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MBA微金
「三桶油」收入驟降,中石化虧損近200億元!
4月29日,「三桶油」集體公布2020年一季度業績。受油價下跌的影響,這三家公司一季度的經營數據均表現不佳。
其中,中國石油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為5090.98億元,較去年同期5910.41億元下降14.4%;淨虧損為162.3億元,較去年同期102.51億元下滑258.4%;且預計第二季度油氣價格水平仍將保持低位震蕩運行,2020年半年度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同比將大幅下降。
來源:中國石油財報
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方面,2020年一季度則實現營收55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2.6%;淨虧損為197.82億元,較去年同期盈利147.63億元下滑173%。
來源:中國石油化工股份
中海油發表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則實現營收415.79億元,較去年同期444.07億元下降7%。2020年淨產量目標由520-530百萬桶油當量調減為505-515百萬桶油當量,資本支出預算總額由人民幣850-950千億調減為人民幣750-850億元。
綜上,不難看出,受油價大跌影響,「三桶油」的2020年一季度過的是不太理想。
對於一季度大虧,中石化將原因歸結為兩方面,一是油價暴跌產生高價原油庫存損失;疫情直接影響油品和化工產品消費。
中石油方面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受到嚴重衝擊,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國際石油市場受宏觀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供過於求,國際油價大幅下跌,均價低於上年同期,國內成品油消費同比大幅下降,供應過剩矛盾進一步加劇。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也同比下降。」
具體而言,近期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跌到20多年低位,跌破20美元每桶,部分品種甚至出現負值,而中國多數油田的原油開採盈虧平衡點為50—60美元/桶,由此可見低油價對國內三大石油巨頭的經營帶來了嚴重挑戰。
對於當下的困境,三桶油不得不開始削減支出。其中,中國石油預計2020年資本開支下調20%到30%;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計劃將資本開支下調2.5%,且正在動態調整2020年生產經營計劃;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將年度投資壓減10%至15%,總成本降低不少於10%。畢竟砍掉一些資本開支,至少減輕了現金流的壓力。
「三桶油」喊話:準備接受「至暗時刻」
此前不久,「三桶油」的董事長們也齊齊發聲。其中,要數中石油受到低油價衝擊最大,披露的會議內容也最為沉重。
中石油一把手直接將當下的低油價環境概括為「至暗時刻」。「公司又一次走到了生存發展的緊要關頭。」中石油董事長、黨組書記戴厚良在會上表示,作為國內最大的油氣生產供應企業,中石油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保油氣產業鏈穩定中肩負著重大責任,要緊緊依靠科技創新、管理創新,帶領公司穿越當前的至暗時刻。
中石化董事長表示,集團已做好打持久戰準備;
中海油董事長表示,要充分做好長期應對低油價的思想準備。
事實上,當下油價大跌的確是一場場持久戰。據高盛報告預計,未來3-4周全球庫容可能會達到極限,原油繼續暴跌可能重現,市場波動的範圍可能更加廣泛。除非頁巖油生產商馬上大幅削減產量,否則負油價難以避免再次出現。
4月26日,中石化原董事長傅成玉表示,認為低油價將持續1至3年。「低油價將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這不是疫情導致的低油價,而是根本供需關係導致的。」
「油價的短期走勢主要取決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態勢。」他還表示,只要油價恢復到50美元/桶,產量又會大幅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無論是新冠肺炎疫情,還是石油價格戰導致的油價大跌,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石油供應能力過剩的問題。
坐擁地板價,為何還哭慘?
4月28日,受存儲空間緊缺等因素影響,美油6月原油期貨重挫15%,收盤價約10美元/桶;布倫特7月原油期貨跌2.64%,報22.45美元/桶。
與國際油價相比,國內設立40美元/桶的地板價已經不低,可謂是當下全球原油價格的新「天花板」了,但為何「三桶油」卻依然叫苦不迭呢?
中石油是國內最龐大的石油上遊勘探企業,但下遊業務相對較少,「頭重腳輕」。在國際超低油價背景下,國內龐大的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就轉變為沉重的成本負擔:油田面臨「採一桶虧一桶」的窘境。而對於國內基礎能源行業而言,不能「說停就停」,在壓縮成本支出的同時,也要堅定不移執行增儲上產任務,保障國計民生。
至於為何40美元/桶的地板價仍無法阻止虧損,成本高企是其根本原因。鑑於我國「多煤少油」、勘探難度大的現實國情,國內大部分油田的盈虧平衡點是50—60美元/桶,遠高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
除了努力控制成本,中石油似乎沒有其他選擇,也就難怪董事長喊出了「至暗時刻」、「生存發展緊要關頭」這種話。
來源:格隆匯、新華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