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起源地「濮陽說」之辯​論

2020-08-18 張氏出清河

來源:張氏宗親正能量網絡

對於張姓的起源地或祖居地,近來也有一些學者和研究者撰文主張「濮陽說」,如河南大學叫獸朱紹侯禍害所著《張姓祖根在濮陽》、河南濮陽造假的張姓研究會張煥書所著《張姓淵源與播遷》等。但綜觀各文,對於張姓始祖揮公及其子孫的居住地,或張姓祖根在濮陽之說,也沒有找出有確切文獻記載的依據,所做結論也只是一種推論。其主要推論大體有兩點:

其一是說,揮公作為黃帝之孫,其父玄囂即青陽氏,降居江水(趙福壽考證,「江水」應為「泜水」之誤),封邑青陽。玄囂封邑青陽才是揮生長生活的地方。青陽即清水之陽,而古清河就流經濮陽,並指出今濮陽附近還有名為清河頭的村莊,有被村民稱為北清河、南清河的地方。早前沒有的小地名,其實就是近代搞上去的,這樣好誤導。所以,張姓始祖揮公就生長活動在今濮陽地區。這一推論可簡單概括為「青陽即濮陽」。

其二是說,黃帝之孫、昌意之子顓頊帝,曾以古濮陽為帝都,作為臣子或顓頊堂兄弟的揮,也應在帝丘即古濮陽「上班工作」輔佐顓頊。所以說,揮公「上班」的地方,應是揮公居住地或封邑。

但是,仔細推敲支撐「濮陽說」的上述兩點推論,似乎覺得還有許多難以成立的疑點。

關於第一點推論,即「青陽即濮陽」之說,這一推論似覺得難以成立。史書記載,古時確有名為「清水」的水系,發源於河南北部的修武,流經濮陽。但此水系自廣宗縣東或今河北威縣以下起始稱「清河」,經過清河而入海。而在古書中,記載某人的籍域時,似多以郡或國的名稱記之,最低也以縣名記之,很少以村、鄉的名字來記載。在整個一兩千裡的清水流域內,大概設置過青(古時青、清通用)陽縣、清河郡、清河國的,只有現在河北清河一帶。如果「青陽即濮陽」,一些史書上何不直接記載「濮陽」(帝丘),而記「青陽」呢?不要忽視,「濮陽」得名也是因其地域處於濮水之陽才得名的。所以說,「青陽即濮陽」的推論難以成立。

關於第二點推論,即「顓頊帝都即揮公『上班』的地方,就是揮公居住地或封邑」。這一推論似覺也很牽強。這一推論是以揮為黃帝之孫、顓頊之堂兄弟和臣子為前提的。但這一前提,現在也無定論。對於揮為黃帝之子或孫,史書上有兩種記載,但現在多傾向揮為黃帝之子,即使揮為黃帝之孫、輔佐顓頊的臣子,其「上班」的地方與其居住地或封邑,也不應是一回事,比如建國後毛主席在北京上班,我們不能說毛主席就是北京人,而仍會說是湖南湘潭人。況且,那時所謂的「上班」,大概也絕不可能用現在每天坐班八小時的上班來類比。再則,揮公及子孫的居住地也不可能僅在顓頊帝都,這可從黃帝一生的行蹤得到參證。黃帝一生的活動範圍是很大的。軒轅黃帝生於壽丘,少時曾建都於現在的河南新鄭,後又在涿鹿之野與蚩尤大戰並勝之。隨又遷都於涿鹿,後葬於橋山即現在的陝西黃陵縣。作為黃帝之子或孫的揮公,或如有的專家所說的,揮也許是黃帝部落聯盟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跟隨黃帝參與徵戰是很有可能的。因發明弓矢,徵戰有功,封國於青陽,也是順理成章的。所以,揮公不可能只在作為顓頊帝都的帝丘「上班」,揮公及子孫的居住地或封邑也不可能就在顓頊帝都及附近。

這樣看來,依據以上兩點推論得出的「張姓祖根在濮陽」的說法,就很難成立了。

古代清河(青陽)漢朝改為清河郡,濮陽自古都不是屬於清河郡所管屬範圍的啦!

清河郡範圍包括,整個河北清河,威縣,山東武城,平原,臨清,高唐各一部分!

宋代「濮州鄄城」中的「濮州」是山東菏澤,而不是河南濮陽;河南濮陽在宋代叫做「澶州」。文中明確告知大家「濮陽吾祖之所自出,其族之別與留於鄄城者」,河南濮陽張姓是山東鄄城張姓的支脈。

濮陽在所有的歷史記載中都找不到作為張姓祖根地的依據,又怎麼敢胡說為張姓祖根呢?清河就不一樣,張氏祖源為清河在所有的歷史記載傳承中都有所記載,如譜牒、文獻、路史、神龕、歷史地圖等等。都有清河可見,說張氏祖源為清河才是對的。

真實的就是真實的,濮陽稱為張姓祖根是無稽之談。

相關焦點

  • 張姓起源與河南濮陽關係之我見
    在那以後,又先後撰寫了「張姓源於濮陽考」(1996)、「濮陽張氏家族考」(1995)、「張姓起源與郡望之爭的歷史思考」(2016)等文章,以及主編《何高郭張:中國大姓尋根與取名》(1999)等書,其中大都涉及張姓起源與濮陽的關係問題。
  • 中華張姓假祖根地釋惑答疑系列之(十一)
    來源:張氏正能量網絡傳播關於張姓郡望,著名姓氏學家謝鈞祥先生在其《張zhang創製長弓得來的姓》一文講:「張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支脈眾多,在全國許多地方發展成名門望族。北宋時的《廣韻》說張氏出 清河、南陽、吳郡、安定、敦煌、武威、範陽、犍為、沛國、梁國、中山、汲郡、河內、高平十四望。
  • 源於流——濮陽於張氏清河在張姓文化史上的關係譾論
    源與流——濮陽與清河在張姓文化史上的關係譾論原創 李立新 張姓祖根 2018-01-18源與流——濮陽與清河在張姓文化史上的關係譾論在尋根熱持續不斷的當下,各地對于姓氏祖根地之爭亦愈來愈熱烈,其中有一種情況是把姓氏郡望地和祖根地相混淆,片面誇大郡望地的地位,把郡望地說成是祖根地,因為姓氏祖根地是源,而姓氏郡望地是流,這就混淆了源與流的關係
  • 濮陽為張姓祖根地的證據
    么囂生揮, 昌意生顓頊,顓頊葬濮陽西南外。所以張姓族譜皆無帝丘之記載,原來是濮陽政府為了旅遊又以濮陽張氏自己寫的結論中把顓頊墓誤認為揮公墓,而認定「張姓祖根在帝丘」。因而擾亂了張姓歷史,而現在的濮陽張姓也是從別處搬來的,應該說不是顓頊之子,為了利益,情願把顓頊改為揮公認定為自己的祖,把親祖揮公拋棄了,這是不是「亂改歷史,賣祖求榮,讓後代蒙羞」的道理呢?
  • 中華張姓的祖根地在濮陽
    張姓始祖揮,古籍言其身世多有歧說。《廣韻·一東》「弓」引戰國《世本》曰:「黃帝臣揮作弓。」以揮為「黃帝臣」。南宋章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引《姓纂》曰:「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以揮為黃帝之孫,青陽之子。《古今姓氏書辯證》略同,未言出自《元和姓纂》或《世本》。
  • 「張姓祖根在濮陽」乃是古今學界的共識
    作者:張希清 我是河南濮陽人,又姓張,參與論證「張姓祖根在濮陽」,難免有失公允之嫌。我之所以不避嫌疑,參與論證,是因為「張姓祖根在濮陽」乃是古今學界的共識。其一,古史有證。《世本》(秦嘉謨輯補本)載:「張氏,黃帝第五子青陽生揮,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主祀弧星,因姓張氏」。
  • 史學權威認定張姓祖根」他們夠格嗎?頂用嗎——笑評濮陽《書》四
    本節執筆/湘中張叔季濮陽《書》強調:「濮陽為張姓起源地,早已並一直被史學界權威專家和權威部門一致認定。」就算列出的貨真價實果真是什麼「權威一流史學大師」,那他們說的,又有什麼用?又能說明什麼?古姓張氏文化積澱深宏博大。因遠古起源時尚無文字,族情只由家庭世代口耳相傳。至文字出現,一些張姓先賢就著手收集、筆錄祖傳信息。但事隔兩千多年後的追記自是各有出入,於是繼續不斷索考訂正。
  • 正本清源,明晰宗旨,團結一心,共謀發展——告天下張姓同胞書
    (一)濮陽為張姓起源地,早已並一直被史學界權威專家和權威部門一致認定。是2017年認定濮陽縣為「中華張姓祖根地」的主要專家之一,是2020年濮陽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接受河南衛視專訪闡述濮陽為張姓起源地的嘉賓專家。(2)張曉明,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2020年濮陽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接受河南衛視採訪明確認定濮陽為張姓起源地。(3)張政烺,中國社科院歷史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中華張姓的祖根地非濮陽,而為清河矣
    黃帝之子揮居青陽,揮亦當為姬姓,所謂張姓實自姓為軒轅黃帝賜姓而出的姓氏。上古姓氏有別,姓氏於遠古不管男性女性都以氏而居。如揮定居青陽也叫青陽氏。濮陽造假的稱由於血統,氏由於徽識。且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揮」不宜稱張揮的胡說,但為張姓始祖不為無據的胡扯。唯有不靠譜的抱養者,滿清後人,日本在濮陽留下的後代可用於認定之說。揮公為張姓始祖,其祖源地何在?
  • 張姓祖地的所謂「亂象」根子在哪裡?——笑評「濮陽《書》」之十
    本節執筆供圖/武夷閒雲閣張氏濮陽《書》說:「張姓祖地網上言語的亂象,是由於清河一些個文化缺失又死抱著個人小算盤不放的人對濮陽為張姓始祖地的否定形成的於是,濮陽《書》只得提醒:「濮陽張姓研究會是『世界張氏總會』2003年成立時的創會成員,清河張姓研究會2005年才成為成員;濮陽的揮公園是1997年建設的,清河的張氏祖庭2007年以後建立的。」說得對極了!當今清河縣一直跟在濮陽後面走。正是你們長期在前抹黑宣傳,讓世人更多地知道了清河,更多地走進了清河縣。其中的突出典範,就是無辜的「世張」。
  • 張姓「祖根」大起底之二張姓「祖根」真相到底什麼樣子
    文/張濟海爭說張姓「祖根」的專家雜家們,往往預設傳統祖源定說有問題,再打著「尋求真相」的旗號玩戲法。結果真作假時假似真,越扯越亂擰不清。1、祖根一詞的本義、歧義及其真相「祖根」一詞不見於典,首現於上世紀中後期,是某寫手的即興臨拼,類似網絡新詞。其本義,是指某人之前三幾代先祖住的地方。
  • 中華張姓祖根地濮陽召開張姓根親文化培訓班籌備會議
    自2002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舉辦以來,該活動在實現弘揚祖德、弘揚文化的基礎上,又達到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目的,多次得到市委、縣委主要領導的高度肯定。目前,已被河南省政府列為37項重要節慶活動之一,被國務院臺辦列為國家重點文化交流項目。
  • 清河都可否定那濮陽還算得個啥?——笑評「濮陽《書》」之八
    本節執筆/南方張氏義工群濮陽《書》強調:「天下張姓出清河的口號與張姓起源地是兩碼事……這樣的口號多了去了……都是一個時期的榮譽說法這麼抹黑,自知心虛沒道理,於是濮陽《書》又推斷:「『清河堂』先祖人才興盛曾經『一門五相』稱『萬石張家』『三戟張家』,張姓也被譽稱為『唐十大國柱姓之首』,其後人曾以此自炫。如果現在『清河堂』族人拿來編造個詞兒『天下張姓出清河』再炫一下也無妨。
  • 張姓起源於濮陽 中國歷史上有63個姓張的宰相
    原標題:張姓起源於濮陽 中國歷史上有63個姓張的宰相 對本場講座,現場讀者多次報以掌聲來到現場的讀者,大多都是張姓人  河南商報記者 丁亞菲 程國昌 李笑凡  上百位來自各地的張姓宗親聚在一起,聽世界張氏總會副會長、濮陽張姓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宏江講述張姓淵源。聽到激動處,不少讀者流下了淚水。  現場讀者  有人從鹿邑趕來聽講座  昨天,直到河南商報姓氏講壇開始前,還不時有張姓讀者打電話報名,想來聽聽跟張姓有關的故事。
  • 清河張氏宗親關於濮陽張姓「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
    清河張氏宗親聯誼會關於濮陽張姓「三會」「告天下張姓同胞書」的聲明天下張氏出清河 今天、濮陽華夏張姓文化研究會、濮陽縣張姓研究會的名義,聯合發表系列長文,指名道姓詆毀張姓祖源文化,詆毀我縣張氏群體和個人,詆毀各地宗親,造成惡劣影響。
  • 張姓「祖根」鬧劇 是怎麼鬧的一
    >最近的世紀之交,突然冒出「張姓祖根在濮陽」的口號,引起巨大爭議,鬧出許多笑話,漸成連續鬧劇,花樣百出,笑料爆棚。張姓「祖根」鬧劇中牽頭的來勁的,都是當地人。居於當地而為其他爭議方說話,或居於他地而為所謂張姓「祖根」說話的,幾乎沒有。特別是請來幫腔的專家,也有明顯的地緣特徵。至於當今河北清河縣,倒可算例外。那裡很少有人自證「祖根」,更沒人象濮陽那樣上下左右海內外串連吆喝。倒是清河縣之外甚至國外的張家人,堅稱張姓自古出清河,群起抵制濮陽的張氏宗族活動。
  • 全球1.2億人的張姓人祖根地濮陽,中華張氏祭祖大典引人關注
    作為中華張姓祖根地,濮陽已成為海內外張姓華人魂牽夢縈之地,自1995年至今,先後有海內外華人2000餘個團隊近6萬人次來此尋根拜祖。(賀德敬 文圖)天下姓氏各有其源,宗族文化璀璨斑斕。姓氏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存在,不僅是代代相傳的血脈延伸,也包含著生生不息、斑駁陸離的歷史剪影。
  • 中華張姓假祖根地釋惑答疑系列之(三)
    來源:張氏宗親對張姓祖根的疑問質疑問:有朋友問,為什麼張姓起源於濮陽?其歷史背景如何?答:張姓起源於濮陽,是歷史的遺存,是當時的時勢造成的。在蚩尤族北進之後,黃帝族的經營重心也移向豫北冀南地區,故黃帝族才能在涿鹿(河北省西部 桑乾河流域)大敗蚩尤,至黃帝之孫顓頊帝時,遂以濮陽為帝都,其後玄囂之孫帝嚳也以帝丘為都城, 故《路史國名紀丙》記載說:濮陽,帝後所都, 今澶之屬縣,所謂帝丘,有顓頊城。
  • 張滿飈先生的詭辯術(之四):「訴諸權威」——再拉「大旗」
    「我們的文章」,指朱教授的《張姓祖根在濮陽》和與其呼應的幾篇文章。所謂「審閱」,就是張滿飈說的題詞。但濮陽的有關資料登載的「題詞」只有七個人的。其中只有三位明確題為「張姓源出於濮陽」這類話,但張滿飈說成是「專家學者集體一致的解讀」。這七人中,李學勤先生題詞:「濮陽為古帝丘,顓頊故居。張氏為青陽之後,世代望族。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前景無限。」張政烺先生題詞:「弘揚中華文化優良傳統。」
  • ——笑評濮陽《書》之一
    執筆/南方張氏義工群濮陽《書》開頭就說:「張姓起源在濮陽,……特撰此文書告白天下。」告白?告白什麼?近些年來,「張姓祖根在濮陽」、「張姓遍天下,祖根在濮陽」之類吹噓,鋪天蓋地,鬧騰不息,充斥於所有媒體、諸多會場、無數飯局、各種物品,以及大量公文私書,以及「流威師」們的筆頭口頭……似乎成了什麼「品牌」、什麼「資產」,寶貴得要命了啊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