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啊,最可愛的人。瞧見醫院裡的護士,沒有人不從內心深處發出由衷的尊敬。是呀,她們不顧疲勞,有時候還冒著生命危險救死扶傷,具有無比高尚的美德,怎麼不贏得人們深深的尊敬呢?每當人們]在病床上痛苦呻吟的時候,她們的白衣身影就出現了,綻露出甜甜的微笑,伸出柔軟的手指,忙碌碌跑來跑去,安慰教治每一個需要她們幫助的人。人們怎麼不感謝她們,向她們]致敬呢?
那世界上最有名氣的護士是誰?「國際護士節」 是怎麼來的?這要說到1854年到1856年間,英法聯軍和俄國在克裡米亞半島的戰爭。在那場漫長激烈的戰鬥中,不知有多少受傷的士兵倒下來,戰場上一片悽慘景象。一個隨軍的英國護士長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帶領著38名護士,也來到這裡參加救護傷病員。在這個關鍵時刻,她發現當時的戰地醫療狀況實在太糟糕了。首先,軍隊領導就有些漠不關心,只顧拼命打仗,不管受傷士兵的死話。戰地醫院條件也一塌場糊塗,管理非常混亂。醫藥補給困難。一些護士的責任心不夠。護理質量很差。許多傷病員得不到應有的救治就死了。幾乎每兩個傷員中,就有一個白白喪命。
南丁格爾非常憤怒,也很著急。可是恨沒有用,急也沒有用,在那緊張激烈的戰鬥中,時時刻刻都有無數士兵倒下來,眼巴巴等著救治。她立刻動手認真進行護理工作改革,從提高護士的責任心入手,再改善病房衛生條件,訂立必要的護理制度,很快就使戰地護理工作走上了正軌。她的努力沒有白費,短短半年時間,傷病員死亡率就飛速下降了一半以上。儘管南丁格爾是一個柔弱的姑娘,卻有非凡的勇氣。她總是不顧槍林彈雨,在戰場上來往穿梭,救護每一個需要幫助的傷員。那些躺在戰壕裡和開闊的沙場上,動也不能動一下,懷著恐懼靜靜等待死神來臨的傷員,瞧見她帶領的護士們的白色身影,就下子放心了。 有了這些善良的「白衣天使」救助,死神也要退避三分。
南丁格爾全心全意投人教護工作,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手持著一盞油燈,在微弱的燈光中巡視病房,關心每一個傷員的傷勢是否好轉,傷口及時換藥沒有,飲食有沒有營養。她溫柔地安慰每個人。特別對那些重傷員加倍關心,還親筆給不幸死亡的士兵家屬寫信,盡心盡意寬慰他們。士兵們深深感動了,改變了粗魯的性格,在她和別的護土面前,不再說粗話、開口罵人,甚至躺在床上,無限感動地親吻她落在牆壁上的身影。消息傳出去,除了血肉橫飛的前線,全英國都知道了這個勇敢善良的「持燈女士」。
戰爭結束了,南丁格爾為了進一步建立完善的護理制度,回到倫敦創辦了世界上第所正規護士學校。她堅持學校必須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護士學校必須和醫院結合在一起, 選中了一家有名的醫院作為辦學基地。1869 年,南丁格爾護士訓練學校開學了,實行全部免費的一年制培訓,每年還發給10英鎊助學金。這樣一期期辦下去,受到社會廣泛歡迎。南丁格爾不僅活動在日常護理工作中,還根據自己的經驗,寫出了《醫院札記》和《護理札記》兩本書,是護士工作的專著,加上她的上百篇學術論文,後來成為醫院管理、護士培訓的重要參考教材。在80歲高齡的時候,她還時時刻刻會見護士們,關切地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直到1910年90歲逝世為止。
愛是沒有國界的,救護傷員也沒有國界。南J格爾的貢獻不局限英國,也推動了世界各地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她被評論為近代護理創始人、護理學的奠基人。世界為南丁格爾感動了,稱讚她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國際護士理事會把她的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激勵廣大護土繼承發揚她樹立的護理事業的光榮傳統,用「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對待每一位病員,做好救死扶傷的工作,還設立了南丁格爾國際基金會,把獎學金用於各國護士進修教育。
英國人以她為驕傲,豎立了她的銅像,把她的肖像印在10英鎊紙幣上。這張鈔票的另一面,就是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半身像。美國著名詩人朗費羅熱情地寫詩歌頌她的高貴精神,稱她是了不起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