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竹葉亭雜記》所記載的古法養金魚(下):金魚繁殖、越冬

2020-12-19 四眼觀天

朱球高頂珍珠

1、 子魚初生,以雞子煮熟,擰其黃於布上,擺於水中,子自知食之。

這是餵金魚魚苗的方法,剛剛孵化的小金魚用雞蛋黃喂,為了保證雞蛋黃均勻散布,要把雞蛋黃用布擰碎,在魚水裡輕輕擺動,讓小魚吃。但是另外一本明朝黃省曾寫的《種魚經》裡面說小魚苗如果餵了雞蛋黃,以後就喪失了生育能力,不知道靠譜不靠譜。

2、及三四分大,不能食大蟲,乃將蟲置細絹羅內,於水面篩之,有小蟲漏下者,與之食。至五六分大,則居然食蟲矣。

等到金魚稍微大一點,整團的紅蟲或者水蚤是吃不下的,得用小籮籮了小的餵食,但是現在方便多了,等到五六分大小就能正常進食了。

3、魚子出淨之後至能於水中遊行時,須輕將閘草提於他器內,以水投之。

這個是講金魚交配時要放閘草(金魚藻),讓魚卵附著上面,閘草布滿魚卵後,就要將閘草連水舀到專門的孵化池,防止金魚產後吞噬魚卵。過些日子再次追咬,再換上新草,直到排卵完畢。等到魚籽出淨後,將金魚仍取回原缸。

金魚藻

4、水定後,缸內有蟲如蝦而扁口如蜈蚣,最能齧小魚,宜揀淨,不然則盡為所害矣。

繁育池內不能有其他能危害魚卵的蝦、水蜈蚣等等,要經常觀察,務必保證安全。

5、魚子不可過曬,過曬則化。不曬亦不能出,故須樹陰,或覆以篩之,亦可。三日必出魚矣。

生出的魚籽,不能老是曬著,曬多了就化了,不曬還不行,這是個經驗標準。擱現在就是:用太陽光提溫,溫和天然,讓水溫保持在16℃(產卵的溫度比這個稍高,在18-20℃,所以要將閘草移盆)左右進行孵化,這是符合春秋的溫度,當氣溫發生猛烈變化時,要注意溫控。現在有溫度計了,就更方便了,溫度過高就要適當遮陰。三日出魚其實那個魚並未完全孵化,只是可以看見魚的雛形,以前放大鏡不普及,只是肉眼看見有魚的樣子了,但是魚還沒有破出卵膜。不同的品種孵化期不盡相同,在16℃的孵化條件下,草金是7天出魚,望天就要8天。溫度降低到14℃時,就會延遲一到兩天。

武漢貓獅

6、凡魚生子,總在穀雨前後。視其沿堤趕咬乃其候也,即將閘草縛小石墜於缸內,任其穿過,即有子粘草上,亟取出納別水缸內,若不取,恐為公魚所食。其趕畢一次後,隔十餘日一次,看其趕即須放草接子矣。

正常狀態下,金魚要在穀雨前後,也就是四月中旬左右,天氣的溫度會升到14℃以上,金魚開始發情。魚一般選三歲的魚,小了大了都不好。最佳產卵的溫度是18-20℃,有些金魚一到這個溫度就會自動產卵,不用催清。這個時候換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大量換水,導致水溫變化太大,影響金魚繁殖。到了秋天溫度合適,有的金魚也會產卵,這個就像《紅樓夢》裡面海棠花在秋天開是一個道理:應了和暖。

到了穀雨,公魚就開始追母魚,而且都是沿著池塘或瓦盆的沿追。看到這樣的情況,當老家兒的就趕快準備房子、票子、車子,準備辦婚事吧。金魚產卵都是自帶不乾膠的,落在哪裡就粘在哪裡,一定要準備閘草,如果落在缸底上,溫度不夠,再就是有髒東西,多數不能孵化,自己就爛掉了。古代都是用的金魚藻,放到水裡軟和,並且能散一大片,金魚在裡面鑽不傷魚,還能多粘魚卵。現在也有用棕毛,布條的,都不如用金魚草天然舒適。

閘草採來以後,一定要洗乾淨,現在不比以前了,以前也要洗,防止帶了一些害蟲,傳染了就一窩端了。現在還有各種有害物質、細菌。用之前,用5%的食鹽水消毒15分鐘,或用10毫克/千克的高錳酸鉀浸泡20分鐘才能用。如果用棕毛,直接用食鹽水煮一煮,洗乾淨再用。

閘草的根剪了去,在中下部捆成一紮一紮的,下面再拴上小石頭,沉水後能叫它散開,讓魚在裡面盡情滾床單就好了。

生了孩子,趕快抱走,交給嬤嬤撫養。否則公魚會吞魚籽。過個十來天,會再次追趕,這是要生二胎,趕快再放閘草,接孩子。

紫絨球

7、水近缸沿,則每被鴿子連魚飲去,故水不宜過深。

放魚籽的水缸,裡面的水不能加的太滿,否則鴿子會落在上面喝水,有些魚籽還沒有落上,就會被鴿子喝掉。水面要低於缸沿,讓鴿子低頭時喝不到為好。

看了著個就理解了

8、子初出如蟻不可見,伏於缸上或草上。出魚後三五日內不可亂動其水,恐有傷於尾也。

三天之後(其實這時候魚還沒有出膜),魚籽就陸續孵化,再等個三五天,魚才會破出卵膜,不斷擺動魚尾。這個時候不能大幅度攪動水體,恐怕傷害到幼魚。

9、冬收缸入向陽無油煙屋內,魚不食亦不生子,其水總不必換。俟春半時出屋換水。

冬天燕城寒冷,金魚是不能放在外面的,得收回屋子裡保暖。還得向陽的屋子,這個屋子裡還不能有做飯的,落了油煙在水裡,封住了水面,魚就缺氧掛了。

金魚在2℃以上的時候,還能吃食多少還得投食,1℃以下就不要餵了,餵了也白喂。所以水也不必像其他季節那樣換水,到了春二月,天氣暖和了,把缸搬出屋的時候再換就行了。

10、其屋冬亦須火,不使冰過凍而已。亦不宜太暖。

清朝燕城入冬甚寒,屋子裡也結冰的,所以養金魚,屋裡也得生火,生爐子還得防煙嗆著。但是溫度還不能太高,過了兩度,魚開始動喚,水質開始變壞,又是個麻煩,所以說「不使冰過凍而已,就是要控制這個2℃。

11、每歲於霜降收入,春分時出屋,然亦須看天時冷暖耳。出屋後,仍有數夜見冰,亦由是見天時也。

收放魚缸的節令大致在霜降和春分。但是也要看天時,今年霜降還暖和,就晚點收。當然按這個變化,還要看地界,河南、安徽這些地方,時間就又不一樣了,再往南去,怕是在戶外就過了冬了。

木海養魚

12、或雲魚不可曬,或雲魚必須曬,又雲可曬不曬。予見養魚者未嘗不曬,究不知何以為憑也。姑記此以待試。然予家魚每過曬則生水泡滿身,或予之缸新有火乎?俟得良法再記。

以前對於養魚也有些爭議,比如說魚缸要不要曬的事,有的說曬,有的說不要曬。作者覺得很奇怪,他見到養魚的都曬,但是自己家的金魚一曬就粘氣泡(俗話說的燙尾)。可能也是勤換魚的主兒。他又開始懷疑自己的魚缸不夠古,就琢磨著是不是應該狠下心花大價錢買個明朝的古官窯魚缸了。跟現在人的心情一樣啊。哈哈哈哈哈哈。

13、魚熱則浮,冷則沉。然春秋朝日每亦停水面曝陽,則非熱也。

作者自己琢磨,都說魚熱就會浮,冷就會沉。但是他家養的金魚都是早上涼的時候出來曬太陽,中午就回去睡午覺了,這個令他百思不得其解。

公母前分水不同

14、魚之雌雄最難辨,有雲脊刺長為雌,脊刺短為雄者。有雲前兩分水有疙疸粗硬澀手者為雄,否為雌者。又有雲前兩分水大者為雄,小者為雌者。又有雲盡後尾下分水雙者為雌,單為雄者。皆不足憑之論也。其雄雌動作氣質究有陰陽之分,近尾下腹大而垂者為雌,小而收者為雄;粗者為雌,細者為雄。此秘法也。其餘諸法皆愚人之論耳。

這個是分公母。古代自然科學還是在自發階段,沒有系統嚴謹的研究,市井流傳很多土辦法,有些真,有些不真。分公母是很重要的,因為要挑選親本進行繁殖。同一個種類,脊刺長的是雌魚,脊刺短的是雄魚(這個不知道真不真,蛋種和龍背是不行了,沒有脊刺)。

還有從分水分辨的,就是看胸鰭,公的有疙瘩拉手,母的沒有,這個就是我們說的追星,只有繁殖季節才有,繁殖季節過了就退了,現在還在用,追星在腮蓋上也有。

前分水的追星

腮蓋追星

說是胸鰭大的是公的,小的是母的,現在的說法:是公魚胸鰭長窄尖,母魚胸鰭寬而圓。大小之說不足取。

說下分水(腹鰭)雙是母,單是公。這個不足取。

作者對以上的分辨方式很鄙視,自己用小肚子分辨法,有小肚子的是母,沒有的是公。粗的是母,細的是公。這個現在也在用:公魚體瘦而長,母魚體短而粗,後腹部膨大。

與人類相反,金魚是公的凹進去,母的凸出來。

男左女右

母的凸出來

現在連人的男女都不好分了,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掏出來看看。所以現在一般都是直接看有沒有小唧唧:公魚的洩殖孔是小而狹長,與體表平或者內凹,母魚大而圓,呈梨形,梨尖朝魚頭方向,微微凸出體表。

15、諸體未備時,其種類亦不易識。惟視其色,黑為龍睛,青為文魚、蛋魚,極易辨也。

小魚苗的時候,沒有變色,沒有變形,不好分種類,只能看顏色,黑色為龍睛,青色是文魚和蛋魚,這樣就好分別了。現在種類多了,小編這個沒有一一見過,不知道是不是屬實。

16、缸底魚矢須用汲筒汲出。

要及時用汲筒把魚屎清理出來,防止汙染水質,汲筒是用竹子做的針管,下面有圖,你們看了一定會驚訝古人的巧思的,和針管的原理一樣,用粗細兩段竹子做成,下面鑿一小孔,可以吸水。

17、若水至晚太熱,緣曬甚也,須用生涼水添之。

水太熱超過28度就要及時兌水,生涼水和舊水的溫差在1-10℃,不能過涼。夏天時,上午九點就要遮陰,不能曬太久,不曬又不行,就是這麼麻煩。

18、魚生子若人不知,則粘於缸上,有落底者則自食之矣。若早見缸上有子,即換缸。不然,則可一日不餵蟲。伏秋間雖有子,亦不能甚長,不能出息也。

金魚生了籽,主人沒發覺,沒給閘草,落了缸,金魚就自己吃了。如果主人見了,就把魚換缸,如果不想要孵魚,今日就不必餵魚,讓它自己吃了,否則以後爛了,就把魚水弄壞了。

之前說過,秋天和暖,魚的性腺也能發育產卵,但是之後就冷了,魚籽不好孵化,孵了也難過冬,這個就看各個漁場的本事了。

清朝老汲筒

19、秋日不可過換水,天寒不可多下蟲,寒則魚不甚食。然秋中餵大魚,則來年子早而壯。

一般情況下,秋天氣溫一日比一日涼,水中的生物活性也低,自然界的秋水也乾淨了,要不然都說一雙瞳仁剪秋水,言其清澈爾。所以水換的不必太勤。溫度下降,金魚食慾也下降了,天冷少下蟲,低於1℃,就停止投食。但是兩三齡的大魚,食慾好,秋天還要投喂,保證它的營養,來年產子早而且魚苗也壯實。

20、魚子出後,水極清不必換,本水養之,魚乃不傷元氣。

魚籽孵化後,不要輕易換水,就用老水養著,魚不吃屈,貿然換水,小魚適應不了,就要折耗。

21、有養魚不換新水者,即換,亦於本缸內水撤舊添新。此法魚最弱,市語謂之水頭軟。若即從舊缸移入新水者,謂之水頭硬,雲此法所養之魚強壯。

有的養魚人不換新水,換也是在本缸裡把舊水擓走,加新水(我就是這麼幹的,哈哈哈哈),但是以前的人說這樣不好,這樣養出來的魚體質弱,行話叫「水頭軟」,如果是準備兩個缸,把魚直接挪到新缸裡,這樣養出的魚體質好,所以,以前的人養一缸魚都要備著兩個缸,來回倒換,叫水頭硬。這個和我們的日常操作不一樣(跟同一篇文章裡的方法還有矛盾處,是不是魚店老闆故意傳出假消息,讓你勤換魚也不一定,現在很多商家都在爭奪某百科,任意篡改,你搜錦鯉的養殖方法,都是某顛漁場的信息),小編我沒試驗過,我可不敢說這就是一準兒靈的事,以後有地方了,可以拿便宜金魚實驗一下。

肥厚油潤的鐵包金龍睛蝶尾

22、魚尾根札者難於過冬,綹尾者易養,此論最驗。

說是魚尾巴跟喪家犬一樣老是夾著的金魚,這樣的金魚不好過冬,應該是這樣的金魚先天稟賦不足,營養不夠,體質弱,會顯示出收縮的狀態,冬天不吃東西,沒有足夠的養分支持,就難於過冬的道理吧。平常體質就好,氣血旺盛,尾巴散開的,這樣的魚是好養的。這個是以寬尾龍睛而論。

23、冬入室時水不能曬,即用生水,次日移入,然須於院中見冰後入屋。驚蟄時即可出屋,若天寒亦可遲幾日。春分前後亦不必曬水。天寒井底暖,新水不冷,若曬則反冷矣。

金魚在霜降前後要入室,因為之後一冬天都不換水,頭一天要換上生水,不能曬太陽,怕太陽一曬,生了青苔,汙染水質,第二天就進屋子。

當然魚缸進屋子,不能早了,早了天氣和暖,水質還是要壞的,要頭一天,院子裡結了薄冰了,再移動不遲。

在驚蟄和春分之間(陽曆三月中旬,農曆二月前後,不上冰了)就能出屋子。以前燕城裡養金魚都用苦井水,井水是恆溫的,因為農曆二月間,華北地方還冷的,春分時打上的水不能曬,一曬反而涼了,直接加進魚缸就行了。但是現在養魚都用自來水,非曬不可的,拿個溫度計量一量就好了。

熊貓龍睛蝶尾

24、又法,養魚先要講究水之活,魚得長生矣。如居家吃水缸內投以食,魚其能經久存活者,以其每日去舊更新,非取水之故也。

這個又法,就是和前面介紹的不一樣,說是養魚要養的好就要勤換魚,哦不,勤換水。家裡的水缸裡以前都會放幾條魚,這些魚能活好久的,就是因為每天都換水的緣故。

蓋新水入缸三日必渾,三日後澄清,四日水性側立,方可下魚。

說是新水入缸三天就會渾,三天以後才會清,第四天才能放魚。好像是這樣的,新水放進去,不是清的,會發白,等待裡面的微生系統穩定了,就可以放魚了,一般是四天的時間。

下魚之後,春末猶寒,隔一日撤換新水一次。交夏之後,一日撤換一次。

換水的頻率是春天兩天一換,夏天一日一換,古法養魚有些累,幸好現在有過濾系統了,要不然水費都交不起。

撤換之法,先用倒流吸筒吸出缸底泥滓,添入新汲井水,不用甜水、河水。

換水前要把底部的髒東西吸出來,再加井水,不用甜水和河水(此法又不用河水了,寄生蟲問題那個時候也存在的)。

如盛五擔水之缸,每日撤換一擔,視缸之大小,以此類推。

每次更換五分之一就可以了,這個參考數據比較有用。

有魚之水,七日必渾。渾則當移魚他缸,刷淨原缸,全換新水,曬過三四日之水再入魚。入魚之後照舊撤換。

一旦忘記及時更換魚水,水質惡化,就不能按照五分之一的方法換水了,要挪魚。把舊缸刷洗乾淨,怕裡面的有害藻類繁殖,換新水,等第四天再放魚。

一交秋令,水自澄清,無俟添換矣。

秋水自清,就不必勤換水了。

頜泡玉兔

25、缸內不放閘草,一恐魚蟲藏匿致魚不得食,二恐草爛水臭以致魚生蝨蟻之患。

平時養魚的缸裡不放水草,放了水草,一方面,魚蟲會藏在草間,金魚吃不到,之後就腐壞汙染水質了。現在的魚缸,投餵活食也是儘量讓魚缸裡別擺些囉嗦,讓金魚家徒四壁就可以了。要是裡面又是底沙,又是水草,又是假山,儘量不要投餵活食,用上浮式飼料就可以;另外,水草也有壽命,會腐爛,令水跌酸,夾著草金養的話,可以把水草吃一些,不至於爛,但是不能養多了,多了就啃光了。還有在外面撈的水草上還會有金魚天敵的卵,寄生蟲,就索性不放了。我的水草是自己缸裡養的,加了水草燈,魚草瘋長,撈一點放進魚缸裡,燈一打,紅魚綠草青石極好看的,放一條極小的草金,吃一些水草,大了就換走,要不然長的水草不夠它啃的。

26、穀雨前後便可餵蟲。一交九月節,魚自不食矣。

穀雨前後氣溫升了,有了蟲了就可以餵蟲,外面的來的蟲一定要清洗乾淨,否則不如不喂,之後小編會介紹金魚餵養的菜單,現在金魚吃的東西可多了,不用天天琢磨撈蟲。

27、至魚無故浮水面,口出水上空吸吐泡者,乃是受熱之故,速添新汲涼水以解之。若魚沉缸底懶動,是受寒之故,速撈入淺水內曬之。

魚也知道冷熱,熱了上浮,冷了沉底,要用兌涼水和曬盆的方法調節。現在都有溫控系統了,格外方便。

28、魚或歪倒浮遊,或如死水中,及動之腮仍能張翕,急取出以鹽擦之,另盆養之,猶可得活。俟其涎沫吐淨,方可置原缸內。

這個在上篇介紹過,中暑、感冒都可以這樣,趕快用鹽擦一下(做成鹹魚,等待翻身,哈哈哈哈哈哈),另換盆養著,等著它嘔吐出卡在喉嚨裡額老痰就好了(這個說的有點玄乎,我沒見過金魚吐黑色涎沫的),可以放會原來的缸裡。以前沒有很多魚藥,大鹽就是萬能魚藥。

29、冬魚出房不可太早。於清明前後,置於向陽之處,用木板蓋覆。天若和暖,一日撤板一塊,漸次撤去。若驟然不蓋,夜間寒霜侵入,魚必受傷。

這裡有另外的看法,之前說是驚蟄到春分出缸,這裡還要再晚半個月,都成。到了清明,還得放在向陽的地方,上面用多條木板蓋著,每天撤去一塊,擔心驟然變化,魚受不了,這是謹小慎微的做法。

魚蟲

30、夏月伏暑之時,必當半遮半露,不可使魚受熱毒。

夏天的時候要遮陽,這裡是要遮一半,之前的方式是九點鐘的時候,用帘子苫上,也算是半遮陰。防止水溫過高,引起金魚中暑。

31、雨水性沉,日色蒸曬,必致發變。著雨後,一俟晴明,即用倒流吸桶撤淨缸底雨水,則無害矣。若降雨之先將缸添滿,或缸有水孔,隨落隨流,雨水不能到底,則不必撤之矣。

說是雨水是不利於養金魚的,現在看來,雨水是偏酸性的,落入魚缸會引起魚水跌酸,引發魚病。但是古人觀察到,雨水的密度要比魚水大,下雨後,只要不攪動,養魚水就會在雨水上面,用吸管把水缸下面的水抽走就沒事了。或者下雨前,把魚缸的水加滿,雨水不易混進魚缸水,也沒有關係。再就是在水缸旁邊一定高度開眼,就像洗手間的洗手盆邊的眼一樣,到了一定高度就流到外面去了,雨水不會和養魚水混合,也沒有關係,就不必換水了。

32、冬月蓄魚之法,不須餵蟲,亦不必曬水。添撤只要視水有渾色,便取新水換之。以純陽之性在地下,井水性暖故也。置放處不可令缸底實貼坑上,須用矮架託之。亦不可過暖,即水面有薄冰亦無妨。缸口用紙封之,不致於落灰塵,更省遮蓋也。

這是說冬天保存金魚的辦法:氣溫降到1℃以下,就不必餵食,也不用曬水,水混了就要換新水,因為冬天難保溫度沒有一丟丟波動,以前有沒有恆溫設備。

因為屋裡土地的溫度有可能要高於1℃,魚缸不能貼地放,防止溫度波動,要用架子託起來。只要別太結了冰老厚,稍微有點冰不礙事的。水缸口可以乾脆用紙封了,這樣透氣又不落灰。

33、餵魚之法。須將撈來紅蟲用清水漂淨,否則蟲之臭水入缸,淨水為之敗壞矣。餵魚蟲不拘時候,日不可留餘蟲也,夜恐蟲浮水面,魚不得受甘露之益。若一時不得魚蟲,或用雞鴨血和白面曬乾為細蟲餵之,或用曬乾魚蟲及淡金鉤蝦米為末飼之,皆可。

外來的紅蟲要漂洗,這個之前說過的,睡覺前要清理魚缸,不可留蟲在缸裡過夜。以前得不著魚蟲的地方,可以用雞鴨的血拌了白面,攤開晾乾,再切細了餵魚,或者把魚蟲曬乾、甜曬(不加鹽)的小金鉤蝦米也行,現在魚食的品種多了去了,活的幹的在花鳥市場上四季都有供應。

清朝延禧宮裡也養過不少金魚,圖為端康皇貴太妃他他拉氏在觀賞木海裡的金魚

34、分魚秧之法。先用洗淨揉軟棕片一塊,擇閘草四、五束,去根,以繩線縛之,擊以石塊,墜草於其水中間,不可散放。

這個是講的金魚的繁殖,原文寫的比較離散,為了尊重原貌,我們也是按著原文的順序來介紹的,諸位真是有心,就列印出來,自己慢慢研究哈。

這裡講接魚籽的辦法,除了閘草還要攙著一片揉軟和了的棕片,猜度這樣做是因為閘草畢竟是一條一條的,雖然一把比較密實,但是還是有漏下的魚籽,棕片是網狀的,可以最大限度的收集魚籽,增加產出。把棕片和四五紮去根的閘草捆起來,下面墜上石頭,令其直立,不要一把抓。古代還是讓金魚自然發情產卵,現在都直接下手擠了,不知道兩種效果比較如何。

後看牝魚跳躍急烈有欲擺子之勢,即取放水淺缸內。

如果看到母魚活動頻繁,不斷跳躍,恐怕就是快生了,趕快送到產房,產卵的缸不能太深了。

入公魚二尾,恐一公魚追趕不力。

金魚是體外受靖的,所以下籽之時才是入洞房的時候。像這種自然繁殖的方式,要下兩條公魚,怕一條不給力,另外一個算備胎,如果兩條都給力,好吧,反正那麼多魚籽了,誰逮著算誰的孩子。

俟母魚沉底懶於遊泳,便是已擺子之候,即將公魚取出,遲恐為其吞食魚子。

看見母魚不再活躍了,慢慢沉下水底,這是此次產卵結束。趕快把公魚撈走,要不然它覺得自己開房開的有點虛,會把魚籽當補品吃掉的。母魚也要另外養起來,好好伺候,準備十天以後再次產卵,一般一條母魚可以產兩到三次,多的可以產四到六次,間隔時間一般在十天左右,體質差的,會拖延時間,一定要好好觀察,及時讓母魚產卵,否則卵下不來,會脹死母魚(一定是吃了極樂合歡散),檢查屁屁有沒有受傷,如果受傷了,還要塗一點藥膏,過幾天還要用的。還要餵它好吃的,人參燉雞就算了,新鮮的小蟲子還是要的。

熒鱗蝶尾

缸須置向陽之處,切忌雨水。

孵化的魚缸要放在向陽溫暖的地方,這個時候天氣容易變動,一早一晚還是挺涼的。不要落進雨水去,下雨的時候還是苫上吧。

聽其自變,不過七八日便能生動如螞蟻蠅蛆之狀,生長最速。

前面我們介紹過,七八日總是要的,溫度低的話時間還要長。

俟其化成魚秧,先以小米糊晾冷,用竹片挑掛草上,任其尋食,並用粗夏布口袋盛蟲入水中,任其吞啄,即透出小白蟲。

魚苗長得很快,孵化出來出來的小魚,沒多久就開始找食吃了,但是現在太小了,大的吃不了,用小米熬成糊糊,放涼了就會呈凍狀,用竹片挑散了放在閘草上,讓它們自己吃。這是澱粉類食物,還要補充蛋白類食物,用粗夏布盛了蟲子,能鑽出去的(幼小的紅蟲是白色的),它們就能吃,大的就濾出來餵別的魚,這樣省了打掃。

三四日後,雖能趕食散蟲,亦須先擇白色小蟲飼之。即可食紅大蟲時,亦不可餵之過飽,恐嫩魚腹脹致斃也。沙蟲之極小者名曰麵食,白色,在水皮上如面之浮,不能分其粒數。初生小魚食之甚佳,且易長而堅壯。

孵出來三四日,就能吃小的紅蟲,就是再大一點,也不能餵多了,怕撐壞了。還有一種極小的沙蟲,白色,以前的人叫麵食,因為撒到水上就好像面灑在水面上一樣,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沒有見過。說是這個餵魚苗最好。

紅頂黑珍珠

35、分缸法:

小魚長至半寸許,即宜分缸,每缸不過百頭。

小魚苗長大到1.6-1.7cm的時候,就要分缸,一缸裡不能超過一百隻。

至寸餘,則每缸三十足矣。

長到3-4cm的時候再分缸,一缸裡只能放30隻

多則擠熱而死,竟至一頭不留。

要是不分缸,就給你顏色看,團滅!因為水質會迅速惡化。

漸長漸分,至二寸餘大,則一缸四、五、六對。

到6-7cm時,一缸裡只留8-12條。

至三寸,則一缸不過四頭、六頭而已。

到了10cm時只留4-6條。

然養缸如此,若庭院賞玩,則一缸一對,至多二對,始足以盡其遊泳之趣,而觀者亦可心靜神逸也。

以上的數據的缸差不多就是70-80cm的口徑,40cm高的魚缸,都是古法養魚最大安全限量,不能再多了。

但是如果平時養著玩的,就要更少一些,一缸一對剛剛好,多了就顯得喧鬧,不入景入畫了。

玉印皇冠

36、魚不可亂養,必須分隔清楚。

這是講的魚要隔離養殖,防止串種變色。

如黑龍睛不可見紅魚,見則易變。

翠魚尤須分避黑、白、紅三色串觖。花魚亦然。

紅魚見各色魚則亦串花矣。蛋魚、紋魚、龍睛尤不可同缸。

各色分缸,各種異地,亦令人觀玩有致。

37、子出魚後,夜夜須將缸蓋起,次日日出後開之。否則每至凍死,一缸為之一空。

小魚苗嬌貴,早晚溫差過大,露天養殖要注意保溫,晚上要及時把魚缸蓋好,明天早上打開。否則團滅。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硃砂水泡

相關焦點

  • 一部介紹清代福建金魚的古籍:《盆魚》
    這裡講為什麼福建人稱金魚為盆魚。清代時福建養金魚的人家的規模不是很大,主要集中在福州南臺島的銀湘浦(屬於倉山區。另外鼓樓區也很多),規模有數十家人在養殖。現在這個地方還有,只是都改造了,是銀湘浦新村了。
  • 乾隆皇帝最喜歡的金魚品種:虎頭金魚
    我們之前在文種金魚的品種介紹中,分別給您講了獅子頭、高頭、琉金、珍珠和絨球金魚。從今天開始,我們說蛋種金魚,這次首先給您介紹一下,中國蛋種金魚最具代表性的品種——虎頭金魚。虎頭金魚是蛋種金魚的代表品種虎頭金魚最早出現於清朝末期,晚清《竹葉亭雜記》中記載:「蛋魚有一種頭上生肉,指餘厚致二
  • 「魚把式」講究真不少 中山公園名貴金魚來自「金魚徐」
    而且,名貴的金魚飼養起來也不容易,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舊北京的官宦人家,常僱有專門的魚把式來伺候金魚。清代的「養魚經」在清代學者姚元之(1776—1852)的《竹葉亭雜記》中,抄錄著近四千字的《養魚之法》。
  • 擁有「鴻運當頭」美好寓意的蛋種金魚:鵝頭紅金魚
    上次給您介紹了虎頭金魚,今天我來說說另外一種蛋種金魚:鵝頭紅。鵝頭紅同王字虎頭一樣是宮廷金魚,也叫宮鵝,不光是蛋種金魚的代表品種,甚至可以說是中國金魚的代表品種。鵝頭紅也叫宮鵝,是中國金魚的代表品種鵝頭紅金魚是蛋種金魚中極為珍貴的品種,最早出現於清朝晚期。
  • 金魚的繁殖與飼養
    金魚的繁殖季節南方為3~4月,北方為4月底至6月底。金魚一年即可成熟產卵,如果飼養管理得好,冬季水溫提高,金魚可以提前產卵繁殖。金魚也可多次產卵,約隔1~2周產1次,可產2~3次。金魚的雌雄識別金魚的雌雄在繁殖季節很易區別,雄魚的鰓蓋和胸鰭的第一根鰭條上有許多白色小突起,即星(圖1-31)追星的出現表示雄魚的生殖腺已經成熟,雌魚腹部膨大,比較鬆軟。2怎樣挑選親魚金魚1齡魚即可繁殖產卵,但2~4齡魚繁殖效果最好,其產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較高。雌雄魚配比為1:3至1:1都可。
  • 金魚繁殖,如何進行自然繁殖
    導語:金魚繁殖,如何進行自然繁殖所謂金魚自然繁殖,是指在一個大缸或不小的池子(最好大於1米2)裡,讓金魚自行繁殖出小金魚,其間並不進行任何人工幹預,故又叫生態繁殖,只在最後覺得新一代金魚太多或太大,即覺得缸池太擁擠時,才把新一代金魚撈走一部分。
  • 開缸、餵食和換水,說說古人古法飼養金魚必做的那些事兒
    古法飼養金魚中有很多經驗值得我們借鑑一、開缸清代《金魚圖譜》中提到:「凡新缸未蓄水時,擦以生芋,則注水後便生苔而水活清代《蟲魚雅集》中提到:「新盆亦須用水泡曬過三伏,使生青苔方可用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古人飼養金魚採用的陶質瓦盆,需要是老的瓦盆,新的瓦盆是不能直接飼養金魚的。新的瓦盆在裝水前,需要用生芋頭擦抹瓦盆內壁,晾乾後裝滿水泡盆,然後在陽光下曬,直到魚盆內壁掛苔,之後才能放入金魚。
  • 金魚家族-龍睛金魚
    龍睛是金魚的代表品種,是很多人兒時的美好回憶,在藝術作品中,龍睛金魚常被作為創作的題材。龍睛是以凸出於眶外的眼球作為主要變異特徵的一類金魚品種,由於其突出的眼睛與傳說中的龍很相似,因而冠名「龍睛」。體型特徵一般而言,龍睛體型短粗,有背鰭,四開大尾鰭,頭平而寬。
  • 金魚:為什麼將金魚分為五大品種,魚友您知道多少
    草種金魚又可分為金鯽魚、紅白花草金魚和草金魚,其中金鯽魚最為古老,全身橙紅色。相比其他種類的金魚來說,草種金魚與鯽魚最為類似,因此健壯、活潑,容易飼養。飼養難度:金魚裡面最易飼養的,新手可以練手。龍種金魚不僅在我國歷史悠久,而且經常見於古典畫作當中。在清代,龍睛曾被作為貢品,選為為宮廷金魚。清代雜家姚元之《竹葉亭雜記》中記錄著這樣一句話「龍睛魚,此種黑如墨,至尺餘不變者為上,謂墨龍睛。又有純白、純紅、純翠者,有大片紅花者,細碎紅點者,虎皮者,紅白翠黑雜花者,變幻多種,不能細述。」可見,龍種金魚在當時已經繁衍出了很多品系。
  • 鶴頂紅金魚怎麼繁殖 鶴頂紅金魚的人工繁殖
    鶴頂紅金魚繁殖,在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最容易讓大家忽略的就是它們的繁殖,其實任何的觀賞魚繁殖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水溫、飼養環境、食物對它們都十分的重要。下面就讓愛寵網的小編來詳細介紹下鶴頂紅金魚的繁殖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金魚繁殖過程小結
    本次是今年第二次繁殖金魚了。大多數漁場的繁殖在這個時候基本也該到了收尾階段,有的漁場已經開始了金魚的一篩,而我的小魚出生剛十天。第一次繁殖金魚是被動繁殖,養金魚這些年,從來沒想過繁殖的事情,主要是沒有時間管理。不想害了這些小生命,所以大多數時間都是任由未受精的卵被底濾抽走。
  • 老北京四合院少不了三樣「標配」,養金魚的「魚把式」講究真不少
    而且,名貴的金魚飼養起來也不容易,需要有專業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舊北京的官宦人家,常僱有專門的魚把式來伺候金魚。清代的「養魚經」在清代學者姚元之(1776—1852)的《竹葉亭雜記》中,抄錄著近四千字的《養魚之法》。這四千字來自一位對養金魚頗有研究的武官,他名叫寶奎,字五峰,號文垣,官拜負責統領鑾儀衛或旗手衛的冠軍使。
  • 繁殖季節,金魚產卵壞水,金魚一年可以產幾次卵?
    金魚每年的第一次繁殖是在春季。這一時期的產卵次數因品種、年齡、體質和氣候等因素略有不同。每隻成熟的雌性金魚可以產卵2-3次,多的可達4-6次。通常,產卵間隔約為10天。如果母魚體質較弱,則間隔時間會較長。條件較好的金魚養殖場,還可以在秋季進行第二階段的繁殖。
  • 家庭飼養金魚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繁殖魚苗,這樣就不用再買金魚了
    在這裡用文字敘述養金魚過程中自己的心得經驗,當然也有朋友會有比我更好的方式,歡迎關注留言討論。今天討論一下家庭飼養金魚如何進行繁殖。當下正是春暖花開,溫度逐漸回升的季節。這時也是我們家中魚缸中的金魚開始繁殖的季節,你準備好了嗎?
  • 中國最名貴的金魚-娃娃金魚!
    關注「中國金魚」,查看更多經驗分享,實用技能...如何養水、金魚餵食、魚病防治、奇聞軼事、開缸建池、經驗分享、國粹經典、精彩資訊、金魚家族、魚友美文據稱,曾有一對在香港參展的朱頂紫羅袍(全長15釐米左右,三年魚1)標價競高達60萬港元,成為中國最貴的金魚,也是世界上最昂貴的金魚。
  • 盆栽金魚吊蘭繁殖方法與養護管理技術要點
    一、繁殖方法1、扦插繁殖①扦插時間:金魚吊蘭扦插時間可以全年進行,但是扦插時間,以金魚吊蘭花落後進行扦插較合適。②扦插土壤:金魚吊蘭扦插的土壤建議選擇河沙或蛭石,當然也可以用田園土作為扦插基質,只要土壤透氣、排水良好即可。
  • 牛人分享:超詳細的金魚繁殖經驗及注意事項
    當魚友們把魚養的得心應手時,繁殖魚是否會成為你下一個挑戰的目標呢?松仔相信,有相當一部魚友是這樣的,在更大挑戰中尋找更大的樂趣,養魚也不外乎如此啊!接下來是給金魚主們的福利,養金魚而且想要繁殖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嘍!金魚作為咱們國家的國粹,可謂歷史悠久。
  • 寵物金魚講解,金魚的起源和進化
    金魚的起源和進化金魚是由野生紅鯽和黃鯽(golden鯽魚)經過長期人工繁殖進化而來的,這一點已被眾多科研人員和專家所證實。野生鯽魚分布在我國大多數淡水水域。史料記載的最早的紅黃金魚出現在南北朝時期的廬山地區,成為當時的珍品。此時佛教已由印度傳人中國,佛教講究「放生」,一般在寺廟中放養金魚。這種紅黃色的金鯽魚,一方面帶有新奇的美感,另一方面帶有某種神秘的色彩,人們捕到後將其放養在寺廟前鑿成的放生池中,民間尚未有人飼養。
  • 品種多達300多的金魚,祖先竟然是中國野生鯽魚!淺談金魚的起源
    中國金魚飼養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晉朝。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觀賞魚類,金魚從野生鯽魚發展到今天,已經擁有18個大品系的300多個品種。今天我就根據古籍史料的記載,談談金魚的起源。南北朝時期祖衝之在《述異記》中這樣記載:「晉桓衝遊廬山,見湖中有赤鱗魚。」「赤鱗魚」也就是紅色魚,很有可能就是紅黃色的金鯽魚。除此「赤鱗魚」的記載之外,另外還有潛說有在《鹹淳臨安志》中,有「金魚池,在開化寺後山澗水底,有金銀魚。」的記載;祝穆在《方輿勝覽》中有「嘉興府,陸瑁池,唐刺史丁延贊得金鯽魚於此,即今之西湖」的記載。
  • 上海水族展上的參賽金魚
    金魚具有群聚的習性,進行群養有利於金魚的生長發育,但放養密度不能過大。密度如果過大,魚體的活動受到限制,水溶氧消耗量大,水質也會迅速汙染變質,輕則會阻礙魚體發育,重則使金魚窒息死亡。金魚餵食數量方面,以脫水魚蟲計算,對當年生的金魚,每尾每天餵給魚蟲量,相當於其頭部體積;二齡魚的餵食量,相當於其頭部體積的二分之一;三齡魚則相當於其頭部體積的三分之一。如果投餵其它餌料,則應觀察金魚的食慾和消化吸收狀況,來確定投餌量。金魚的饑飽和消化吸收狀況,可從魚糞的顏色上進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