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乳腺癌的BRAC1/2基因

2020-12-21 平潭萬基鑑定中心

女性乳腺是由皮膚、纖維組織、乳腺腺體和脂肪組成的,乳腺癌是發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乳腺癌中99%發生在女性,男性僅佔1%。全球乳腺癌發病率自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一直呈上升趨勢。一些基因與乳腺癌有關,其中關係最密切的是BRCA基因突變(BRCA1和BRCA2)。為了讓您直觀了解它們的重要性,我們先看一組數據:沒有BRCA突變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總體風險約為12%;那些具有這種突變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平均終生風險約70%。其實從BRAC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 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BRCA,乳腺癌易感基因。

BRAC基因作用

聽到對這兩個基因的介紹,你可能覺得這兩個基因「不好」,提高了患癌風險。BRCA基因其實是抑制癌的基因,產生腫瘤抑制蛋白,這些蛋白有助於修復受損的 DNA。我們的基因在複製或者環境原因導致基因受損,正常的BRAC能修復這些損傷,如果BRAC的突變導致它無法修復這些損傷,結果就是細胞更有可能發展出其他變異,從而導致癌症。

怎麼樣,現在知道BRAC1和BRAC2兩個基因其實是我們DNA的「小衛士」,下面這個圖就是這兩個基因在我們染色體上的位置。

BRCA基因突變

基因突變是就是基因的序列產生一些改變,有些突變會導致基因失去功能,我們討論的BRAC基因突變就是這類。

我們每個人都有兩套基因,一套來自父親,一套來自母親,BRCA基因突變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這意味著該基因的兩個拷貝都必須異常才會使人失去正常的抗癌作用。兩套基因中一個突變基因(BRCA1 / 2)比兩個突變基因更為普遍,擁有一個BRCA突變會使您容易患上癌症,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您一定會患上癌症。如果把BRAC比喻成一個小衛士,兩個肯定比一個好,一個比沒有強。

如果我們從父母那遺傳了一個突變,在正常的生活中又導致另一套基因也發生突變,專業點叫獲得性突變是由於與環境,生活方式因素(例如吸菸)甚至細胞中正常代謝過程相關的DNA損傷而產生的。這些可能在一個人的一生中隨時發生。

所以上面兩點就導致了如果有BRAC突變的女士終身患癌風險從12%到了70%。

乳腺癌的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BRCA突變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但並非所有的遺傳性乳腺癌都歸因於BRCA突變。總體而言,BRCA突變佔遺傳性乳腺癌的20%至25%,佔乳腺癌的5%至10%(這組數據很多時候不會被告知)。在40歲以下的人群中,約有10%的乳腺癌與BRCA陽性有關。相比之下,患有該病的老年婦女的這一數字接近5%。

這麼看起來總的乳腺癌患者中和BRAC有關的比例也不高,但這其實在癌症研究中已經算很高了,癌症目前還是我們最難攻克的那座山,其他癌症還沒相關性這麼高的基因。另一個角度,如果您患有BRCA突變,則一生平均罹患乳腺癌的風險約70%,這個數值卻值得我們重視了。

BRAC突變其他癌症

BRCA基因前面提到是抑癌基因,他的作用是修復一些有害的突變。這些突變會增加乳腺癌和卵巢癌以外其他癌症的風險,比較確定的是輸卵管癌和腹膜癌。患有BRCA2突變,且BRCA1突變程度較小的男性,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也會增加,BRCA1或BRCA2突變的男性和女性患胰腺癌的風險均增高。

BRCA突變還會影響腫瘤的治療和效果。

BRCA突變的基因測試

已經了解了BRAC基因的重要性,那麼是否需要對這兩個基因進行檢查呢?怎麼才能做這類檢查呢?

目前這項檢測在很多基因檢測公司都可以做,而且採樣也很方便。但對普通人來說,儘管一些醫學證據表明為什麼這樣的測試可能對您有益,但無可否認,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決定。許多女性希望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接受測試知道自己風險,而另一些女性則希望避免知道自己的風險,或者說這只是個風險,不是答案。

在2018年06月,中國的專家對「基於下一代測序技術的BRCA基因檢測流程」達成共識。對BRCA基因檢測的意義、BRCA基因檢測的基本原則和基於NGS檢測BRCA基因突變的流程給出了詳盡的意見。中外目前的意見是如果有家族中有患乳腺癌和卵巢奧的或者BRAC相關的其他癌症,是建議做這項檢測。最後在強調下:請記住,測試結果陰性(未鑑定出乳腺癌基因)並不意味著您不會患乳腺癌。同樣,測試陽性並不意味著您絕對會患乳腺癌。

相關焦點

  • 華大基因(300676.SZ):BRCA1/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醫療器械註冊申報...
    格隆匯6月5日丨華大基因(300676.SZ)公布,全資子公司武漢生物科技的BRCA1/2基因突變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於2018年7月通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醫療器械技術審評中心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
  • 蘇逢錫教授團隊研究亮相SABCS,揭示中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圖譜|2020...
    結果發現184例患者中共有164個突變基因。圖1列出了所有184例患者中最常見的突變基因類型(N=21,突變頻率5%)。R/M乳腺癌患者中TP53、ERBB2、RAD21、FGF19、FGF4、MYC、PTEN、BRCA1和RB1的突變頻率較高,而原發性乳腺癌患者中PIK3CA、NSD3(WHSC1L1)、ZNF703、FGFR1和MDM2的突變頻率較高。圖1. 中國乳腺癌中前21個最常見突變基因的突變態勢(突變頻率5%)(n=184)。上方的直方圖顯示了每位患者的突變總數。
  • Her2 陽性乳腺癌靶向治療大盤點
    1984 年夏天,另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 neu 基因的人類同源基因,研究人員注意到它與另一個生長調節基因相似(先前發現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 Her),於是把新發現的基因稱為 Her-2。
  • 轉移性陰性乳腺癌,使用Talazoparib治療比化療更好|BRCA2|BRCA1|拉...
    許多遺傳性乳腺癌病例與兩個基因的突變相關:BRCA1(BReast CAncer基因1)和BRCA2(BReast CAncer基因2)。患有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到80歲時患乳腺癌的風險高達72%。患卵巢癌的風險也高於平均水平。BRCA基因異常的男性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較高。DNA攜帶健康細胞和癌細胞的遺傳信息。
  • 深圳將設乳腺癌基因諮詢診斷門診
    原標題:將設乳腺癌基因諮詢診斷門診   作為深圳「三名工程」第二批引進的項目,6月28日,深圳市人民醫院乳腺疾病診療中心與美國西北大學Seema Khan教授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ra Sukumar教授乳腺外科團隊正式籤約合作。
  • 腫瘤醫院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研究表明,超過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於BRCA1和BRCA2發生胚系突變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遺傳都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因此,醫學界認為BRCA1和BRCA2是引起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重要基因。
  • @所有女性,關於乳腺癌的困惑 這篇文章說清楚了
    國家癌症中心2017年發布的《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乳腺癌發病率28.42/10萬,每年新發病例約27.9萬,並以每年2%~2.5%的速度遞增。據測算,到2021年,我國將有250萬名乳腺癌患者。而且,乳腺癌的患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乳腺癌高發年齡提前了10年左右,發病年齡高峰為45歲至55歲。
  • 腫瘤專家:超90%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
    吳小華教授解釋說,BRCA1是人體中的一種抑癌基因,最初被發現時被認為是直接與遺傳性乳腺癌有關,因而命名為「乳腺癌卵巢癌易感基因1號」,英文簡稱BRCA1,後來被發現的另一種類似的基因被命名為BRCA2。
  • 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曲妥珠單抗|依維莫司|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相對來說較為少見,但也是有可能發生的。據調查,男性乳腺癌發生率比較低,佔全部乳腺癌的1%。由於罕見,許多乳腺癌治療研究很少包括男性患者,因此在男性中使用靶向治療通常取決於該藥物在女性患者中的表現。可治療男性乳腺癌的靶向藥有哪些?
  • 邵志敏:乳腺癌治療,我們一直在挑戰
    【編者按】乳腺癌是中國乃至全球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我國乳腺癌的年平均發病率約為30/10萬,城市高於農村,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的發病率甚至高達60/10萬,乳腺癌嚴重威脅著現代女性的健康和生命。目前,我國的乳腺癌的發病年齡早於西方國家,發病高峰在45-55歲,而西方國家多在65歲之後。
  • 乳腺癌號稱「女性頭號殺手」!這4種女性,容易被乳腺癌「盯上」
    生活中有部分女性比較容易出現乳腺癌,如果沒有積極預防,了解該疾病的出現是怎麼回事,可能在疾病出現後對身體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在預防疾病的過程中,要先了解疾病的出現原因是什麼,做好相關預防措施,否則乳腺癌出現之後游離的癌細胞隨著淋巴液,血液擴散到全身,有明顯的轉移趨勢,會對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威脅
  • JBC:PTTG1癌基因促髮乳腺癌上皮間質轉化
    乳腺癌患者的預後情況如何直接與腫瘤轉移的程度相關。然而,上皮型腫瘤細胞脫離原發腫瘤組織,轉移至遠端器官形成克隆轉移灶的確切機制至今不甚明了。近來,刊登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雜誌上的一則研究著重探究分析了乳腺癌腫瘤組織中垂體瘤轉化基因1(PTTG1)的表達水平,這個基因是一個相對未知的蛋白,研究人員將腫瘤患者源性乳房癌組織與相應的正常乳腺組織相比較,結果發現與正常組織相比,PTTG1高表達於乳腺癌患者中。
  • BRCA基因再探拾遺
    小爽爽讀書小札記系列往期回顧 ●●// 1|BRCA1/2 基因是什麼?// 2|BRCA1/2基因突變對於患者意味著什麼?// 3|哪些人需要檢測BRCA1/2基因突變?// 4|BRCA1/2基因突變患者的治療措施有哪些?早在20世紀40年代已經發現BRCA基因與家族遺傳的乳腺癌密切相關,到了90年代初,BRCA基因中的BRCA1、BRCA2在染色體上的具體定位被發現。
  • 綠茶對乳腺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給大家科普喝茶與乳腺癌間的關係
    已有的流行病學和體外研究已經證明,茶葉攝入量與乳腺癌發病率之間存在相關性,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聊聊,茶葉到底能不能降低乳腺癌風險。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酸酯(EGCG)根據既往研究總結,兒茶素類物質有以下抗癌作用:1、抑制致癌物誘導的活性氧自由基(ROS)升高及其引起的DNA損傷2、降低細胞對腫瘤壞死因子的響應
  • 復旦腫瘤醫院著力探索「中國特色」乳腺癌治療方法
    這三項全新的研究成果於近日先後在權威期刊《細胞代謝》《自然通訊》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期刊影響因子21.6、12.1和11.6)發表。乳腺癌是我國女性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堪稱『紅顏殺手』。在我國大城市中,乳腺癌已經連續20餘年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
  • 乳腺癌並非全身性疾病
    放棄尚早吉本把我們的研究說得更具體一點兒,首先,研究乳腺癌細胞的23000個遺傳基因的作用,從中鎖定10個以內的遺傳基因,研發出一種根據基因的作用預知治療效果的系統。吉本渡邊先生寫過一本小說叫《光與影》,乳腺癌治療裡面也有「光與影」。如果把治療方法的顯著進步看作「光」的部分,那麼「影」的部分就是「乳腺癌全身病說」。全身病說是這樣的:「乳腺癌是一種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的全身性疾病。」雖然一直以來有很多人都相信這一說法,但它實際上是錯誤的。
  • 乳腺癌家族性≠遺傳性,專家建議35歲以上女性每年檢查
    「幫助患者得到更好治療」的信念堅持,讓我們一步步見證了國內抗擊乳腺癌道路的不斷發展,目前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還建立了中國人自己的臨床診療實踐指南與規範。早期篩查尤為重要相較於上個世紀70年代,乳腺癌早已不是一種罕見病。乳腺癌在一線大城市的患病比率節節攀升。
  • 赫賽汀發明團隊獲2019年拉斯克獎,乳腺癌五千年攻堅史了解下
    本文中,藥明康德內容團隊將通過對乳腺癌治療的「前世今生」進行梳理,帶大家一覽,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類如何與乳腺癌鬥智鬥勇。 從「黑膽汁」到「切、切、切」 關於乳腺癌病因的探索,最早可以追溯到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時代。
  • 春節即將到來:關於飲食方面,乳腺癌病友們一定要注意這些事項
    不過,美食雖好,對於乳腺癌病友們,也要注意下面這些食物的食用哦! 健康飲食已經成為春節期間大家不得不關注的話題,那麼對於乳腺病患者,尤其是乳腺癌患者,春節期間該如何健康飲食呢? 1、高脂飲食:
  • 2019 ASCO | 陰乳腺癌(TNBC)臨床試驗最新進展
    其中,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和原癌基因Her-2均為陰性的乳腺癌,佔所有乳腺癌病理類型的10.0%~20.8%。由於缺少普通乳腺癌的抗原,導致TNBC對內分泌治療和針對Her-2靶向治療均無響應。三陰乳腺癌的確夠「陰」。因此,目前TNBC的常規治療是化療,雖然TNBC對化療較為敏感,但響應患者人群有限,且預後極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