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蕩在疾風驟雨中的青島海鷗劇社,山東首個革命劇社誕生始末

2020-08-22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中國傳統的戲劇,源於上古時期的巫祀文化,從來都是說唱舞樂結合,近代西方戲劇傳入中國後,它們只有表演和對白,沒有演唱的部分,一度讓喜歡載歌載舞的中國人很不適應。

這種形式的演出,最初是由我們的鄰居日本,向西方世界學習的時候一併搞來的藝術形式。1906年冬,中國留日學生在東京成立文化社團&34;,主要成員是李叔同、歐陽予倩、陸靜若等人。次年,他們排演了法國小仲馬《茶花女》第三幕,李叔同反串女一號瑪格麗特,全劇沿用西方戲劇模式,以口語對白演繹故事。這被史學界公認為中國現代話劇的開端。

1910年底,這種形式由留日學生任天知帶回上海,成立了社團&34;,創立&34;,這種戲劇也被稱為&34;,雖然它僅僅存在了兩年多時間,卻受到國父孫中山先生的肯定,它開啟的戲劇新風奠定了中國話劇發展的基礎。

文明戲,作為外來的藝術形式,要想在中華大地紮根生長,必然要與本土文化產生磨合、碰撞,由於演出形式的粗鄙淺陋,思想內涵的貧乏無力,文明戲甚至淪為沒有劇本、沒有排演、沒有質量的臨場發揮,這種形式很快淡出演藝主流。

文明戲雖然衰落,但是在新舊思想衝擊的歲月,它的存在價值,為五四時期新劇的誕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礎條件。1928年,中國著名劇作家、電影第一人洪森把這種以對話和動作為內容的戲劇樣式進行全面改良,稱為&34;,這是西方近代戲劇傳入中國後,第一次有了大家公認的官方名稱,並沿用至今。

洪森的主要活動在青島,青島第一個話劇團,也就成立於1928年,叫做&34;,排演了大詩人徐志摩的唯一話劇劇本《卞崑岡》。1932年,&34;事變爆發後,響應上海左翼作家聯盟和左翼戲劇家聯盟的號召,青島成立了自己的&34;和&34;小組,對外分別稱作&34;、&34;。

上世紀三十年代,青島吸引了包括老舍、梁實秋、沈從文、蕭紅蕭軍等大批文化名人,一時間星光璀璨,名作層出不窮,他們的學術和創作活動,極大豐富了青島文化內涵,使青島成為繼北平、上海之後的第三大文化中心。國立青島大學和改組後的國立山東大學,則是這個文化中心當之無愧的大本營。&34;和&34;青島小組,都是在國立青島大學(後為國立山東大學)內部成立的,廣泛團結進步師生,開展愛國救亡運動,在現實鬥爭中的影響力巨大。

&34;,內部全稱叫&34;,它的主要任務是,利用話劇這個群眾易於接受的戲劇形式,反映當時國統區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宣傳和團結一切力量抗日救亡,共赴國難。

海鷗劇社成立後,短時間內即趕排了兩齣話劇,《月亮升起》和《工廠夜景》,於1932年5月28日,在國立青島大學小禮堂首場演出。《月亮升起》源自愛爾蘭作品,講述的是革命者收到了通緝令,與準備逮捕他的警察做鬥爭的故事,具有濃厚的愛國主義色彩;《工廠夜景》則是現實題材,反映了產業工人反抗壓榨和剝削進行反抗鬥爭的故事。

&34;事變後,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社會思潮動蕩,這兩部貼近現實的話劇受到廣泛歡迎。演出當晚,國立青島大學校內外&34;。這兩齣話劇的演出成功,引發了觀眾和社會的強烈共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當時左翼作家聯盟的機關刊物《文藝新聞》,用&34;為題,盛讚這次演出的重大意義。

這次演出,使海鷗劇社進一步激發了校園學生們的愛國熱忱,很多同學從死讀書本不問世事的迷茫中甦醒過來,變為抗日救亡的積極分子,對青島的全面愛國運動發展起了推動作用,不久後,國立青島大學爆發了第三次全校愛國運動,一度愈演愈烈。

此事件鬧到南京,1932年7月,國民黨政府以教育部名義宣布解散國立青島大學,海鷗劇社的締造者遭到國民黨當局通緝,其他成員被迫轉移,海鷗劇社停止一切活動。

當年9月,國立青島大學改組為國立山東大學,趙太侔任校長,海鷗劇社恢復了演出活動,並由校園內部擴展至社會層面。他們先後排演了《暴風雨中的七個女性》、《亂鍾》、《SOS》等劇目,在校內禮堂和青島大舞臺上演,起到良好的宣傳作用。

除了在市區演出,海鷗劇社還把話劇改編成街頭劇,把演出範圍延伸到鄉村,更廣泛的教育民眾、喚醒民眾。1933年春節,他們在嶗山裡的村莊搭臺,上演了著名的現實鬥爭劇目《飢餓線上》,這部劇改編自《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劇本源自上海,是一部反映人民群眾抗日思想的話劇。這部劇傳到青島以後,劇社認為情節易於理解,感染力強,可以搬到鄉村演出,更好宣傳抗日救亡。為了適應現實需要,他們對原版話劇進行改編,服裝道具更加簡練,使之成為適合鄉村露天演出的&34;,更名為《飢餓線上》。在語言的運用上,也摒棄了原先的話劇腔調,更多使用地方方言,引發群眾共鳴。

海鷗劇社的這種創新和發展,在青島、山東乃至全國,都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事情,具有深遠影響。後來這齣戲在北平公演,引起巨大轟動,成為抗戰初期影響最為廣泛、在全國各地演出場次最多的一個劇目。

海鷗劇社的成功,引起了國民黨當局的警覺,1933年夏,海鷗劇社再次停止活動。劇社的主要成員,在建國後成為作家、戲劇家。1998年春,海鷗劇社在中國海洋大學校內復建,宣告了它的重生。

(原創作品,版權屬於頭條號&34;,歡迎轉發,不接受搬運式抄襲轉載。文章相關圖文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公共資源,侵權即刪)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海鷗劇社」成立80年紀實
    >中國網訊 1932年3月,海鷗劇社在革命浪潮的滾滾洪流之中誕生,至今已歷經八十年滄桑歲月。歷經歲月的滄海海鷗劇社成立之時,國立青島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王林和國立山東大學地下黨支部書記俞啟威(黃敬)先後擔任劇社社長,匯集了當時學校的王東升、崔巍、張福華、李雲鶴等十幾名文藝骨幹和精英,我國著名戲劇家洪深先生曾熱情指導過海鷗劇社。1932年5月28日在國立青大禮堂首次公演的兩部革命話劇《月亮升起》和《工廠夜景》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
  • 青鳥劇社史話
    淞滬抗戰爆發後,一個愛國進步戲劇團體——青鳥劇社在上海誕生了,揭開了「孤島」戲劇運動的序幕。1938年1月,青鳥劇社遷到光華戲院(愛多亞路,今延安東路1440號),演出於伶編劇的四幕劇《女子公寓》。此劇通過上海女性群象,真切細膩地展示了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傾訴了鬱積於人們心頭的怨憤。故事的最後,兩位青年男女為了理想奔赴了「遙遠的苦寒」(指的是延安)。《女子公寓》的演出獲得了極大成功。
  • 上海話劇又添民營劇社
    很長一段時間,上海的話劇舞臺除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這支「正規軍」,就只剩下「現代人劇社」這一民間力量。上海東方早報記者昨天獲悉,一批來自京滬戲劇學院、電影學院、電視媒體的專業青年戲劇工作者自發組成一個劇社,並於日前領到了文化部統一頒發的《營業性演出許可證》,從而成為上海第二家民營劇社。
  • 【紅色曲陽】衝鋒劇社在曲陽
    到部隊和群眾中教唱抗日歌曲,在街頭書寫抗日標語,對群眾進行口頭宣傳。1938年,入夏後移駐曲陽縣下河村,冬,駐於套裡村(1941年,由唐縣劃入曲陽)。此時,宣傳隊下設三個分隊。一分隊(分隊長李樹楷)主要是演戲。
  • 1926年:南國電影劇社(組圖)
    田漢編劇的《湖邊春夢》劇照   有個青年,有個「銀色的夢」  今天,「民間影象」這個詞是手執數碼攝象機的青年中的流行語彙,而要考究中國的「民間影象」之始,也許我們可以回到1926年。在電影方面,除了上世紀20年代他在「南國電影劇社」期間的活動外,30年代他還擔任了《三個摩登的女性》、《母性之光》、《風雲兒女》等電影的編劇,並為《青年進行曲》、《夜半歌聲》等電影的主題曲寫了詞。
  • 一個草根劇社的十年堅守
    2018年的最後一周,浦興社區大愛劇社馬不停蹄,在浦東10個居村的「家門口」服務站連續演出了10場。「雖然很累,但我們很高興,尤其是臺下觀眾不斷給我們肯定時。」大愛劇社負責人夷龍根說。這是一個沒有專業演員的劇社。
  • 【北大戲劇專題】北大劇社:用專業的心做專業的事
    從話劇教育、北大劇社、劇星風採大賽、中文系原創話劇以及英文戲劇研習社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北大校園話劇正以自己的方式,蓬勃發展。還有那麼一些人,因「劇」結緣,為了演好一場戲或者搭造一個最好的舞臺,而共同堅持、守候和奮鬥,演繹自己心底的傳奇。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話劇夢,但是需要一個東西把它喚醒。
  • 衡水桃城區春來劇社快板說唱五中全會精神
    剛走進春來劇社的大門,就被一陣陣清脆的打竹板聲音吸引。抑揚頓挫的聲調、朗朗上口的詞語、飽滿的精氣神……馮靈芝和田秀珠正在劇社的一側熟悉動作,另一側孫慶欣和劉麗玉正忙著對詞。像這樣認真排練的場景,四位演員從半個月前就已經開始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得好,制定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的新目標。」
  • 「記者調查」紮根瀘州多年的「龍潭劇社」還能堅持多久?
    《守望瀘州》第二集《江城川音》中,將鏡頭聚焦「龍潭劇社」,這是一個在小市中碼頭附近「紮根」多年的民營川劇社,也是在川南小有名氣的劇社。一個民營川劇社,如何在瀘州「堅守」多年?它的背後靠什麼在支撐?面對為數不多的演員和觀眾,以及疫情期間的暫停演出,作為劇團管理者是如何思考和應對的?這個成立了18年的民營川劇社還能堅持多久?
  • 山東大學,來了!
    -濼源書院 山東大學誕生於1901年 那時,國運衰微、風雨飄搖 當時的山東巡撫上奏 《山東試辦大學堂暫行章程》折稿 光緒帝批覆:「知道了」
  • 夢想戲劇節大幕再啟 滬上白領劇社持續火熱展開自我變革
    記者近日採訪了戲劇節發起方之一、已近「14歲」的海燕博客子社團·都市原點劇社相關主創探尋答案。都市原點劇社的白領成員們。 供圖 攝「1976年的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革;1978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如沐春風。那麼,它們之間的那一年,1977年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北京盲人劇社:林兆華導演給吃了定心丸
    舞臺上的他們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做自己……  這是北京首個盲人劇社。現實生活中,他們都有自己的職業——按摩師、學生、作家……走近他們,你會發現演話劇帶給他們的是對生活的無限嚮往。而這正是盲人劇社——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負責人鄭曉潔和大偉希望看到的:讓盲人走進社會,融入社會……  走上舞臺  林兆華導演給吃了定心丸  《盲人》是象徵主義戲劇大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梅特林克的著名劇作,講述了12位盲人在牧師的帶領下進入原始森林,但途中牧師去世,盲人們在等待救援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 【勞模風採】全國勞動模範惠敏莉:把百年劇社打造成新時代藝術發展...
    她,牢記使命,不忘初心,在時代的洪流中,把易俗社這個百年老字號品牌劇社打造成了新時代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勁旅鐵軍。她,就是西安易俗社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惠敏莉。弘揚時代旋律惠敏莉主導創排並領銜主演的《柳河灣的新娘》《秦腔》《易俗社》三部精品力作,先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入選全國舞臺藝術精品扶持工程、全國優秀舞臺藝術劇目展演等。惠敏莉個人獲得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等獎項。紀錄片《百年易俗社》榮獲全國十優作品獎。大型秦腔文獻劇《易俗社》於2016年4月初面世,入選國家藝術基金扶持項目。
  • 漢中三秦劇社推出精品力作秦腔現代戲《青青我心》
    隨著舞臺大幕徐徐開啟,青山綠水環抱的山鄉美景撲面而來,欣欣向榮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場景令人久久難以忘懷…… 在全國脫貧攻堅運動進入收官之時,在反映這一新時期偉大實踐的眾多舞臺作品中,由漢中三秦劇社排演的秦腔現代戲《青青我心》,於2020年11月16日在漢中市紅星劇院提升結項匯報演出。
  • 英著名劇社入廈門 希望合作優秀兒童劇到倫敦演出
    英著名劇社入廈門 希望合作優秀兒童劇到倫敦演出 2015-10-16 16:52:5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郭德綱太平劇社開箱,收「評劇神童」為徒,但為啥排在九字科?
    近日,由郭德綱領銜的太平劇社開箱演出如期舉行。和德雲社、麒麟劇社一樣,太平劇社也是由郭德綱發起並成立的民間傳統曲藝社團,不同的是德雲社主要是相聲表演,麒麟劇社主要是京劇表演,而太平劇社則主打評劇。太平劇社開箱古語有云「學而優則仕」,意思就是書讀得好,學識淵博就可以去做官。
  • 北大劇社演「老舍」 特邀校友聚現場
    6日,「我在現場」第三場線下活動「文學對創作者一生的影響」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辦,北大劇社成員在現場演出了老舍作品《面子問題》片段,同時還特邀幾位職業和人生都與戲劇相關的北大老校友到場,和大家共同暢聊戲劇、文學對人生的影響。老舍戲劇節自2017年創立以來,以「呼喚戲劇文學精神」為宗旨,已成為北京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活動之一。
  • 陝西城固縣戲劇家協會在三秦劇社召開年會
    文化藝術網-文化藝術報訊(全媒體記者 唐偉)冬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民謠有「冬至到,吃水餃」的說法。為進一步弘揚民俗文化,享受健康生活,彰顯傳統文化魅力,12月21日,陝西漢中市城固縣戲劇家協會在三秦劇社召開年會。城固縣委宣傳部、縣文旅局、縣文化館、縣文聯等相關負責人以及市縣戲劇家協會成員、轄區柳林鎮相關領導等歡聚一堂參加年會。
  • 惠敏莉:延續百年劇社的輝煌,是我的責任和使命
    10月10日,惠敏莉在秦腔現代戲《柳河灣的新娘》中的劇照。再過2個小時,她又該上臺進行下一場演出。將近兩個半小時的演出時長,對演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更何況接連表演兩場。「所以說,戲曲演員不僅要四功五法全面紮實,還要有耐力和毅力。」惠敏莉說,其實演員就像運動員一樣,要有拼搏的精神,「有精神支撐著,再累你也不會塌架,你演的角色才有感染力。」
  • 《太平劇社》首演圓滿成功,郭德綱收徒弟也現相聲段子,把人樂噴
    《太平劇社》首演圓滿成功,郭德綱收徒弟也現相聲段子,把人樂噴這兩天北京三慶園內可謂是好好的熱鬧了一把,15號《太平劇社》的評劇演出,16號《麒麟劇社》的京劇演出,都是北京一帶最出名的戲曲節目,而領銜人自然又是郭德綱,前幾天一把行程安排出來,喜歡戲曲的朋友就早早的捧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