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寒蟬、驟雨」,詞人起筆勾勒出一副哀颯秋景圖。簡單的12個字,就把詞人和戀人分別的時間、地點、環境交代得明朗又清晰,把相愛的男女離別時的氣氛烘託到極致,這一闕詞在開篇就被定下了悽涼哀婉的調子。
長亭,短亭,是古代專門為送別設置的亭舍,供旅人休息,為餞別所用。多少悲歡離合多少難捨難分的浪漫愛情、愛恨別離故事都是在長亭拉開序幕,激情上映。
詞人別具匠心地攝取蕭瑟悽迷的秋景,羅列這一系列離別的意象,作為離別時的襯託,無形中加重了別離時的愁苦。
柳永不愧為寫詞的大家,在詞伊始就運用多種手法,多管齊下,描寫的手法、意象的運用,情景交融的渲染,無論哪一種方法都運用得恰如其分。他像一個老道的導演,為劇中男女主人公的出場作了最出色、最職業的渲染與鋪墊。
「驟雨初歇」意味著詞人馬上就要啟程遠行。沒有突兀的感覺,詞人僅用四個字就很自然地過渡到了下一句,離別的場景讓人心境愴然,離別卻又在船家的催促聲中一時近似一時。
現代電影電視劇中常有這樣的送別片段,這邊列車拉響悽厲的長鳴,站臺邊即將分別的情侶忽然緊緊地擁抱著對方,難捨難分,列車啟動了,車上的人探出車窗頻頻揮手,送別的人追著列車邊跑邊抹腮邊紛飛的淚。
而此時,詞人卻揮揮手中的妙筆,運用白描的手法,「執手、無語、凝噎」這一系列動作,把他和她不忍離別偏又離別時的那種無奈悽楚的心情細細勾勒,一對彼此深情依依的情人分別時的圖畫便躍然紙上。
離別,奏響在畢業前夕,無盡的傷感撥亂了我心裡紛亂的思緒。一往情深,總是留不住離別的腳步。畢業,總是宛若來勢兇猛的海嘯,席捲著傾心相愛的情侶們。當初那「我要陪你一輩子」的承諾,在畢業的潮汐裡被衝刷得蒼白又無力。我們即將赴一場緣散秋離的獨幕劇。
愛情宛若門前的那一泓碧溪澄澈又透明,浪漫的日子,讓人溫暖又沉醉。相愛,蝸居的小日子有點苦,愛是我們唯一的財富,如今要各奔西東,我忍不住偷偷地哭了。潔白的宣紙上畫一季春暖花開,而現在我們面朝大海,即將踏上不同的客船。
黑色的七月,我們重複著「多情自古傷離別」的古老故事。而彼時,在繁華的大宋,他也和她的戀人即使離別在七月,也是在同樣的清秋時節。他一襲白衣,臨風而立,他和她深情凝望著,想把對方看在眼裡、刻在心裡。
他,就是柳永。他與詞共生命,是一個專心作詞的才子詞人,亦是北宋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人,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詞家,也是北宋最風流、命運最坎坷的一代詞壇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