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品
《古詩十九首》是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採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
汪圻《西園雅集圖》
傅抱石《風光好》
劉凌滄《韓熙載夜宴圖》
劉炳森隸書古詩通屏
《今日良宴會》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坎坷長苦辛。
詩詞賞析
古詩十九首是漢末的文人詩,大多帶有黯然的憂傷和無奈,但這首《今日良宴會》的基調有些不同。這首詩是作者一個人的獨白,寫了作者在一場宴會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詩前四句寫了這場宴會的歡樂場面。這是一場「良宴會」,文人雅士齊聚一堂,吟詩作賦有絲竹管弦之樂,可以說是賓主盡歡。樂聲在宴會上一陣高過一陣,還有非常美妙的「新聲」令人如痴如醉。
什麼是「新聲」呢?就是不同於以往傳唱的音樂,而是比較新的音樂,大約就是當時較為流行的胡樂。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開拓了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和商業的交流逐漸增多,很多胡人文化傳入中原,對中原社會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例如後來在中國遍地開花的佛教,就是在漢末三國時期由絲綢之路傳入的。而歌舞等流行文化,則更容易通過普通的行商歌者四處流傳,在民間掀起流行風潮。根據陸侃如先生在《中國詩史》中的考證,在《古詩十九首》另一篇《西北有高樓》中所提到的「清商曲」,就是由這種新曲演變而來。而清商曲和相和歌,也成為了三國魏晉時期通俗樂歌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提到陸侃如先生,有一個很有趣的故事。1935年,陸侃如在巴黎參加博士答辯,法國考官問他,為什麼是「孔雀東南飛」而不是「孔雀西北飛」呢?這個問題有點抬槓的嫌疑,但是陸侃如非常機智,他回答,因為「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孔雀飛不過去,所以只好東南飛了。這個故事調侃的意味居多,是不是確有其事也有待考證,但是陸侃如先生在中國詩歌研究領域著述頗豐,影響力巨大,感興趣的話不妨去讀一讀他的作品。
繼續說這場宴會。在宴會中,有一位賓客起身唱了一首歌,這首歌的曲調優美,歌詞非常有深意,作者聽懂了,也非常贊同這位賓客歌中所唱,所以他說這位賓客是「令德」,他所說是高言,而自己是他的知音。那麼,歌中唱的是什麼呢?人生在世如浮塵,剎那便被風吹散。自然要想辦法捷足先登,身居高位,享盡人世間的榮華富貴。可別因為一時的貧賤不如意,就安於此道,不求上進啊。
對於這首詩的詩意,後世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說是無奈,有說是譏諷,說是戲謔。但如果從深層次看來,這些負面的評價,都是由於受了儒家思想的影響。孔子在《論語》裡諄諄教誨學生,要安貧樂道,要君子固窮。既然是君子,就不能對貧困有什麼怨言,追名逐利那是小人幹的事。
印象中,漢朝自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一直是致力宣揚儒家文化,其實並不是這樣。漢朝統治者一直奉行治國要在各種手段中尋求平衡,外儒內法,也不排斥其他學說。漢宣帝劉詢就曾經因為太子過於醉心儒家學說,想要廢掉太子。因此,在漢代文人詩中,出現這樣鼓勵別人及時行樂,追求榮華富貴,不要安於貧困的作品,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的一生非常短暫,光陰易逝,容不得漫不經心的揮霍和輕視。雖說大多數人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為了生活四處奔波,但也應該時不時捫心自問,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在確定了方向之後,再去努力追尋。不管是追求名利,還是單純的物質滿足,還是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只要在這短暫的一生中有過一個或幾個明確的目標,並且為之努力,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