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貪婪究竟有多恐怖?《道德經》一次給你講明白

2020-12-03 阿寶的品書屋

點擊右上方關注我,給你持續提供更加有價值的內容

「知足常足」即是現在人們常說的「知足常樂」,其出自《道德經》第46章。幾千年前老子已經在這裡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然而真正現代的人們真正做到知足常樂的人寥寥無幾。人們對於物質和金錢的追求永無止境,人性的貪婪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原經: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何為「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又何為「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原意為:當人們按照大道施行時,天下和無事,人們讓優良的戰馬去耕田種地,而當人們沒有施行大道的時候,天下戰亂四起,懷孕的戰馬只能在野外的戰場上生馬駒。雖然老子在此章中用「道」主張的反戰思想,但是從側面也反映了一些社會的奇妙現象和人性的真相。

古代的人們沒有交通工具的時候只能用自己的雙腳來走路也覺得幸福,後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發明了馬車、自行車、轎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現在的人們,只要能坐著絕對不會站著,能躺著絕對不會坐著。當人們處於戰亂時才知道吃一口米飯是多麼的幸福……

何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禍莫大於不知足:不知足就是貪心,人越貪心就越會為達成自己的目標不擇手段,越不擇手段人就會背道而馳,背道而馳則會讓人陷入危險的境地。現代社會某些商家為了達到自己盈利的目的,就會越貪婪,貪婪導致他採取各種非法手段去損人利己。所以當社會上人心險惡,道德淪喪的時候,也是禍害將要降臨給人們的時候。

咎莫大於欲得:最大的災難就是貪得無厭。任何事情索取過度必會適得其反。當人貪得無厭的時候就是人將要滅亡的時候。比如大自然給予了人類一切,而人類卻要想盡辦法去改造甚至破壞大自然,人類換來的卻是大自然的各種災難(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各種自然災害)。

老子意外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世人的思想,所以他的思想有其唯心的一面,知足寡慾未必會是使人消極退縮,反而會讓人活得更加明白,但是不可能也不存在的讓每個人都知足寡慾。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人性的貪婪又多可怕,!《道德經》早已說明
    「知足常足」一詞出自《道德經》第46章,即是人們常說的「知足常樂」。幾千年前老子已經做出了精闢的論述。然而現在的人們真正做到知足常樂的寥寥無幾。人們對於物質和金錢的追求永無止境,人性的貪婪在這一刻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 黃明哲講道德經課程視頻,黃明哲正解道德經MP3
    聰明又受歡迎的人都在從《道德經》中取經他說,接觸《道德經》越早,吃的虧越少《道德經》究竟有何神奇之處?不管是馬雲還是白巖松,但凡讀過的人都對它評價極高:「《道德經》智慧終身受用」,「在逆境時一定要多看看《道德經》,很有幫助」。就像他們說的,《道德經》雖全文只有5126個字,卻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
  • 人性貪婪可以到什麼程度?要及早明白"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人性貪婪可以到什麼程度?要及早明白&34;的道理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閱讀、關注。貪婪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他人,不擇手段,攝取遠超自身需求的物質財富、肉身欲望、名利地位等等,不是正當所得的行為。03人性的貪婪有多種對財富和色慾的貪婪是相對較多的兩個方面。
  • 中毒的人性,多麼恐怖
    勞榮枝和法子英殺害的七條人命,有一個人被殺害,讓人們看到了中毒的人性有多麼恐怖。這個人就是小木匠陸中明。一句話,讓人質看到我們敢殺人,如果不配合我們陸中明就是你的下場。法子英和勞榮枝走到勞務市場,隨機就看見找活的陸中明。法子英謊稱自己家需要裝修。陸中明認為真有木匠活兒等著自己。腿剛邁進法子英的「出租房」內,還沒有明白怎麼回事,被法子英用尖刀捅倒,然後儘快補上幾刀。
  • 道德經解讀:道德經講王道和人性,美國不合王道,霸權能否長久?
    上一期我們講了體悟大道者對道的理性認識,正所謂嗜欲淺者天機深,體道者致虛極,守靜篤,從而參悟到了天機,也就是大自然循環往復的常規,知道了天機,明白了萬物終將歸根的常規,也就能看破死生,明白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自然就變得明智通達了;明智通達才能包容一切萬事萬物,進而能夠做到公正無私;公正無私就是合乎王道,王道合乎天道,合乎天道則能長久
  • 被禁播4年的電影《無人區》,究竟講了哪些人性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在這個法律意識淡薄,處處充滿惡的「無人區」中,導演究竟探尋了哪些人性!黑店老闆因為貪婪,而收過路人1500元一次加油費,他強迫妓女為自己招攬生意。最後,他也因為自己的貪婪而被盜獵老大殺害。佛家說,人有三毒,貪、嗔、痴,其中以『貪念』為首。電影把『無人區』比作一個動物的世界,這裡沒有了法律,沒有了秩序,有的只是弱肉強食。
  • 道德經講王道和人性,霸權不合乎王道,不符人性,能否長久?
    上一期我們講了體悟大道者對道的理性認識,正所謂嗜欲淺者天機深,體道者致虛極,守靜篤,從而參悟到了天機,也就是大自然循環往復的常規,知道了天機,明白了萬物終將歸根的常規,也就能看破死生,明白了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自然就變得明智通達了;明智通達才能包容一切萬事萬物,進而能夠做到公正無私;公正無私就是合乎王道,王道合乎天道,合乎天道則能長久,終身沒有危難。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悟透《道德經》中的「水德」,你就知道了
    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小人,他們自私、嫉妒、貪婪、虛偽。因此我們說這種人是「本性難移」,說他們是「打從娘胎裡出來就壞掉了」。由此可見,很多人認可「人性本惡」的觀點。如果我們經歷了各種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也會更加堅信「知人知面不知心」,認為人性是惡的。
  • 人性貪婪可以到什麼程度?《處世懸鏡》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
    人性貪婪可以到什麼程度?要及早明白「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的道理01前言人都有貪婪的本性,做人要懂得適可而止,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欲望。貪婪就是為了一己私利,不顧他人,不擇手段,攝取遠超自身需求的物質財富、肉身欲望、名利地位等等,不是正當所得的行為。03人性的貪婪有多種對財富和色慾的貪婪是相對較多的兩個方面。
  • 《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歷史以來對它的研究從來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平頭百姓,那些真正想要修道得道的人,更是將整副身心投入進去,想要最終得到一個結果--得道升仙。歷史上關於得道的人記述的也不算少。今天,讓雲來和大家分享一下《道德經》裡所講的「道」究竟是什麼。
  • 哪位大師講道德經最好 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 道德經解讀最好的版本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
  • 《飢餓站臺》地下333層的監獄充斥著人性的自私與貪婪
    《飢餓站臺》地下333層的監獄充斥著人性的自私與貪婪本文由黑天鵝娛樂爆料首發於百家號,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全文共1113個字,閱讀大約需要2分鐘。最近《飢餓站臺》這部電影非常火,它的精彩之處在於把人性的自私和貪婪赤裸裸地展示在觀眾面前,而且略微帶點驚悚的感覺,看了這部電影會對人性帶來深刻的思考。同時也是對現實社會分級階層的明顯抨擊。
  • 貪婪和恐懼是人性的弱點
    從眾,貪婪,恐懼,這三個在金融投資市場上最容易有的幾種心理狀態,貪婪和恐懼是人性的弱點,這兩種情況在充滿風險的投資市場中尤為明顯。沃倫巴菲特說過: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從絕對意義上講,每一個投資者在盯盤時,都在做著買入還是賣出、抑或是持幣不動的思想鬥爭,並因此經歷貪婪與恐懼的雙重煎熬。
  • 齊善鴻講《道德經》,看點在哪裡?
    書有三大看點:1.通俗地回答了《道德經》到底在講什麼的問題。2.不刻意追求逐字逐句解讀,降低了經典的學習門檻,滿足了多元的學習需求。3.緊貼實際生活闡釋核心要義,將老子的智慧與生活中的痛點和盲點結合。》到底在講什麼的問題齊善鴻教授在導論就開宗明義回答了《道德將》到底在講什麼這一問題。
  • 不明白這兩個「道」,你永遠讀不懂《道德經》
    讀《道德經》,很多人一說「道」就感覺玄妙,虛無縹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把「道」搞得非常神秘。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在《道德經》中,老子只講了兩個「道」,一個是「天之道」,一個是「聖人之道」。
  • 論人性的貪婪與滿足
    熱播劇《獵狐》更新為第九集,其中郝小強與餘曉暉談人性貪婪和滿足是兩個詞。你一眼就能看出這兩個詞的意思有多少人能做到?對人性而言,狹義上是指人的本質心理屬性,即人的屬性不同於其他動物的部分;在廣義中是指人的普遍心理屬性,包括人與其他動物共有的心理屬性部分動物。無論是人的本質心理屬性,還是人與動物共有的屬性,因為它們都是人共有的心理屬性,那麼這個屬性也是不可能後天的結果,只有人性,屬於無條件的反映。貪婪是一種人性。
  • 可可西裡,吃人的沙子,貪婪的人性
    「在可可西裡,你踩下的每一個腳印,有可能是地球誕生以來人類留下的第一個腳印。」這個神聖得讓人敬仰的地方,讓他們不惜用生命去保護,「美麗的青山美麗的少女」被貪婪所佔有,被人性所汙染。這部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影片,紀實呈現了可可西裡的自然環境,戲劇則展現了悲劇的情節。
  • 《道德經》:你之所以活得不幸福,是因為不懂得滿足
    不懂得滿足,便是人生的一場最大的災禍,而《道德經》中,領悟這三句話,日子會越過越好,福氣越來越多!因為不滿足自己的現狀,而拼命地不追求,結果忽略了自己的自身條件,把身上熬垮了,累倒了,背上了一個重重的殼,才明白自己患病,是因為自己從不善待自己。《道德經》中說,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不明白這幾個「道」,你永遠讀不懂《道德經》
    讀《道德經》,很多人一說「道」就感覺玄妙,虛無縹緲,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把「道」搞得非常神秘。其實,老子並沒有把「道」講的那麼神秘,在《道德經》中,老子只講了兩個「道」,一個是「天之道」,一個是「聖人之道」。
  • 老子一直生都充滿著傳奇,那麼他的《道德經》究竟講了什麼?
    老子一直生都充滿著傳奇,那麼他的《道德經》究竟講了什麼?還有的人主張順其自然,萬事萬物有著這自己的規律,都離不開「道」這一個詞,這個人物就是老子,老子的一生充滿著無數典故,並且民間也多有老子的傳說故事,這也說明了老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更是有的人將老子看做太上老君的化身,那麼這麼一位「神仙」僅僅留下的一本《道德經》究竟有什麼深意呢?首先是老子這個人,因為雙耳過肩而被稱作老聃,又名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