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生亂,篡位當了皇帝。王莽為保住皇位,就想把西漢的皇家血統劉姓殺光,以絕後患。劉秀是皇脈一支,當在追殺之列。
一天劉秀被王莽追的跑到了靈璧地界( 王莽攆劉秀到了靈璧,有禪堂鄉西北的「王莽」、「劉秀」兩莊為證。),弄得人困馬乏,正在無奈之中,抬頭一看,前面有一個小樹林,就騎馬鑽進了進去。下馬後,正在依樹休息,忽又聽追兵吶喊聲已近,看來想跑已是來不及了,就照馬屁股猛抽一鞭, 劉秀也順便爬上了身邊的一棵樹上。
馬突然受驚,揚蹄跑出了樹林,王莽追兵即向馬跑方向追去。
躲過了一劫,劉秀心下稍安,這時才感覺又渴又餓,一抬頭,看見眼前正好是一棵結滿桑果的桑樹,就伸手摘取桑果充飢。這桑椹是果中極品,即能解渴壓餓,又蘊含壯陽神力,一會劉秀恢復了精神,就對桑椹樹許下一願:它日得了帝位,定封你為樹中之王。
話說不久,劉秀真的掃滅了「莽禍」,豋上大寶。一日心血來潮,想起那棵有功的桑椹樹來。就召喚左右侍候,提筆寫下聖旨,要封桑樹為樹中之王。
傳令官拿了聖旨,按劉皇帝說的方位策馬來靈璧地尋這桑椹樹。
不知是傳令官辦事不力,還是劉皇帝描述不詳,這傳令官來到這片小樹林,置那一旁有功的桑樹不顧,竟對著一棵宣讀起了聖旨。
桑椹樹越聽越氣,恨劉秀不念舊恩,是個昏君,恨楝棗子樹無功受祿,於情理不和,竟一下子把肚子氣炸了。從此桑椹樹就落下了終身的「殘疾」。此有民間俗語為證:十桑九不全。說的就是桑樹的木質不好,洞眼太多。
再說這不勞而獲,被誤封的楝樹。本來是一個其貌不揚的普通樹木,竟得皇封為樹中之王,從此藉助聖旨皇威,百蟲不侵,甚是得意。樹身竟也長得渾圓挺直,枝頭上開的小小的花兒也是迎風招搖了。
桑椹樹受了委屈,自然不能息了這口惡氣,就託夢給劉秀告狀訴苦。劉秀這才幌然大悟,但皇帝金口玉言,怎可更改,即安慰桑樹道,念你曾對我有恩,將來我死後,你就來陪伴我吧!
從此,桑木可做棺槨,而楝樹則不能。
皖北靈璧地方從那以後,尊此為民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