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 烝

2021-02-19 北蘭亭


編者按:文字之學,即古人所稱之 "小學",為歷代書家所重。在五千餘年的中華文化史上,漢字經歷了甲骨文、金文、篆、隸、草、行、楷等字體的字形演變。今天,當我們以審美的眼光欣賞時,諸體書法因各自獨特的審美特徵而展現出不同的審美價值。毋庸置疑,研究文字學對推動當代的書法學習與創作有著重要意義。鑑於此,我們推出了"每日一字"欄目。

                                                                                                                                              -北蘭亭學術部

                                                   2016.7.9

字源解說

「烝」是「蒸」的本字。登,既是聲旁也是形旁,表示登堂獻祭。烝,甲骨文(米,米漿)(豆,盛具、炊具),表示利用鍋中熱汽將盛具裡的食物蒸熟。有的金文加雙手,表示託舉、敬獻的動作。有的金文將「豆」寫成,像多層的蒸籠。有的金文加「雙止」,寫成米、登、雙手的會義兼形聲的結構,表示將香甜的米糕登堂獻祭。

造字本義:古人在年末將蒸籠架在沸水鍋上,利用熱汽蒸熟米糕,並以此香甜的「年糕」進行冬祭,感恩神祇祖先保佑一年的風調雨順和收成。

篆文誤將金文的寫成「丞」,同時加「火」,強調蒸糕需要持續燒火。隸書將篆文的寫成,將篆文的「火」寫成「四點底」。篆文異體字誤將金文字形中的「雙止」寫成「艸」,導致字形晦澀。後來「蒸」行「烝」廢,「蒸」代替了「烝」。


字形演變


周 · 大盂鼎銘文


秦 · 石鼓文

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

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

漢 · 石門頌

漢 · 石門頌

清 · 伊秉綬 · 隸書中堂

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


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元 · 趙孟頫 · 六體千字文

唐 · 歐陽詢 · 千宇文

宋 · 米芾 · 烝徒帖


隋 · 智永 · 真草千字文


明 · 沈粲 · 千字文


清 · 弘曆 · 草書千字文

——往期經典,點擊文字直接閱讀——


    

    

                    

 

關注學術   傳播經典

北蘭亭微信公眾號平臺歡迎廣大書畫同道踴躍投稿。稿件一經採用將視文章的閱讀量情況予以獎勵!

投稿方式:

E-mail:851123832@qq.com

電 話:13501289505

                13141240020

——北蘭亭學術部


相關焦點

  • 古代「烝」是什麼意思?宣華夫人被楊廣所烝,行為令人難以接受
    感謝您百忙之中閱讀此文章,今天所講述的內容是:古代「烝」是什麼意思?宣華夫人被楊廣所烝,行為令人難以接受!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可謂博大精深,有時候一個字可以代表多種不同的意思,有時候同一個意思,也可以用不同的字詞來表達,那麼,你知道「烝」這個字代表著什麼意思嗎?
  • 細說漢字:烝
    《說文》:「烝,火氣上行也。從火丞聲。」此說不妥。「烝」字本為會意字,非形聲字,其本義應為冬祭名,如《爾雅•釋天》:「冬祭曰烝。」在《春秋繁露》中也說:「冬日烝。」可見冬季祭祀就叫「烝」。古籍中「烝」與「蒸」可互相通用,「冬祭曰烝」可寫作「冬祭曰蒸」。由「祭」引申為「進」,如《詩經•小雅•甫田》:「烝我髦士。」大意是:進獻了我俊秀之士的本領。
  • 每日一字 | 曜
    每日一字 | 曜 楷書視頻,僅供參考【曜】 用筆:晨光1.0中性筆 行楷視頻, 僅供參考【曜】 用筆:斑馬0.7中性筆 手寫視頻@楷書死忠劉頂峰 @hei溫言 每日一字
  • 每日一字之「世」
    快來九九高效練字一起度過每日的練字時光吧!如果可以,希望能夠予以筆下的每個字一雙翅膀,去盡情放飛我們心中積存的希望。每日一字練習——世「世」字書寫要領:1、橫畫用長橫居多,末尾往下壓2、中間三個豎畫可以垂直,可以呈現向上張開之勢,但長短要注意,從左到右一次加長
  • 每日一字 | 今日學習:金
    《每日一字》是山東有線電視美術館推出的書法教學系列視頻視頻均由書法名家演示指導,每天推出一字。教學內容簡單易懂、深入淺出,能讓大家準確掌握書寫方法,領會漢字魅力! 今天由山東泰山國畫院高級畫師何波老師為大家講解歐體楷書中「金」字的寫法。
  • 每日一字之「下」
    快來九九高效練字一起度過每日的練字時光吧!如果可以,希望能夠予以筆下的每個字一雙翅膀,去盡情放飛我們心中積存的希望。每日一字練習第三天——下「下」字書寫要領:1.這幾天都是筆畫比較單一的漢字,書寫時一定要注意基本筆畫的形態和細節要準確。
  • 烝報婚制:與儒家倫理道德背道相馳的婚俗
    這樣的行為被儒家倫理道德視為亂倫,而在東周時期則是一種得到了社會普遍認同的婚俗,到了春秋早期還成為了維護各王國政治利益的手段,直到儒學興起,烝(zheng一聲)報婚制才逐漸消失。烝報婚制說了兩種婚姻形態,一是「烝」,也就是一開始說的「子妻其庶母,」在父親死後,嫡子娶他的庶母,或者是庶子娶他的嫡母,是一種幼輩娶長輩守寡妻妾的現象。二是「報」,是指與旁系宗親的妻妾通婚,其中「弟妻其嫂」和「侄妻其嬸母」就屬於「報。」
  • 烝報婚制:與儒家倫理道德背道相馳的婚俗
    烝報婚制說了兩種婚姻形態,一是「烝」,也就是一開始說的「子妻其庶母,」在父親死後,嫡子娶他的庶母「烝」和「報」並不是婚姻的專用詞,「烝」和「報」二字是祭祀詞。《禮記·王制》記載:「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yue四聲),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報,報德之祭也。」那為什麼會用祭祀名來稱呼婚俗呢?結婚意味著兩性的結合,是養育後代的一種必要形式,關係到血緣宗親。
  • 田蘊章先生的《每日一字》請大家欣賞。
    田蘊章自序言《每日一題.每日一字》在天津北方網耗時四年之久才完成,共三百六十五集。雖無字詞之美,終是甘苦自知。蒙同人不棄,榆揚過甚,私心時有不安。每日一字茲因《每日一題.每日一字》(楷、行、草共計一千零九十五字)乃四年之間分期錄成,故字型之大小,墨色之濃淡
  • 20190213耳《甲骨文日曆》解讀(每日一字)
    《甲骨文日曆2019》解讀(每日一字)回顧20190209聰《甲骨文日曆》解讀(每日一字)20190210從《甲骨文日曆》解讀(每日一字)20190211大《甲骨文日曆》解讀(每日一字)20190212度《甲骨文日曆》解讀(每日一字)點擊閱讀原文,可以跳轉孔夫子舊書網購買《甲骨文日曆2019》
  • 田蘊章書法《每日一題 每日一字》網友見面會
    南開大學書法研究生導師,我國著名書法家田蘊章教授在北方網開設《每日一題 每日一字》書法教學欄目以來,受到網友廣泛關注,網友不斷致電要求與田老師進行交流。為了回饋廣大網友對於書法這門文化精髓的熱愛。北方網特舉辦網友見面會,屆時田蘊章教授將與網民朋友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 1月14日每日一字
    藝趣書苑原創每日一字,無水印版分享,如需加上機構信息,請聯繫小編入群即可,每日固定分享,目前從2020年4月份開始至今,無間斷分享,目前您看到的是一年級上冊生字
  • 【每日一字】 渟(1358)
    第五個字:智【每日一字】 智(942)2017.03.25第六個字:樂【每日一字】樂(414)2015.10.08
  • 田蘊章教授《每日一字真行草三體書法》
    田蘊章教授《每日一字真行草三體書法》田蘊章教授《每日一字真行草三體書法
  • 每日一字之「兀」
    快來九九高效練字一起度過每日的練字時光吧!如果可以,希望能夠予以筆下的每個字一雙翅膀,去盡情放飛我們心中積存的希望。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溫馨提示:大家好好練習哦~每日一字,每天見得到的進步。
  • 【每日一字】 酹(1322)2018.04.09
    首橫露鋒入筆,大抗肩,漸重;下面部分整體左移:左豎稍左斜,不要寫重;橫折虛接起筆,橫畫由輕漸重,抗肩稍大,到位後向右下方頓筆,然後稍內擫向下寫豎,稍右斜,稍長,與左豎呈相背之勢;裡面兩豎左輕右重,相呼應;下面兩橫虛接起筆,大抗肩,不可寫重;底橫實接起筆,略呈俯勢,收筆留有氣口。右部「寽」字上收下展,不要寫寬。
  • 【每日一字】 俟(1606)2019.01.18
    第四百一十個字:司【每日一字】司(266)2015.05.12第四百一十一個字:馬【每日一字】 馬(1397)2018.06.23第四百一十二個字:上【每日一字】上(328)2015.07.13
  • 【每日一字】 顰(1982)2020.01.29
    第九百四十三個字:妍【每日一字】 妍(1089)2017.08.19第九百四十四個字:笑【每日一字】笑(347)2015.08.01第九百四十五個字:年【每日一字
  • 每日一字 | 骨
    鑑於此,我們推出了"每日一字"欄目。
  • 每日一字 | 吉
    鑑於此,我們推出了"每日一字"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