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德陽6月19日訊(周曉麗 文/圖)近日,德陽市第一小學校二年級八班中隊輔導員和家長志願者密切合作,讓孩子們第一次嘗試製作很有意義的手工扎染 <有個性的藍染>,帶你藍染世界感受植物扎染的魅力。
據悉,藍染是一種古老的印染工藝,在我國最早出現於秦漢時期。戰國時期荀子在《勸學》中有言:「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用蓼藍染色的這種特性來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藍染工藝中有蠟纈、絞纈、夾纈等花紋的印染。通過橡皮筋、線、繩、夾子等工具,對織物進行各種形狀的「扎」的組合後進行染色。不同的扎結方式會染出各種不同的花紋、圖案。
聆聽講解專心致志。藍染的魔力就在於你手中的棉布會變成哪一摸藍,是溫柔如水,還是湛藍如空?扎染,對於很多人來說會有點陌生,但其實它已經存在1500多年了,是中國民間獨特的染色工藝,用紗、線、繩等工具,將布料紮起來進行染色,不到最後一步,你永遠不知道布料會被染成什麼樣子,這就是自然和變化帶給我們的驚喜,也是扎染的魅力所在;植物扎染,就是將植物中的色素經過純物理方法,提煉而出。藍染,它的原材料,就是板藍根。
動手實踐認真體驗。學生們通過聽講解、觀視頻、看示範,了解了藍染的程序、步驟。活動中,看看這幅壁畫,這也是藍染工藝,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孩子們自製藍染體驗活動正在中隊輔導員、家長志願者的參與中有序地開展著。先要學習如何扎布?t通過學習,有的學生把手絹紮成「大白兔奶糖」,有的學生把手絹紮成「竹節」,有的紮成了「毛毛蟲」、「粽子」、「螃蟹」、「豆腐乾」,學生們動腦想像,任意發揮,並牢記重點:一定要紮緊!紮緊!紮緊!由於扎的形狀不一樣,扎染出來的花紋和圖案五花八門,獨具特色。
活動中,同學們邊扎邊腦補出來花紋和圖案,雖不一定能得償所願,但得到了不少的驚喜。小朋友們想做出什麼樣的圖案呢?紮好以後,就要放進加了天然染料的染盆裡上色,上色後掛起來,等待顏色沉澱,一幅幅獨具匠心的作品精彩地展現了出來。輔導員進行了簡要中肯的點評,為同學們的大膽創新點讚。
本次扎染體驗,呈現的每一副作品都是孩子獨一無二的創作。製作過程中孩子們的創造力爆棚,遠遠超過成人的想像,更像一次探險,充滿了驚喜與激動,天馬行空的想像、細心的操作、耐心的等待、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時而朦朧、時而具象,真可謂五味雜陳,妙不可言,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孩子們捧著心愛的作品,愛不釋手,相互欣賞、評論、交流,笑聲一片,沉浸在一片歡聲笑語之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