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文化,古典社會主義

2020-09-22 九歌小文化與數字文化

如果說,儒文化,是古典社會主義,不知道會不會有共鳴。

如果說哪個民族最可能成為社會主義的明星,中華民族一定是最閃亮的一顆。

兩千年的儒文化,可能正是一種古典社會主義。當然,這不能從政治和經濟角度去解讀,如果從純粹的文化和人文的角度看,並不難找到儒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的脈絡共鳴。

儒文化第一內核就是,仁。

一個人,像魯濱孫的世界,不可能有仁。兩個以上的人就能就形成社會,除了自我,還有他人。而,仁,正是人與人的一種關係和態度,愛或者不愛,利或者不利,和或者不和,總之,是人與人的關係。這正是最原始,最原生的社會。

與社會主義對稱的自由主義,民主主義。這時候,人,個人,自我是第一位的存在,人與人,社會,無論擺在哪裡,肯定不是擺在個人前面。

儒文化正是一種古典社會主義。我們的文化和文明與現代化社會主義完美契合。無論有多少細節上的不同,在社會這一基本存在維度上,我們相信,這正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奇蹟,偉大與自信的源泉與基因。

相關焦點

  • 儒法傳統與社會主義的未來
    然而,那遊蕩的「共產主義幽靈」在這個古老帝國的僵死軀體上道成肉身之後,儒法兩種傳統卻仍然像「夢魘一樣糾纏著活人的頭腦」,與新生的社會主義制度雜合交混。於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儒法傳統,就不只是單純的思想史問題,而是關乎中國社會主義未來的大問題。
  • 從《沈清傳》看中國儒、釋、道文化對朝鮮古典文學的影響
    在這本書當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文化對朝鮮古典文學的深刻影響。人們不能接受讓心地善良孝道至上的沈清死於大海,只能藉助道教文化和浪漫主義手法通過「玉皇大帝」、「龍王」這些神仙給了她一個圓滿的結局。由此可見,道教神仙思想深深影響著韓國古典小說的創作。道教的傳入更晚些,在唐朝時期,高句麗兩次遣使入唐學習道教。《冊府元龜外臣部》記載:武德八年(625年) ,高句麗遣人來學道、佛法,詔許之。
  • 論中國傳統文化對古典詩歌的影響 ——以儒、道、佛思想為例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黨委書記,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明君在題為「傳統文化與古典詩歌」的講座中,以儒、道、釋三家文化的代表詩人曹操、杜甫、阮籍、陶淵明、李白、王維等詩歌作品為例,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旁徵博引、深入淺出地向現場400餘名聽眾闡述了古典詩歌與傳統文化之間密切的聯繫。
  • 儒佛道精神對歐洲古典經濟學的影響
    這些思想觀念與制度,無論是腐朽的還是進步的,最終都反映在人們的行為之中,鑲嵌於社會文化之中。思想觀念對國家制度和社會秩序的反應,有兩種歷史類型構成:一類是時代的順從,一類是顛覆性的革命。而此時,歐洲最早的經濟學派已經在法國誕生——重農學派,並且這些重農學派的古典經濟學家,開始研究亞洲古典的思想。(此時歐洲的主流語言是法語,對歐洲現代思想的形成影響最大的是中國的道家。而古印度哲學主要是從中國傳入的佛教文化,英佔印度時,佛教已非印度主流文化。重農學派的形成,是因為當時的社會,尚未開始全面的工業革命。
  • 兼容並蓄,傳承發展——談中華儒釋(佛)道傳統文化與中國精神!
    02中國傳統文化之儒釋道三家早在古代,儒、釋、道三家便已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三位一體的基本框架,支撐著整個傳統文化的大廈;之所以這樣講,不僅僅是因為儒、釋、道三家是中國傳統文化最為核心的思想組成,更是因為三者之間的包容並蓄、借鑑吸收的過程展示了整個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過程,也是因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現代中國精神對其優秀文化的重要傳承與發展。
  • 中國儒醫的文化擔當
    做學問不精研不成,惟有精研覃思,才能達致臻境,這正是歷史上中國儒醫的習性,亦為無數優秀儒醫的駘蕩風尚。「博學至精,明德至善」,博學而後成醫,厚德而後為醫,謹慎而後行醫,正是儒醫者的執著追求。社會道德和醫德風氣的改變,每一個知識分子和儒醫都有責任。以「道」的擔當為生命的精神,表現出我國優秀知識分子和儒醫的高度文化自覺。
  • 儒墨匯通 第十三屆國際墨子魯班學術研討會在濟南開幕
    來自海內外的一百餘位專家學者與相關人士,齊聚泉城,追思先賢,就儒墨兩家的治國理政思想展開學術交流。開幕式上,山東大學常務副校長王琪瓏表示,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儒墨會通與國家治理」,正與當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命題相契合,我們要深入挖掘儒家和墨家學說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為健全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做出應有的貢獻。
  • 跨越儒墨兩家藩籬,專家學者齊聚泉城暢談「儒墨會通與國家治理」
    來自海內外的100餘位專家學者與相關人士,齊聚泉城,追思先賢,就儒墨兩家的治國理政思想展開學術交流。本次學術交流採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大會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墨子學會副會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兼《文史哲》雜誌主編王學典主持。
  • 孔子研究院舉行儒家文化與新時代國家治理學術論壇暨《洙泗儒話...
    」學術論壇暨《洙泗儒話》首發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為我們全面描繪了「中國之治」的宏偉藍圖,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也必須在延續中華傳統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要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孔子研究院重要講話精神六周年為新起點,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牢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殷切期望,當好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探路者、先行者,在提高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推動儒學的研究、闡釋、交流和傳播上取得更大成績、作出更大貢獻。陳修亮在致辭中介紹了《洙泗儒話》的出版情況。
  • 鑑古知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7月14日,《鑑古知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古典釋義》首發暨分享贈書活動在江蘇書展舉辦,中國屈原學會會長、《中國楚辭學》主編、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終評專家、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中華研究所所長、《鑑古知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古典釋義》的作者方銘教授主講。
  • 文明千古,隱性在儒文化背後的武俠文化
    PS:歡迎關注 文史挖掘 共同研究韓非子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儒和俠的關係。隨後,儒家文化成為中國文化的正統和支柱,俠文化就越來越邊緣化。不過先賢知道,有儒必有俠,這兩種角色同時被社會所需求。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保留了《遊俠列傳》,算是正史中第一次確立俠的地位和影響。
  • 論中國優秀宗教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
    【摘要】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中國優秀宗教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來源,對其構建有一定的涵養作用,外來宗教文化中國化的經驗,可以為當前實現外來文化中國化提供重要的示範作用。
  • 中華文化之儒釋道簡識
    用一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道!兩個字概括中華文化?陰陽!三個字概括中華文化?儒釋道!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補,終因儒釋道融合而趨向圓滿。但作為中國文化的三大精髓,儒釋道三家各有側重。南師曰,儒家是糧店,道家是藥店,佛家是百貨店。佛學像百貨店,有錢有閒,可去逛逛;道家像藥店,一個國家、民族生病,非去藥店不可;儒家是糧店,是天天要吃的。
  • 優秀傳統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中的地位與作用
    這個新論斷深刻而清晰地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明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獨特優勢,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深厚歷史底蘊和強大前進定力。這個新論斷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思想觀點存在怎樣的關係?這是我們學界必須作出科學回答的一個重要課題。
  • 關於當前社會主義文化主要矛盾的思考
    這個過程是長期的,需要幾百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因而社會主義文化的過渡不是暫時的,而要經過一個長遠的歷史跨度。所以,從社會主義文化的誕生地和目的地這個全過程來看,社會主義文化一頭連結著資本主義文化,一頭連結著共產主義文化理想;它自身要經過漫長過程,不斷推陳出新,達到目的。  社會主義文化的過渡性質,是社會主義文化的主要矛盾的一個文化上的前提和條件。
  • 盧祥之:中國儒醫的文化精神
    儒家文化是儒醫文化的母體。儒家文化不僅強調憂患意識,還主張積極入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歷代文人的座右銘。「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人生理想,也培養出為醫者深厚而濃重的對人命運的掛念與關注,一種救死扶傷的使命感與責任意識。這種價值取向造就了一代代「大醫精誠」的儒醫。  「儒醫」是對古代中醫的最高評價。
  • 弘揚君子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做學問是為明禮明道,而不是追求個人名利。這是好學的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胸懷寬廣,為人坦蕩,不憂不懼。小人多有利已之心,心胸狹窄,所以常有憂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為人做好事善事,能夠犧牲自已而成全他人。小人則專壞人好事。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
    現在,黨中央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應該是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 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丟掉根本,就等於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 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赴延津義診
    □記者 楊振東    12月16日,河南省儒學文化促進會儒醫文化專業委員會(簡稱「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赴延津縣義診,宣揚儒醫文化,受到當地醫護人員和患者好評。  在延津縣中醫院報告廳,河南省儒醫文化研究會會長、全國著名中醫文獻專家、河南中醫藥大學許敬生教授將該會常務理事單位牌匾交到延津縣中醫院院長鄭學農手中,並為來自該縣各鄉鎮的近200名醫護人員宣講了《儒醫文化溯源及其當代價值》,鼓勵他們弘揚「仁和精誠」的儒醫精神。
  • 豪華古典中式私人會所裝修方案丨有盛唐之風 含儒宋之韻
    中式風格/古典中式/中式裝修私人會所鄭州豪華私人會所古典中式裝修案例項目地址:河南鄭州項目面積:780㎡裝修風格:古典中式風格紫雲軒設計的豪華中式私人會所,內部富麗堂皇,豪華大氣,有盛唐之風;庭院溫婉秀麗,山水氤氳,含儒宋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