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 時代 開啟新徵程
都市圈活力鄉鎮(街道)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摘自十九大報告
駐湖州記者 楊君左 通訊員 方成
近日,安吉上墅鄉龍王村的「今晚我在水電站值班」項目洽談成功,並將於11月底正式啟動建設。這個項目不同於以往的民宿改造之類,而是保留了原水電站機械設備,通過房屋結構的改造,將水電站打造成一個集鄉創示範民宿和小水電站展示館於一體的鄉村經營綜合體。這樣民宿有了自己的特色,村裡也有了一個展示館,成功地實現了資源共建、共享。
村村有項目 項目景區化
「今晚我在水電站值班」項目是安吉上墅鄉引資的一個縮影。上墅鄉一共有7個村,目前已是村村有項目,每個村引入的項目根據村莊自身的特色各有不同,而每個項目的落地都使得村莊成了一個小景區。用上墅鄉黨委書記翟金堅的話說,就是一村一景區,一谷一生活,全域是個大花園。
每個落戶於村的項目是如何開展建設的呢?以「今晚我在水電站值班」項目為例,按照約定,這個項目建設費用由業主承擔,投入使用後,業主需每年向村裡繳納2萬元作為租金。小水電展示館作為公共空間,向遊客開放。雖然展示館改造增加了投資資金,但項目業主周烽卻覺得值得。「民宿有了本土特有的文化符號,獨一無二。」他說,展示館這一共享功能,還完善了民宿村落服務配套、豐富了鄉村旅遊的內容,可以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這也是翟金堅在規劃時所考慮的。他說,今年截至目前,上墅鄉新引進的項目已有12個,總投資達16億元,可以說,今年是上墅鄉的項目年,上墅鄉在通往鄉村振興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成立合作社 實現產業「共享」
一個村莊不僅要有項目,還需要有產業支撐。如何發展產業?上墅鄉自有一套。以上墅鄉海拔最高的董嶺村為例,該村山高路遠,「偏遠」一直是遏制村莊發展的最大問題。但往往問題所在也是優勢所在,思路一變天地寬。董嶺村是長三角有名的避暑勝地,農家樂有90多家,每年的菜品採購量在3000萬元左右。於是村裡就依託農家樂集聚這一優勢,成立了高山蔬菜合作社。這個合作社由村組織、農家樂業主、村民三方入股,把之前需要單獨採購的蔬菜打包整體採購,既節約了成本,所得盈利還能在年底分紅。
「這個經營模式,可以讓村集體收入三年衝百萬元呢。」上墅鄉副科級組織員朱青蓮說,當前的高山蔬菜合作社是一個高山村級農副產品的採購儲備配送中心,變原先的「異地叫送」為如今的「就地配送」,一方面可節省人力、運輸等經營成本,另一方面能快速增強村集體經濟收入。
「產業興與產業美也是相輔相成的。」翟金堅說,上墅鄉的農家樂普遍檔次不高,如今經過升級改造,成為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民宿,最貴的時候每個房間可以賣到1600元每晚。其中龍王村村主任帶頭提升改造,家裡的10個房間,僅八九月份的銷售額就達到20萬元以上,真正實現了村強、民富。
「三個三」模式 促進鄉村振興
翟金堅在採訪中提出了一個鄉村振興的終極目標。在他看來,振興鄉村的願景是這樣的:鄉村是我們的一個美麗嚮往;農民是一個美好的職業;農業是一個美麗的產業。上墅鄉正在向這個目標靠攏。
為了讓村裡原有的資源盤活,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上墅鄉規劃開展了「三個三」的經營模式。所謂「三個三」指的是「三方參與、三資盤活、三產聯動」,即政、村、企三方參與,達到資源最優化、資金合理化、資產效益化的目的,讓村莊成為一個有流量的景區,最後實現一二三產聯動發展。
因為這個模式的經營,在上墅鄉多了一個名詞叫「共享功能」,三方參與建設後的村莊設施都是開放共享的。因此,相比10年前,上墅鄉的農民人均收入翻了5倍,財政收入翻了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