地在協議書上籤下自己的名字,一場為期30天的木雕藝術創作交流就這樣鋪陳開來。6月22日,「文化和旅遊部對非文化培訓基地非洲藝術家木雕創作交流活動」在浙江杭州啟幕,希冀以木雕創作為載體,促進雙方交流,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 五華金木雕非遺傳人化枯木為藝術 徑寸之間見匠心
    如琢如磨鑄木雕 徑寸之間見匠心傳統民間手藝客家木雕化枯木為藝術,隨時代發展遭遇傳承瓶頸逐漸式微4月的一天,筆者來到(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水潭西路258號的一家木雕店,陳漢標正埋頭雕刻《百子圖》,打招呼的他一臉憨厚,一身樸素著裝,褲子被劃破了洞,褲腳沾染著灰土,一時間難以把他與手工藝大師聯繫在一起
  • 第十四屆中國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匠心賦能發展
    當下,隨著木雕紅木產業從高速發展期轉入高質量發展期,傳承匠心賦能產業新發展成了許多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展位負責人厲爽爽介紹道,這是該企業今年主推的一款新品,結合現代居室文化和當代審美理念,在傳統明式圈椅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也提升了舒適度。
  • 金漆木雕大神龕 看潮州木雕的前世今生
    金漆木雕大神龕 看潮州木雕的前世今生 金漆木雕大神龕。整體造型莊重,製作精巧,是潮州木雕製品中做工最講究的一種,以金漆木雕裝飾最常見,以硬木製作的則多為素雕。  從製作工藝上講,「金漆木雕大神龕」做工極其精湛,上面刻畫的內容非常豐富。梅花鹿和仙鶴的圖案,寓意官運亨通和長壽;喜鵲飛上梅花梢,寓意喜上眉梢;神龕上雕刻有潮劇《六國封相》的元素,它們都體現了潮州人的習俗和文化。  這件金漆木雕大神龕,體量龐大、雕飾精美,為潮州木雕的佳品。
  • 郭陶壽:65年木雕夢 一刀一木刻乾坤
    馮老師多才多藝,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無所不會,更神奇的是,他還會木雕。郭陶壽清楚地記得,第一次見到老師木雕作品時的情景。那天下課後,老師拿出一個圓圓的東西讓他看。他仔細一瞅,是核桃!再細瞅,小小的核桃上雕著小船,扯著風帆。船上頭戴鬥笠的艄公正在努力撐船,船中有艙,艙裡坐著一位姑娘,挎著竹籃……這不就是語文書上學的《核舟記》的生動再現嗎?
  • 指間工藝,匠心傳承——阿寶的木雕本紀
    木雕,一項起源於民間的工藝,被稱為民間藝術,其造型優美,雕刻精湛,可稱之為國粹中的經典。中國木雕有幾千年的文化史,起源於新石器時期。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就已出現木雕魚,似乎隨著人類的產生木雕也就產生了。到秦漢兩代木雕工藝趨於成熟,在繪畫、雕刻技術方面達到了精緻完美的地步。
  • 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舉辦
    本報訊 12月1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浙江嵊州市文創園拉開序幕。此次大賽邀請到了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的25名雕刻藝術家參加。
  • 白水縣傳統九龍木雕技藝的傳承 面臨嚴峻的形勢
    一鑿、二刻、三打磨,採用雕、琢、鏤、刻、剔的手法,在傳統榫卯結構上雕刻、自行熬製桐油和大漆修飾……九龍桌(唐李世民御書案)、九龍茶盤等,均出自九龍木雕雕刻藝術家之手,這也是雕刻技藝高水準的代表作品。2007年,傳統九龍木雕雕刻技藝被列入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刀尖上的雕刻時光 同安七旬老人紀萬水堅持傳承傳統手工木雕技術
    記者 陳雅玲 攝  廈門網訊 (海西晨報 記者 陳雅玲)在時光的變遷中,守著手工木雕老手藝的人隨著歲月漸行漸遠。  在同安區洪塘鎮龍東村,有一位老技藝人,迷戀於雕刻刀尖上的時光,始終保持著那份匠心,堅持傳承手工木雕40餘年———他就是78歲的紀萬水。飛馳的駿馬、威武的老虎以及佛像、臉譜、擺件等,紀萬水的雕刻技藝爐火純青,成為遠近聞名的手工木雕師。
  • 徽派木雕老藝人最後的堅守(圖)
    原標題:徽派木雕老藝人最後的堅守 從清朝末年一直到民國再到解放後,一 直傳到他這一輩。改革開放後,他的三兒子徐明安也傳承了部分手藝。如今那個幹了一輩子的木工活,讓徐紅樹的雙手遭到了疲勞性損傷,晚年的他再也無法拿動木 工工具,但他現在還是每天來到兒子的木雕作坊裡,做一些技術性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