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世界那麼大一定要去大西北走走

2020-12-05 迸泉颯颯飛木末

行萬裡路不讀書

年輕時我推薦大家一定要去一次大西北哦,大西北指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內蒙古哦,下面以個人的一些經歷來寫一下遊記吧。

重要景點:塔爾寺—青海湖—茶卡鹽湖—大柴旦—雅丹—敦煌—瓜州—嘉峪關—張掖—門源—祁連大草原—西寧

六月:上海出發→蘭州中川機場→動車西寧

交通方式:中川機場到西寧的動車中轉,中川機場蘭州西 西寧

包車 司機兼導遊 簡稱司導 吃喝玩樂住幫忙安排小型SUV就夠 我們包了逍客 5500元 淡旺季會有浮動,住宿飲食方面儘量滿足 這就是找一個靠譜的司導的重要性,找司導特地交代要小哥哥共同點多還很會拍照,小哥哥性格冷冷的 不是大眾暖男但挺貼心哈哈,還是很滿意的。

第一站我去了塔爾寺,門票嘛就80元,感受是喇嘛的虔誠和佛教的敬仰。然後是青海。這個是免費的,我覺得最美的風景在是路上,感覺整個人別洗禮了一樣。我們住的是黑馬河,旁邊有雪山,溫馨提醒下哦一定要帶好羽絨服,保暖是最重要的,因為還有下面一堆行程嘛,不能生病的。住宿是相對差的,因為為了目睹日出,所以要求不要太多了哈哈

第二站:先是日出、然後是茶卡鹽湖,這裡也是需要門票的,70元這樣子,小火車50有優惠也浙江人免費哈哈哈,可惜我不是。接著翠湖,門票是免費的,不過還沒開發好。晚上住大柴旦,環境還好啦

第三站,這天先去的是雅丹,不用門票哦,其實就算要門票,要不用很貴,都是百元以內,但這風景和地貌絕對是不枉你的到來的。然後我們去了最美公路,是66號公路平行雙軌線,也是免費的啦。我相信古詩裡的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你一定不陌生的,所以我也是冒名來到了陽關,來回味下讀書時的心情。當然不能少了玉門關的,應該也要門票的哦(兩個年輕人不建議去無聊哈哈哈,我怕應該是年輕人裡的奇葩),然後是晚上沙漠露營 200元/人 自助晚餐青海土火鍋燒烤篝火晚會 MC喊麥晚上的星空很NICE啦。

第四站:我先去鳴沙山月牙泉,票120元,還可以接受啦,要是覺得稍貴的話,自行掂量哦。然後就是莫高窟,門票200淡季100 200元可以看8個以上窟,提前一個月官網預定就好了。注意哦,100元是應急門票,看四個窟,古代人沒有高科技能手工出這麼精緻的藝術這個門票值了的,然後晚上我們住的是敦煌哦,真的很漂亮!

第五站:去了那麼多地方了,其實有一點累,多少會有點水土不服的,但我還是停不下腳步呢,這一次我先去了瓜州,然後是著名的嘉峪關,門票120元,後來發現比較商業化了,小編不太建議呢。最後是聞名不如一見的七彩丹霞,門票75元,四號觀景角度最佳。晚上我們選擇了張掖哦,其實住宿我們都不會選太好環境的,畢竟我覺得這樣才算體驗哦

第六站,一樣的,一天基本就是3個點,第一是門源建議七八月份去看哦,第2點就是祁連山大草原,我想南方人夢想中的草原就在這裡了吧,不用門票,免費的哦。然後是達扳山 途徑回酒店,西寧市區找了家五星級酒店,純屬犒勞一下自己

第七站了,也是最後一站了,改裝備回程了,所以這天我也就早早起個床,然後女人的天性,逛市區哈哈哈 ,最後去機場,回家了。回上海的路上司導發來視頻西寧在下大冰雹,運氣好到沒話講,晚一天就完了。

這樣7天下來費用人均5500 一路吃好住好,我們都是比較果斷的人,吃不吃就在其中一個人說吃的一瞬間,司導會買水果給我們,是個潛力股暖男。

這個真的絕對好評,是個有趣的靈魂呢!

最後給小編嘮叨一下哈哈:1其實很多都支持微信支付寶了,但帶好點現金方便。2防曬噴霧不超過100ml 除了機場坐動車要扣下來的。3溫差大感冒藥帶 潤唇膏帽子墨鏡身體乳 甘肅太幹。4羽絨服 一天過四季很刺激。

小仙女們旅途愉快哦!(筆芯

相關焦點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哪個正確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現代一些學者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名師指路。」到底哪個正確呢? 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讀書和行路即學習書籍和實踐活動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從書上學來的知識需要到實踐中去檢驗,同時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又需要去讀書學習來尋求解決。這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前進的過程,不能說哪個更重要,兩者同樣重要。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既要「讀萬卷書」,也要「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句話原本的意思和現代人的理解出入比較大,「讀萬卷書」原意是:讀書是為了進京趕考,以實現金榜題名的人生理想;「行萬裡路」原意是:步入仕途,以實現忠君報主的人生理想。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最初,劉彝在《畫旨》中提出「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觀點。隨著大家探索的深入,這則金句不斷的演變,現在進化成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不如」≠「不用」「讀萬卷書」是「行萬裡路」的前提,只有先了解了基本知識,再增長見識才會更有效。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今天我要明確的告訴你們,我認為你們是非常棒的父母。升到初中時,我才發現我和別人的不一樣。生育課時,我能想起上海自然博物館,歷史課時,浮現在我眼前的是秦兵馬俑,地理上的吐魯番盆地,帕米爾高原我都去過。課本劇的插圖和一些知識點,都是我親眼見過。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種說法確切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是流傳甚廣、家喻戶曉的一句話,是前人的經驗之談。讀萬卷書就是博覽群書,掌握理論知識;行萬裡路是指要在生活實踐和大自然的遊歷中去體驗去發現。只有萬裡路,才能看得遠,才能讓已有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和升華。
  • 董卿: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
    還有一期節目,有道題目是「作為主持人,更需要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兩位選手各執一詞,分別闡述了自己的觀點。董卿的點評也是特別出彩:「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讓我們能夠擺脫的是什麼,局限和狹隘,所以我們最終是要在相互的溝通、學習、交流當中看到自己的局限,去不斷地進步。」如沐春風,輕鬆地將問題進行了升華。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這是很多人喜歡的雞湯,但我們很多人被字面意思誤導,為了行萬裡路到處跑,很多人還特地帶上孩子到處跑,他們就是為了實現行萬裡路,可是等他們行了萬裡路或者幾十萬上百萬裡路後,發現回到家裡,我還是原來的我,孩子還是原來的孩子,並沒有因為行萬裡路而獲得比讀萬卷書更好的收益。這雞湯出自古代,古人的意思是,多讀書很重要,多實踐更重要。
  • 讀萬卷書與行萬裡路
    有句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事物的看法也逐漸發生了變化,現在我覺得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是對立的。應該是不分上下,相輔相成的才對。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你覺得對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是對的,讀書是讀人生百態,風土人情,行萬裡路可以解除更多鮮活的圖像,有利於記憶。所以對比而言,讀到一定數量的書以後,就要去實踐了。 但是「行萬裡路」真的解決一切了嗎?老子曾經說過「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老子的話提示我們在我們不斷參悟人生的時候,總是把複雜的問題減少,變成一個簡單的問題。
  • 為什麼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
    人們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那麼,這句話是不是有道理呢?我想關於這個問題的理解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讀書有一個方法和觀點問題。讀書方法一般講究眼到口到手到,更有人強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同時,無論什麼書都是有一定的主題思想。
  • 讀萬卷書or行萬裡路
    讀萬卷書or行萬裡路好多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然而有人卻說,如果不讀書,走再多路也只是一個郵差!「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備受古人推崇的求學、求知模式,講究的是親歷躬行、參證精思。近年來,「研學旅行」被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當中,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也被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當有人問,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如果只能選擇其一,該放棄哪一個?對於有些人,牴觸旅行中的不確定性,那種「漂泊」的感覺讓他們沒有安全感。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峰峰瞎扯淡)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一直是中國讀書人的信條之一。意思應該是讀書要廣,見識才夠多,還要去親身去考察和實踐。其最初的出處為董其昌《畫旨》,畫畫人,首先要多讀書,還要行萬裡路,畫的畫才能去其濁滌,有神韻。後來就被延伸開來,幾乎所有行業都適用,成了一個普適的道理。
  •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後人在這句話上,依據自己的理解又添了幾句上去: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一、什麼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萬卷書」指的是書本中靜止的知識,「萬裡路」指的是我們在人生經歷中獲得的感悟、認知,是活的知識。讀萬卷書是行萬裡路的前提,如果沒有知識做積累,哪怕行再遠的路,也只是漫無目的的散步,到頭來還是毫無收穫。
  •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請問:路在何處?
    這對於已經讀破萬卷書,學富五車卻極少出門的學者來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這句話有失偏頗,並非適合所有人。對於正在求學的莘莘學子來說,應該是讀萬卷書比走萬裡路更重要,側重點要放在讀萬卷書上。如果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那麼,路就在我們腳下。 「讀萬卷書」和「行萬裡路」,是人生缺一不可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
  • 活100歲,行萬裡路,讀萬卷書
    探求世界就兩個途徑:行萬裡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和「讀萬卷書」,既是人生態度,更是實實在在的行動。「人生苦旅」,人生就是一場沒有停歇的旅行,必須時時刻刻使自己「動」、「忙」。哪怕是假忙,也要一直不停的行動。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決定了人生格局!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你經歷過的所有的事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格局。 視野決定格局,大格局成就人生。 人們常說,我們可以用一年學會說話,但是卻要用一生學會閉嘴。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裡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郛郭,隨手寫去,皆為山水傳神。」文中講畫畫的「氣韻」是學不來的,需要讀萬卷書增長知識,行萬裡路增長見識,而後自然得到。如果按現在文體來說,就是「成為畫家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答:謝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等一下,那這不是在說怎麼學畫畫嗎?!我們又不需要都成為畫家,那還需要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嗎?那我們需要什麼?
  • 時代變化,行萬裡路不如讀萬卷書
    萬裡路不如讀萬卷書?這個話題的背景,是對金錢的渴望,是萬卷書對賺錢有幫助呢還是萬裡路有建設呢?以前講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現在是萬卷書勝萬裡路,古時說書中有黃金屋,有顏如玉,現在讀書,那是有金鑲玉。以前交通不方便的時候,每個人都像一隻蛙,只能看到自己的那片天,信息太局限,有志青年想要實現財富自由,第一時間想到出去見見世面,走南闖北簡單一點,南方的東西賣到北方,賺差價,二倒販子就這麼有了,見識是基礎,賣的是信息,現在網絡發達,信息獲取非常方便,賺差價肯定不能腰纏萬貫了現在去行萬裡路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行萬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我是一個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我是一個爭強好勝的人,我是一個內向的人。從小到大我父母都說我笨,我確實不如我哥哥妹妹聰明,學東西人家一點就透,我要學好多遍才行。
  •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
    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對於很多人來說,沉下心來認真讀書真的不是一件簡單地事情,這也是很多人選擇行萬裡路的原因所在,通過行萬裡路,進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那麼,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裡路?哪個更為重要?首先,我們來弄清楚這句話的含義。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古代的萬卷指的是皇上出的考試卷。考生們為了金榜題名,進京趕考。這句話放到現在,寓意就是:同學們要努力讀書,增長自己的學識和本領,理論結合實際,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學以致用,不做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