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無疑是近年來權謀劇的巔峰之作,劇中精彩之處數不勝數,對於誰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各持己見。除了梅長蘇之外,有人說靜妃,有人說高湛,紀王爺也榜上有名,今天來分析梅長蘇救衛崢一案中,為什麼衛崢在陋巷中要讓紀王看到,而且必須是紀王。
紀王爺是梁帝的親弟弟,本是離皇權最近的人,能做到使梁帝心無芥蒂的親近實屬不易。紀王表面把自己藏於風月,看似懶散,實則大智若愚。
梅長蘇設計要救衛崢時,言豫津巧妙的把紀王帶到陋巷中,故意讓紀王看到了陋巷中行為舉止怪異的夏冬將一個重傷的犯人送上馬車。隨後,紀王在夏江指證靖王救走衛崢一案中,起到了逆轉乾坤的作用。
具體如下:
言豫津找到紀王,拿出一張通緝令,紀王看到通緝令上的人,回想起那日在陋巷中看到的犯人,聯想到近日懸鏡司所發生的種種,深覺此事必須告知梁帝。由此,事態的太平徹底偏向了靖王。
那麼,可見,紀王是梅長蘇謀劃此案中的重要一環,不能出錯。如果紀王沒有和豫津一起去陋巷找宮羽呢?又或者,即使紀王看到了那一幕也不告訴梁帝呢?畢竟梁帝生性多疑,又涉及兩個皇子的王權之爭,紀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呢?
答案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紀王是醉心於「風月之人」
宮羽作為京城中數一數二的頂級青樓中的頭牌(還有紅袖招和楊柳心,共三大頂級青樓),擅長音律,賣藝不賣身,逼格極高。這從何文新大鬧楊柳心能看出,老鴇跑到妙音坊去搬救兵,老鴇說:「宮羽姑娘一露面,那個紈絝子弟一定會高興得不得了」。於是,當豫津說宮羽姑娘約紀王見面時,紀王有點受寵若驚。這就說明,梅長蘇是算準了紀王一定會去陋巷。
2.紀王是性情中人。
譽王評價紀王:「紀王叔雖然不理朝事,只愛風花雪月,偎紅倚翠,但他的性情卻極是耿直,不好對付。」既是性情中人,見到不平之事,豈有不挺身而出之理?夏江和譽王在朝堂舌戰靖王,對於紀王來說,那是堂而皇之的構陷。此時,看到通緝令,肯定要站出來。於是,這麼一站便推動了案情的反轉。懸鏡司被查封,夏江和夏冬被關進天牢。
拋開此兩點,我認為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我們知道,蕭庭生實際上是紀王救下的。梅長蘇在九安山感謝紀王時,紀王說了一句話:「誰和誰又不是骨肉呢?」可見,紀王對梁帝殺太子和赤焰一案,是多有不滿的。為了不使太子一脈斷了香火,於是,冒著生命危險救下了太子的遺腹子庭生。想必其中也是多有波折,絕非易事。紀王對梁帝是了解的,赤焰一案中,夏江和謝玉撥弄是非,陷害忠良,紀王無力阻止,但救衛崢一案,紀王能出力就肯定不會袖手旁觀。
綜合以上,救衛崢一案中,梅長蘇把關鍵一寶壓到了紀王身上是勝券在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