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

2020-12-04 小公主說歷史

《馬拉之死》:世界名畫,可是這幅畫是怎樣化成的呢?

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在世界上聲譽斐然,那麼大衛是怎樣讓這一名畫誕生的呢?這背後又有哪些背景呢?我們還是先從了解馬拉開始吧。讓·保爾·馬拉是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著名的革命家,也是雅各賓派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由於他積極鼓吹暴力革命,堅決反對右翼吉倫特派的妥協投降政策,所以遭到吉倫特派殘餘分子的刺殺。馬拉被刺的消息傳出後群情激憤,法國新古典主義大師雅克路易·大衛受命用他的畫筆表現馬拉被刺的情景。

3個月後,著名的題為《馬拉之死》的油畫開始在羅浮宮公開展出。參觀後人們交口稱讚此畫藝術地再現了馬拉的崇高形象,以真實的細節成功地表現了馬拉遇刺身亡的情景。但大家對畫家為何這樣構圖則有著各自不同的理解。絕大多數人認為,大衛是採用寫實的手法,把馬拉生前常常在浴缸中工作這一典型場景作為創作素材。那麼,馬拉為何要以這樣的方式工作?這主要與他所得的皮膚病有關。

法國大革命初期,為了使《人民之聲》報得以及時出版,處於反動密探和刺客重重包圍中的馬拉不得不經常在窮苦人家的地窖和城外採石場的洞穴等陰暗潮溼的環境下寫作這使馬拉染上溼疹,並蔓延到全身,所以經常被迫泡在水裡以緩解病痛的折磨。同時,作為國民公會代表的馬拉重任在肩,每天必須處理大量公務,為此他就在浴室放了張小辦公桌。畫家就是根據這個情況構思創作的。

面且大衛本人也說過:在馬拉被刺前幾天,我被派去訪問他。他在浴缸中的情景使我驚訝。浴缸旁邊有一隻木墩,上面放著墨水瓶和紙,浴缸外的手卻在書寫關於人民福利的計劃。我認為,把馬拉為人民而操勞的生活情景展示給人民是有益的。」但是,也有人認為該畫的創作構思根本不是如此,大衛如此構圖與馬拉所得疾病沒有絲毫關係。據專為馬拉遺體做防腐處理的醫生斷定,馬拉患的是麻風病而不是溼疹。

所以大衛在繪製《馬扯之死》時只不過是借鑑參考了同年前些時候他為另一位革命英雄勒佩蒂埃所作肖像畫的畫法。勒佩蒂埃生前也是國民公會代表,遭反動分子暗殺後,大衛也曾為他畫像。畫面中死者赤裸著上身倒在床上,致命的傷痕清晰可見,造型單純明確,意境極為崇高,藝術處理非常成功。所以,大衛決定以同樣的手法來塑造馬拉為革命獻身的英雄形象,只不過不同的是這次馬拉是死在浴缸中。

另外,還有一些藝術史學家們主張應從純藝術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大衛不僅是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巨擘,而且又是一個寫實派畫家,正是這種雙重性決定了《馬拉之死》的藝術構思。這個問題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現在還沒發現畫家本人就此間題所作的詳細說明,所以以上觀點誰是誰非,很難下結論。真相如何還有待於人們繼續探。

相關焦點

  • 世界名畫《馬拉之死》,表面光鮮亮麗,其實另有隱情?
    名畫之所以能成為名畫,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一些名畫中隱藏著各種各樣的歷史和傳說。小編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名畫《馬拉之死》與法國大革命和一起謀殺案有關。《馬拉之死》的創作者雅克·路易·大衛年夜衛是法國有名大畫家,新古典主義的奠定人(《荷拉斯兄弟之誓》也是他畫的),拿破崙一世(拿破崙·波拿巴)的負責畫師。除了自己的創作,雅克·路易·大衛還從事藝術教育,偉大的畫家,如安格爾、熱裡科、格羅,都是他的學生。當然,我們今天的重點不該放在雅克-路易-大衛身上。
  • 中藝匯帶你賞名畫:隱藏著正義的陰謀的作品-《馬拉之死》
    名畫之所以能成為名畫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的,比如一些名畫中隱藏著各種歷史與傳說,今天小編拿來和大家分享的這幅名畫《馬拉之死》就與法國大革命和一場謀殺案有關。《馬拉之死》的創作者雅克·路易·大衛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荷拉斯兄弟之誓》也出自他筆下),也是拿破崙一世(既拿破崙·波拿巴)的御用畫師。除了自己的創作外,雅克·路易·大衛還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大畫家安格爾、熱裡科、格羅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 法國美女刺殺大革命領袖馬拉,真相耐人尋味,《馬拉之死》成名畫
    「一種虛假的人道主義束縛了你們的雙手,阻擋你們揮出拳頭,而這將要用你們成百萬個兄弟的生命作為代價。所以我們要放棄人性,用鮮血讓我們的敵人恐懼,只要再殺10萬、20萬賣國賊,法國就能對抗全歐洲!」。 馬拉在報紙上大肆宣揚自己的暴力與殺戮。
  • 《馬拉之死》塑造的「聖徒」形象
    7月13日,雅克·路易·大衛傳世名作《馬拉之死》的主角——讓·保爾·馬拉,死於1793年7月13日。雅克·路易·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作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大衛的這幅畫作,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上來看,無疑是傑出的。
  • 世界文化探秘:路易·大衛構思名畫《馬拉之死》
    法國新古典主義繪畫大師雅克路易大衛(1748-1825年)的不朽畫作《馬拉之死》,展現在觀眾面前的是馬拉被刺後在浴缸中死去的情景:死難者的臉上是瀕於死亡的表情,那表情平靜而又堅毅。地上則丟著一把置馬拉於死地的匕首。整個畫面強調了馬拉的善良和好施樂助,集中反映了馬拉死在為人民工作崗位上的悲壯形象,具有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眾所周知,讓·保爾·馬拉是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重要領導人,是該派輿論喉舌《人民之聲》報的主辦人。
  • 名畫《馬拉之死》:一個藝術生的審美蛻變(圖)
    印象最深的一張畫就是《馬拉之死》。彩色的,印刷質量很好。之所以對這張畫印象深,是因為和玩伴有過一次爭論。爭論的主題:這是張照片,還是一張畫?我堅持認為這是一張照片,他堅持說是一張畫,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因為有過這次爭吵,沒人的時候,我經常趴在這張畫上看,越看越認為我的看法對。在我有限的世界裡,我難以想像誰能畫出這樣的「畫」。  當時很羨慕畫得很「像」的畫。
  • 新《紅樓夢》黛玉之死和名畫《馬拉之死》莫名神似?
    其中,最為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黛玉之死拍攝片段中,原本應可憐哀默,紅顏薄命,極盡悽涼唯美的畫面,竟與世界名畫《馬拉之死》相似?真是可笑。 《馬拉之死》的創作者雅克·路易·大衛是法國著名畫家,新古典主義畫派的奠基人(《荷拉斯兄弟之誓》也出自他筆下
  • 名畫《馬拉之死》曾被雪藏百年,背後究竟發生過什麼故事?
    在三個月後著名的作品《馬拉之死》誕生了。這幅畫裡面的馬拉被無數人銘記,而這裡面的馬拉也被畫家美化,原本馬拉身上的皮炎不見了,從光影、構圖以及繪畫技法上來看,畫中的馬拉擁有「聖徒」的光輝,這還不夠,大衛還在這幅畫的背後寫了一行小字,那是馬拉的遺囑:「請把這五個法郎的紙幣給一位五位孩子的母親,他的丈夫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 馬拉之死
    儘管表現的是可怕的暗殺,畫家絲毫沒有渲染血腥和恐怖,而是著意刻畫馬拉之死的崇高和寧靜。由此可見畫家在他的創作中始終遵循古典藝術的原則,力圖保持更多的理性。《馬拉之死》表現的就是馬拉在浴缸中被刺死後的場景,畫中的馬拉表情充滿憤怒和痛苦構圖中無情的水平線只用無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畫面上沒有繁多的色彩,也沒有複雜的縮短法,力求單純。
  • 藝術史︱《馬拉之死》塑造的「聖徒」形象
    今天是7月13日,雅克·路易·大衛傳世名作《馬拉之死》的主角——讓·保爾·馬拉,死於1793年7月13日。雅克·路易·大衛的名畫《馬拉之死》作為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之一,大衛的這幅畫作,從視覺藝術的角度上來看,無疑是傑出的。
  • 他是法國畫壇巨匠,師從親戚,曾畫出世界名畫《馬拉之死》!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畫家是雅克·路易,他曾經畫出了著名的代表作品《馬拉之死》,但是他的繪畫啟蒙老師居然是自己的親戚。畫家其實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代表畫家,今天我們會為大家著重介紹他的兩幅繪畫作品一幅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這幅,另外一幅就是《拿破崙加冕》。
  • 他畫出了18世紀法國大革命中驚人的一幕,大衛繪《馬拉之死》欣賞
    18世紀 法國 大衛 馬拉之死《馬拉之死》畫的正是18世紀後期,法國的第一次巨變大衛 馬拉之死 局部馬拉作為雅各賓派的核心領導人之一,是一個嗜血殘暴的人,只靠個人好惡就隨便處死政敵馬拉患有嚴重的皮膚病,需要經常泡在浴缸裡緩解痛苦。大衛的《馬拉之死》,就是還原了馬拉在工作中遇刺的場景。
  • 《馬拉之死》如果是張照片
    印象最深的一張畫就是《馬拉之死》。彩色的,印刷質量很好。估計是把《畫報》拆開,貼在牆上的。之所以對這張畫印象深,是因為和玩伴有過一次爭論。爭論的主題:這是張照片,還是一張畫?我堅持認為這是一張照片,他堅持說是一張畫,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因為有過這次爭吵,沒人的我時候,我經常趴在這張畫上看,越看越認為我的看法對。在我有限的世界裡,我難以想像誰能畫出這樣的「畫」。
  • 為何說「馬拉之死」是殘忍的案發現場?放大30倍看,會發現答案
    為何說《馬拉之死》是世界上最殘忍的案發現場?放大「30倍」再看,你就會發現答案   談到世界級的名畫,大多數都能想到蒙娜麗莎、日出、向日葵等經典名作。這些作品大多數都是靜物製作,缺乏故事情節。被稱作為世界最詭異的畫作、兇殺案現場還原的馬拉之死開創了情節油畫的先河。
  • 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最殘忍的傑作
    在那之前,大衛已經繪畫了不少動人的作品,但真正讓他身敗名裂的,是他最滿意的一張,描繪了革命份子讓·保羅·馬拉(Jean Paul Marat)的《馬拉之死》。   在所有革命狂熱分子中,馬拉無疑是最殘忍、疑心病最重的一個。馬拉嗜賭成性,但在同樣是革命份子的大衛心中,馬拉不是怪物,而是聖人。
  • 如花般女子參與的「慘案」——馬拉之死二部
    上回從《「被碎片化信息」蒙蔽的法國》這篇文章中,我們說完了《馬拉之死》這幅畫的內容,大家會不會對刺死馬拉的這一位美麗的女子科黛產生大大的興趣呢?》這幅畫是波德裡,他唯一一幅表現歷史題材的作品。這裡可以看出馬拉死亡的歷史事件給他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他與大衛的創作畫面並不相同,他絲毫不隱晦馬拉被科黛刺殺這一事件是一次徹底的謀殺。如果說大衛是出於對馬拉的崇敬創作的這一幅畫,那麼波德裡便是出於對科黛的敬重所創造的這一幅歷史作品。
  • 讀畫:《馬拉之死》背後的故事
    :雅克·路易·達維特 (法)規格:162cm×125cm 材料:畫布 、油彩 現藏: 布魯塞爾 比利時皇家美術館藏        19世紀法國畫家達維特所畫的《馬拉之死》,是肖像畫中的另一種典型代表。馬拉被害時正在浴缸裡邊洗浴、邊工作。這裡,達維德滿懷悲憤,描繪了馬拉被刺的情景。兇手逃遁,匕首拋在地上,鮮血從胸口流出,左手緊握著兇手給他的留言便箋,右手無力地垂落下來……一年後,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達維德將此畫轉移。直到1893年,比利時皇家博物館將此畫正式收藏,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無價之寶。
  • 《馬拉之死》竟然是一場陰謀
    說起《馬拉之死》中的馬拉,印象中他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身患疾病扔堅持工作,終日為革命事業操勞
  • 《馬拉之死》藝術史上最殘忍的傑作
    ​藝術史上最殘忍的傑作《馬拉之死》相信許多人都見到過上面這幅畫這幅作品就是著名的《馬拉之死》描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法國大革命中雅各賓派的領導人馬拉在浴室中被敵人派出的刺客殺死的場景大家可能知道這幅畫是馬拉的好友所作現在呢請大家仔細想一想馬拉的這位「好友」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 藝術鑑賞 《馬拉之死》
    藝術不是目的 而是手段 它為了幫助某一個政治概念的勝利而存在 ——雅克·路易·大衛 《馬拉之死