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乾縣:志願服務來幫忙 非遺文化進校園

2020-12-18 瀟湘晨報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全面推進武術進校園活動,充分利用乾州紅拳「非遺」資源,發揮乾州紅拳代表性傳承人志願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近日,陝西省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舉辦了一場乾州紅拳展演活動。

在縣武術協會志願者楊萬釗教練的總指揮下,小小少年身著紅色傳統武術表演服,一邊比劃,一邊「呼哈」有聲,每一招一式都打得有模有樣、招招有力、虎虎生風,精彩的乾州紅拳表演,盡顯乾縣少年的精氣神,贏得全場觀眾一片喝彩。

圖為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學生正在進行「乾州紅拳」表演

近年來,省級非遺「蛟龍轉鼓」和市級非遺「乾州紅拳」在乾縣校園得到了廣泛傳承。據悉,2015年6月,乾州紅拳被鹹陽市列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18年9月起,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已將市級非遺項目「乾州紅拳」作為校本體育課必學內容,並把「乾州紅拳」融入到大課間活動當中來,讓學生在校即習文又練武,從而強健體魄展形象,人人爭做傳承人。如今的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實現了「乾州紅拳」在校園內遍地開花。學生們個個身懷武藝,乾州紅拳已經成為該校師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校園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少年強則國強」,此次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課餘生活,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武術的魅力,激發了他們學習乾州紅拳的熱情,打造了學校特色品牌,對培養學生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頑強意志和拼搏精神起到了良好的教育作用。

圖為「乾州紅拳」教練為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師生表演棍法。

在紅拳傳承過程中,市級非遺乾州紅拳代表性傳承人、縣武術協會志願者楊萬釗一直致力於為該校160餘名師生教授乾州紅拳,傳播武術文化。在平日練習中,楊教練不僅給學生們講述學習武術的目的,告訴孩子們要守規矩,立榜樣,還要學生們從自我做起,強化訓練,通過乾州紅拳的站姿提高自己的精氣神。訓練場上,楊教練還向師生演示了乾州紅拳的基本動作套路,學生們個個精神飽滿,動作學得有模有樣,舉手投足間散發著自強不息、發奮圖強的民族氣概。據了解,該校學生己基本掌握中國武術段位制段前三級和中國武術段位制長拳一段。

圖為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乾州紅拳」優秀學員合影。

圖為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乾州紅拳」學員與教練同臺表演。

自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來,乾縣教育系統積極藉助社會各類志願服務資源,緊貼學生和家長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使文明實踐之花在各學校競相綻放。乾州紅拳傳承志願者為姜村鎮康家小學師生送上了有溫度、接地氣、聚人氣的志願服務,讓武術成為學校德育、體育、及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弘揚祖國傳統文化及立德樹人的重要載體。(王志宏)

【來源:鹹陽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乾縣:非遺文化進校園 志願服務來幫忙
    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傳統武術文化,全面推進武術進校園活動,充分利用乾州紅拳「非遺」資源,發揮乾州紅拳代表性傳承人志願服務社會的積極作用。近日,鹹陽市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舉辦了一場乾州紅拳展演活動。圖為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學生正在進行「乾州紅拳」表演近年來,省級非遺「蛟龍轉鼓」和市級非遺「乾州紅拳」在乾縣校園得到了廣泛傳承。據悉,2015年6月,乾州紅拳被鹹陽市列入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陝西乾縣非遺文化志願服務項目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
    日前,中央文明辦在貴州舉辦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培訓班上(西部地區),就西部十七省的案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進行了集中展示交流。其中,陝西省鹹陽市乾縣乾州「蛟龍轉鼓」非遺文化傳承志願服務項目入選。
  • 乾縣非遺文化志願服務項目引領文明實踐新風尚
    日前,中央文明辦在貴州舉辦的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工作培訓班上(西部地區),就西部十七省的案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進行了集中展示交流。其中,陝西省鹹陽市乾縣乾州「蛟龍轉鼓」非遺文化傳承志願服務項目入選。圖為陝西鹹陽乾縣乾州「蛟龍轉鼓」非遺文化傳承志願服務項目入選全國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項目展示交流。2009年乾州「蛟龍轉鼓」被列入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乾州「蛟龍轉鼓」屬於明代嘉靖年間的宮廷樂舞,據當地的《梁氏族譜》記載,乾縣王村鎮的梁氏家族在第七代出了一個宦官梁忠,他在宮廷裡學會了朝賀樂舞和轉鼓藝術。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乾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乾州大地得到傳承
    乾縣作為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縣城,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縣已調查整理建檔16個門類219個項目。其中國家級非遺項目1個,省級非遺項目5個,市級項目非遺11個,縣級非遺項目82個。乾縣弦板腔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蛟龍轉鼓、乾州四寶製作技藝、乾州布玩具、唐三彩燒制技藝等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 乾縣:傳承文化感受非遺魅力
    近年來,乾縣高度重視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乾州「蛟龍轉鼓」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乾州紅拳」的傳承發展。乾縣姜村鎮康家小學舉辦紅拳展演活動。在紅拳傳承過程中,鹹陽市級非遺乾州紅拳代表性傳承人、乾縣武術協會志願者楊萬釗積極為該校160餘名師生教授乾州紅拳,傳播武術文化。在平日練習中,楊教練常常給學生們講述學習武術的目的,告誡孩子們要守規矩,立榜樣。該校學生已基本掌握中國武術段位制段前三級和中國武術段位制長拳一段。教練與學生一起練習。
  • 陝西大荔:「手拉手非遺進校園」講述非遺故事
    展示剛剛完成的作品技藝互動教學 12月1日下午,由陝西省文化館、陝西省非遺保護中心主辦,大荔縣文化和旅遊局、大荔縣文化館承辦,大荔縣青少年活動中心、大荔縣荔東小學協辦的「手拉手非遺進校園」活動在渭南市大荔縣荔東小學舉辦
  • 【文化扶貧在行動:陝西篇】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乾縣群眾搭上...
    張漢卿曾是乾縣乾陵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扶下,成功搭上了乾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快車,如今,屬於弱勞動力的他已成功就業,且順利脫貧,收入穩定。近年來,乾縣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文化旅遊+脫貧攻堅戰略,充分挖掘乾陵旅遊和乾縣文化資源,推動形成文化引領、旅遊助推、產業帶動的扶貧帶貧益貧模式,把貧困群眾牢牢鑲嵌在文化旅遊產業鏈上,為縣域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乾縣已有15318戶54184人成功脫貧,張漢卿便是其中之一。乾縣古稱好畤、奉天、乾州,境內歷史遺存星羅棋布,文物古蹟多達539處,列陝西省18個文物大縣之首。
  • 陝西渭南:非遺文化進校園
    2020年11月25日,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為了更好地拉近幼兒園與家庭的距離,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開闊幼兒的眼界,拓寬幼兒的思維,市政府機關幼兒園中三班開展了本學期「職業美麗綻放,合作陪伴成長」家長進課堂活動。
  • 市非遺保護中心來乾縣普查非遺傳承人及項目
    12月14日至15日,鹹陽市群藝館館長、非遺保護中心主任李軍帶領市非遺保護中心相關人員來乾縣對非遺傳承人及項目進行普查。活動中,普查組通過聽取匯報,查閱資料,實地查看等形式對我縣國家級非遺項目弦板腔,省級非遺項目蛟龍轉鼓、乾州四寶製作技藝、唐三彩燒制技藝、乾州布玩具,市級項目乾州紅拳、乾州醬辣子製作技藝、乾州麵塑、芝麻滾子製作技藝等9個項目及傳承人分別進行了走訪,詳細了解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 省委文明辦發布學雷鋒志願服務典型項目名單!漢中上榜的有……
    為促進全省志願服務常態化開展,逐步實現志願服務「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目標,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縱深開展,2020年5月,省委文明辦、陝西省志願服務聯合會重點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環境保護、社會服務等方面,面向全省徵集志願服務項目,共徵集各類志願服務項目163個。
  • 陝西文化館事業高質量發展論壇 乾縣文化館喜獲個人、集體兩項殊榮
    乾縣文化館喜獲個人、集體兩項殊榮。此次論壇由陝西省文化館、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陝西省群眾文化學會主辦。來自全省的館員和專家齊聚一堂,開展開放式、互動式交流,以理論創新推動文化館改革創新實踐。大會還對政治堅定、業務精通,熱愛群文工作,紮根基層,長期奮戰在工作一線的個人和對推進我省文旅公共服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地方文旅公共服務發展及非遺保護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團隊進行了表彰。乾縣文化館館長齊旭峰被授予「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最美群文人」榮譽稱號,乾縣文化館榮獲「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優秀團隊」稱號。
  • 乾縣:蓄勢待發 奮力追趕超越
    陝西網訊(通訊員 韓龍 郝文剛)8月14日下午,乾縣召開「從嚴講敢改、持續優環境、務實促發展」主題教育大會,聚焦「解放思想謀發展、愛我乾縣比奉獻」「三融入當先鋒」「切實轉變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建設高質量平安乾縣」四項專題,對全縣黨員幹部來一次思想大洗禮、作風大整頓
  • 河北青縣:非遺進校園 文化傳匠心
    河北青縣大力推進「非遺進校園」活動,將非遺項目融入鄉土教材,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推動非遺項目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我感到中國的木業文化很偉大,裡面有好多知識可以讓我們學習,也有好多未知的東西,我要好好學習,把這個東西傳下去。  青縣將「非遺進校園」活動有系列、有策劃地引入到課堂裡,列入學校非遺課程體系,將學校打造成為傳承優秀文化教育基地,讓孩子們接觸到了很多之前並不了解、並不熟悉的傳統工藝,從而更進一步深度了解非遺、傳承非遺,培養文化自信。
  • 許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書法進校園」志願服務啟動
    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和《教育部關於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2020年12月10日,由許昌市文聯、許昌市教育局、許昌市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許昌市新時代文明實踐「種子計劃」文藝志願服務「書法進校園」啟動儀式暨書法名家講座活動在襄城縣舉行。
  • 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乾縣群眾搭上脫貧致富「快車」
    近年來,乾縣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文化旅遊+脫貧攻堅戰略,充分挖掘乾陵旅遊和乾縣文化資源,推動形成文化引領、旅遊助推、產業帶動的扶貧帶貧益貧模式,把貧困群眾牢牢鑲嵌在文化旅遊產業鏈上,為縣域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支撐。目前,乾縣已有15318戶54184人成功脫貧,張漢卿便是其中之一。
  • 非遺進校園 傳承傳統文化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楊湘桂)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在道縣祥霖鋪中學舉行。
  • 漳州:「非遺」進校園 傳遞匠心傳承文化
    薌城實驗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進校園是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近年來,伴隨「『非遺』進校園」的日益深入,「『非遺』進校園」活動也從形式多樣到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從而讓「『非遺』進校園」邁向一個理論與實際逐漸融合的新階段。不僅讓「非遺」保護工作越來越接地氣,更為關鍵的是,其廣泛的社會影響力以及在少年兒童中的認同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提升。漳州傳統文化像一粒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喚起孩子們對漳州「非遺」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 堅守文化初心,傳承文化根脈 ---張掖市舉行「戲曲進校園」暨非遺...
    堅守文化初心,傳承文化根脈 ---張掖市舉行「戲曲進校園」暨非遺(傳統戲曲) 傳承示範基地授牌儀式… 2020-12-01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非遺展示進校園,西安經開區「後浪」來啦
    如今,麵塑、臉譜、棕編等傳統工藝成功申遺,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非遺保護是長期的事業、系統的工程,不僅要堅持保護,更要在傳承中發展。1月4日,經開三小「傳承非遺文化之美,助力文明校園創建——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正式啟幕,多位民俗藝人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進行非遺展示交流。
  • 湖南湘潭:非遺進校園 文化有傳承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讓廣大青少年近距離接觸和感受其獨特魅力,成了一種重要形式。  在全省率先啟動「非遺進校園」活動  為了讓廣大的青少年有更多機會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2015年,湘潭在全省率先開展「非遺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文化遺產「活態保護」實現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