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華:在我看來,學校獲批更名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我校始建於1936年,1958年改名為北京建築工程學院,1977年恢復本科招生,1983年開始招生碩士研究生,2012年獲得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3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建築類高等院校,2002年被確立為首都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服務基地,2011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2012年被確定為北京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和國家建築遺產保護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
我校堅持「立足首都,面向全國,依託建築業,服務城市化」的辦學定位。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5萬多名優秀畢業生,他們已經成為首都城市建設系統的骨幹力量。
學校以工科為骨幹和優勢,但頂尖的工科需要有理科來支撐,因此學校近年重點建設了信息與計算科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等理科專業。同時,學校還根據人才市場的變化,優先發展了管理學科,培養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複合型工程人才。
我校大興校區建成後,校園面積、硬體水平等都有了顯著提高,符合了大學設置的有關規定,在教育部、北京市有關領導關懷和幫助下,學校申報並順利獲批更名北京建築大學。
我校現有31個本科專業,特點是「小而精」,建築類專業齊全。其中教育部特色專業3個——建築學、土木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另有北京市特色專業7個。 在教育部2012年學科評估中,我校參評的六個一級學科,建築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均排名前十,城鄉規劃學排名第12,風景園林學排名第15,土木工程排名第31,管理科學與技術排名第70,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說明我校傳統優勢學科進入國內先進行列。
李雪華:2013年學校招生總計劃1800人,在京計劃1020人,外地計劃750人,另有西部少數民族預科計劃30人。我校面向全國招生,在京同時參加本科一、二兩個批次錄取,其中北京地區本科一批理科計劃484人、文科16人;本科二批理科計劃390人、文科計劃130人。
學校在北京本科一批增設文史類計劃,出於什麼考慮?考生如何參考往年分數來填志願?
李雪華:我校2013年北京地區本科一批次首次增設文史類計劃,城鄉規劃、風景園林、環境設計、歷史建築保護工程第一次招收部分文科考生。這主要是考慮這些專業對數學、物理等學科能力要求不是很高,專業內涵也偏文科和藝術。這些專業招收文科生後,給熱愛相關專業的文科考生提供了報考機會。此外,文理兼招,也有利於學生之間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因為首次招生,預計這些專業的文史類錄取分數不會很高,歡迎有興趣的考生報考。
李雪華:2013年新增風景園林、環境設計、環境工程3個招生專業。雖然專業名稱是新的,實際上以上3個專業曾經以專業方向招過學生,均有較好的辦學優勢。
其中,風景園林專業、環境設計專業為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下設專業。風景園林專業學制五年,授工學學士學位,設置風景園林歷史遺產保護、風景園林規劃設計、風景園林水環境生態修復等3個專業設計方向。以風景園林學科為主幹,主修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景觀生態學、園林工程與技術、植物景觀設計等風景園林所涉及的核心內容;學生畢業後可在園林、城鄉建設、市政交通、遺產保護、教育等相關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管理及教育科學研究等工作。
環境設計專業學制四年,授藝術學學士學位,設置室內環境設計、建築照明藝術設計、陳設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等5個專業設計方向。主要培養城市與建築空間環境工程、城市(際)軌道和公共運輸工程、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從事室內環境設計、建築照明藝術設計、陳設藝術設計、公共藝術設計、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等方向的設計、科研、開發、管理的專門人才。
環境工程專業為我校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下設專業,學制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環境工程專業是我校重點學科,依託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培養具備環境汙染防治、資源可持續利用與保護、水生態環境修復、環境規劃和給排水工程等能力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李雪華:五個專業名稱有變化。根據教育部辦公廳2012年關於專業目錄調整的有關過定,我校城市規劃更名為城鄉規劃,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更名為機械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更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更名為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專業更名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李雪華:我校北京地區本科二批次繼續開設理科實驗班。理科實驗班採用本科優材生改革方案培養,入學後強化數理基礎知識的學習,一年後根據個人興趣和學習成績分配專業,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可以申請進入我校本科一批次專業就讀,其餘學生可在我校本科二批次自主選擇專業就讀。
此外,我校繼續開設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中美2+2」合作辦學項目。經教育部批准,2012年起我校與美國奧本大學合作舉辦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教育項目,今年繼續招生。
我校還設8000元、5000元的新生獎學金,用來獎勵報考我校的優秀學生。
李雪華:我校所有專業均沒有美術加試;提檔後無特殊情況均不退檔。專業錄取時按分數優先原則,沒有專業級差;若考生服從專業調劑,我校會儘量調劑到考生所報專業的相近專業。同時我校認可各地加分政策,加分到分專業。
李雪華:在北京,我校同時參加本科一、二兩個批次錄取。其中在本科一批,我校預留20%計劃招收平行志願(二志願)考生。考生一志願報考我校專業選擇餘地較大,平行志願報考的錄取分數線大約要比一志願高30分左右,熱門專業要高出80-90分。在京本科一批,建築學、城鄉規劃等熱門專業報考人數較多,近年來一志願錄取最低分在一本線上50-70分;其他專業一志願報考,上一本線就有較大希望。在京本科二批,近年來一志願錄取最低分在二批線上20分左右,沒有預留二志願計劃,連續多年一志願錄滿,建議考生在一志願報考。
在京外其他省市,我校分別參加本科一批、二批錄取。由於生源較好,我校在各省市錄取線普遍在當地一本線上,建議考生看清批次,並查閱我校在當地近三年錄取分數線作為參考。
李雪華:我校注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方案中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同時利用學校毗鄰住建部、中規院、中建院等優勢,建設了1個國家工程實踐教育中心、5個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聘請了很多業內專家擔任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等實踐環節,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工程業務素質。
在國際交流方面,我校與35所海外大學建立了交流和合作關係。除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外,我校其他專業學生也有機會到海外項目實習和畢業設計等。在國內交流方面,我校連續多年主辦或參與「建築學八校聯合畢業設計」、「城市規劃聯合畢業設計」等多校聯合實踐活動,聯合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天津大學、重慶大學、浙江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建築類名校師生圍繞真實項目,共同進行畢業設計。
還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圖書館紙質藏書有134.8萬冊,其中與住建部中國建築文化中心共建中國建築圖書館,共享40萬冊。中國建築圖書館歷史悠久,擁有大量珍貴的孤本、善本等,為我校師生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便利條件。
李雪華:我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一直很好,近年來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5%以上,部分專業達到100%,位居北京高校前列。畢業生主要面向北京市各級政府建設、規劃、管理部門和建築設計院及建築、市政等企業就業。
建設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會需要大量的建築相關技術人員,發展潛力很大。
李雪華:每年招生諮詢會上家長們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多少分能上你們學校」「專業還是學校重要」。
其實,高考錄取分數是由高校在該地區的招生計劃數、報考人數及報考該校考生的分數等諸多因素共同決定的,是招生錄取工作自然形成的結果,因此錄取之前很難準確斷定各學校、各專業的錄取分數。建議考生和家長查閱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參考和分析該校各專業錄取分數比較集中的分數段成績,對於該校每年收分範圍有一個相對準確的判斷。至於專業重要還是學校重要,各有利弊,但是就市場的檢驗和就業等方面的情況來看,我覺得首選專業比較合理。升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就業,因此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畢業後又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為重要。
此外,建議廣大考生及家長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不要好高騖遠,做到「四準」和「三穩」。「四準」:一是準確把握自己的興趣、愛好、特長、優勢以及未來的職業選擇傾向;二是準確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範圍和開設此類專業的高校;三是準確判斷自己的成績所對應的高校層次;四是準確了解該高校該專業的辦學實力和就業前景。「三穩」:第一是穩定心態,不攀不比,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前進,儘量少受外界的幹擾;第二是穩定成績,「一模」後成績儘量穩中有升,避免大起大落;第三是穩定發揮,放鬆心情,不要過於緊張,相信自己十幾年的努力必定會有很好的收穫。
李雪華:學校招生辦的網址是http://zsb.bucea.edu.cn,招生諮詢電話:010-68322507,68332396 ,招生諮詢QQ:806963946,電子郵件:zhaoban@bucea.edu.cn,另外學校還註冊了北京建築大學招生辦公室的新浪和騰訊的微博,多種方式為考生和家長提供諮詢服務,最後也祝大家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考取滿意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