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在各級政府和林業主管部門的堅強領導下,全國林業有害生物防治事業蓬勃發展。各地森防工作從業人員艱苦奮鬥、頑強拼搏,湧現出一大批熱愛本職、業務突出、事跡感人、影響廣泛的森防基層先進典型。為選樹榜樣、鼓舞士氣,促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更好發展,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防治總站開展了第二屆全國「最美森林醫生」評選工作。經過屬地推薦、初審考核、網上投票、專家評審等環節評選及公示,評選出全國十佳「最美森林醫生」10名,第二屆全國「最美森林醫生」40名。其中,菏澤市成武縣縣林業局森保站長、高級工程師張忠民榜上有名!
張忠民,中共黨員,52歲,1986年7月畢業於青島農業大學植保系,從事森保工作32年,1992年始任縣林業局森保站長,高級工程師。他在工作中兢兢業業,刻苦鑽研,篤學務實,在林業各項工作中屢創佳績,是菏澤市知名專業技術人才。2016年菏澤電視臺《希望的田野》欄目對張忠民進行了專題採訪報導,菏澤日報、牡丹晚報相繼對其事跡進行了大力宣傳,山東作家協會和山東省林業廳組織的「山東林業作家行」活動,山東著名作家陳宜新2015年10月對張忠民進行了紀實採訪,其報告文學「一個沒有勞模稱號的勞模---記成武縣林業局森保站長高級工程師張忠民」在《山東綠化》2016年3-4、5-6期連載報導,成武縣委書記魯志成看到報導後進行了批示「與宣傳部門匯報好,全方位用好資源,宣傳好這個典型」;在工作中紮實肯幹的工作作風收到林業系統的一致好評,是菏澤市林業系統踐行「三嚴三實」的優秀代表,2017年在菏澤市林業系統會議上作「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風採」報告會,與會人員無不為其工作的奉獻精神所感動。2016-2017年被中共菏澤市宣傳部、科技局、林業局等14科局聯合授予「菏澤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張忠民在全省林業系統中由於成績突出,貢獻彰顯,2016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林業系統工作中突出貢獻」二等功。
抓基層、建網絡提高森保預警能力
成武縣900多平方公裡,有林地面積20萬畝,商品林、防護林、經濟林、鄉土樹種30多樣,病蟲害的種類更是多樣化,隨著經貿的發展,有害生物的發生具有突發性、爆發性、危害多樣化的特點。單靠林業局森保站的幾個人是無法高效完成有害生物的測報、預警能力的,監測全覆蓋、監測網絡化、監測科技化勢在必行,2007年張忠民同志積極給林業局領導諫言,從鄉村抓網絡、從鄉村培訓技術,建成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林業局領導非常重視,建立了2個縣中心測報點, 56個鄉鎮級測報點、 336個村級測報點,鄉鎮測報技術人員14個,村級技術人員56個,縣級測報點管理56個鄉鎮級測報點,鄉鎮級測報點管理336個村級測報點,給各級測報點配備了1000多個誘蛾燈,56套件測報工具箱,56個雲梯及其他調查工具,為便於在鄉間小道行走,給鄉鎮主力技術人員配備了14輛摩託車,每個鄉鎮配備了電腦及傳輸網絡,全縣形成了縣、鄉、村三級測報網絡,14鎮辦區495個村每一地塊均有監測人員負責,村級技術人員工資待遇從縣財政解決。在網絡建設過程中,張忠民為了科學設置監測地點,跑遍了全縣各個村莊,查閱了歷年監測數據,使監測點監測面積具有代表性、監測點樹種具有代表性,親自到農戶、到林場、到果園和農民商議誘蛾燈用電問題,到鄉鎮協調鄉鎮技術人員合理安排調查時間等問題。他制定了監測制度,形成了測報數據傳輸無障礙,培訓村級技術人員3000多人次,這些措施的實施都凝聚著張忠民的大量心血,自2008年運行以來,監測工作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每年的重大有害生物發生時均能達到第一時間知道,最佳時間開展防治。
張忠民沒有滿足一般性的網絡監測功能,他勤奮好學,掌握了ARCGIS地理信息系統,把地理信息系統和林業測報點關聯起來,科學運用地理系統的強大分析功能科學預測相鄰地塊的有害生物數據,使監測數據的科學分析有了更大一部的提高。
躬身調查 篤行防治
森保工作特別是有害生物監測、防治工作在林業部門都是公認的「細活」,沒有模糊的概念,是準確的判斷技術,病蟲害種類鑑定更是精細中精細,病蟲害監測預警如果出現失之毫釐偏差,在防控中就會無的放矢、事倍功半,尤其病蟲害的發生危害規律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必須因時因地時刻觀察,套用書本理論就會貽誤戰機,為此張忠民更看重田間地頭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全縣495多個行政村, 1012個自然村他均能耳熟目詳,哪裡的樹葉變黃了,哪裡的片林乾枯了,哪裡的樹有了病蟲害……,都記的清清楚楚,始終堅持第一現場親自調查,調查記錄,為苦學制定防控方案奠定了基礎。2009年美國白蛾進入成武縣,怎樣控災減災是當時的重大難題,他深入田間調查美國白蛾的習性,美國白蛾的絨毛帶有毒性,調查期間經常皮膚過敏,水泡遍布全身,早晨到門診輸液,輸完液接著到農村奔波,體重在10多天內驟然下降10多斤。2012年成武縣楊尺蠖大量出現,為了摸清楊尺蠖的越冬基數,張忠民從成蟲抓起,2012年的春節後料峭的寒風使人貓在辦公室裡不願意出來,張忠民和他的同伴踏著殘雪走向田間楊樹林,觀察楊尺蠖成蟲出來的時間、成蟲發生的量值,由於調查數據詳實,經過分析給縣政府提出了飛防楊尺蠖的建議,縣政府採納了建議,2012年的楊尺蠖防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2009年開始對美國白蛾實施飛防以來,張忠民認真研究新事物,對飛防的原理、技術要點進行諮詢學習,開創性開展了地面監測飛機軌跡、樹葉藥物效果監測的新技術,他和他的隊友刻苦鑽研新技術,把飛機通訊和地理信息系統及移動通訊有機結合起來,實施了飛機軌跡地面實時可視化,實時可規劃、實時可調整新技術,對敏感區域的避讓及重災區的強化飛防指明了方向,提高了飛防的安全性,提高了飛防的可控性,提高了飛防效率,此項技術在菏澤市進行了推廣培訓,提高了整個菏澤市的飛防事業。
勇於擔當 完成普查和標本製作任務
張忠民對自己所從事的每一項業務工作都充滿激情,對所從事的工作,始終幹一項精一項。他把崗位工作當成了自己的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工作一絲不苟,任勞任怨,林業局公認的工作上善於動腦筋,擅於啃硬骨頭。2015年市林業局下達有害生物普查暨標本製作任務,為高標準、高質量完成這項工作,上濟南,下鄭州購買儀器實驗器材,建立了全市第一個森保實驗室,為森保長足發展及有害生物普查及標本製作奠定了物資基礎。在有害生物普查期間我帶領隊員起早貪黑,加班加點,犧牲節假日、休息日,全力搞好標本的採集、製作。由於林業有害生物中昆蟲的生活習性不同,有的在凌晨活動、有的在中午、有的在傍晚、有的在深夜、還有的在其他不同的時間段活動。為了捕捉昆蟲,他和隊員頂烈日,冒酷暑。白天揮汗如雨,夜間忍耐蚊叮蟲咬,或清晨或傍晚或半夜到田間地頭、灌木叢林中蹲守。捕捉到昆蟲後,為保證標本製作質量,還要抓緊時間製作標本,經常加班到深夜。在製作過程中,還要接觸福馬林、二甲苯、苯酚等有毒試劑,由於長時間在實驗室工作,經常出現噁心、頭痛現象。為節省資金,我和隊員還利用休息時間,自己動手,製作了標本夾、標本櫥等標本壓制儲存工具。
躬身為民服務 被稱樹木醫生
張忠民是菏澤市有名的森保專家,技術過硬,但人都說他最沒有架子,是農民的好朋友,是農民的知心人,是樹木最號醫生。成武縣林業局森保站是最「熱鬧」的辦公室,春天林木育苗季節,早晨的太陽還沒有升起來,林業局森保站辦公室已經有人在「蹲」守等待,張忠民一到來就有農民手裡拿著林木秧苗急切詢問,張忠民都是詳盡解答,有的農民沒有拿任何秧苗枝葉,僅僅是口說描述,這樣的人不在少數,在這種情況下,他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急農民所急,決定親自到田間地頭查看,有時沒有車輛就坐在農民騎來的電車上,一道村莊東家問西家找,一天回不到家,星期天節假日很少有空休息,農民的諮詢電話顧不暇接,2015年成武縣黨集鎮劉莊村種植大面積海棠,一天中午幾個農民到辦公室找到張忠民說:我們的樹苗有病啦,買了什麼藥等著打,你給看看打多大的濃度,張忠民根據農民的描述判斷不像病害危害,他騎電車15公裡隨農民到田間親自觀察症狀,結果認定是土壤板結缺少鋅肥所致,他給農民講解了解決辦法,讓農民退回了所買的農藥,給農民挽回的損失。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他是是農民的朋友,是三嚴三實的實踐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如坤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