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我風雨無阻去接你;你走,我不送你。緣聚緣散,緣生緣滅,怎堪死別與生離。多情自古傷離別,別時淚眼婆娑,不忍心中那份舍。離別這一話題,自古不變,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能相聚自然會分離,分離自然就會相送,所以在古代這一題材上,湧現許多傑作,今天小編就推薦一首經典的送別詞《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詞是宋代柳永所著作,為柳永經典的代表作,詞人仕途失意,卻不得不離京,與情人惜別的離愁情緒。主要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秋景悽涼蕭瑟,襯託離別時難以割捨的離情。
起句「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述了當時離別的環境,雨後的秋天,悽涼蕭瑟下的涼亭,那對亭中的戀人依依不捨。以景融情的手法,渲染了當時的氣氛,點燃了氣氛的悽涼。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都門帳下的戀人,不忍離別卻不得不離別的情緒中,船家還在催出發,更添了一分悽涼。透過現實的無情,為詞更添悽涼的色彩。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緊握雙手的戀人,淚眼相對,說不出半分話語。這裡是通過白描手法,將詞中戀人離別的悲痛、眷戀,寫的淋漓盡致。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此去千裡,離別漂泊,叫戀人以後如何相見,只能相思。此句主要是為下闋做鋪墊,也為未來離別後四年的預想。上闋基本以景於情,寫出戀人離別環境的氣氛和情緒。
下闋著重寫離別後的悽楚情景,首句便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說出自古離別的傷心,但更那堪自己在冷落節日的痛苦,通過比較古人與自己傷痛,加深詞意的悽涼。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句寫出詞人漂泊在外酒醒後的心境,在這裡詞人創造出了真情意切的意境,以景寫情,景語即情語,曉風的悽涼,殘月難圓,將詞人離別後孤獨悽楚的寫的真實。
結尾「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此句更加深了戀人在離別後的慘不成歡的境況。縱有何種風情良辰,誰與我共賞,如同虛設,自己對於美景再也沒有興致了。
此詞全文結構上先勾勒環境,再續以情態,最至想像離別的心理,層層漸進,情景交融,低沉的詞調,讓詞人的情感躍然於之上,全文基本圍繞著「傷離別」這一主題構思,此詞新穎卻不落俗套,不愧是傳至千古的佳詞。你還知道,那堪冷落清秋節的離別的詩詞,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