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總是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清新飄逸中又不失 豪邁奔放,而且他善於創作新的形式,就像脫韁的野馬所到之處美景無限,有一本寫李白的書說他是「理想與自由的歌者」,我深以為然。
李白素有詩仙之稱,他曾寫過「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樣錚錚的傲骨誓言,也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樣清新的句子,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疏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出自杜甫《飲中八仙歌》)。
疏狂如他,桀驁如他,也有相思之時,他寫相思也總是令人意想不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簡白平實的語言,成了無數思家之人的口頭之言。「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也是那麼的動人心扉。
他的《三言五言》,每一句都是很美的情話,可以說是相思的至高境界了:
三五七言· 秋風詞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秋風、秋月、落葉、寒鴉,好不悽清。就是這樣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想起了那個想見卻見不到的人,讓人情何以堪呢?進了我的相思門就知道我的相思有多苦了,相思本是看不到摸不到的,詩人卻給它安上了一座門,還讓人進來感受有多苦,一下子就讓本來抽象的東西變得厚重了起來。
永遠的相思永遠回憶,短暫的相思也是無窮無盡,解釋出來好像沒什麼意思,但是確實讓人越讀越有感覺,不自覺得會說聲:「是啊~」。如果能早知道這相思這麼苦,還不如當初不要認識呢,千年後的納蘭又寫了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久別離,何若不相逢?
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變體,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為「三五七言」。此詩雖不是創體之作,卻也因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
看過《神鵰俠侶》原著的人會知道,在第四十回華山之巔中便曾引用過此句。好的詩詞不論經過多少歲月的洗禮都不會失去光彩,比如這首至今還風靡網絡。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正是:「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