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青春版《牡丹亭》驚豔荷蘭
2019-09-21 15:47:18
|
| 字號:
A+|
A-人民網海牙9月20日電 (記者任彥)崑曲是中國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被譽為「百戲之祖」。它發源於元末明初的中國江蘇崑山,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600多年。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如何才能讓西方人領略到崑曲的獨特神韻?蘇州崑劇院19日晚在荷蘭海牙演出的《牡丹亭》針對這個問題所做的努力很有啟發意義。
《牡丹亭》是中國戲曲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講述了大家閨秀杜麗娘和書生柳夢梅超越生死的愛情故事。此次蘇州崑劇院演出的曲目是著名作家白先勇改編的青春版《牡丹亭》,該版本根據現代審美觀將五十五折的原本刪減成八折,凸顯崑曲抽象寫意、以簡馭繁的美學傳統,將傳世經典以青春靚麗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
柳夢梅與杜麗娘分別由國家一級演員、第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俞玖林和青年演員劉煜飾演。華麗婉轉的唱腔,顧盼生輝的眼神,即使不看舞臺兩側的中英文雙語字幕,現場觀眾也能深切感受到崑曲的細膩和雅致,被情真意切的演繹感染,不時報以熱烈的掌聲。
蘇州崑劇院院長蔡少華告訴人民網記者,青春版《牡丹亭》已經成為一部經典作品,曾先後赴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希臘等國家演出,所到之處均獲得高度讚譽。這部唯美的劇作超越語言的隔閡,讓東方典雅的戲曲藝術煥發出勃勃生機。自2004年首演以來,已上演過350多場。
此次演出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下半場。為了讓當地觀眾更直觀形象地理解劇情,理解經典唱詞所表現的情景交融,蘇州崑劇院與荷蘭一個現代舞團首度合作,共同演繹《牡丹亭》經典片段《遊園驚夢》。男女主人公輕歌曼舞,含蓄典雅,與此同時,一對男女舞蹈演員以極富張力的肢體語言表達愛情的纏綿悱惻,投影的運用使舞臺上人物的刻畫在視覺上變得更加細膩且更具衝擊力,大提琴的加入則增加了旋律的維度,使配樂更具感染力和穿透力。
演出結束時,全場起立,掌聲不息。「以前也看過《遊園驚夢》,但一直看不太懂,這次藉助於兩名舞蹈演員的同步『解讀』,我不僅對劇情有了更清楚的了解,而且對中國文化高雅含蓄的特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海牙一位老人麗雅·羅斯曼在演出結束後對人民網記者說,現代舞與崑曲混搭,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有助於西方觀眾體悟崑曲的意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視覺衝擊和全新的心靈感受。
「這次跨界合作是實驗性的,旨在突破固有的創作藩籬,創新文化傳播方式,通過中西兩種不同藝術形式的嫁接催生新的藝術之花,引發共鳴。」蔡少華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文化走出去,首先必須要有自信,與此同時通過合作共同提高。」
荷蘭舞團負責人許村松認為,崑曲是東方審美的標杆之一,它的表達是含蓄的,而現代舞是外放的,此次與蘇州崑劇院的合作使他重新找到自己藝術靈感的根,那就是尋求東西方藝術更多的審美結合。
此次演出由海牙中國文化中心主辦,得到荷蘭演出藝術基金支持。中國駐荷蘭大使徐宏、荷蘭王室成員、荷蘭政府官員、多國駐荷外交使節、國際組織代表以及當地華僑華人代表約700人觀看了演出。
責任編輯:徐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