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 新著作權法回應「科技之問」

2020-12-06 科學網
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教授孫玉榮:
新著作權法回應「科技之問」

 

■本報記者 王方

日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關於修改著作權法的決定。至此,自2011年啟動的著作權修法工作終於落下帷幕。

十年來,信息網絡技術飛速發展,文化產業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作品及其傳播方式與過去相比差異很大。「新著作權法適應了文化和科技融合催生的文化新業態。」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教授孫玉榮表示。

修改作品定義和類型

當下,大量的新聞稿件、音樂和美術作品出自人工智慧之手。「人工智慧時代,保護智慧財產權成為我國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孫玉榮表示。

據其介紹,修訂前的著作權法僅列舉了8種具體作品類型,而對於作品的定義是在《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中進一步做出了解釋。本次修改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作品的定義,並將「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作品」這一兜底條款修改為「符合作品特徵的其他智力成果」,突破了作品類型法定原則,形成作品客體類型開放的格局。

《華盛頓郵報》、新華社、科學網、騰訊財經等國內外媒體已陸續引進了「機器人同事」;作曲機器人「Deep Bach」被稱為音樂界的AlphaGo;網紅人工智慧微軟小冰已成為能歌善舞、擅長寫詩繪畫的全能人才……不過,隨著新型智力成果的不斷湧現,新型著作權糾紛案件也逐漸增多。

「實踐中不斷湧現的新型智力成果對原先相對封閉的作品類型體系造成了強烈衝擊,本次修法強調了作品的實質特徵,以便為更多新型智力成果提供及時而全面的保護。」孫玉榮說。

她同時表示,未來,大量在過去司法實踐中無法被認定為「作品」的智力成果能積極尋求司法保護,此次修改著作權法關於作品類型的認定將為法官留下更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同時也需要認真、理性和審慎對待,防止作品類型的不當擴張,從而讓著作權法真正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直擊侵權亂象

本次修訂不僅修改了作品類型和定義,還將「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改為「視聽作品」。孫玉榮解釋說,在網絡直播、短視頻等網際網路產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人們用以創作的手段早已不限於傳統而單一的電影攝製方法或類似方式。

她表示,這些修改不僅有望消除行業中有關網路遊戲運行畫面、短視頻、直播畫面、VR影像等作品類型歸屬的爭論,也便於將以視頻為表現形式的作品納入統一保護範圍。

本次修法還調整了廣播權的範圍,消除了廣播權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之間的真空地帶,切實增強了對著作權人的保護力度。此外還為廣播電臺、電視臺增設信息網絡傳播權,將原來廣播組織權的保護範圍延伸至網際網路環境。這一修改將使普遍存在的網絡非交互式傳播行為落入廣播權的規制範圍,直擊當前網絡直播行業存在的侵權亂象。

為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提高侵權成本,增強文化創意產業版權保護意識,本次修法將著作權侵權法定賠償的上限提升至500萬元,並增設法定賠償下限為500元,同時引入了懲罰性賠償制度,標誌著我國懲罰性賠償制度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全面確立。

孫玉榮表示,最新修改的著作權法能滿足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繁榮的現實需要,是對「時代之問」和「科技之問」的回應,必將為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對促進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與繁榮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報》 (2020-12-01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新著作權法回應「科技之問」—新聞—科學網
    「新著作權法適應了文化和科技融合所催生的文化新業態。」北京工業大學文法學部教授孫玉榮表示。 修改作品定義和類型 當下,大量的新聞稿件、音樂和美術作品出自於人工智慧之手。「人工智慧時代,保護智慧財產權成為我國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孫玉榮表示。
  • 新著作權法為創作者撐腰
    「但是,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帶來很多新問題、新挑戰,經過2001年和2010年兩次修改的現行法依然相對滯後,修法的呼聲不絕於耳。」張洪波表示。本次修改強化了對創作群體的保護,加大對侵權人的威懾,體現出著作權法為創作者「撐腰」的應有之義。
  • 孫玉榮: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亮點
    至此,自2011年啟動的著作權修法工作終於落下帷幕,被譽為「十年磨一劍」的著作權法最新修正案備受社會各界關注,它是滿足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繁榮的現實需要,也是我國著作權法首次主動修法,是對「時代之問」和「科技之問」的回應,必將為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機遇,對促進網際網路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與繁榮發揮重要作用。
  • 多點解讀丨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如何適應時代要求?
    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的決定,標誌著《著作權法》不斷與時俱進,文化強國建設又邁出重要一步。《著作權法》自1990年頒布以來,曾分別於2001年和2010年進行了兩次修改,本次修改則是我國對數位技術發展以及文化新業態應用的主動回應,順應了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邁入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施行30年的著作權法,迎來最大幅度修訂,將於2021年6月1日施行。這次修訂歷時十年討論,觸及著作權法領域諸多「疑難雜症」,例如作品定義不明晰、維權舉證難、侵權成本低等。
  • 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亮點解讀
    十年間,科技的飛躍發展,為作品傳播和文化產業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著作權法的修改是滿足現實的需要,也是對司法實踐成果的吸收。著作權法修改後共6章,67條,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結合實踐,筆者認為著作權法修改,有以下八大亮點,作如下簡要解讀。
  • 著作權法修改,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短視頻是否受著作權相關法律保護?近年來,業界對此多有討論。現在,這一問題的答案隨著《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的正式啟動而愈加明晰。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近年來,不少新形式的作品已成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不屬於現行著作權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劃入「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也有些勉強。《草案》的修改更明確了作品種類,不僅解決了短視頻等新業態作品如何歸類的難題,同時也與今年4月28日生效的國際公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接軌。
  • 著作權法修改 釋放了這些重要信號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認為,近年來,不少新形式的作品已成為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但不屬於現行著作權法律中的「電影作品」,劃入「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也有些勉強。《草案》的修改更明確了作品種類,不僅解決了短視頻等新業態作品如何歸類的難題,同時也與今年4月28日生效的國際公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接軌。
  • 【法治聲音】《著作權法》修改,讓維權不再「得不償失」
    2020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修訂《著作權法》」)。新修訂《著作權法》共六章六十七條,將於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 新《著作權法》為網絡版權產業奠定發展基石
    《著作權法》此次適時而修除與《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民法典》等國際條約和國內立法做好銜接外,核心初衷有二:一是積極回應以網絡化、數位化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的高速發展和應用給既有作品和權利制度帶來的挑戰,為網絡版權產業「築發展基石」;二是著力解決實踐中長期存在的版權侵權賠償數額過低、維權成本過高、侵權難以得到有效遏制等問題,為網絡版權產業
  • 網際網路環境下 著作權法保護工作需要新突破
    面對新時代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態勢,著作權法律制度體系建設將給出哪些回應,以發揮保護原創、激勵創新和落實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的效能,成為業界熱議話題。另一方面,「文化+」「科技+」等行業融合加速發展和IP改編開發模式的成功,讓大量產品突破固有行業。有影響力的文學作品很容易被納入跨產業鏈運營環節,通過法律維護著作權程序繁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並常落得入不敷出的結果,「贏了官司,輸了市場」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此,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某法官表示:「數字文化產業範疇廣、形態靈活,因而,數字環境下的侵權行為對於著作權人利益具有更大影響。
  • 著作權法時隔十年再次修改
    現行著作權法規定了我國著作權保護領域的基本制度,於1991年施行,經2001年、2010年兩次修改,對鼓勵作品的創作和傳播,保護創作者、傳播者、使用者等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著作權保護領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通過修改完善著作權法予以解決。
  • 專家熱議《著作權法》新修 理清遊戲版權法理基礎
    會議主要包括兩個議題,一是新《著作權法》下網路遊戲的版權保護,二是網路遊戲產業生態發展與遊戲版權保護問題。主持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副院長黃玉燁教授介紹了與會嘉賓和研討會背景。《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正案正式通過,對作品類型和定義進行修改,新增了"視聽作品"類型,在"合理使用"制度中引入了"三步檢驗法",都對網際網路文化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同時,隨著網路遊戲的發展,網路遊戲及其周邊產業也迅速發展。新《著作權法》對網路遊戲作品的版權保護有何影響,如何建設良好的網路遊戲版權生態,推動網路遊戲行業及周邊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是網路遊戲產業相關各界專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 日本新《著作權法》擴大適用範圍
    日本新《著作權法》擴大適用範圍  適應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發展  □ 本報駐日本記者 冀勇  近日,日本對《著作權法》進行了修改,擴大了適用範圍。  針對違法行為,新《著作權法》不僅規定著作權人可在民事上提起損害賠償請求,對網上提供有正版著作物銷售,但仍然持續、多次下載盜版的違法者,還可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200萬日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以下罰款或兩者並罰的刑事處罰。此外,新《著作權法》對音樂、視頻的著作權保護延續原法律規定,把明知是盜版仍下載的行為列為違法行為,即便沒有持續、多次下載行為,仍可被處刑事處罰。
  • 對短視頻從業者來說 新《著作權法》這點不得不看
    原標題:對短視頻從業者來說,新《著作權法》這點不得不看   新《著作權法》將現行法中不受保護的「時事新聞」限縮為「單純事實消息」,註定將對我國新聞事業的發展和深度媒體融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聊聊新《著作權法》裡的「視聽作品」
    原標題 | 新法解讀 | 胡震遠:聊聊新《著作權法》裡的「視聽作品」作者 | 胡震遠 方達律師事務所《著作權法》終於修改完畢,選在明年兒童節歡樂實施,屆時各位看官可以體驗一下,什麼叫「十年磨一劍,一朝試鋒芒」。
  • 對短視頻從業者來說,新《著作權法》這點不得不看
    文|張洪波2020年11月11日,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新《著作權法》」)正式發布,並將於2021年6月1日起實施。作為法律關係最為複雜、調整主體眾多、社會牽扯麵最廣的一部智慧財產權專門法, 著作權法的修訂備受社會關注。
  • 專家解讀新著作權法變化:法定賠償額上限提至500萬
    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總幹事張洪波解讀新著作權法修改四大變化  侵犯著作權法定賠償額上限提高至500萬元  施行30年的著作權法,迎來最大幅度修訂,將於2021年6月1日施行。  張洪波稱,後續《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還將隨之修改完善,希望著作權法的一些新規定能夠細化,讓各類侵權行為得到有效規制。
  • 著作權法修改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
    新修改的著作權法比現行著作權法多出6條,明顯少於國家版權局2012年12月呈送國務院的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送審稿90條。著作權法頒布三十年來,對規範、鼓勵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的創作、傳播,加強版權保護、管理,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和科學事業的發展與繁榮發揮了重要作用。
  • 專家在線研討《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重點關切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其中一條就是「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指出,一年多來,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以來的主要工作重要一項就是「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其中提到「審議著作權法修正案草案,加大打擊侵權違法行為力度,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此外,一些代表、委員們圍繞此次《著作權》修訂,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