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慧長老談因果:善惡皆有果報 因果絲毫不爽

2020-12-10 手機鳳凰網

善行善果,惡行惡報。(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世間的一切事情,出世間的一切事情,無不是因果法則的體現。所謂如是因、如是果,「已作不失,未作不得」,這就是因果的法則。

懂得了因果的法則,我們才會精進不懈地修習善法,斷除惡法,培養善法,懺悔罪業。因為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因果有世間的善惡因果,叫有漏善惡業。有出世間的無漏因果,那就是成聖成賢。因果的積累,就是眾生行為的積累。有漏的善行,就成為世間的有漏善業,惡的行為就成為惡的因果積累,修無漏善法就感得無漏的因果。眾生是因果,佛也是因果。

因果在什麼地方修?就在我們舉心動念之間的來修。起一念善心,就是種善因,就會有善的果報;起一念噁心,就是種惡因,就會有惡的果報。所謂南閻浮提眾生,舉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一切重大的因果事件,不論是世間因果還是出世間因果,都發端於每個人的舉心動念處。我們看到黃河長江洶湧澎湃之流,但是黃河長江的發源處,也不過是涓涓細流而已。因為沿途的積累,所以洶湧澎湃,成為翻江倒海的巨流。人的舉心動念,善惡都在萌芽狀態,如果用心克服惡念,培養善念,我們的善業就會積累,就會壯大,就會成為世出世間善業的基礎。如果我們不去培養善業,放縱惡業,使惡業在心田滋長,它也會成為毀掉自己、毀掉前程、毀掉此世來生的一切善法,成為三塗的惡因。所以覺照我們的舉心動念十分重要。

因果有同時因果,有異時因果。從我們現在人生的彼此關係來說,往往是同時因果。你有什麼動作,別人馬上就有相應的反應。你做一個怪動作,馬上就會引起別人的喜或怒。那就是同時的因果。從時間上來考察因果關係,此世他生,就是異時因果。世間的人也知道因果,但往往只承認一世因果,不承認三世因果。只承認一世因果,雖然有因果的觀念,從根本來講仍然是斷滅見。只有承認三世因果,有現在、有過去、有未來,生命貫通三世,一切業果行為貫通三世,這才是佛家因果的特色、佛家因果的要義、佛家因果的根本宗趣。只有懂得三世因果,只有承認三世因果,只有以三世因果的思想作為我們信心的準則,作為我們一切言行的準則,修行、作善事、做好人,才真正有了思想基礎。否則的話,一切善法無從建立,一切惡法也無從制止。我們現見世間的種種問題,殺人、放火、搶劫、姦淫諸多亂相,究其根本,都是由於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因果通三世,這樣一些根本的道理而產生。佛陀講的三世因果,是挽救世道人心的根本真理,是引導眾生斷惡修善最強有力的思想理論,是建立世出世法的根本原則。

所以我們樹立了信心,一定要知道信什麼。就是信根本。信我們每個人有真如佛性。信真如佛性的顯現、發現,要根據善惡因果的原則來斷惡修善。只有信因果,信三世因果,才是真正具足了正信。不相信三世因果,就是邪知邪見。佛教一大藏教、歷代祖師千言萬語,天下名山大寺歷代以來的無數高德,無數的大德居士,所宣講的、所體現的、所落實的,無非是因果二字。我們每個人,每天,不管你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都是在因果規律的作用下,有富貴、有貧賤、有聰明、有愚痴、有煩惱多、有煩惱少。都是因果規律的作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規律的作用,直接決定著人生的升沉苦樂。而人生的升沉苦樂,完全是自作自受。我開始就講到,已作不失,未作不得。一切的得失都是自作自受。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深信因果不是空談與構想,而是實實在在的事實,我們就能夠真正地痛下決心,真正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時時刻刻念茲在茲,那就是在種成佛之因,種開悟之因,種轉凡成聖之因。種了因就會有結果。所謂春下一粒種,秋收萬顆糧。

有因有果還要有緣。因為因與果之間還有一段距離。緣就是我們人生的主動性。比如說,一個人在過去生中誰也不能否認曾經造過惡業,也同時誰也不能否認在過去生中曾有過善業。有善業有惡業,所以在這一生感得苦樂果報。那麼我們怎麼樣讓過去所種的惡因推遲實現、善因儘早成熟,那就靠我們創造培植善因善緣,避免惡因惡緣。這就是我們在因果法則面前有所作為的關鍵所在。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既是種因,也是在結各種各樣的緣。我們現在所種的因,所結的緣,或者成為惡業成熟的條件,或者成為善業成熟的條件,那就要看我們所做的是什麼。所做的是善業,所結的是善緣,就會推動過去的善因,成就善果。如果我們所做的是惡業,就會推動過去惡因,結惡果。所謂因緣果報,因果之間還有個緣。

緣的面包括很廣。我從去年開始講要結四緣。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這就是講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推動善因善果的成熟,避免惡因惡果的來臨。我們經常講,命由己立,相隨心轉。那就是說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怎麼樣才能掌握?就是靠結緣,就是靠創造善業成熟的條件。要掌握人生的主動權,廣結四緣是根本途徑。所以佛門講緣,要結善緣,要避免惡緣。緣就是條件,結緣就是創造條件。因為一切事物的成就或者不成就,其決定因素就是看條件是否成熟,看具緣還是缺緣。所謂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能夠使善緣增長,使惡緣不具足,人生就會一切順利。如果惡緣不斷,善緣不具足,肯定是一生坎坷。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們現見世間的許多人,一說起來,就說張三很會做人,李四做事很不順。為什麼說他會做人呢?人際關係好,說話不傷人,做事能夠想著他人,待人和氣,家庭和睦,這些是什麼呢?這就是善緣成就,所以一生順利。

現見世間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出世間的無漏善業亦復如是。世出世間無二無別。其區別在什麼地方呢?結人緣、結善緣、結法緣、結佛緣有所求,那就是世間的善緣,有漏的善緣;反之,廣結四緣無所求、不著相,無人無我無自無他,那就是無漏的善緣,那就能夠成聖成賢。世間出世間也是一念之差而已。但是我們世間之人,都是著相求佛、著相行善,著相修行,所以出不了世間。一念明白,修行不著相,修行無自他,布施平等,善法平等,心地無任何不平等之處,那就是即世間而出世間。世間是什麼呢?世間就是生死,世間就是三界。出世間就是出生死,出三界。世間也好、生死也好、三界也好,在哪裡呢?就是我們一念之間。所以說,淨土非遙,靈山不遠,都在我們舉心動念之間。河沙妙德總在心源,我們這一念心多麼重要。希望我們每個修行的人,不要向外馳求,一切回歸自心,守住方寸之地,自然福德無窮。

相關焦點

  • 因果不饒人,這2類靈氣動物,不要傷害,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因果有輪迴,蒼天饒過誰,自古以來,對於生命以及因果方面的話題都是爭論不休,儒釋道三家文化,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到了人生的吉兇禍福。向儒家的《弟子規》,道家的《太上感應篇》,佛教的《十善業道經》,每部經典歸根結底都是勸人向善,語言雖簡練,卻包含著人生的大智慧。
  • 佛說:一切福禍得失,皆是因果!
    不論你是否有宗教信仰,你都應該明白世間有一個最真實的法則,那便是因果。何為因果?往小處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什麼因結什麼果,真實不虛。世間萬物皆循此法則,概莫能外。當一個人明白了因果,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抱怨和牢騷,也就沒有什麼想不通的事。
  • 專訪淨慧長老: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因果是一個連環套因果既通於「三世」,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通於當下,當下這一念即刻就有果報。記者:虛雲老和尚曾說,釋迦如來的教義,講來講去就說了兩個字「因果」,您也曾說「以因果為信仰的準繩」。您認為佛教的因果和科學、哲學講的因果有區別嗎?淨慧長老:相較而言,佛教的因果比世間所講的因果要廣泛、深刻。
  • 淨慧長老接受專訪 妙語不斷:信仰就是生活本身
    因果是一個連環套因果既通於「三世」,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也通於當下,當下這一念即刻就有果報。晶報:虛雲老和尚曾說,釋迦如來的教義,講來講去就說了兩個字「因果」,您也曾說「以因果為信仰的準繩」。您認為佛教的因果和科學、哲學講的因果有區別嗎?
  • 佛教:世事無常,因果不昧
    天道輪迴,善惡有報,人這輩子誰也離不開因果,經常做善事的人會有善報,作惡的人一定會得到報應,行善積德,因果定律不會錯,今天你刻薄待人,未來別人必定刻薄待你。人間世事皆是無常,真誠的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種下什麼因就會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因果循環,絲毫不爽,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命運和好運都會眷顧那些善良的人,想要有好的福氣請你先保持善良,待人慈悲,寬以待己。傷害過我們的人選擇原諒,對我們友善的人保持善良,不計較,不埋怨。善待別人就是為自己積德。別怕善良吃虧,你所做的事情都將會成為你自己的福報。
  • 從《因果啟示錄》談佛教「因果」
    一部《因果啟示錄》正是以此為切入點,深入淺出的闡述佛教基本法則「因果」。,我們所作善惡的果報,那麼現實是既定的,佛教是否是宿命論呢?所謂宿命論,在《步虛辭》中有云:「宿命積福應,聞經若玉親」。古時比喻人一生的貧富、壽數等受到既定的遭遇限制,人只能服從上天的安排才能積福除災。從佛教緣起論而言,世間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的結果,沒有「上帝」的安排,也沒有「天」的支配,我們的境遇皆是我們自己所「造」。
  • 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
    作者:醉紅塵凡事有因果,萬事有輪迴。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俗話說的好,自己因自己了,自己果自己受。既然如此,何不善良,何不慈悲?善良,是一個人做人的根本,而且上天也從來都不會偏袒壞人。
  • 星雲大師:因果業報歷歷不爽 應當時時引以為誡
    你可以不信佛,不能不信因果。(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信佛重要,還是信因果重要?我個人認為:寧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為不信佛,佛祖不會氣惱怨怪我們、降罪傷害我們,所以信佛固然對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會產生不好的後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順因果而行,則後果不堪設想。
  • 虛雲和尚談因果
    茫茫苦海嘆勞塵   善惡升沉自有因   報盡一生還是喜   了其千劫有何嗔
  • 世間一切,皆有因果 「禪宗智慧」
    很多人不信因果,但因果它卻時刻圍繞你前行。古往今來,但凡不信因果之人,無一不是受到了果報的狠狠打臉。因此,自古就誕生了很多很多談及因果的詩詞歌賦。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而在佛門之中,佛陀也曾說過「世間一切皆有因果
  • 佛教:萬事皆有因果,這四種行為要小心!
    《三世因果》中說,「若人深信因果報,同生西方極樂國;若人不信因果報,後世墮落無人身」,這世上一切幻象皆因緣和合而生滅,無緣不聚、無因便無果,沒有無緣無故的發生。「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是這世間最公平的法則,「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果就是佛法,也是決定人生命運走向的根本,就連偉大、具備大神通的諸大佛菩薩也須敬畏因果,修好善因。「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喜舍萬文收」,佛教寺院道場弘法利生,教導眾生以因果為學修基礎,培福增慧,以解脫為圓滿歸宿,得究竟常樂。
  • 有些動物靈性極強,不要傷害它們,因緣果報絲毫不爽
    眾所周知,佛家有諸多清規戒律,其中「佛門五戒」是專門用來約束佛門弟子行為準則的標誌,五戒「其實就是指,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其中「殺生」排在戒律第一,其罪業最為深重。佛語有云:「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迫害一條生命,就是在造作罪孽,與眾生結怨,或現世報,或來世報,總之因果不空。天下萬物皆有靈性,縱不能戒殺,也莫要多造殺生。在佛家看來,如果一個人如果造諸殺業,來世必定會復入畜生道,而現世福報消減,容易引來禍端。
  • 佛教中的因果與緣之間的關係
    佛教中說:善惡到頭終有報,從來因果不用忙,莫疑因果無人見,遠在兒孫近在身。生活中的諸多不順也好,很多人過得幸福也好,都是因果報應而造成的。這些因果報應時時刻刻跟隨著我們,命運也是因果報應的感召。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今生所有的幸福與不順都來自於因果,我們好好修行,積德行善,廣修福田,便可改變命運。
  • 開悟——超越因果
    落因果,又怎麼才能叫做不昧呢?有因,就有果報,但是這個果報到你身上,別人看著可能是不舒服的果報,但你沒覺得不舒服,這件事對你沒有任何影響,你超越了對這件事的好惡,這就是不昧。直白點舉個例子,有一天你走在路上,突然一個人像瘋子一樣衝出來,嗷嗷一頓臭罵你,你覺得莫名其妙被氣個半死,真倒黴。這就是昧因果,這個果報發生在你身上,讓你很生氣。
  • 佛教:善惡因果三世業報
    佛法裡的因果不是講一時,也不是講昨天今天明天,而是講三世,講的乃是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否則惡人當道豈不是大佔便宜?樂善好施豈不是吃大虧?  所謂善惡因果三世業報,即現報、生報、後報。  其中的現報為今生作善惡,今生受報。也就是你這一生所作的善惡之業,今生就受報了,有時快如閃電,有時會過一段時間才受到報應。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誰也逃不過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誰也逃不了。一切諸果,皆從因起,一切諸報,皆從業起。人生中,一切報應都是自己所種下的果,自己的惡果只能自己去接受;凡事必出有因,善惡皆有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凡事都有因果,誰都逃不了。如果我們眾生想要擺脫因果的循環報應,就應該多做善事,多結善因。只有心存善念,我們的福報才會久遠。自己因果自己承擔,自己修行為自己好,所以,生活中我們要守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修好自己的魂。
  • 萬事萬物皆有因果,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一位活佛,尚不能改變因果,跟何況俗人。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萬物緣起緣滅,在無盡的因果中循環,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因果是萬物的客觀規律,人不能改變,甚至佛也無能為力,也要遵守因果的規律。位高權重的納蘭容若情深不壽,三十一歲去世。他留下的「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的詩句,引爆了多少少男少女懵懂的心。
  • 人生的禍福來自於因果
    人生禍福在其他宗教中有很多勸善的言詞是與佛教相似的,但佛法經教及因果的道理卻是獨一無二的,就因佛對人生遭遇的看法建立在三世因果上,因此對人生境遇種種就有擘精細靡深入獨道之處。古聖賢者曾言:「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 佛說,一切皆有因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佛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因果定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人生中的一切善惡報應,都有因有果,你有好的命運和福報,那是你過去世和今生努力行善的結果;如果命運坎坷,貧窮困苦,一定會是過去生和今世造作了惡的因,才有不好的結果。因果報應,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