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濟海
爭說張姓「祖根」的專家雜家們,往往預設傳統祖源定說有問題,再打著「尋求真相」的旗號玩戲法。結果真作假時假似真,越扯越亂擰不清。
1、祖根一詞的本義、歧義及其真相
「祖根」一詞不見於典,首現於上世紀中後期,是某寫手的即興臨拼,類似網絡新詞。其本義,是指某人之前三幾代先祖住的地方。人們對姓氏始祖地很少提及,也很難講清楚,日常說到祖根,自然是指三五代最多幾十代先祖的居住地。
祖根這新詞產生歧義並流行開來,與濮陽的賣力吹噓大有關係。
當年濮陽營造張姓「祖根」,自己沒名氣沒底氣,就找了「一流權威大師」站臺造勢。而那「流威師」為了口號喊得新奇威風,就拉來新詞「祖根」任性曲解,霸道地聲稱「祖根只能是一個」(引者註:果然是大師,一說話就帶點語病),意欲取代張姓傳統祖源理念。
然而,「流威師」到底無法顛覆世間詞法與天道。祖根,不過是籍貫、祖籍等書面語的通俗方言表達,與祖源一詞相差天遠地遠。尤其「根」這漢字,定義清晰,人人明白:世間凡根必成簇叢,決無單支獨根——誰曾見過「只能是一『個』」的什麼樹根花草根?
於是,麻煩來了。
說是張姓祖根卻又聲稱獨一無二,這就既違常道更悖常識。鋪天蓋地海內外宣揚了許多年月,自然就鬧成了大笑話。2018年夏,筆者撰文還原了「祖根」一詞的本義本相,還原了「既然張姓遍天下,必然祖根布全球」的客觀真相(詳見拙文《祖根,到底是個啥東東》)。可憐的濮陽,戴個「祖根」大帽子,本想自誇天下獨一,卻自曝為泛泛叢根之一,妥妥的適得其反,搬塊大石自砸腳。這玩法,夠殘酷。知錯能改,就是好同學。最近濮陽悄悄把「祖根」換成了「起源」之類字眼,足見「祖根」帽子實為帽子禍根。只是那滑稽帽子滿世界著力吹噓了好多年,哪能說丟就丟呢?即使你想扔掉,公眾的老印象怎麼消得去?
於是,麻煩沒走。
另外,祖根、祖源,長得有點象。「流威師」們尚且迷糊著,普通受眾更不免打混。這是另類現實真相,有待慢慢擰清。
2、祖源地、祖源文化及其真相
事物發展的原點,人們通常稱之為「源」。如物種起源、思想淵源、理論來源、江河源頭等等,大家耳熟能詳。而姓氏起源地點,通常叫做起源地、發源地、祖源地,宗支起始點通常稱發祥地。如果都拿個「根」字取代「源」,勢必笑死人。
對于姓氏起源,起碼得釐清四個W問號,包括得姓時間、地點、始祖何人、得姓何由,不只是找個什麼地點。一些古老姓氏對這些問題早有定說,通常概稱為祖源文化。
張姓遠古起源時,還沒有文字,其事其景只靠家族世代口耳相傳。到文字出現,一些張姓先賢才著手甄別採錄祖傳信息。但事隔兩千多年後的追記自是各有出入,於是持續索考訂正。歷經漫長史程,總覽無數史傳與眾望,一代代先賢艱苦淘瀝熔煉,到漢唐之際,逐步形成「黃帝賜姓、因功得姓、始祖揮公、源出清河」等祖源共識。此後廣為書刻庭訓,世代傳承。其文辭雖小有出入,而核心內涵始終明確如一,闔族共秉,舉世公認。
張姓祖源文化真相,歷來就這麼明擺著,哪還用得著什麼考證、尋找!?
就憑你區區一頭兩手幾天活,竟想超越推翻張家幾十代無數先賢的集體接力索考熔煉?你到底是神仙還是神經?!
祖源文化是姓氏文化的核心,姓氏尊嚴的基礎,族群團結的引力,族人發奮的動力。因功得姓、帝胄聖裔、天下貴姓、源出旺地等精神理念,激勵族親團結髮奮,吸引各方共襄與成,由此張姓四五千年來始終天下一家,氏無別稱,人才濟濟,業道欣欣,未為大國皇族而人戶最眾,堪為姓氏楷模。
飽經歲月洗禮、風雨考驗的張姓祖源文化遺產,來之不易,極其珍貴。今人除了誠心敬畏,悉心呵護,用心傳承,哪容得別人說三道四?
然而,有人偏偏瞄準張姓核心文化遺產動手腳,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實施系統性顛覆破壞,打著史考、認定等幌子,把黃帝賜姓偷換為什麼帝孫賜姓,把因功得姓偷換為因職得姓,把清河偷換成什麼濁水,把揮公助黃帝戰蚩尤建功偷換為隨徵共工,各種惡搞,肆無忌憚,進而聲稱「清河是流不是源,是枝不是根」,張氏「祭祖去清河,認錯祖墳上錯香」……如此全面顛覆我祖源文化,羞辱歷代先祖,欺矇後輩子孫,動搖巨族根本,侵害姓氏尊嚴,其行驚世駭俗,其害空前絕後。天下張氏,人人都在身受侵害。
欲亡其國,先亡其史;欲毀其族,先毀其文。破壞張姓祖源文化,勢必從根本上動搖華夏張姓生存發展的基石,並累及國家民族大局,決不可小看。
20200831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